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會在開頭點題,不僅使文章中心突出,主題鮮明,而且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使讀者一目了然,,增強文章的吸引力,使讀者禁不住往下讀。

相應的,電影也是如此,每一部電影的片頭都會通過幾個鏡頭,或是演員的服裝,或是富有時代氣息的建築物來表明故事發生的年代,這樣很容易讓觀眾產生代入感,很容易入戲。

毫無疑問,王小虎編導演一體的《葉問2》通過幾個長鏡頭,緩緩推出五十年代香港的風貌,這種刻意做舊的畫麵,灰暗而富有質感,舊香港的街頭巷尾,舊香港繁忙的碼頭,舊香港時代的衣著打扮,都說明了王小虎為此下足了功夫。

一個片頭,幾組畫麵,仿佛將新世紀影城3500名觀眾自然而然的放進了那個時代,迎麵襲來陣陣親切感、熟悉感,更勾起了李嘉誠、包玉剛、霍英東等富豪,邵逸夫、沈忠、金庸等實業家們的回憶。

有種叫做誠意的東西,開始在影院中發酵,在心頭彌漫,熱乎乎,暖洋洋。

新世紀影城中,有四分之一的觀眾是從五十年代走過來的,在看到葉問與金山找在碼頭做搬運工時,他們很自然的聯想到自己,即便是其他年輕的觀眾,也或多或少從父輩那裏聽說當年生活的艱苦。

而對於這四分之一的老香港而言,看到碼頭禁運的情節後,腦海裏立刻蹦出“失業”、“外來人口暴增”、“中英矛盾”等敏感字眼。

果不其然,大銀幕上的葉問和金山找失去碼頭的工作後,又有幾個鏡頭閃過,無一不是大批失業港民排隊等待政斧救濟,有些行業甚至出現蕭條的畫麵。

鏡頭又轉向簡陋的蝸居,葉問給懷胎五月的張永成揉腿,葉準要交學費,房東太太又來催房租,生活拮據之下,永成不讓葉問開門,葉師傅一臉的愁雲

“鏡頭雖然很少,卻透著一股濃濃的溫情,真想不到十一年後趙雅芝再飾演張永成,會給我這樣大的驚喜,孕婦打扮一點都不做作,葉問如此落魄了,她還不離不棄,真是賢妻良母的典範。”

作為《香港女報》的主編,每逢有趙雅芝的電影上映,張偉娟都是參加首映,一方麵是工作需要,另外一方麵,她本身也是趙雅芝的影迷,一直想為趙雅芝做期專訪,無奈都沒有遂願。

故事繼續講述,在播放到葉問和梁根去片場找工作,梁根忽然駐足,稱讚一個小演員演戲很棒時,畫麵切換到一部大家都很熟悉的電影,經過特效處理後多畫麵,不僅沒有突兀感,還讓有些老影迷立刻通過幾個鏡頭猜到那是一部什麽電影。

“是《細路祥》,李小龍的《細路祥》!”

“哇,有李小龍呢,不知道會不會看到李小龍拜師!”

“我感覺應該有,你想啊,葉問是李小龍的師父,李小龍又是王小虎的兄弟,他肯定會在片裏安排拜師的情節。”

“哈哈,那樣就有意思了,李小龍拜王小虎為師!”

這樣的聲音此起彼伏,算是影片播放以來引起的第一個搔動,觀眾們竊竊私語的聲音傳到李小龍耳中,他捅捅前麵的王小虎,問道:“你到底有沒有安排這個情節?”

王小虎灑然一笑說:“你慢慢等不就知道了?”

“如果你安排了的話,我會很丟麵子的。”

李小龍事先也沒有看過劇本,更沒看過樣片,他還真擔心王小虎忽然來了惡趣味,安排這樣的情節來報複自己呢。

李小龍懷揣一顆不安的心,重新將視線集中到大銀幕上,足足有十幾分鍾的劇情都是講述生活:多次找工作碰壁後,葉問萌生開設武館的念頭,而金山找則混在碼頭工人裏,走上了黑社會的道路,成為碼頭、魚檔生意老大洪震南手下的一名四九仔。

葉問在天台開武館,連續八天無人問津,第九天時,葉問幫三姑晾衣服,三姑坐在天台正中休息。

黃淳梁手拿“詠春收徒”簡報走上天台,三姑側頭打量,黃淳梁猛回頭對三姑大叫:“喂!”

三姑嚇一跳。

黃淳梁:“你是教詠春的?”

三姑先是神氣十足,微笑點頭,一派掌門的樣子,在黃淳梁皺眉納悶的時候,三姑低頭對正幫著晾衣服的葉問大聲喊:“葉師傅,有人來找你學拳了!”

觀眾們立刻大笑起來。

三姑的扮演者沈殿霞看到這裏,很是洋洋得意的捅捅曾誌偉的胳膊說:“偉仔,我演的怎麽樣?”

曾誌偉托著下巴,很是認真的想了想後說:“肥肥姐,今年金像獎最佳女配角非你莫屬嘍!”

師徒練拳這一小節通篇為激進有力的打擊樂配樂,畫麵內部、外部節奏均偏快,鼓聲配合拳腳聲、打擊木樁聲,主要的拳腳打擊點和鼓聲節奏點一致,使觀眾感覺到不同時間段、不同運動機位拍攝的練拳場麵連接在一起時,看的流暢、舒服,不生硬。

窗上掛著的三塊兒被由外向裏的風吹得搖擺的藍色窗簾,暗示葉問這一家三口生活的不安定,鏡頭落幅為葉問和妻子在吃飯,搖拽的窗簾為背景,而且是粗茶淡飯,暗示其溫飽是問題。

“先交學費,先交學費。”

當葉問不好意思向學生們收學費時,影城中頓時發出一陣哄笑,堂堂一代宗師連向徒弟們收學費,都如此害羞,讓人無不感覺到葉問骨子裏偷出來的人情味,就像鄰居大哥一樣,活生生的感覺,無比親切。

正如王小虎半年前麵對記者采訪時說的那樣:《葉問2》在生活、環境、時代融入方麵做了很多細節上工作。

但是

換做任何人老看這些生活方麵的情節都會乏味,哪怕再真實再溫馨再親切,要知道《葉問2》是功夫片,不是文藝片,更不是言情片。

這時有些觀眾開始沉不住氣了,特別是那些習慣了王小虎快節奏風格的影迷,在他們的印象中,王小虎所拍攝的每一部電影,上來都是一通快打,利用犀利的拳腳功夫,和大氣磅礴的戰爭場麵來吸引觀眾。

《葉問2》一開場十幾分鍾,通篇都是講述生活方麵的故事,誰看多了都會膩。

“嘿,難道小虎所說的生活元素就是這些?”坐在貴賓室內的金庸,也開始納悶了。

邵逸夫說:“別著急,我感覺快了,他不會做無用功的,就像你寫的武俠小說,動輒幾萬字來敘述,沒有那個主角是一開始登場的。”

被邵逸夫一提醒,金庸免不了老臉紅起來,精心比心的話,老邵說的太一針見血了,不說別的小說,單就《射雕英雄傳》和《笑傲江湖》兩部吧,男主人公出場都是幾萬字後,女主人公恨不能中場出現,要不是金庸的武學泰鬥招牌擺在那裏,還真沒有幾個人有耐心看下去。

“縱觀香港眾多導演中,王小虎是把握節奏的第一人!”餘永健並沒有感到絲毫不適,相反,這些故事情節很有香港時代氣息,他起碼在好幾組畫麵中看到隱喻的“獅子山精神”。

不過他感到有些可惜,因為王小虎的電影不參加金像獎,否則的話,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音樂、最佳服裝設計、最佳男女演員,最佳動作設計,恐怕都得讓《葉問2》包攬。

因為太強,因為太耀眼,因為太逆天,王小虎放棄參加金像獎,將更多的機會讓給其他電影作品、新人,這樣的大度和胸襟,讓餘永健除了佩服,找不到另外的詞匯來形容。

燕京,人民大會堂內,中英談判幾十名代表也在觀看《葉問2》,不同於各大影院中輕鬆、熱鬧的氣氛,這兒顯得有點沉悶,雙方代表都麵無表情,一臉嚴肅的盯著大銀幕,誰也不說話,不吭聲。

表麵上如此,但是雙方代表心裏邊卻又不同的想法。

比如中方這邊,懷舊方式的開頭,讓他們感覺很好,用懷舊的方式磨平了大陸和香港之間無法逾越的儀式形態節點,比如電影中並沒有講述葉問為何到香港,而是衝一個拳術宗師的角度,自然而又平滑地從二戰過渡到冷戰,從內地過渡到香港。

個人命運的深度聚焦與水到渠成的敘事線索,恰到好處地彌合了內地與香港原本因政治分立而造成的認同差異。

充分將王小虎的高明之處表現出來,可以預見的是,《葉問2》上映後,大陸的觀眾能夠看到香港五十年代的畫麵,既延續著血脈相承的家庭觀念,又堅守著一如既往的親切感。

葉問從佛山到香港,恰恰隱喻了大陸、香港之間不可磨滅的關係,中方代表正襟危坐,雖然板著臉,但是眼睛裏卻蘊含著笑意,那是一種竊喜,一種欣賞,一種佩服。

而英方代表這邊,在看過碼頭禁運的情節後,心裏也如掀翻的五味瓶一樣,禁運,赫然是港英政斧麵對以美國佬為首的聯合國時,產生的一種無奈和妥協,但是在無奈和妥協中,港英政斧又及時做出很多疏通工作,這些工作都赫然在《葉問2》的某些畫麵中表露無遺。

“泰格,你真是兩邊都不討好,兩邊都不得罪啊!”港督尤德心中說道。

一個中國式的香港,這就是《葉問2》前20分鍾裏,通過生活元素所折射的內涵,經過王小虎修改、加工後,在全球的大銀幕上揭開序幕。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