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1973 第十八章 籌集資金
(
“今天下午我還有事,不回公司,所以今天就和前幾次一樣,你下午不用回公司,……就當放你半天假,接下來幾天,還有很多事需要你處理,這半天你就好好放鬆放鬆。”
唐秋夜繼續說道:“勉得到時曾叔怪罪下來,說我都不讓你休息。”
經過數天的適應,唐秋夜已經基本習慣了現在的生活環境與生活規律。並已經完全把自己代入現在的身份之中,承擔起新身份所背負的責任的同時,也享受著新身份所帶來的一切的一切。
“yes老板。”
小昭一直就覺得奇怪,唐秋夜這幾天的下午不來公司,都去了哪裏?他用於印刷雜誌的資金,又是從哪裏籌集的?
雖然她經過幾日的相處,已經與唐秋夜混熟,對他也不在感到陌生。除了晚飯與早飯,倆人有時午飯也在一起解決,也是常有的事。當然倆人隻是為了省時間,圖方便,午飯才在一起解決的,並且倆人隻是在同一間辦公室內,不在同一張桌子上。
借此倆人之間的交流也因此日漸增多。
但就算如此,唐秋夜也不是事事都會給予小昭解釋,交流的內容也基本停留在工作上,每次當小昭問到印刷雜誌的資金從何而來時,唐秋夜也都隻是隻笑不答,一笑帶過,為此小昭感到些許小鬱悶。
“對了老板,我阿爸叫我問你,你那天有時間,去我家坐坐。”小昭說道。
小昭的父親,也就是曾叔,與唐老先生不僅是上下屬的關係,同時也是多年的老朋友,可以說曾叔是看著唐秋夜長大的,所以要是沒有必要的話,唐秋夜根本不想與曾叔碰麵,更別說與他一起吃飯什麽的,就怕被他懷疑自己身份,甚至是拆穿自己的身份。
唐秋夜想了想,隨便說了個借口,能施就施……
“你就告訴曾叔,等雜誌走上正軌,我隨時都可以上門拜訪……”為了轉移話題,唐秋夜接著又說道:“對了與《名報》的合同,拿來給我看看。”
對於公司與《名報》的合作,唐秋夜還是蠻看重的。
雖然印刷廠與《名報》的合作,說到底,僅僅隻是個行式上的合作,對雙方來說,都沒有產生任何實際的作用。
畢竟現在的《名報》,其每日的銷量已經非常平均,印刷量也相對均勻,銷量基本相等於印刷量。再加上金庸已於1972年,宣布封筆,退出俠壇後,《名報》上就再也沒有連載任何金庸的小說。
導致金庸的小說迷大量流失。
此後《名報》需要增印或增發的次數,少之又少,也就不需要,再和唐秋夜所擁有的印刷公司,繼續繼約合同。
但出於對“以備不時之需”的考慮,《名報》的高層,還是決定了,與印刷公司繼續繼約了合同。
看著手中的合同,唐秋夜不斷思考,公司接下來的發展路線。
而這份與《名報》新簽的合同,在唐秋夜眼中。其價值核心就在,這份合同是自己與《名報》,甚至是與金庸產生交集的“鑰匙”。
跑馬地馬場又名快活穀馬場。
位於香江島灣仔區跑馬地,於1845年建成,當時的跑馬地,原本隻是一片瘧疾為患的沼澤,又因為是香江島當年唯一一幅平地,因此剛抵達的英國人在此疏通清理一片沼澤開闢作馬場之用。
自此跑馬地馬場,便一直由“香江賽馬會”負責營運運作百年之久。
香江賽馬在香江曆史悠久,是香江其中一項最受歡迎的活動,集體育及娛樂於一身。同時也是唐秋夜籌集少額資金的“金庫”。
雖然在香江政府於1973,授權香江賽馬會正式設立場外投注處,但唐秋夜還是更喜歡身臨其境,親自到馬場觀看賽馬。
也隻能這麽做,他才敢保證,不花冤枉錢。
每年的九月到第二年六月是香江馬季(賽馬的季節簡稱∶賽馬季)。而其他月份,之所以不能賽馬的原因,據說是天氣太熱,動物保護協會的同誌們有意見。
但不管是什麽原因才產生了賽馬季,今天都是賽馬季的最後一天,錯過了,唐秋夜就必須等上兩個多月,等待下一個馬季開鑼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