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夜上 山賊殲滅戰(五)

司馬富強已經不打算再給麵前的山賊第三次進攻的機會,而且顯然這些家夥已經喪失了再來一次的勇氣,因此便放縱隊友和村民們趁勢追殺。

村民們被山賊欺壓了太久,此時有這種痛打落水狗的好機會,自然是不能放過,毫不猶豫地銜尾追擊著這些給他們帶來過太多痛苦的死敵。山賊多為步卒,隻有少數一兩個精英才有馬騎,根本無法與追殺的追兵拉開距離,時不時有幾個中箭倒地,被隨後趕上的村民亂刀砍死。

當山賊們想要分散逃命時,東海隊的夢中人們已經騎上了馬從兩側包艸,把他們驅趕到一起。

眼見著連逃命的機會都很渺茫,有些個刀頭舔血的狠角色便想要回頭廝殺,拉幾個陪葬的。司馬富強注意到這種趨勢,不免有些憂心,東海鎮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人口資源了,任何人口的損失都是他和黃誌所不願意看到的。

一方麵讓隊友們盯著拖後的山賊,保護冒進的村民,一方麵他找了個大嗓門的壯漢,在其耳邊交代了幾句。

又往前追了一段路,眼看著更多的山賊想要回頭拚死一搏,這時候突然有人大喊一聲,“大部隊往西南村方向去了,我們往那裏逃!”

而且在夢中人有意的壓製下,村民們也放慢了追擊的步伐,有了生的希望,山賊們自然舍不得拚命,紛紛往西麵的叢林裏麵鑽。

過了南村橋,迎麵便是一座山,在當地稱為南山,九龍江在這一段是由西向東流,往東海方向而去。而官道卻恰好與之相反,沿著九龍江與南山之間取道往西行。大約西行五裏之後,官道才繞過南山轉向南麵的大直道。

在此處若是不順著官道南下,而是選擇繼續沿河往西北方向穿過一片叢林的話,以此行進大約七八裏路,便是一處通往西南村莊的山隘。潰逃的山賊們便是在司馬富強的驅趕和誘騙下,選擇了這條路線。

而在他們之前,那支三百人的山賊主力也是選擇由此線路去“偷襲”東海鎮。可以說,如果不是東海隊事先有所準備的情況下,這確實是一條很好的偷襲路線。但是現在卻成了司馬富強和黃誌為他們布下的一個死亡陷阱。

此時據黃誌他們去往西南村莊正好是一個鍾頭,東海隊大部帶著冒充鎮衛隊的村民來到了隘口南麵,而黃誌與正牌的鎮衛隊則封鎖在了西南村莊一線,山賊們正行進在這一片叢林之中,茫然不知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在對方的算計之中。

眼看著山賊已經全部被趕進“口袋”之中,司馬富強便下令所有的人停止追擊,就地在山隘口前的一小片空地上布下防禦陣型。

此處山隘位於北麵的雲頂山和南麵的赤嶺之間,最窄處僅有大約十米寬,並不適合大部隊作戰。任何一方隻需要派遣一支一定規模的小部隊,便能將敵軍堵在隘口的另一側。所以此時憑借兩百名臨時組織的村民,要守住這裏不讓山賊們出來,甚至比剛才鎮守南村橋還要容易一些。

若非東海隊以村民冒充鎮衛隊鎮守南村橋,且自己的主力也悉數出現,恐怕山賊們是不敢輕易涉險走這條路的。

過了山隘繼續往西北方向,前方地勢逐漸開闊,但因為是一片亞熱帶叢林,因此行進依然不方便。就算偶爾有一條獵人開辟出來的小道,也會在一兩個星期之後被新長出來的植被所掩蓋。這片叢林裏甚至可以說是沒有一條現成的道路供人們長期行走,隻能是根據需要臨時開辟。

從山隘到西南村莊,這片叢林縱深達到十裏,山賊主力部隊此時雖然已經在此大刀闊斧地行進了有一個多小時,依然不過是推進了大約一半路程。與此同時,黃誌和鎮衛隊卻好整以暇地在林外等待著給予他們致命的一擊。

秋高氣爽、天幹物燥,麵對這一片山林,再沒有比火計更快捷簡便的方法。司馬富強和他事先安排武強去做準備的便是此事,林間已經事先潑灑了大量的火油,就等著黃誌一聲令下,鎮衛隊鄉勇們便會在各處同時放火。

司馬富強抬頭望著天空思考了片刻,轉頭叫來剛才那名喊話誘騙山賊進入這片林地的那名村民,“你帶幾個人向大夥兒收集一些布條,去江邊將布沾濕了,待會需要蒙在口鼻上。”

對於鎮守大人的命令,村民們自然是不會有任何的懷疑和耽擱,更不會去問其緣由,立刻就有人把這事給辦妥了。等他們把濕布條拿回來時,正好是大家最需要的時候。

秋季的西北風將一股嗆人的煙味從這條山穀中帶出來,同時順風飄來的隱約還有山賊們的哭喊聲。

隨著時間的推移,從隘口吹出的煙越來越濃、越來越黑,還混雜著各種味道,有火油不完全燃燒產生的殘餘有毒氣體的味道,有柴草燃燒的煙灰味,甚至隱隱約約還有一種動物脂肪燃燒所特有的焦臭味。

村民中也不乏腦子活絡的人,此時已經明白了前方山林裏發生的事情,紛紛額手相慶。但是作為真正主事的人,東海隊長的臉上卻沒有一絲喜色。

皺著眉頭,帶著村民們再往上風頭的北麵退出一段距離,司馬富強看著越來越大的濃煙,心中升起一絲的不忍。恐怕進入穀中的山賊是沒有什麽機會活著走出來了,就算沒被大火燒死,估計也會被濃煙給嗆死。那可是四百多條鮮活的生命,就在他和黃誌簡單的一招火計中灰飛煙滅。

雖然一再要求黃誌要硬起心腸,但這一次司馬富強自己也是有些扛不住這種巨大的負罪感。雖然不是他親自動手,也不是他下令放的火,但是依然擺脫不了糾纏於心中的陰影。隨風傳來的呼喊聲和求救聲愈加清晰,他的心頭的負疚也愈加地沉重。

他終究隻是一名研究曆史的學者,而不是一名沉溺於一將功成萬骨枯的野心家,對戰爭的深刻理解使得他比誰都明白,每一場勝利的背後都意味著大量年輕生命的流逝。哪怕這一回麵對的是死有餘辜的山賊,他終究還是過不了心裏那道坎。

“以後還是盡可能地少造殺孽為好。”他在心裏告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