就在夢想工廠電影公司獲得成功的同時,徐天寶在奉天與熱河退狂的農業行政也開始初步顯露出成效。

近代中國社會對西方的認識經曆了由淺入深的演變過程,十九世紀六十年代隨著洋務運動的興起,“兵戰”思想隨之產生。當洋務運動由軍用工業發展到民用工業的時候,“兵戰”思想開始被“商戰”所代替。甲午戰後,有識之士進一步認識到振興實業的重要性。這種認識上的轉變使農業的重要性開始受到重視。1897年張謇在《請興農會奏》中對農工商之間的關係重新進行界定,認為在農工商三者中,農業是基礎,是工商業發展的前提和保證。他說:“立國之本不在兵也,在乎工與農,而農為尤要。蓋農不生則工無所作,工不作則商無所鬻,相應之勢,理有固然”

1901年由張之洞主稿、紳商參與擬稿潤色、劉坤一領銜,並成為清末改革綱領性文件的《江楚會奏變法三折》(以下簡稱《三折》)對農業的重要性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它認為,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氣候條件也適合農業發展,應將農業放在首位,並提出了幾項措施:其一、發展農業教育,培養農業人才。其二、推廣農業生產技術,鼓勵官紳率先試辦,以開化社會風氣。其三、建立農業領導機構,發揮國家政權在經濟建設中的功能。其四、鼓勵墾荒,發展近代大農場。

清末的農業改革大體上按照《三折》設計的軌道運作。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社會思潮的走向看,它認為,實業的振興是國家振興的基石,而農業又是基礎之基礎,故必須大力發展。當然,這時期對農業的重視與傳統的重本抑末已有本質的區別,它不是抑製,而是力圖為工商業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是從推動工商業發展的角度強調農業的基礎地位。這是時代主題在社會思潮中的反映,也是這時期農業改革的主要內容和目標所在。

於是,就有了徐世昌專門設立農業試驗場。從國內和日本、美國調取各類麥種在奉天試驗,從中挑出適應氣候和產量高的在吉林、黑龍江廣泛推廣,當年就初見成效。三年後,東三省的糧食除自給外,還可向境外輸出。徐世昌做的隻是引進了部分兩種,而其他諸如培養農業人才,鼓勵開辦近代大農場之類的工作隨著徐世昌的調任而中止了。徐天寶接手奉天之後,立刻著手恢複這些工作。

徐天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奉天農林大學堂,該校由奉天省城官立中等農業學堂、奉天省城官立中等林業學堂合並組建,任命陳振光為校長,專門培養農業人才。

陳振光字鐸土,廣東新會外海東升街人。早年充任駐美國公使館書記官;光緒三十年(1904年)入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攻讀農業;光緒三十三年畢業,獲農藝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於光緒三十四年九月十五日參加學部留學畢業生的考試,成績列優等的第一名,獲賞給農科進士資格;宣統元年(1909年)五月初九日廷試,授翰林院編修。宣統二年(1910年),捐納為候補道,任奉天農事試驗場監督兼高等農業學堂教習。

陳振光得到徐天寶的重用,被擢升為督學,雖然依舊是個比較清水的官職,但是好歹是實缺,況且陳振光也喜歡教書育人。後來,奉天農林大學堂改名為農林大學,為新中華培育了無數農業、林業人才,都是陳振光的功勞。

第二件事就是大力發展奉天的農牧漁蠶各業

首先是農業,話說自清鹹豐十年(1861年)對盛京地方逐步實施開禁,此後,陸續實施的招民試墾、全境開禁等大規模放墾措施促進了開發,奉省耕地麵積從鹹豐元年(1851年)的1152萬畝增至宣統二年(1910年)的6822.2萬畝。清末,為推動農業生產的發展,奉省經奏準,在省城設立農務總會,各縣設立農務分會,分別由勸業道頒發鈐記。農務會在作物品種調劑、種子改良等方麵作過一些嚐試。當時,大豆、高粱、玉米是盛京地方的主要糧食作物,在農務會的推動下,稻米生產區域及規模有了顯著增加,棉花生產則主要分布在遼西、遼南部分地區。當時,奉省生產的糧食、大豆除自食外,已有相當數量加工成燒酒、豆油等製品,或作為原糧銷往關內、沿海及國外,僅綏中縣每年輸出糧食就達5萬石,花生2.5萬公斤,豆餅7萬噸;鐵嶺每年輸出豆餅40萬石,高粱七八萬石;其間,奉省出現了大量的新農田,同時,通過官辦、商辦、官商合辦等形式,還建立了一批為農業服務的墾殖公司及科研機構。雖然其帶有不同程度的封建性質,但也孕育了農業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萌芽,這就為徐天寶在此基礎上發展近代大農莊提供了社會基礎和經濟基礎。

牧業方麵,清代設有大淩河牧群馬營、養息牧牛羊營等,但乾隆朝後牧政漸廢。同治初年,盤蛇驛牧場請準開放,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彰武牧放官牛羊場請準開墾;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大淩河牧場實行拓墾,放養的8400餘匹群馬屢被沙俄軍隊挑取,所剩無幾。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在鎮安縣(今黑山縣)以6.6萬畝地設立公司專為牧養,兩年後成立奉天官牧廠,並設6處分場。奉省牧業除早期為“三陵”提供祭品和大宗軍用牛、馬役力外,也有牛、羊、豬供食用及皮毛、骨類加工業。清末已有日商在奉天、安東設立肉類罐頭加工廠。至清末,奉省牧業僅限於蒙旗轄境內的牧民及其牛、馬、羊群,官牧場已較少。

但是這難不倒徐天寶,他與昭烏達盟的關係很好,蒙古草原上有的是牛羊馬匹,隻需要從尼瑪或者金喜通、巴特爾那裏采購就是。在采購大量牛羊牲畜的同時,徐天寶還內蒙古一帶引種牧草之王——紫花苜蓿,為未來的軍馬場和畜牧場提供優質牧草。

漁業方麵,奉天地區早在明代就有黃、渤兩大海域漁場,清代盛京漁業除海產外,尚有為“三陵”提供祭品漁泊十餘處。盛京內務府設網戶,以旗人充當漁差,由千總分段管理。平民捕魚需交納河租。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由官股出資奉銀0.5萬元、商股籌資奉銀3萬元,在營口成立奉天漁業有限公司,1908年時奉天省成立漁業總局,公司改為商辦,共集資奉銀30萬元購漁船、運輸船、機網、電器等,並擬籌設銷售、漁船製造及建設學校,使近代漁業在奉省有所發展。總局之下設蓋複、海營、鳳安、錦州、莊河分局,以加強地方漁業行政管理。

在此基礎上,徐天寶以天津的造船廠為依托,以極低的價格向奉天的商辦漁業公司和漁民出售大型的漁船。並從天津、上海的水產講習所裏,聘請受過專門教育的水產人才出任奉天漁業總局的官職。於是,奉天漁業總局的主要職責依然是征收漁業稅,但是更多地增加了為當地漁民和漁業公司提供技術支持和政策支持的功能。並且,還開始嚐試引導勢力較強的漁業公司從事水產品的深加工,以改變簡單地出售低附加值的初級水產的低層次產業模式。

蠶業方麵,柞蠶向為奉省大宗土產,主要產區在東部山區。清初,蠶業已盛,道光年間蓋平、安東、岫岩、莊河、寬甸、鳳城等地此業更興;遼陽、海城、複州、本溪、興京、懷仁、通化、臨江、輯安、西豐、柳河、東豐等地也有不同程度地發展。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已有12縣大興此業。清末,海城、安東仍是奉省最集中的蠶業生產及產品集散地。到了宣統二年,奉天省有製絲廠三十家,大絲廠有絲車一百八十台。安東在全國絲織業中有重要地位,安東的運記、華安,奉天的誠永,蓋平的永合成、德盛祥企業等均很有名。

但是,奉天蠶絲加工和織造機械化程度任然比較低,設備也大多是從國外購買的舊式機器,對出產的蠶絲和絲織品質量影響很大。對此,徐天寶專門命令熱河的振華機器製造廠為這些企業量身訂造了一批價廉物美的繅絲、製絲機器,使得這些民族企業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技術改造。生產出來的生絲、絲織品質優價廉,極具競爭力。

徐天寶辦的第三件事就振興奉天的工礦業

晚清時期,奉省境內市鎮釀酒、榨油、製粉三業已較為普及,紡織、染色、皮革、造車等業也有發展。清末招墾,促使棉花種植增多,民間紡織業興起,奉天、新民、遼陽等地出現一批棉紡織手工工場。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奉天的同興織布廠開業;天增利、至誠永等企業也於光緒二十七年開業。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奉天與遼陽相繼出現5家近代新式紡織工場,資本達109.1萬元(奉大洋)。其中鄧記、重盛、永順、大業昌等企業均很有名。色染工業中福順隆、新發和是創立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光緒二十七年的大型機器作坊。造車業中永源號創立於同治五年(1866年),同德、合盛、春和則分別開業於光緒二十年(1894年)和光緒三十年(1904年),此時的造車僅限於畜力花軲轆車,但是對汽車工業尚不發達的中國來說,是很好的補充。光緒十一年(1885年)王皮鋪、光緒三十年慶祥店皮鋪、光緒三十二年全順成皮鋪、宣統三年(1911年)永合皮鋪等先後開業,使奉天、錦州成為全省的皮毛加工業中心。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開業的油坊泉益和、鐵工業德順祥、福奉長及釀酒業龍泉號等作坊都是奉天近代工業的較早創業者。

對於這些民族機器工業,徐天寶采取的措施都是從資金和技術上的扶植入手,采用啟發式的政策引導來讓這些民族資本家自己建立造血功能。

工業的發展離不開工業人才,早在清代入關之前,八旗就設專門匠役,瓦石、鐵木、油漆、金銀銅錫、皮革等業,均由盛京工部管理,主要供宮殿及“三陵”之需。盛京內務府所屬的酒坊、醬房、粉房、碾房、織造庫等,也都是專門為王公、“三陵”製造所需的作坊。

到了清末,為培養技術工人,適應近代工業發展的需要,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奉天銀元局附設工藝局,試辦金工、水工兩科。後改為工藝練習所,開設縫、木、雕、漆、鏽、毯、染、金等8個工廠,招收學徒,官費培養各工。同年,成立勸業道,並在奉天小河沿設局建廠,又添設織布、印刷、玻璃、胰皂、洋燭、鑿井等工廠。翌年又設藝徒學堂,招收學生49人,學成後分發各府、州、縣教授生徒及創辦工廠。光緒三十三年,奉天城大東並小河沿北岸設立惠工有限公司,以機械生產布匹、瓷釉、麵粉、木器等。同年,奉天小東邊門外建立奉天八旗工藝廠,設木、鐵、陶、絹、漆、染、織、印、瓦、紙等10個工種。同年,又開辦八旗女工練習所,以無業婦女為培養對象,設紡織、刺繡、縫紉、造花、編織、育蠶6科。

這樣,奉天省實際上擁有數量相當龐大的一批工匠隊伍和奉天工藝練習所、奉天勸業局藝徒學堂、奉天八旗工藝廠以及奉天八旗女工練習所四所學堂。徐天寶報請錫良之後,經過錫良的首肯,將這些學校、工藝所合並為奉天工業大學堂,任命張元濟為校長。

徐天寶一次要辦這麽多大事,幕府中的幕僚顯然不夠用了,於是,刁寶、又向徐天寶舉薦了奉天當地許多有名望或是有才能的人,他們有舉人出身的劉東閣,李雨農;附生陶允恭、方克獻;貢生張程九,秀才杜絆林等,王永江和常蔭槐也向徐天寶舉薦了許多人才,他們是孫百解、關海青、曾有冀、淡國桓,王樹翰。其中的王樹翰和王永江一樣,善於理財,後世將他和王永江並稱為奉天二王。

徐天寶又聘請了蕢延芳、周宗良、龍璋、項鬆茂等留學生來到奉天任職,一時間奉天巡撫幕府之中,人才濟濟,群英薈萃。徐天寶對他們皆是禮賢下士,尊敬有加,待之以國士之禮。而這些人才們,也對徐天寶的知遇之恩很是感動,紛紛竭盡全力,以國士回報之。奉天省在他們的治理之下,百業興旺,物阜民豐。奉天府庫從一開始的空空如也,變得財大氣粗,為日後徐天寶成就大業打下了基礎,但是也惹來了麻煩。

一向把南滿視為禁臠的日本人,對徐天寶對內發展民族經濟,對外引入德國、美國資本,同時大力排擠日本資本的行徑十分不滿。於是,一場針對徐天寶的陰謀正在醞釀之中。

旅順日本關東都督府裏,日本對華情報機關首腦、日本對華情報工作的初代大頭目青木宣純向一份印著絕密字樣的文件送到了都督大島義昌的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