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變相的支持國內的科研事業
汗,剛發現,前兩章有一個細節出錯了,第一個圍海造田工程選址應該是在東海,而不是黃海。對此,騎兵深表歉意。
金剛硬鑽具有良好的硬度和抗壓性能,隻要妥加利用,在輔佐以優秀的結構設計,是完全可以海平麵下八千米以下深度的強大水壓的,而選定在東海的那個第一個圍海造田工程的地址,其還在大陸架之上,海水深度不超過兩百米,金剛硬鑽的抗壓強度足以應付該處的水壓了。
至於打樁的問題就比較容易解決了,華夏國內已經掌握了非常不錯的在大陸架上建設海上石油開采平台的技術了,隻要把這項技術稍微的改造一下,就可以做為圍海造田工程的主要框架。
隻要能夠打樁成功,同時在海平麵下能夠隔離出來一個空間,那麽就可以在此基礎上,穩步的推進水下都市的建設。
由於是第一次建設水下都市,即便是劉士卿也有些底氣不足,他決定把第一次的圍海造田工程分成多期進行,第一期是試探性的,先在東海的大陸架上興建一萬平方米左右的超小型水下建築,然後對其展開一定時間長短的觀察,如果沒有什麽情況發生的話,就在此基礎上,繼續開展二期,三期……建設,直到把水下都市建設起來。
如果按照這個規劃進行下去的話,第一個水下都市正式建設完畢,大概需要二十年左右的時間。不過第一期工程如果順利的話,在兩到三年的時間內,就可以見到成果了。那個時候,也將是銀河互助共促會的會員單位確定自己花費一百億華夏幣購買百分之一股權的行為,到底是賠了還是賺了的時刻。
從科研的角度來講,圍海造田工程所包含的海上良田、水下都市、人造島嶼等環節,都有一定的科研價值,但是最有價值的,還是等到水下都市建設完成之後,能夠為科研人員提供一個可以長期滯留海底的平台。有了這個平台,科研人員就可以就近的直接的對海洋生物、海底礦床等進行研究了。
相比之下,國內的科研人員還是最對千裏眼太空望遠鏡感興趣,做為銀河互助共促會的會員單位,華夏科學院、國家航天局、燕京大學、水木大學等機構都把目光對準了千裏眼太空望遠鏡。
劉士卿當初提出千裏眼太空望遠鏡工程,盧永祥院士、葉秋燕中將是在場的。他們當初還為劉士卿的這個計劃提出了不少的質疑,不過他們當初都認為劉士卿隻是隨便說說,十有八九不會真的要獨自建造千裏眼太空望遠鏡。
孰料時隔不久,劉士卿就把這個計劃在銀河互助共促會內部拋了出來,招募合作夥伴。這就是說劉士卿不是開玩笑的,而是玩真的。太空望遠鏡的用途主要是對宇宙進行觀察,能夠用到太空望遠鏡的單位主要都是一些搞天文學的科研學術機構,天文物理學之外的學科研究,基本上很少能夠用到太空望遠鏡。
不過用不到歸用不到,千裏眼太空望遠鏡上所蘊含的各種技術,還是讓很多天文學之外的學科非常眼饞不已的,像千裏眼太空望遠鏡所采用的光學鏡頭,就是光學方麵的科研人員極度眼饞的對象,何況還有千裏眼太空望遠鏡多搭載的各種各樣的科研設備,那可都是一些價值連城的寶貝,如果能夠把這些設備所隱含的技術移植到其他相關領域,那麽絕對可以極大的促進國內相關學科的巨大進步。
在華糧集團、長江實業等會員單位將目光對準圍海造田工程的時候,盧永祥、葉秋燕等人紛紛的出現在了劉士卿的身側,和劉士卿協商如何在千裏眼太空望遠鏡項目上展開具體的合作。
他們現在暫時都把千裏眼太空望遠鏡造成之後,應該如何發射到太空的問題,撇到一邊不談,單純的就研究、製造千裏眼太空望遠鏡的問題,進行談判。
劉士卿對千裏眼太空望遠鏡如何進行合作,有著非常深層次的考慮,千裏眼太空望遠鏡背後所蘊含的技術究竟達到了什麽程度,他多少也有一個直觀的了解,華夏科學院、國家航天局等垂涎欲滴,他也有所預料。在現階段,他還沒有把這些技術免費送人的打算。
“盧院長,葉將軍,咱們現在隻談千裏眼太空望遠鏡,不談千裏眼太空望遠鏡是怎麽製造出來的,也不談千裏眼太空望遠鏡上麵所采用的技術究竟領先了多少年,我們隻談一個問題,就是千裏眼太空望遠鏡的經營權。我在招投標文書中說的很清楚了,千裏眼太空望遠鏡的所有權是不容變革的,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是我們銀河實業的。就算是別人出再多的錢,我們也不賣。”
劉士卿很清楚,隻要能夠把千裏眼太空望遠鏡發射到太空,那麽造價昂貴的千裏眼太空望遠鏡就是一個矗立在太空中的一塊活生生的廣告招牌,以後但凡是新聞媒體在報道的時候,人們在議論它的時候,都免不了要說上一句千裏眼太空望遠鏡是銀河實業所有,這就是實打實的廣告效果。這是通過正常的廣告渠道,花上幾十億華夏幣,絕對無法達到的成就。要是劉士卿因為自己用不到千裏眼太空望遠鏡的大部分功能,而一犯傻,把其所有權賣了出來,想讓全世界新聞媒體給其做宣傳的企圖,將化為泡影。
盧永祥、葉秋燕等人那裏知道劉士卿的小九九,他們還以為劉士卿是按照一貫的做法,做出的將千裏眼太空望遠鏡的所有權和控製權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們要是知道劉士卿的真實想法,估計飛氣的吐血不可。花上幾十億華夏幣,隻為了在太空中給銀河實業樹立一個廣告招牌,這種事,也就隻有劉士卿能夠幹得出來。
“劉總,你先說說怎麽個合作法吧?”盧永祥說道。
他來找劉士卿之前,華夏科學院的多個院直屬單位,像什麽國家天文台、高能物理研究所、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等等單位的負責人,聯袂拜訪他,希望院長無論如何也要幫他們把千裏眼太空望遠鏡的資料搞到手,最好能夠從劉士卿手中,把千裏眼太空望遠鏡給買下來,哪怕是多花點錢也行。
盧永祥知道他的那些同事們是怎麽想的,這些年中央財政劃撥以及華夏科學院自籌的科研經費有逐步增多的趨勢,尤其是這些年,國家加大了對太空的開發力度。長征係列火箭、人造衛星、神舟號宇宙飛船、天空一號空間站、嫦娥係列環月衛星等等,都是在國家支持下,國內的科研人員取得的一係列比較典型的成果。
華夏在這方麵的進步是巨大的,但是跟美國人、歐洲人、俄國人,還是有著不小差距的,甚至在部分領域,跟日本人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這一點,是因為華夏相關領域科研基礎比較薄弱造成的。國內天文學、空間學等相關領域的科研人員迫切的需要能夠尋找到一個解決這些薄弱環節的契機,千裏眼太空望遠鏡無疑讓他們看到了希望。這也是他們迫切的希望得到千裏眼太空望遠鏡的原因。
“盧院長,這樣說吧,我製造咱們國內科研體係最完整的就是華夏科學院了,其他任何單位都是沒有辦法跟華夏科學院相比的。我可以在千裏眼太空望遠鏡發射升空之後,把千裏眼太空望遠鏡的日常管理和運營,全部移交給華夏科學院。”劉士卿笑道。
盧永祥大喜,順手就給劉士卿帶了一個高帽子,“劉總,我就知道你是天底下最慷慨,最支持咱們華夏科學院發展各種高新技術的人了。”
劉士卿連忙擺了擺手,“盧院長,你先別忙著誇我,聽我把話說完。想讓我把千裏眼太空望遠鏡的日常管理和運營移交給華夏科學院,必須要滿足我幾個條件,首先就是我剛才所說的,千裏眼太空望遠鏡的所有權還得掛在我們銀河實業名下。”
盧永祥忙道:“這個沒問題。”在他看來,隻要華夏科學院能夠掌握千裏眼太空望遠鏡的日常管理權限和運營權,那麽千裏眼太空望遠鏡究竟是歸誰所有,根本就是無所謂的事情。就像一個老板買了一輛車,整天都不碰汽車的方向盤一下,一直都交給司機使用和管理,那輛車在實質上差不多就等同於是司機的車了。當然,這跟司機真正的擁有這輛車,還是有所區別的。可是要知道千裏眼太空望遠鏡一旦發射升空,誰對他進行管理,其實就等於是變相的掌握著千裏眼太空望遠鏡,跟真正的擁有它,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盧永祥的回答並沒有超出劉士卿的預料,他接著說道:“第二個條件,在千裏眼太空望遠鏡發射升空之前,未經我的允許,任何人都不準接近千裏眼太空望遠鏡,更不準窺探千裏眼太空望遠鏡所包含的技術。”
盧永祥點點頭,他知道劉士卿是個技術領域的守財奴。在金錢上一向比較慷慨的劉士卿,在技術上,則是比較吝嗇的。他敢打賭華夏科學院要是缺錢花了,找劉士卿無息借貸十億八億華夏幣,絕對不會有什麽問題,但是想從劉士卿這裏弄到一些他視為核心的技術,那不比從虎口奪食簡單多少。
現在也不是跟劉士卿索要或者協商有償取得相關技術的時機,盧永祥相信早晚有一天,劉士卿會想方設法的把千裏眼太空望遠鏡所蘊含的各種技術變成錢的。
劉士卿又道:“第三,千裏眼太空望遠鏡發射升空之後,負責日常管理的華夏科學院必須把千裏眼太空望遠鏡拍攝到的所有資料,無償的全部複製一份給銀河實業。”
“劉總,你的意思是千裏眼太空望遠鏡發射升空之後,你不會派人參與到千裏眼太空望遠鏡的日常管理中嗎?”盧永祥有些不解的問道。
劉士卿點點頭,“我倒是想派人,可是我現在手下也沒有相關的人才呀。”其實不是他手下沒人,而是劉士卿不想把資金花費在建設千裏眼太空望遠鏡配套設施上,像什麽地麵接收站、衛星傳輸係統、數據處理中心等等,都是動輒數以億計的資金,即便是他投資建成了,也對他的宇宙飛船計劃沒有太大的用處,還不如全部推給華夏科學院,他們本來就有相關的配套設施和研究機構,推給他們,既節省了銀河實業的資金,也避免了在國內搞重複建設,節省了資源。
盧永祥問道:“除了這三條之外,還有別的要求嗎?”
劉士卿忙道:“當然還有了,千裏眼太空望遠鏡配套設施的建設,得由華夏科學院負責解決,還有日後千裏眼太空望遠鏡需要進行修補、增加功能什麽的,所產生的費用,也要華夏科學院提供資金。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千裏眼太空望遠鏡製造所需的費用,其大頭得由華夏科學院來出。”
盧永祥最頭疼談錢的問題,華夏科學院有錢不假,但是這個“有錢”卻是需要打上引號的。畢竟絕大多數科研,都是吞噬資金的怪獸,鮮少有那種不需要花費多少資金就可以解決的項目。特別是太空開發這一塊,更是動輒幾十億、幾百億華夏幣的資金就出去了。華夏科學院的科研經費主要國家撥款,每年撥的資金都是有數的,看著不少,但是分配下去之後,很多時候,都還存在著資金的缺口。
不過盧永祥也知道除非是劉士卿心甘情願的免去相關費用,否則的話,想一文錢都不掏,就從劉士卿這裏得到千裏眼太空望遠鏡的日常管理權和運營權,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劉總,你說吧,要多少錢?”盧永祥忍著肉疼,問道。
劉士卿笑道:“配套設施建設要花多少錢,這我不好說,再說我說了也沒用,得華夏科學院自己解決。至於以後修補千裏眼太空望遠鏡的費用,等到產生了再說吧。眼下,咱們單說千裏眼太空望遠鏡的造價問題吧。我算了一下,千裏眼太空望遠鏡的造價大概在一百億華夏幣左右,這樣吧,華夏科學院給我七十億華夏幣就行了。”
盧永祥等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圍海造田工程因為從來沒有人做過的關係,其造價多少,人們並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故而劉士卿所多少就是多少,別人就算是有所懷疑,也拿不出什麽證據來和劉士卿進行辯解。千裏眼太空望遠鏡就不太一樣了,美國人和歐洲人聯合製造的太空望遠鏡的具體花費,都是可以查到各種公開數據的,劉士卿就算是能夠在千裏眼太空望遠鏡的造價上作假,水分也不可能很多。
正是因為他們有如此的考量,才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是因為千裏眼太空望遠鏡的造價太貴了,而是千裏眼太空望遠鏡的造價便宜的有些過分,要知道美國航空航天局和歐洲航天局當初製造哈勃空間望遠鏡,就花了三十億美元左右,這還是1990年的物價水準,換算到現在,絕對是個天文數字,而韋伯太空望遠鏡的造價也有四十多億美元,以哈勃空間望遠鏡時代的物價水平衡量,這四十多億美元還算是比較少的。
不管是三十多億美元還是四十多億美元,跟一百億華夏幣相比,就沒有什麽可比性了,三者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中間差了好幾倍。
“劉總,你確定千裏眼太空望遠鏡的造價真的隻有一百億華夏幣嗎?你沒有故意報少?”本來盧永祥還多少有些擔心劉士卿漫天要價,現在卻又擔心劉士卿故意把造價報少了,變相的支持國內的科研事業。
其實一百億華夏幣的造價,劉士卿還是虛報了一些的,千裏眼太空望遠鏡的造價並不需要一百億華夏幣這麽誇張,根據劉士卿的測算,也就是七十多億華夏幣。之所以這麽便宜,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他掌握著一整套非常成熟的製造太空望遠鏡的技術,再加上太空望遠鏡的各個零部件以及搭載的各種科研設備,都是由劉士卿的全自動智能實驗室或者銀河實業的各個子公司製造的,無形之中,成本就下降了許多。
如果千裏眼太空望遠鏡是批量製造的話,就連七十多億華夏幣都用不了,劉士卿有信心將成本壓縮到幾億華夏幣的範圍之內。不過這也就是他胡亂的想想罷了,太空望遠鏡的數量根本就不需要太多,有幾個在太空中漂著就足夠了,別說百八十個,就算是同時造十個八個的,都是嚴重的浪費。
劉士卿本來就沒有想過要太空望遠鏡賺錢,八十億華夏幣賣給華夏科學院,不但收回了成本,就連發射升空的費用也能夠賺回來了,這對劉士卿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