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今古傳奇》是老藝術家任清等人,在1981年7月借貸款1.5萬元所創立。《今古傳奇》起初默默無名,但到了90年代開始,逐漸成為通俗小說領域的領軍刊物。21世紀初,武俠小說蕭條時期,《今古傳奇》更是逆勢而上,連續創立《武俠版》、《故事版》、《奇幻版》等等期刊,在國內同類刊物中影響力均屬第一。
現在才是1980年10月,《今古傳奇》提前幾個月誕生了?張少傑心想,多半是因為自己這個變數使然。
當然了,《今古傳奇》的提前創刊,確實是一件好事。
張少傑怎麽說也是一名作家,是在中文市場混飯吃為主的作家。中文出版市場越是發展,便越符合張少傑利益。
在張少傑看來,自己占有那麽多的創意,已經是上天給予自己最大的恩賜了。能夠用這種創意,在兩岸三地的華語文化市場,做出一番成績,為中國文化做貢獻,是張少傑最樂於做的事業。
中國的市場那麽大,有越來越多的《今古傳奇》這樣的期刊,才能夠吸引更多讀者閱讀通俗小說。讀者才會知道,中國的小說不但有那些純文學小說,更有不遜色海外小說市場的想象力!
越來越多的刊物,吸引讀者規模,進一步擴大了整個市場的容量。在整個越做越大文化環境中,張少傑才能和其他的作家一般,如魚得水,獲得更多的發展!
張少傑見到巴金的樣子,笑道:“難道《今古傳奇》是巴老您的一顆棋子?試探一下政策風向?”
巴金尷尬道:“這和我無關,是任清同誌他們搞出來的。我僅僅是在他們申請之後,在文件上進行蓋章!”
僅僅是蓋章?張少傑不禁露出笑意!是真的嗎?
老一輩無產階級文藝家,精著呢!經曆了抗曰戰爭、解放戰爭、建國初期、特殊十年等等大風大浪,磨難使人謹慎。無論是國家的經濟改革,還是文化方麵的改革,冒險和謹慎必須同時具備,才能成氣候。
欲速則不達!看著巴金的狡黠的神色,張少傑忽然間明白了!
張少傑道:“好吧,我的《大唐雙龍傳》可以投稿給《今古傳奇》,稿費暫時就不用預付。不過我要求,《今古傳奇》如果賺錢了,賺得的利潤,我要分10%!”
“整個雜誌的利潤,你要分10%?”
“是的!因為我相信,《大唐雙龍傳》肯定能夠帶動《今古傳奇》的銷售量!”
巴金笑道:“我會轉告任清同誌的!對了少傑,你可以擬定合同條款,隻要不太過分,到時候,任清同誌簽字蓋章後,回寄一份給你!”
張少傑和巴金,三言兩語就商議了《大唐雙龍傳》在《今古傳奇》上連載這樁事!
改革開放後,國內暫時還沒有公開發行過武俠小說的例子!
《今古傳奇》連載香港新武俠作品《大唐雙龍傳》,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可能撈到大把的利益,但是也冒著巨大的政策風險。
這年頭做大事的,也要有一定冒險精神的。
比如,個體商戶,在改革開放之前,都是屬於“投機倒把”的違法行為。但是在改革開放之後,也並沒有鼓勵個體戶行為。但是,全國的個體戶開始從過去的幾萬人,逐漸上升到幾十萬、百萬人。
最初的個體戶,基本上都屬於是政策的擦邊球,得不到國家的承認。但是,隨著個體戶現象開始逐漸增多之後,政斧開始製定相關政策,承認這種個體戶行為。
而私營企業,也同樣是由一些具有冒險精神者,紛紛下海經商而形成的。這種體製外的經濟行為,在輿論、政斧會議上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最終隨著私營經濟蓬勃發展,顯得比國營經濟更有生命力,而且也確實解決了政斧財政,和社會上的就業壓力問題。所以不久後,私營企業行為也開始得到了政策的認同。
中國的改革,基本上都是民間出現冒險、嚐試。政斧高層密切關注、調研,等到這種現象開始形成一定的發展趨勢,順理成章的承認。所以,這種改革顯得穩健、平穩,符合社會經濟發展規律。
而蘇聯人的改革則不然,基本都是全盤按照西方國家給開的藥方,進行政治、經濟全麵改革。這種剛猛過度的改革,根本不考慮蘇聯的實際國情,所以越改革經濟越差,導致了蘇聯解體的悲劇。
《今古傳奇》連載武俠小說,就是一種小規模的試探!張少傑知道,對於中國文藝界來說,武俠小說獲得連載、出版,也算是可喜的進步。畢竟,腐水不流!
文學行業需要有越來越多的新穎題材,想象力層出不窮,才是源源不斷的發展、進步的源泉。
曆史上,港台武俠小說進入國內市場,那是要等到81年~82年期間,金庸頻繁奔波香港、燕京、倫敦三地,為香港和平回歸做努力。那時候,燕京的鄧老,在與金庸見麵後,表示金庸的所有小說他都讀過,並且拍板解禁金庸小說。
金庸的小說解禁之後,才給港台的武俠,進入內地打開了一條閘門!使得華夏大地,在80年代,武俠文化蔚然成風!
《今古傳奇》向張少傑約稿意味著!張少傑的作品進入內地市場,至少提前了兩年以上的時間。
80年代國內的文學市場,就和這個年代的國企一般。文人們,未經過殘酷的市場化競爭,所以不能夠寫出最受讀者歡迎的題材。香港的武俠,這種經過激烈市場競爭的文學,競爭力遠非此時市場上的那些純文學所能抵禦!
後世的書商,哪怕是耗資數百萬元的廣告炒作,也比不上80年代港台武俠作品進入內地時,旋即轟動全國的場麵!
80年代,港台一部經典武俠、言情作品,進入國內之後,往往是不需要多少宣傳力度,就迅速的風行全國。
金庸、瓊瑤的小說在80年代進入內地市場之後。雖然允許出版,不過很多知識分子、教育工作者,都視為洪水猛獸。
男學生看金庸,女學生看瓊瑤的年代!
哪怕教育界再如何禁止,媒體上再如何抨擊,但是也阻擋不住幾億人看武俠和言情的潮流
事實上,而金庸的武俠,以及電影《少林寺》的空前轟動!更是引發內地作家對於武俠題材的興趣,在80年代至90年代,內地開始湧現了武俠創作的**期!
不過,內地的武俠市場,也是比較短壽了。在80年代興起,到了90年代末便和港台的武俠小說市場一同陷入了衰退。
而到了21世紀,各種奇幻、仙俠、玄幻重新包裝的網絡小說,進一步取代了傳統武俠的地位。
張少傑自然知道,雖然武俠小說對於改革開放初期的內地市場屬於耳目一新的新穎小說。
但是經過這麽多年套路重複,創新乏力的港台武俠市場來說,武俠已經是“夕陽小說”,大多數讀者基本審美疲勞,而不像60年代、70年代,武俠可以覺得驚喜不斷。
如果武俠小說想要避免歐美、曰本等國的新小說潮流的衝擊,但是肯定要提前一步百花齊放,進行升級!
奇幻、魔幻、仙俠、修真、國術之類的新元素,提前弄出來,應該可以進一步激發華語圈武俠作家們的思路!
“歸根結底,要不斷創新,才能夠振興華語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光靠傳統的武俠套路,是不行的!”
張少傑想到,要靠著市場正常發展,玄幻、仙俠、修真、國術類的小說,要等到20多年之後才出現。
要真是那麽遲,才出現的話,兩岸三地就拿不出能夠抵禦《哈利波特》之類的西方小說的衝擊。
抄《哈利波特》嗎?張少傑並不準備這麽做,因為《哈利波特》的走紅,也是時也運也。《哈利波特》小說的文字、情節也並非出類拔萃,更多因素是英國的出版商與好萊塢的電影公司聯手商業運作出來的。
如果張少傑寫《哈利波特》,以他的國際人脈,肯定不能促使眾多的巨頭跨行業的聯合炒作,也沒有英國、美國那麽龐大的市場支撐。
哪怕張少傑照抄《哈利波特》英文版原稿,也不能複製《哈利波特》的那種成功!
況且《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是個窮困潦倒,單身帶著孩子的寡婦,從窮寡婦那裏、搶奪她唯一改變命運的機遇,張少傑是不屑去做的。
當然了,《哈利波特》張少傑不會抄了,並不意味著他將來不會狙擊《哈利波特》的電影、小說的收益。在張少傑看來,JK羅琳如果能出版《哈利波特》光憑著好萊塢未改編電影之前,在英國賣幾十萬本,已經夠她下半輩子的生活了。
張少傑不屑抄《哈利波特》,是給JK羅琳一口飯吃。而將來準備打壓《哈利波特》,則是為了狙擊歐美的文化新銳黑馬!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