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清廷退位
太後同意退位的消息,猶如給滿洲親貴吃了一顆定心丸,既然大清都要退位了,革命黨總不好意思再扔炸彈了吧?這些八旗大爺著實是被炸怕了!原先躲在租界久不上朝的大臣,也紛紛跑到紫禁城最後過一把三拜九叩山呼萬歲的癮,有些年歲大的還專程跑到太廟去先帝、哭太祖、聖祖。灑一把老淚,罵兩聲孫文這個叛賊,袁世凱這個活曹操!
“啪、啪、啪”太監的三聲淨鞭響過,翎頂輝煌的文武大臣依次走進紫禁城。袁世凱自然是走在最前麵,滿朝文武突然發現,這位總理大臣的腿竟然不瘸了。
“袁世凱,這電文可不行啊,大清皇帝雖然退位了,可不管怎麽著皇帝還是皇帝,‘相承不替’這幾個字眼一定得加進去,沒這四個字的話,將來皇上大婚之後有了子嗣,這承嗣大統的事情該怎麽辦?”
袁世凱磕頭如搗蒜道:“臣何嚐不知呢?臣幾次三番和南方商議,隻是他們就是不允,孫文等人言說,如果這個文本皇上、太後再不同意,他們就要直搗北京城了,而且優待條件也將廢除。臣這條命自然是不打緊的,要是驚嚇了兩宮,臣萬死莫贖啊!”
隆裕早就六神無主,聽了這話更是嚇的手腳冰涼,急忙道:“既然是這樣,依他們便是了!隻是這‘遜位’二字有傷皇家體麵,這詞句還需你斟酌著辦!”
袁世凱又磕了幾個頭才道:“臣已經給唐紹儀去了電報了,把‘遜位’改為‘辭位’,太後覺得如何?”
隆裕苦笑著點頭:“好不好的也就這麽著了,不過我可有話在先,這一年四百萬兩銀子的皇家使費,那是一個子都不能少的!”
袁世凱照例先磕頭後說話:“臣世受國恩,忝為總理大臣卻不能扶保社稷無虞,這優待條件臣是和南方力爭來著,斷然不會令君父受苦!太後放心吧!”
說著說著,不曉得袁世凱是入戲太深還是真的牽動了情腸,竟然嗚嗚咽咽的哭了起來。這一下,把隆裕的眼淚也給勾了出來,她也用袖子擦起了眼睛。
哭了一會兒之後,隆裕歎口氣道:“你也不必如此了,你為社稷鞠躬盡瘁,為皇家爭取到這麽多優待條件,我和皇上都會念你的好的,今個兒我就按照和議頒布詔書退位,善後的事情就勞煩你斟酌著辦吧。”
退位詔書是早已準備好的,禦前太監將詔書捧了上來,隆裕看了幾行之後,淚水再次奪眶而出,她也顧不得太後的體麵,當著朝臣嚎啕大哭起來:“先帝爺啊,列祖列宗啊!後輩子孫不孝,守不住祖宗的家業!”
看到這裏,有些滿蒙大臣也受到了感染,陪著掉眼淚,袁世凱也湊趣的幹嚎了幾聲,但是見大家一直這麽假模假式的也不是辦法,於是假裝哽咽著對隆裕道:“太後,大局已然如此,人力萬難挽回,太後念及天下蒼生主動退位,臣等感激涕零,相信天下百姓也是感恩的!如今優待條件已定,還請太後安心榮養。”
隆裕聽了這話,反而哭的更加厲害了,手裏攥著的詔書幾乎都被淚水浸透了。袁世凱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但是也不好強奪。
趙秉鈞急袁世凱之所急,想袁世凱之所想,當仁不讓的從朝臣班次裏站了出來,一打馬蹄袖,從袖筒裏掏出一份電報譯稿道:“請太後節哀,臣這裏還有一份革命黨的緊急電報!”
革命黨三個字猶如炸雷,隆裕立刻就不哭了,瞪著眼睛道:“怎麽,南邊反悔了?他們想變卦?”
趙秉鈞見“革命黨”三字起了作用,氣定神閑的念道:“萬急,南方代表伍廷芳代表電,今日經參議院同意,如西曆二月十五日中午十二點之前清帝不遜位,則收回優待條件。此布,即轉北京!”
隆裕楞了半晌,手抖的像發了雞爪瘋,過了許久聲嘶力竭的喊道:“快啊,快用璽!”
1912年2月12日太和殿裏,外務大臣胡惟德捧著蓋好璽印的詔書,用帶著浙江口音的官話大聲念道:“朕欽奉隆裕太後懿旨:前因民軍起事,各省響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睽隔,彼此相指,商輟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用是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之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宣布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又安,仍合漢滿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閑,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欽此。”
當日,退位詔書全文通電發往全國。
距離南方給予的最後期限,還有三天!
念完了退位詔書,所有大臣沒有三拜九叩,而是行了三鞠躬的禮節之後,就紛紛退去。
隆裕如同做夢一般,坐在太和殿的須彌座上發呆,喃喃自語道:“這就完了?這怎麽就完了?”
六歲的宣統見大家散去,興高采烈的跳下龍椅,想跑出這陰森的大殿到外麵去玩,隆裕急忙伸手去抱,結果一不小心倆人同時摔了一跤。宣統磕破了膝蓋,捂著傷口哇哇大哭,隆裕聽見他哭得淒惶,也忍不住了,抱著宣統幼小的身體,倆人放聲大哭。在場的幾個太監、宮女眼見大清亡國,不曉得今後會如何開發自己,也不由得悲從中來,也忍不住嚎啕起來。
大清朝,就在太和殿的一片哭聲中,黯然落幕。
清廷二百六十八年,由攝政王多爾袞而起,又由攝政王載灃而終,莫非天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