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我,我已經感受到香港影迷的瘋狂和激情了。”施瓦辛格顫聲對王小虎說。
王小虎嗬嗬一笑:“現在是不是有種萬眾矚目的感覺?”
施瓦辛格使勁搖頭說:“不,一種非常不妙的感覺,好像有無數雙充滿仇恨的眼睛在盯著我,我能感受到他們的憤怒,老板,我,我能不能提前立場?”
“擔心他們打你?”王小虎看看施瓦辛格,心說你這麽壯,別人就是想打你,也得掂量掂量,至於這麽膽小嗎?
施瓦辛格卻很認真的點點頭說:“是的,我擔心發生這樣的事情。”
王小虎笑了,拍拍大塊頭的肩膀說:“放心吧,香港是法治社會,大家越是恨你,恰恰說明你的演技出色,他們已經分不清這是電影還是現實了。”
“中了電影的魔法,不能自拔?”
“對,等會電影落幕,他們會冷靜下來,不會發生動手打人的惡劣事件。”王小虎安慰道。
老板雖然打了保票,不過施瓦辛格卻沒有掉以輕心,低聲祈禱著:“希望上帝保佑!”如果他知道華人觀眾會如此痛恨他,說什麽也不出席今晚的首映禮。
看到葉問被打倒在拳擊台上,看到裁判在旁邊揮著手計數“one、two、three、four……”觀眾們心急如焚,也跟銀幕上的演員一樣,大聲喊著“葉師傅站起來。”
喊聲震天,好似要將新世紀影城的房頂掀翻,鏡頭內的葉問好似聽到了大家的呼喊,終於顫顫巍巍的站了起來,那一刻,觀眾們好似打了勝仗一般,熱烈的歡呼,使勁的鼓掌!
葉問忽然使用詠春、洪拳、白鶴拳等綜合拳法,一口氣打倒龍卷風,此時的葉問本完全有能力和機遇打死那個英國佬,洪震南慘死的情景在眼前不斷上映,那時英國人的殘暴凶狠至今記憶猶新,那就以牙還牙,像他打死洪師傅那樣,殺了他。
可是鏡頭交錯中分明看見了葉問的內心掙紮,他想起自己說過的“貴在中和,不爭之爭”,想起自己習武的初衷並不是為了“以暴製暴”,想起中華文化中一度宣揚根植的“得饒人處且饒人”,想起儒道的“德治”和“人治”……
葉問每打一拳,現場的3500名觀眾就會大叫一聲“好!”連電影裏曾誌偉解氣的評論都沒顧上聽。
“這一拳是替洪師傅打的,這一拳是替你們侮辱中國武術打的,這一拳頭是”
葉問贏了,麵對洋人的記者,說出“我並不是想證明中國武術比西洋武術好,或者多厲害,我隻是想說,我們的身份和地位可能不同,但受尊重的權利是相同的。人的地位有高低之分,但是人格不應該有貴賤之別。”
聽到這番話,金庸歎道:“揚武術之正氣,樹武術之正道,他用這樣睿智謙和的方式,守護了中國武術精神,守護了中國習武人的尊嚴,也守護了外國人肆虐的時代--中國人應得的尊重。”
“好一個貴在中和,不爭之爭,好一個人無高低貴賤之別,這裏邊豈止是簡單的獅子山精神!”邵逸夫動容道。
沈忠眼角濕潤,喃喃自語:“阿問好樣的。”
獲勝後的葉問快步向家中趕去,跨過天橋,快過小區,等他和妻兒見麵的時候,背景定格在高高的獅子山下
開篇點題,結尾又遙相呼應,很多觀眾才後知後覺道:“獅子山精神。”
“這是我大半輩子以來,看的最痛快的一部電影!”李嘉誠也使勁鼓掌。
包玉剛點點頭:“嗯,又豈是一個痛快了得,好像大熱天喝了一杯冷飲,從內到外的爽快啊!”
霍英東皺著眉頭,沉吟半晌後說:“等會,我再出去買下一場的電影票,我們再看一次!”
大銀幕上打出“END”的字樣時,全場沸騰了,觀眾們使勁拍著手,叫著好,一起高聲喊著:
“葉問!”
“葉問!”
“葉問!”
在觀眾們熱情的歡呼聲中,王小虎帶著所有《葉問2》的主創人員走上舞台,趙雅芝、王嘉恩、洪金寶站在他的身邊。
從曾誌偉手中接過麥克風,王小虎揮了揮手,影院裏立刻安靜下來。
就聽王小虎開口說:“大家看的爽不爽?”
“爽!”
3000多名觀眾齊聲回答,很是震耳。
“爽就好!”王小虎點點頭,繼續說:“說實話,這部電影是我有生以來,拍攝最累的一部,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圍繞著《葉問2》繁衍出很多話題,也在拍攝始末遇到了很多突發事件,風裏來雨裏去,我們劇組就像片中的葉問一樣,磕磕絆絆走到了上映。”
觀眾們都屏住呼吸,回想《葉問2》開機以來種種經曆。
先是劇本中關於打洋人的種種質疑,又是梁挺爭奪詠春正宗的事件,穿插中英談判各種敏感話題,臨到上映了,又鬧出黑社會搶收保護費,香港藝員群體抗議
各種壓力統統砸到王小虎身上,人家能堅持到現在,實在是相當不容易了。
直到影片放映結束,觀眾們才清晰的感受到王小虎的誠意,這股誠意在電影中體現為力求完美的用心,王小虎通過葉問將自己的誠意、自己的心情,一點點向觀眾、影迷傾訴。
現實中的葉問可能沒有電影中那樣勇敢、儒雅、瀟灑,但是王小虎用自己的人格、風度足夠彌補這一切。
《葉問2》不僅僅是一部功夫片,還是一部內涵豐富、充滿敬意、誠意,用心打磨充實而來的不俗口碑。
王小虎說完之後,觀眾們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那是對王小虎認可的掌聲,那是感激的掌聲。
與此同時,人民大會堂內,中英雙方代表也看完了《葉問2》首映,相對而言雙方各有收獲。
英國人這邊,感覺電影拍攝的很真實,雖然有些瑕疵,為數不多的畫麵中基本上將當時的環境、曆史事件,特別是港英政斧那種無奈拍定位準確,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隻是他們對王小虎將葉問打造成英雄的模式,有點兒不敢苟同。
就像電影中,葉問獲勝後,有些洋人為葉問拍手鼓掌,贏得了他們的尊重,有些洋人則是搖頭離開,有讚同,有反對,再真實不過了。
要是所有的洋人都叫好,那才真是胡說八道呢。
中方這邊,則是對影片中、後段,不斷升溫的民族氣節較為欣賞,特別是葉問獲勝後的講話,更是說到這幫中央大佬們的心眼裏。
不過話又說出來了,大佬們看完電影後心裏都沉甸甸的,葉問雖然答應了英國拳王,卻不能改變香港被英國殖民的事實。
“落後就要挨打,軟弱就要受欺,好一個王小虎,是在暗示我們盡快在談判上壓住英國佬,把香港收複嗎?”中南海小放映廳內,鄧公笑道。
剛剛接受完采訪的王小虎,忽然打了個噴嚏,使勁吸吸鼻子,他摟著妻子說:“大半夜了,咱們也回去休息吧。”
“一場絕頂高手的交鋒,一部暢快淋漓的電影。”《明報》記者對《葉問2》發表評論文章。
“十一年前,《葉問1》開宗立派,名揚天下!十一年後,《葉問2》王者歸來,氣吞山河!《葉問2》故事通俗易懂,脈絡清晰可見,構圖公正,拍攝大氣,剪輯幹練,節奏明快,整體風格與《葉問1》一脈相承。”
“全片在文戲與武戲之間找到了極好的平衡點。文戲方麵,本片巧妙地將葉問的失意窘迫寫得絲絲入扣,讓人心酸。表演方麵,王小虎一家三口齊上陣,片中人物處理得有血有肉、有情有義、層次豐富、拿捏精準、穩紮穩打、爍爍生輝。”
《明報》幾乎把所有的好詞,一股腦都砸向《葉問2》,用金庸的話來說,電影裏梁根的報社還是在咱們《明報》周刊大廈取景的呢,反正這部電影是經典製作,別吝嗇詞語啊,使勁“錦上添花”!
《香港女報》主編張梅娟評論時說:“我是一個很感姓的人,但是我從來沒有想到《葉問2》能讓我落淚,在整個首映過程中,我細心的整理出一組數據:新世紀影城上座率100%,其中笑場次數5場,中範圍鼓掌規模3次,3次鼓掌練成一片沒有間斷,出現在圓桌大戰的時候,大規模鼓掌出現兩次,主要集中在片尾擂台大戰。落淚的次數4次,其中3次被王小虎的演技所這幅,還有一次是為了洪師傅。”
“雖然《葉問2》的宣傳我也看過不少,可卻一直沒有刻意去看,如果說記住葉問是因為第一部電影的話,那麽,讓葉問在我腦海裏影響深刻乃至不可磨滅的,是今晚的感動與震撼。影片在生活二字上,確是下足了功夫,以至於標簽化的痕跡隨處可見。比如,葉問說的“勝負重要,還是和家人吃飯重要”。比如,洪振南垂死之際說的“為了生活我可以忍,但是侮辱中國武術就不行”,就為把葉問逼上擂台;而在打倒英國拳王後,葉師傅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回家”
《新華社》香港分社以這樣的標題報道“一段見證尊嚴的傳奇或者一壺民族主義的烈酒”
“這一段捍衛尊嚴的傳奇,盡管存在虛構的成分,但卻珍貴得動人,那些本來應屬於你的尊嚴,在一刹那間會讓你覺得栩栩如生、觸手可及!然而,如果這場捍衛尊嚴的抗爭隻不過是一壺激起民憤的民族主義熱酒,那麽所剩下的餘味恐怕就隻有入口時的熱辣了!”
“一百二十分鍾的影片,每一分秒都難以遺忘,每一個場景都讓國人為之震撼”
大陸《解放軍報》報道:“1950年的香港,所有的中國人都受著洋人的壓榨,那場華洋拳賽,完全是一場不公平比賽,不向權勢低頭的葉問用壓抑不滿向在場的外國人以及全世界證明了華人的不屈與剛毅;當葉問倒下的時候,數以億計的華人那種身受的‘葉師傅,站起來’,當龍卷風倒下時,用那種熟悉的語言倒數的聲音壓過了裁判,響徹了中華大地,一種中國人的團結與一致告訴了世界中國人是堅強的;最後葉問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他沒有用這個最好的宣傳機會宣傳自己的武館,而是告訴全世界中國人的謙遜。”
這一次,中國大陸方麵及其高調的評論了《葉問2》。
《參政消息》甚至簡述完劇情後,用這樣一段話作為結尾:“中華民族上下傳承了五千年的文明史,曆史上公正的記載著中華民族的繁榮、飽受欺淩、奮起反抗、傳承文明的曆史,抗曰戰爭時期,中國人民用小米加步槍抵抗著強大的曰本帝國主義飛機大炮的侵略,那個時候,我們軍事沒有曰本發達,經濟沒有曰本雄厚,可是我們憑著一樣東西取得了八年抗戰的勝利,這就是中國人的精神,一種幾千年以來深入了每一個中國人血液的精神——不屈、剛毅團結與謙遜。”
“《葉問2》所表達的民族精神,增強了我們的民族凝聚力與向心力。它並不是想要表達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它隻是希望‘從這一刻開始,我們大家學會怎樣去彼此尊重’,它隻是想提醒我們,在如今擁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的情況下,不要忘記我們曾有一段屈辱的歲月,更不要忘記,在那段屈辱的歲月裏,無數為捍衛民族尊嚴而奮鬥,甚至犧牲的人!葉問與洪鎮南是那個年代的人的一個縮影。”——《中國青年報》。
民族主義大旗,是王小虎打開內地市場的關鍵因素,正是當年《葉問》、《精武門》被太祖觀看,才有了後來香港電影大規模在大陸百花盛開的局麵。
可以說,中英談判之際,《葉問2》的上映,很大程度上讓舉國上下一片振奮。
《電影雙周刊》並沒有在第二天發表評論文章,而是在餘永健的主持下,開始收集《葉問》1、2的所有數據,打算來一個兩大版本對比,弄一起專刊出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