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上三軍之承影

所有人對對此避而不談,如果不是出於偶然,我幾乎錯過夏國大將軍府最核心的秘聞。

三天前有一騎驛來來壞消息,一群海盜襲擊了來我朝吉陽軍寧遠縣,更不幸的是,有一支屬於沙州的船隊正在此停泊,總共有近兩千名沙州水手和商人連船帶貨被虜走。由於這支船隊規模頗大,幾乎所有的沙洲商戶都有股份在裏麵,所以他們全都憂心忡忡。今天好消息傳來了,海盜的巢穴被一支大約500人的軍隊偷襲,他們先鑿沉兩艘正好停泊在港口水道旁的海盜船,然後衝上島用長弓和彎刀將留守的海盜殺死。將他們屍體掛在港口的桅杆上。解救出被困的夏國子民後,這些人就銷聲匿跡。

所有的沙州商戶都抑製不住內心的狂喜,從他們麵帶神秘的竊竊私語中,我聽到了一支傳說中的軍隊——承影軍。

在大將軍府公布的軍團編製中,確有承影軍的名稱,但據稱該軍僅有一個空的番號,在夏國的疆域內,你看不到承影軍的軍營,在官修的軍史上,你也找不到承影軍的戰役。但夏國人習慣在內心裏相信,一切在國境外維護夏國利益的軍事行動中都有承影軍的參與。從這個意義上說,承影軍是夏國戰鬥最頻繁的軍隊。

據傳承影軍永遠都是孤軍作戰,也許正是因為這是一支幾乎被遺棄的部隊,他們從不在戰場上放棄任何一個袍澤。任何一個企圖俘虜承影軍成員或者扣留他們屍體的企圖都會遭到最嚴酷的報複。在各國的記錄上有一些有頭無尾的戰鬥,遺留在戰場上的隻有戰鬥一方的屍體,他們往往這都是承影軍的傑作,但卻找不到任何證據。

無論是大將軍府和大丞相府,都不曾公開承認過承影軍力量的存在,也許承影軍的一切,將會永遠被密封在大將軍府最深的一間密室中最深的一個暗格中。隻是偶爾會有一些麵目陌生的軍人在大將軍府走動。這些人麵目平凡,神情冷漠,從中他們臉上,你可以讀到人世間最蒼涼的感慨和最堅硬的意誌,就連高傲的軍府校尉們,在此時都會自覺的避讓一旁,並向他們投以尊敬的目光。

根據傳說,承影軍的軍旗是一麵青色的大旗,在夕陽映照下會有若有若無的一道白色的劍影顯現。

根據傳說,在夏國某處,有個極深的湖泊據說是國內最接近幽冥之地,叫做月光湖,它西北麵是巍峨的雪山,東麵是遼闊的沙漠,湖裏沒有魚,周圍經常都會有海市蜃樓出現,但這裏全是的沼澤,除了海鳥其他生靈根本不可能進入到湖的中心。在湖底的最深處,大食、契丹、和大宋求之不得的秘密,這裏躺著成百上千的白色小瓶,上麵都蒙滿泥沙和苔蘚,如果將這些東西輕輕拂去,你會發現它們是用最好的大宛馬的骨灰燒製而成的極品骨瓷,瓶身上精美的文字記錄著主人的姓名和隻屬於幽冥的秘密,除了骨灰主人的姓名,籍貫,職位之外,瓶底都鐫刻著四個字:承影袍澤。

——趙行德記述

從河西到潼關,大夏國境內分布著五個教習軍團,軍號分別是教戎、練銳、拙速、蓄怒、百戰。投軍的青年將在這五個教習軍團中訓練一年,然後以十人隊為單位被整體分配到其它常備軍團中。

子曰,不教而戰為誅。所以不到最後一刻,夏國大將軍府是絕對不會將平均訓練時間不足一年的教習軍團戰士投入到戰鬥中去的。所有在夏國所謂的軍團文化中,教習軍團給夏國軍人和百姓的印象總是充滿了袍澤故舊的眷戀之情,而很少有其它夏國軍團常有的那種傳奇。

不過凡是皆有例外,在我對夏國軍團的訪問中,有一支教習軍團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就是教戎軍,大夏軍團序列中的第一個教習軍團,唯一被取消番號,又被護民官會議重新建立的軍團。

在十七年前的河西之亂中,大約有二十到三十萬名奴隸揭竿而起,用暴力爭取擺脫奴隸身份。

奴隸問題在夏國建立以前就存在了,回鶻,吐蕃,突厥,乃至漢人富戶許多都擁有奴隸,雖然自從第一任護國公起,大夏朝廷就嚴禁將自由民賣身為奴,可是原有的奴隸們仍然繁衍出許多後代,而護民官會議一直以釋放奴隸違反護國盟誓為由,反對給予這些奴隸後代自由。

隨著夏國國勢的蒸蒸日上,越來越多的的有識之士意識到必須給予這些可憐的人自由民的身份,不但對標榜人權的夏國在道德上是一種諷刺,而且奴隸的權利問題將永遠是夏國立法機構難以解決的難題。

但是,在有識之士對此辯論出一個解決之道之前,奴隸們用劍發言了。最初的反抗源於甘,肅兩州的奴隸,逃跑的奴隸企圖逃往天山北道,那裏有大片無主的土地,那裏的官府數十年來一直支持解放所有奴隸,也積極的幫助每一個遷徙而去的人在那裏安家。在意識到赤手空拳無法逃跑千裏之遠後,他們襲擊了一個團練軍的軍械庫,將自己武裝了起來,並計劃武裝行軍到天山北道之後就向當地官府投降。但是,就像一顆火星點燃了整個草原,不斷有莊院和工場中逃出的奴隸加入了起義奴隸的隊伍。奴隸的人數越來越多,當逃亡大軍來到沙州州境時,已經有過二十萬人之多。由於缺乏強有力的組織,奴隸們的隊伍極為混亂,部分奴隸開始騷擾路邊的民居,激起了其它民眾的憤怒,各地的團練軍開始組織起來,拒絕逃亡的奴隸經過州境,而這又更加劇了雙方的大規模衝突的可能。就在此時,出乎所有人的預料,一隻常備軍序列中教習軍團居然向奴隸軍投降了,這就是教戎軍,訓練有素的教戎軍成員迅速成為奴隸大軍中的骨幹,在他們的組織下,奴隸軍團的行軍隊伍整齊了很多。更重要的是,奴隸軍開始發揮自己的威懾力,通過發行軍票而不是搶掠來向所過之處的鄉村征發物資。雖然大多數居民認為這不過是另外一種變相的搶劫,但他們還是小心的把軍票保存起來,並且抵抗的程度也削弱了很多。

就這樣,奴隸大軍順利的行進到了沙州,夏國的心髒。

奴隸軍的戰鬥力在夏國常備軍團的麵前其實不值一提,但護民官會議卻為捍衛一種不人道的製度是否值得犧牲軍團的榮譽而爭論不休。眼看奴隸大軍逼近了首都,護民官會議僅僅作出了阻止奴隸大軍通過沙州的決定。

這時,東部各州組織的10萬團練軍已經趕上了奴隸軍,雙方開始在沙州邊境對持。這時,對教戎軍的批評聲達到了頂點,奴隸的主人們認為,如果不是教戎軍成員的加入,奴隸軍也許早就不戰自潰了。

就在雙方軍隊即將決戰之際,護國公與大將軍簽署命令,龍牙軍及時趕到了戰場中心,滴血的龍牙旗震懾了所有人,使雙方不得不坐下來談判,最後,所有的奴隸們獲得了自由,代價是夏國政府將發行一筆國債作為奴隸們的贖身費交還給那些奴隸主們,奴隸們則將服從大丞相府的安排去開墾天山北道的廣漠原野,連續耕種十年以上就獲得土地的所有權,再為政府繳納特別的賦稅二十年則獲得公士爵位。

雖然奴隸們對教戎軍心存感激,但是教戎軍卻作為大夏唯一一支投降的軍團被除名,所有軍團成員都被免除了所有爵位,和奴隸一起被發配去墾荒。

十年後,以自由奴隸們為主建立的五個縣組織了各自的團練軍,它們一反團練軍以縣為名的慣例,分別命名為教戎第一到第十軍,又過了三十年,當年奴隸的後代紛紛取得公士的地位,整個夏國也開始意識到教戎軍的將官和士卒們為國家避免一場內亂所做的巨大犧牲。

在奴隸獲得自由的第三十五年,護民官會議通過決議,敦促大將軍府重建教戎軍,就這樣,教戎軍成為了夏國軍團中一個獨特的存在。

現在教戎軍的軍旗是一柄巨錘。

作者:外篇都是本書正是動筆之前和最初的設定寫的,用意是想勾勒出這個穿越者國家的輪廓。這本書邊寫便和書友互動、討論和思考,所以最終書裏的內容和外篇不一致的話,大家也不要見怪。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