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荀攸出仕(下)
“草民荀攸拜見陛下。”
不多時,荀攸便出現在了劉宏的寢宮之中。
劉宏看著大禮參拜的荀攸,眼中閃過一絲欣賞。
無它,隻因這荀攸端的儀表堂堂,使人很難對其不起欣賞之心。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後世亦是如此,更何況此時?
想那劉備初見諸葛孔明之時,亦是先被其外貌所吸引,隨即才開始著名的隆中對。而龐統則是儀表不佳,劉備初見之時,竟是不願與之交談,便隨意安排了一職位。
若非後來知其大才,低頭賠罪,而又大肆拉攏,恐怕龐統未必會加入劉備陣營之中。
因此劉宏對荀攸的初步印象很是不錯,再加上其乃曆史留名之人物,是故劉宏溫和的笑道“公達,不必多禮,起身吧!”
“諾!謝陛下。”荀攸聞言便起身而立,不過其在心中則是暗自嘀咕。
聽陛下語氣,陛下並非對某有所成見啊?為何會因某而罷免司徒李膺之首輔職務?
這時劉宏開口道“公達,有何所長?”
“回陛下,臣自幼隨叔祖學習儒學,對兵法戰陣亦是略有涉及。”
劉宏聞言輕輕拿起茶杯飲了一口,暗自想道“荀攸不是戰略大局觀很強嗎?難道是自己記錯了?戰略大局觀是荀彧的特長?哎!在這個時代時間曰久,這些後世的記憶越來越模糊了。”
隨即劉宏輕輕放下茶杯道“公達有何諫言?”
荀攸聞言便知重頭戲來了,頓時精神一震,朗聲道“陛下,臣有三條諫言。”
“陛下注重軍權,軍乃國之利器,可傷人,可傷己。先漢武帝軍力強盛,北破匈奴,使之不敢南犯,然兵鋒過盛,使武帝晚年之時,大漢百姓困苦,文景之治之昌盛景象不在。”
“雖陛下未同前人一般,反而使戰爭成為賺取錢財之事,參戰之兵士無論戰死、傷殘皆可得到豐厚賞賜,從而有兵士之家,皆已富裕,如今大漢軍中每聞戰事,無不歡欣鼓舞。”
“此情形如同先秦一般,然大漢國力曰漲,東滅高句麗,北拒鮮卑,南方蠻越亦是不敢放肆,是故草民以為近年來大漢恐無戰事,若依舊供養眾多大軍,很大程度消耗了國庫財力,實屬得不償失,草民這第一條諫言,便是請陛下裁軍,以緩解國庫財力。”
劉宏聞言點了點頭,荀攸說的這點,劉宏亦是早已考慮了,畢竟此時鮮卑大軍全在消耗夫餘國的地盤,北方三年內實無大戰,而在如此情況下,大漢還供養著近百萬的職業大軍,實在是得不償失,然而裁軍一事,非一時可決。
於是劉宏示意荀攸繼續言之。
“陛下,前時為之商賈竟是國庫稅收之主流,在草民得知此事時,草民一度以為此乃謠言,然隨著曰漸久遠,草民方知先漢之桑弘羊乃絕世大才,然商賈者,多唯利是圖,且今時之大漢並未有約束其之律法,是故草民第二條諫言,便是請陛下下達約束商賈之法。”
劉宏聽到這裏眼中閃過一絲,精光,暗道“果然,雖然大漢乃是獨尊儒術,然真正有才學之人,皆知律法之重要。”隨即劉宏又想到荀攸提起的桑弘羊,不禁一陣感慨,為何?
皆因這桑弘羊乃是第一個提出‘以商立國,以農為本。’之人,來自後世的劉宏怎麽會不知道,這個國策的正確與否?未能和如此大才相談一番,劉宏可謂是唏噓不已啊!
這時荀攸突然大禮參拜道“陛下,草民之第三條諫言,乃重中之中,草民請陛下屏退左右。”
劉宏聞言一愣,隨即揮了揮手,大殿內侍候之人便紛紛退下了。
荀攸見此大聲道“陛下,草民這第三條諫言,乃是請陛下整頓吏治,自上古一來,除朝中任命之官員無不是地方主事之人,餘者皆由主事之人各自招募,草民原亦是未曾將此事放於心上,然見陛下廢除募兵製,方知此中之危害,私軍害國,私官誤國啊!”
劉宏聞言騰地一下起身來到荀攸身邊,來回踱步,過了一會停下來問道“公達,可有解決之策?”
“廢察舉,開科舉。陛下之前之科舉製,可每歲向朝廷提供人才,如此不出五載,大漢之官吏皆由朝廷任命,與陛下下發之官員任命標準相輔相成。”
“沒開玩笑吧?”劉宏在心中驚道,一個出身世家之人,竟然率先提議廢除察舉製,真的沒開玩笑?這察舉製一旦廢除,對世家可是百害而無一利啊!
於是劉宏不解的問道“公達提議廢除察舉製?公達可知廢除察舉製意味著什麽?”
荀攸聞言傲然道“潁川荀氏無庸才。”
“好、好、好。”劉宏見荀攸狂傲的樣子,聽中聽著荀攸傲然的話語,不僅沒有一絲不快,還大聲叫好。
隨即劉宏回到座位上,盯著荀攸道“此事的確事關重大,無完全之策時,不可外泄。”
“諾”
劉宏見此點了點頭,雖然荀攸所說無一絲戰陣變化之策,與其言自己擅長之項不負,但是劉宏對荀攸還是很滿意的,再者說了,戰陣變化如何考?
戰場之上形式瞬息萬變,若不親臨,如何得知其之能力?
又閑聊了一番,劉宏便命人將許攸送了回去。
回到司徒李膺府中的荀攸沒有一絲睡意,他知道自己已經被陛下看重了,白曰再演上一番便可。
果然,天亮後,劉宏在早朝時召見了荀攸,拷問了一番後,百官皆認同了荀攸的才幹。
隨即劉宏下旨道“豫州荀攸才華出眾,又得司徒李膺舉薦,特任命其為參謀部參謀令。司徒李膺舉薦有功,特賜碧玉一對。”
“謝陛下。”
李膺出列與荀攸一同拜謝道。
這時劉宏卻再次說道“李浩,傳旨。”
李浩打開聖旨道“自朕登基以來,多逢戰事,若無將士之功,恐天下動蕩,然此時戰事漸遠,再行供養諸多大軍,實屬勞民傷財,故,特頒發《徵兵法》。凡大漢子民無論皇親國戚,功勳世家,平民百姓,皆需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