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謀廢靈帝
夫廢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古人有權成敗,計輕重而成之者,伊尹、霍光是也。伊尹懷至忠之誠,據宰臣之勢,處官司之上。故進退廢置,計從事立。及至霍光受托國之任,藉宗臣之位,內因國太秉政之重,外有群卿同欲之勢;昌邑王即位日淺,未有貴寵,朝乏讜人,議出密近,故計成如轉圜,事成如催朽。今諸君徒見曩昔之易,未睹當今之難。諸君自度:結眾連黨,何若七國?合肥之貴,孰若吳、楚?而造作非常,**必克,不亦危乎!
劉宏跪坐在大堂之內,看著下首的曹操淡淡的說道。
雖然劉宏的話語平淡,但是曹操卻是聽得滿頭大汗,最後竟是跪在了大堂之內。
劉宏見此淡淡一笑,讚歎道“愛卿真是好文采啊!”
曹操急忙頓首,以首叩地道“臣該死。”
劉宏冷哼一聲道“朕待爾不薄,難道愛卿就沒什麽可說的嗎?”
曹操急忙叩首道“啟稟陛下,冀州刺史王芬欲在陛下離青州,前往徐州時,行廢立之事,擁立合肥侯,前日王芬派人來勸說於臣,臣當即拒絕了。”
“碰!”劉宏重重的拍了一下身前的案幾,冷喝道“爾是欲欺朕文采不成?爾對王芬使者所言,並不是因為對朕忠心,而是因廢立不詳,朕就這麽不堪嗎?”
“臣死罪。”曹操知道現在說什麽都晚了,隻能乖乖認罪。
這時一旁的賈詡道“陛下,不必動怒。此次陛下隨行之大軍便有三萬餘人。豈是王芬。周旌等人可冒犯的。”
劉宏看了一眼賈詡,暗道“這賈詡如今可是真心不像曆史上那樣會明哲保身,自己如此動怒,賈詡竟然還敢隱晦的為曹操求情,難道這就是好基友?”
隨即劉宏淡淡的說道“傳朕旨意,命黃忠率三萬鐵騎入冀州。”
賈詡猛地抬起了頭,一臉駭然的看著劉宏,驚聲道“陛下。如此一來,事態將擴大不止啊!”
劉宏冷笑道“哼,文和難道看不出來嗎?朕的親民舉措給世家的壓力太大了,竟然不惜行廢立之事,真是到了窮圖匕見之時,冀州乃是大禹九州之首,雖然如今江南開發已是初步完成,但冀州依舊是產糧大州,朕不想因一跳梁小醜,便讓冀州遭受戰火荼毒。”
賈詡知道劉宏說的對。卻還是勸阻道“陛下,若是陛下當真召黃忠都督入冀州。那整個大漢的世家皆會惶惶不可終日,到時可能會戰火四起啊!”
劉宏淡淡的搖了搖頭,賈詡說的情況,劉宏堅信不會發生,因為劉宏不認為在隨軍參謀製度下,各地還會出現軍閥,冀州不過是因為諸侯國過多,給了王芬等人可乘之機而已。
也許隨軍參謀製度和曆史上明朝的太監隨軍製度相同,並不如隋唐的府兵製,但劉宏也沒辦法,在外敵環繞的現在,再加上尚未完全安穩的草原,府兵製並非是最合適的製度,劉宏也相信,隻要自己在一日,整個大漢就沒人能大規模的造反。
至於府兵製,劉宏則會是按照機計劃,在戰事平息後推行。
想到這些,劉宏便有了十足的底氣,道“文和不必多言,朕自有考量,明日照常前往徐州。”
“諾!”
賈詡略顯無奈的說道,雖然此時劉宏越來越聽不進去人勸了,但是賈詡卻沒有太多的想法,實在是因為劉宏的秘密部隊太多了。
誰能想到曹操與冀州刺史王芬密使的談話,兩日後會絲毫不差的出現在劉宏的桌案之上,因此賈詡選擇了順從領命。
而與此同時的沛國,則是暗流湧動。
周旌的府邸上,一位管家模樣的人,略顯不安的說道“老爺,按照老爺的吩咐,小的已經收買了不少官員,世家子弟更是對老爺的謀劃大家讚同。”
聽了管家的話,周旌沒有一絲的開心,而是皺眉道“軍隊呢?要是沒有軍隊,就靠這些官員和世家,哪裏能夠起事啊!”
管家神色更加不安了,局促道“老爺,軍隊方麵,除了各個世家子弟擔任隨軍參謀的兩千兵馬之外,我們無法調動一兵一卒,就靠著兩千兵馬,和世家私兵,恐怕不足以成事啊!”
周旌禁皺眉頭的苦思了一番,隨即重重的歎了一口氣,道“不然還能如何?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啊!天子這些年來,大力打壓世家,再這樣下去,不出三年,大漢除了頂級世家之外,就不會再有別的世家了。
至於兵馬的問題,有如今的這些也足夠了,兩千兵馬加上一千私兵,足夠衝擊天子座駕了,畢竟天子的三萬護衛軍不會都進入沛縣,我等隻要提前將沛縣掌控即可。
到那時天子身死,皇子年幼,我等便可擁立合肥侯即位,那時,我等便是從龍之臣,何愁不能享受榮華富貴啊!”
“諾!”管家惶惶不安的應了聲諾便退下了。
管家回到房間後,還未鬆一口氣,一把寒光閃閃的樸刀便架在了管家的肩膀上。
一個中年人走到管家身前道“管家,那周旌如何說的?”
管家眼中閃過一絲掙紮,而將刀架在管家肩膀上的年輕人卻是開口道“父親,您就說了吧!這大漢是陛下的大漢,不是他周旌,王芬的,兒子身為錦衣衛,不得不如此,若是父親冥頑不靈,孩兒隻能大義滅親斬殺了父親,隨後便自刎與此,以謝天下了。”
管家聽到這話,心中的防線頓時坍塌了,他實在沒想到,自己的獨子竟然是天子親軍錦衣衛,自己死就死了,可要是自己的兒子死了,那自己家的香火可就斷了,於是管家將自己知道的一切都交代了出來。
那位中年人聽完之後笑道“不錯,管家放心,此事過後,爾子加官進爵指日可待,爾就可以在家中享福了。”
管家一臉落寞的說道“老爺對某恩重如山,如今某為了自家血脈,卻背叛了老爺,當真是罪該萬死,此事過後,若老爺身死,某便會隨之而去,已進生前未進之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