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羅佛缽一起,空中綻放出萬道金光,一朵朵金蓮盛開,壯觀絢爛至極。

那些金蓮的每一片花瓣,等著一束光刃,充盈天地,曼妙飛舞。千百朵金蓮飄浮空中,那種景象固然煞是好看,對於無量佛陣卻絕非好事。

九虛師太也就罷了,四名二代女弟子一邊要運轉陣勢圍攻一慟大師,一邊又須時刻提防迦羅佛缽的攻擊,難免有顧此失彼之感。

更麻煩的是,金蓮飄飛不定,經常出沒盤旋在眾尼周身。

往往靜衡等人剛想依著陣勢變化移動方位,不定哪裏就會掠出一朵金蓮飛刺而來。隻身形微一遲滯,戰機已失。

不消半盞茶的功夫,陣形漸亂,靜衡眾尼不住被迫後退,累得九虛師太亦不得不隨之後撤,以維持陣勢完整。若不是她功力通玄,力挽狂瀾,局麵早已一發不可收拾。

可幾位女弟子依舊是岌岌可危,左支右絀,瞧這模樣落敗隻是早晚。

此消彼長,一慟大師聲勢大振,雲林禪寺的諸般絕技由他信手拈來,無不精采紛呈,妙到巔毫。

舉手投足間一派高僧風範,從容自若,悠然飄逸,而一招一式亦無花巧可言,均是鬼斧神工,匠心獨具,讓人無所適從,全不知該如何招架。

假如不是彼此敵對,四周壓陣觀戰的靈空庵弟子早忍不住喝彩出聲。此時一個個緊張無比,手握仙劍,屏息關注著陣內局勢。

驀然九虛師太清聲吟道:“佛光普照,化身千萬——”

“叮——”

五柄仙劍應聲騰空,在迦羅佛缽之下組成一朵梅花形狀,劍鋒朝裏,劍柄向外,急速飛旋,舞動如風輪煌煌,旋即幻化作一片燦爛光雲。

一慟大師打得興起,不假思索轟出一記“阿難明拳”,“砰”的擊在五柄仙劍化作的光雲中心。

五劍激得齊鳴,卻未被震散,一股倒卷之力反將一慟大師震得血氣浮動。

一慟大師心頭微凜,隻見九虛師太與靜衡四尼雙目微合,神情肅穆虔誠,盤腿飄懸於空,雙手結成慈悲法印。頭頂上佛光騰騰,升起一蓬銀白光霧,形似元嬰,浮影綽綽。

他立刻明白了這是怎麽回事:“元神出竅!”不等自己的話音落下,全力催動迦羅佛缽,聚起千朵金蓮攻向光雲。

可惜他終究慢了半拍,眾尼元神先一步幻作五束銀光注入光雲裏,與各自的仙劍水乳交融,合為一體。

漫天金蓮此起彼伏撞擊在光雲之上,金石鳴響絡繹不絕,響徹清霄,一蓬蓬絢麗流火爆裂灑落,澎湃洶湧的氣浪決堤泛濫,將站立在數十丈外的靈空庵弟子盡數拋飛而出,唯獨那五具肉身在佛光庇護中安然無恙,載浮載沉。

迦羅佛缽顫動翻轉,隨著一朵朵金蓮幻滅,光華黯淡了許多。

一慟大師悶哼飛墜,雙袖飛拂蕩開四周流光罡風,暗暗悔道:“老衲一念之仁,竟讓這些尼姑祭出元神,反戈一擊。早知如此,方才便該痛下殺手,速戰速快!”

頭頂風雷滾動,從光雲中煥放出萬丈霞光,一尊尊身高兩丈的金佛橫空出世,組成一座不知宏偉壯麗多少倍的全新無量佛陣,顯現出它的終極威力。

一波波金濤翻滾,迅速將一慟大師淹沒在其中。

戰況越發的激烈。

若說先前雙方各有所顧忌,尚在出手時存留幾分餘地的話,此刻已經完全放開,拚得你死我活,大有玉石俱焚之意。

一慟大師聖匣在握,自不願多與靈空庵眾尼糾纏,隻是情勢迫人,也身不由己了。

數十位靈空庵女尼遙遙飄立在陣外,眼中金光炫目,霞彩彌漫,根本無法看清陣內的情形。

但想著九虛師太與四位同門師姐妹,為著除魔衛道,保護聖匣,一個個元神出竅,不為瓦全,無不熱淚盈眶,低頌佛經,隻盼佛祖慈悲,保佑靈空庵安然度過今夜浩劫。

忽聽陣內一慟大師“哈哈”狂笑不止,聲音裏竟含著陰冷的魔意,大異於他往日高僧形象。

原來激戰多時,一慟大師的真元耗損頗多,兼之為佛陣所困,他靈台清明佛心漸失,體內潛伏的魔氣漸漸抬頭,又陷入了無我無佛的癲狂狀態。

魔心既生,殺機遂起。

大日天魔真氣鼓嘯奔騰,散發出層層綠色光芒。魔教十六絕技肆虐橫行,在一尊尊金佛前凶焰如熾,極盡狠絕。

如此一來,頓成騎虎難下,不死不休之局。

無量佛陣在一慟大師驚濤駭浪般的攻勢裏,變幻無方,以柔應剛,彼此好似兩團水火互不相容,爭鋒相對。

一慟大師的喘息越來越急促劇烈,口鼻裏噴射的煙霧亦越來越濃,魔功不停的提升,一尊尊金佛被他轟得光影消散,灑落成煙,整座佛陣風雨飄搖,偏生生不息,譬如靈燈不散不滅。

與此同時,頭頂上五柄仙劍築成的光雲,不斷經受著迦羅佛缽的衝擊,叮叮急鳴,運轉更疾。

戰局至此,落敗一方自然是形銷神散,萬劫不複;可幸存一方,也不過是慘勝之局,無可誇耀。

一慟大師惱怒欲狂,卻也無濟於事,坐困佛陣。

就在這個當口,藏經塔內傳來一聲激越清嘯,蓋過陣中隆隆風雷,回蕩在空山月夜之中。觀戰弟子情不自禁轉眼眺望,立時驚呼出聲,呆立當場。

隻見空中風馳電掣,掠起六道綺麗耀眼的劍光,分作赤、橙、紅、青、金、烏各色,並駕齊驅,環繞在丁原周身,宛如流行劃破長空,浩蕩而來。

六劍飛空,九天禦龍。神魔之威,不外如是。

轟然一響,光雨飄飛,丁原破陣而入。

陣內金光褪淡,劍華如虹。無量佛陣盡管法力浩瀚,可也隻對著陣內之敵,於丁原駕馭六道神劍從外圈侵襲,著實有些措手不及。

六道神劍撞開佛陣,毫不停留,挾起瑰麗異彩穿越而過,倏忽消失在萬頃東海的上空茫茫夜色裏。

眾弟子這才從心撼神搖裏回過味道來,紛紛驚呼道:“師父!”仙劍蕩開未散的激流濃光,撲向陣內。

五柄仙劍鏗然低鳴,迸散隕落,從裏麵釋出九虛師太等人的元神。佛光如潮退去,一尊尊金佛也隱入黑暗之中,隻是已不見一慟大師的身影。

九虛師太元神歸竅,麵色蒼白,看看簇擁身旁的眾弟子多有張惶之色,強自壓下湧到咽喉的淤血,望向靜衡眾尼問道:“靜衡,靜執,你們可有大礙?”

四尼元神陸續回身,各自吐了幾口殷紅的血絲,微微喘息道:“多謝師父關懷,弟子並無大礙。”

九虛師太取出靈丹,分於四尼,苦笑道:“丁小施主手下留情,未曾傷人,可卻又幫助一慟盜走聖匣,其中原因著實令貧尼百思不得其解。”

靜悟垂首道:“師父,弟子無能,未能護得聖匣周全,請師父責罰。”

九虛師太搖頭道:“若說責罰,首該問罪的當是為師。聖匣一失,非同小可。貧尼需親赴蓬萊,稟報庵主。”

遠處靜念等看守藏經塔的女弟子獲救趕來,一臉不可思議的驚駭神情。

不等走到近處,靜念已叫道:“師叔,丁小施主破陣而去後,壁畫上的沙門三十六尊者和大鵬明王也都一下消失,全都不見了蹤影。就好似被丁小施主收走了一般!”

九虛師太一怔,抬眼望向藏經塔,暗自思量道:“依古老箴言:解南無佛境,非參悟《天道》者莫屬。丁小施主以一己之力,收去大鵬明王與三十六尊者靈魄,又助一慟大師盜走聖匣。莫非一飲一啄,皆有天數,今夜浩劫也未必是禍?而開啟聖匣,以應天機的人,應該就是他了?”

丁原與一慟大師離開靈空庵,未在縹緲峰稍作停留,還自禦劍往西而去。

路上一慟大師魔氣未平,呼呼低吼,甚是可怖。丁原無可奈何,隻得在海上尋了座無人荒島,收了仙劍飄落在半山腰裏。

可惜這半山腰偌大一片好端端的古樹便遭了殃,被一慟大師接二連三攔腰劈倒,橫七豎八傾倒一地。

整整折騰了半個多時辰,失控的魔氣才稍稍平服,一慟大師筋疲力盡的盤膝坐倒,運功療傷。

直到翌日天色微明,一慟大師方自清醒過來。他徐徐睜開雙眼,就瞧見丁原遠遠坐在對麵一株傾折的古樹下,星眸合起也在打坐歇息。

一慟心中凶念湧動,忖道:“這年輕人能從南無佛境中安然脫身,修為造化直在老衲之上,若不除去,遲早是禍患。既然聖匣已到手,剩下的事情老衲應可應付,也再不需他的相助。嘿嘿,蓬萊仙會上,要不是他使計欲詐老衲,我又何至於惶惶如喪家之犬?”

他越想越恨,殘餘未消的魔氣重新泛起,眼中殺機陡現,右掌不自覺的抬了起來。

不料丁原這時也睜開眼睛,冷冷注視他道:“老和尚,你想過河拆橋麽?”

一慟大師心驚不已,凝聚的魔氣瞬間散去,明白丁原早對自己有所戒備,要想暗襲得手,尚需另尋良機。

他若無其事的順勢將右手立在胸前一禮,道:“阿彌陀佛,丁小施主多心了。老衲先謝過昨夜施主相助之情。”

丁原心如明鏡,見對方殺氣收斂,失口否認,也懶得說破,淡淡道:“不必了。丁某不過是履行誓言而已。老和尚,你還是看看這聖匣裏到底藏著什麽東西,可讓我們尋得《玉牒金書》。”

一慟大師道:“不錯,老衲正有此意。”

他小心翼翼從從袖口裏取出竹匣,雙手托住仔細打量。看了半天,卻皺起眉頭沉吟不語。

原來,竹匣表麵光滑如鏡,嚴絲合縫。除了四壁上鏤刻的花紋之外,並無開啟的鎖眼機關。

丁原見一慟托著聖匣發呆,禁不住問道:“老和尚,這聖匣莫非不對?”

一慟搖頭道:“此物即是聖匣,斷不會錯。”

他伸手一指匣蓋上雕刻的篆文道:“這‘天機’二字,正是聖匣真正的稱謂,模樣形狀,也與一心形容的毫無區別。”

丁原奇道:“那你瞪大眼睛在這幹瞧著作甚。還不打開匣子,看看裏麵裝的什麽?”

一慟大師回答道:“這匣子並無鎖孔樞紐,當日一心也未曾告訴老衲開啟的法子。”

丁原恍然道:“原來如此。老和尚,讓我瞧瞧。”

一慟大師頓時警覺起來,拒絕道:“不必了,老衲自有法子打開它,便不勞施主。”

丁原看破老和尚心意,冷笑一聲道:“你既信不過丁某,索性挑明直說,也不需虛偽推托。”

一慟大師老臉微熱,默不作聲,伸出一根手指撫在篆文上,順著上麵的筆跡描了一遍,聖匣毫無動靜。

他性情堅忍,自不會就此沮喪,又試著往聖匣裏注入一道柔和真氣。

這聖匣雖是竹製,也不曉得經過何種煉化,端的堅硬無比,佛門真氣猶如石沉大海,激不起一絲漣漪。

一慟大師不敢強起大勁,唯恐損傷匣內珍藏,隻好收手低頭冥思。他也算才智敏捷之士,不多時便想出了十數種開啟方法,不停的嚐試。

可聖匣總不領情,任其左按右掀,始終不動。

丁原看得無聊,幹脆靠在樹幹上,翹起二郎腿打個哈欠道:“老和尚,你慢慢折騰吧,丁某先睡了。”

一慟大師埋頭不理,苦苦思索,那邊鼾聲輕輕響起,也不曉得他是否真的睡著。

日頭一點點從東往西挪移,眨眼天近正午。

一慟大師懷抱聖匣靜坐樹下,怔怔凝視聖匣上的篆文,喃喃低語道:“天機,天機,這天機究竟藏於何處?”

忽然,匣上的篆文仿佛動了起來,在一慟大師眼裏漸漸幻化成兩潭深不可測的雲淵,依稀散發出無形的氣機。

一慟大師呆了呆,好像從雲淵裏看見無數哀怨的魂魄來回飄蕩,天地裏充滿無情的殺戮之息。他的眼睛裏泛起綠焰,不知不覺被幻象吸引,視線再移不開去。

慢慢一慟的神情也開始變得猙獰,現出興奮之色,雙手緊抱住聖匣,目光如癡如醉,狂熱的低吼道:“殺,殺!天地為爐,日月為炭,萬物為銅,皆是芻狗——”

丁原覺察到一慟大師又不對勁,坐起身道:“老和尚,你又在發什麽瘋?”

一慟大師深陷聖匣產生的幻境裏不可自拔,對丁原的喝問置若罔聞,隻白髯戟張,肆意狂笑。

丁原略一思量,隱隱揣測到一慟大師的問題出在哪裏。

他剛打算出手救助,忽地又想道:“這老和尚作惡多端,挾持娘親逼我立下毒誓與他合作。而今他自己著了魔,若是就此完蛋,也為世間除去一個禍害。我不乘機除掉他,已算對得起這老和尚,更不曾有違誓言。”

念頭轉動,他又思忖道:“不成,我這麽袖手旁觀,任由其自生自滅,與掩耳盜鈴有何區別?我既答應要助他獲取《玉牒金書》,大丈夫一諾值千金。老和尚固然可惡,但要殺他,我何須憑此下三濫的手段,像這樣幸災樂禍,借刀殺人,非丁某所為!”

他一咬牙,當機立斷,縱身欲到一慟大師側旁,劈手奪過聖匣。

一慟大師眼前幻象立時消失,但他卻如同一個輸紅眼睛的賭徒,渾不甘就此罷手,充盈殺意的眼眸惡狠狠盯著丁原,狂吼道:“還給我!”揮掌拍落。

丁原飄飛躲閃,一慟大師煞勢不住,踉蹌往前衝出。

步履跌跌撞撞,好似醉酒。他回過頭來,再撲向丁原手中握著的聖匣,卻完全沒有招式章法可言。

丁原曉得一慟此際壓根不可理喻,靈機一動揚聲叫道:“青雅!”

果然,老和尚聞言猛然四顧左右,眼睛裏恢複一絲理智。

丁原乘機運起定心咒,沉聲喝道:“魔由心生,幻由欲起。老和尚,你參的什麽佛門經典,悟的什麽百年禪機,到頭來六根不淨全是狗屁!”

他罵得酣暢淋漓,痛快之極。

一慟大師木然佇立,眼中的癲狂徐徐褪去,從幻象裏又回轉到現實之中。

他雙目緊緊鎖定丁原,吐了口濁氣清楚的說道:“快把聖匣還我!”同樣的話,兩次說來的語氣意味已大不相同,顯然神誌漸蘇。

他回想剛才情形,心下暗自凜然,而丁原不啻又救了自己一回。

丁原端著聖匣上下打量,奇怪道:“老和尚,這匣子上的圖案花紋,我好像在哪裏見到過。”

一慟大師張張嘴,很小心的問道:“你在哪裏見過?”

丁原回答道:“應該就是在南無佛境之中。”

他腦海裏閃現起自己破解佛境幻象,最後脫身而出的那一刻,三十六沙門尊者與雪鵬驀然幻化出的一幅奇異光圖,兩廂印證,竟是絲毫不差。

丁原微一沉吟,右掌攤開,緩緩蒸騰起一蓬銀白光華。一慟大師目不轉睛的盯著,隻不明白他在搞什麽花樣。

丁原回想著光圖最後一瞬的變化,眼前的花紋仿佛漸漸活了起來,如同水波似的涓涓流動,散放出若有若無的紅光。

不經意裏,他的心念好像感應到聖匣的靈性與生機,掌心中升起一顆顆珍珠似的銀色光點,細細一數不多不少,剛好三十六粒,正是他從南無佛境中收得的三十六位沙門尊者靈魄元珠。

元珠冉冉的飄浮起來,恰似有一隻隻無形的手在輕柔引導,一顆顆的鑲嵌到花紋之間的小凹孔中,熠熠生輝。

一慟大師站在丁原身側,凝重緊張裏又含著一縷不可抑製的驚訝。

聖匣上的花紋一條接一條的亮了起來,緊接著猶如淙淙溪流匯向匣蓋上的篆文。

當三十六縷花紋流光全部匯入篆文,“天機”兩字忽地迸射出一團柔和的紅色光暈,聖匣上傳來微微震動,“叮”的一聲,清脆悅耳。

丁原輕聲道:“原來如此。這開啟聖匣的鑰匙,其實隱藏在南無佛境之中。倘使不能參悟佛境,見到它所幻化出的最後一幅光圖,並集起全部的靈魄元珠,縱是得到聖匣,也無濟於事。”

一慟大師表麵上平靜,內心卻是欣喜激動無比。開啟聖匣,便能得著《玉牒金書》的下落。抑或說不準,金書便藏於聖匣裏。

他沉聲說道:“丁小施主,趕緊打開聖匣,瞧瞧裏麵裝的是什麽?”說著悄然凝聚起佛門真氣,灌注右掌,蓄勢待發。

丁原恍如不覺,低喝聲:“咄!”

掌心裏白光一閃,雪鵬幻現,在丁原頭頂盤旋兩圈,溶成一束光芒注入篆文。

匣蓋緩緩開啟,一縷金光從縫隙中溢出。

一慟大師屏息凝神,緊張的注視,期待謎底揭曉的一瞬。

“啪!”

匣蓋終於完全開啟,聖匣內金光暴漲,映耀山林,奪目絢爛的光芒讓人根本無法看清裏麵到底裝了什麽東西。

兩人正自疑惑間,三十七粒元珠從聖匣表麵脫穎而出,於濃濃金光萬丈中一射衝天,消隱在無垠蒼穹盡處。

為著聖匣而守護千年的它們,在完成了漫長而寂寞的使命後,終於重歸仙界。

一慟大師的目光情不自禁的目送三十七粒元珠飛升,待到視線重新回到聖匣,立時驚咦道:“丁小施主,你看這是什麽?”

懸念一起,卻也暫時忘記了打算偷襲丁原的事情。

丁原凝目望去,也不禁為之愕然。

金光浮動,形成一片光幕,裏麵的景象漸漸清晰起來。一座地底熔岩火池出現在兩人麵前。

火紅亮麗的岩槳汩汩翻騰,此起彼伏的濺出池麵,在半空之上迸散,又如星雨似的灑落回池中。

滾滾的黑煙從池底冒起,彌漫飄蕩。

盡管隻是一幅浮光掠影的畫麵,卻依然能讓人感覺到來自熔池的鋪麵灼熱。

在熔池周邊,分明是座黑森森的地穴。以肉眼揣測,方圓不下千丈。

黑色的岩壁猶如斧劈刀削,隱約閃爍著一抹抹殷紅的光華,該是池內熔漿光彩映照所致。

熔池的正麵佇立著一座六角形的法壇,高出地麵九尺,分作三層,每一層的邊角上,各聳立著一座石柱。最高一層的法壇上,擺放著一尊四四方方的石鼎。

一慟大師詫異道:“莫非《玉牒金書》竟會藏在這熔漿池底?”

丁原剛想回答什麽,聖匣中煥放的金光突然擴散開來,將兩人一起席卷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