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七章

李世民突然年老色衰的楊妃倍加寵愛,這讓滿朝文物們心中起了不少揣度。

都做出了母以子貴的推測,認為楊妃突然得寵是因為兒子李恪的緣故,在原來的太子李承乾倒台,魏王李泰失寵之後,皇帝陛下又將目光落在了吳王李恪身上?

說的倒也不錯,吳王殿下是事實上的長子,且素來有英武之名,很有能耐!

皇帝陛下似乎不止一次說過吳王殿下像自己,這可是最為明顯的訊號,以前還有太子李承乾這個嫡長子在前麵,但是現在一切都不是問題。

本來魏王李泰是很有競爭力的一個對手,但是因為殺子求儲的行徑已經被滿朝文物所不滿,民心盡失,皇帝陛下對其也有不滿。

雖然暫時皇帝陛下對其沒有任何的處置,但是在所有人眼裏,李泰實際上已經失去了爭奪太子之位的爭奪。

其他諸皇子雖然年歲漸長,但較之吳王李恪有很大差距,競爭力明顯不夠。韋貴妃和燕妃,以及小楊妃的兒子都被排除在外。

如果說唯一有競爭的便是晉王李治了,嫡出的身份,加上名聲和本事似乎也不錯,也有不少的功勞。

算得上和吳王李恪是旗鼓相當,但是這長幼秩序不同,立誰其實很難說。

本來滿朝文物和天下臣民都還在猜疑,但現在皇帝陛下似乎傳達出了某種訊號,吳王李恪的希望明顯大了很多。

以至於很多人開始思索著怎麽向吳王府示好,可是吳王殿下仍舊遠在宋州,似乎根本聯係不上啊!

至於長安的晉王李治,平日裏似乎也不怎麽出入,也不語朝臣們來往。

嘿。這兩位皇子還真是特別,根本不給人接觸的機會嘛!

這要是現在見不上麵何談投資?又何談所謂的從龍之功?

見不到李恪和李治,自然有人想辦法從外圍動心思,最近有很多誥命夫人們入宮前去拜會楊妃。

名義上楊妃娘娘得寵,實際上卻與吳王府大有關聯。

晉王府這邊,進不了芙蓉園。輞川別墅成了很多人的目的地,可惜全都被蔡國夫人拒之門外,淮陽郡公謝逸閉門謝客,連人都找不到。

到最後,實在沒辦法的時候,竟然有很多人找到了狄家,蓋因為狄仁傑是晉王府的伴讀,晉王殿下的親信。

不過事先得了謝逸的囑咐,狄仁傑概不理會。加之皇帝寵愛楊妃的消息傳開。狄仁傑這才鬆了口氣。

李世民這般行徑,不免也讓人多想。

就連鄭麗琬也猜疑道:“難不成陛下選的第三個人是吳王?”

“不好說,寵楊妃就意味著肯定選吳王嗎?”謝逸搖頭道:“如果說直接把楊妃冊封為皇後,那是肯定了。但隻是多留宿了幾個晚上,能說明什麽問題?

指不定是皇帝陛下厭倦了小女孩,想要老夫老妻快活兩晚呢?再指不定,陛下是想讓楊妃給吳王添個一奶同胞的親弟弟也未可知。”

“你呀……”鄭麗琬輕啐一聲。

謝逸笑道:“這很正常啊,比如我這幾日特別喜歡和你這個大肚婆待在一起。”

“又來了!”鄭麗琬臉一紅。到了孕中期,情絲旺盛。倒確實是期盼著丈夫愛寵,所以這兩日謝逸都有留宿。

“又來?剛才我太溫柔了嗎?麗琬啊,我那是顧忌你肚子裏的孩子,不過你還要的話,為夫我自然如你所願。”謝逸故意當作聽差了,說些葷話。

鄭麗琬白了他一眼。埋怨道:“我這會和你說正事,待會你出去,不要住在我這裏,去找惜君姐。”

“好好!”謝逸笑道:“說正事!我是覺得,皇帝此舉恐怕是在安撫人心。表麵上看楊妃是最為得寵,但除了楊妃,貴淑賢德四妃最近都很得寵,皇帝這是在安撫他們,自然也就是安撫他們的孩子。

此舉是想告訴四妃,告訴天下所有人,尤其是未來的太子,皇帝重視妻兒。將來繼位的皇子必須要善待這些嬪妃,以及兄弟手足。

與此同時,也是在安撫四妃背後的家族,試想一下宮中嬪妃哪一個不是家世顯赫。皇帝若不安撫好這些世家能行嗎?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朝野太過混亂,此舉無疑是讓他們安心,無論將來誰繼位,都會保證這些世家安穩如故。”

“三郎看的很透徹啊!”鄭麗琬讚道:“謝學士不出家門,卻把朝局看的清清楚楚,難怪那些人爭著想要見你,朝中老臣也對你多有忌憚。”

“別這麽誇你丈夫,會驕傲的!”謝逸笑道:“我隻是覺得我們的皇帝陛下英明神武,在尋常時尚或許會任性溺愛一點,但這種原則性的事情斷然不會胡來。

四十多歲的人了,寧願意夜夜風/流,寵幸如狼似虎的四妃,這般有勇氣的事情自然是有重大目的的。”

“看你,好好的話怎麽又被你說的……”鄭麗琬輕啐一聲道:“我的年歲也不小了,還比你大了兩歲,是不是將來也會嫌棄我……”

“怎麽會呢?你丈夫我是誰?你要是如狼似虎,我才喜歡呢!比我大兩歲更好啊,到時候我正好年富力強,絕不至讓你們像四妃那般寂寞。”

謝逸笑了笑,咳嗽兩聲道:“又跑題了啊,我們繼續說正事!”

“到底是誰不老跑題?”鄭麗琬毫不客氣地白了他一眼,謝逸很無奈,懷孕的老婆最大,乖乖聽話便是。

“至於順道寵著楊妃,估摸是確實是為了補償,或許這些年冷落楊妃有些過了。”謝逸道:“你知道的,當年長孫皇後在世時可是獨寵,楊妃恐怕時刻都被長孫皇後提防著呢!”

“這倒是,楊妃和長孫皇後都是早年秦王府的人,可長孫皇後生下了三男四女,楊妃那邊卻隻有兩個兒子。想來這宮闈王府之中……”鄭麗琬搖頭道:“這等秘聞我們也不好妄自揣度。”

“是啊,或許皇帝此舉更多是試探吧,通過寵楊妃來試探他們母子,試探李恪,同時也是試探李治和滿朝文武。”

謝逸道:“皇帝是想看看,他弄出這些舉動之後。眾人都會怎麽想,然後對症下藥。你看吧,肯定有人按捺不住,這時候誰弄出什麽不恰當的舉動,肯定是要有麻煩的。

至於最終立誰為太子,現在還真的有些不好說了!”

是的,即便是謝逸這等未卜先知之人也不敢輕易斷言,畢竟曆史已經出現了不少的偏差,和最初的軌跡大有不同。

一定還會是李治登基的套路?恐怕不見得必然。雖然希望很大。但是中間或許還有變故也未可知。

所以呢,現如今似乎隻能是觀望。

鄭麗琬歎道:“如果吳王登基,三郎會不會覺得很惋惜?畢竟你培養晉王這麽久了。”

“惋惜肯定會有一點,但也不見得全是壞事,畢竟我們和吳王府的關係還算不錯,李恪說不定還會用得著我,故而不用擔心殺身之禍。”

謝逸道:“單單是這一點就比李承乾和李泰好了許多,至於其他倒也不打緊。隻要生命安全有保證就行。”

“三郎當真這麽想得開?眼看著晉王離東宮太子之位近在咫尺,幾乎是一步之遙。要是出了什麽亂子,委實讓人可惜。”鄭麗琬算是半個局內人,半個局外人,卻也把這件事看的最為清楚。

晉王李治身上承載了謝家的平安,也承載了謝逸的很多抱負和願望,要是不能實現。謝家雖然不會有什麽危險災禍。但謝逸少不得會難過失望。

“會有一點吧,但我能想得開,隻要晉王自己不在意就行。”謝逸笑道;“其實李治自己的胸懷很關鍵,他現在多少還有點年輕,要是沉不住氣。或者耿耿於懷那就不好了。”

“是啊!”鄭麗琬輕輕點頭道:“胸懷確實要緊,失敗了不要跟難以釋懷;若成功了,身為一帶帝王,胸懷更加重要。

胸懷廣博的帝王往往四海歸心,天下富足,沒有胸懷的那種皇帝最讓人害怕,猜忌之心甚重,而且為人陰騭,手段殘忍,曆史上不乏這樣的暴君。不過鬧到最後結果往往都不怎麽好,天下為之大亂的情形不在少數。”

所以為帝王者,胸懷和氣度至關重要。

謝逸必須清楚地把握這一點,雖然李治是他一手培養的,過去的那些年李治對謝逸也都是崇敬和信任。

毫不客氣地說謝逸在晉王府影響深刻,甚至直接影響到了晉王李治的成長。這樣的人該怎麽樣對待?感恩戴德?

好像應該是,但隻要坐上了龍椅,就隻會有從龍之功,不會有所有的恩情。

皇帝和所有人的關係隻能是君臣,不能有其他所謂的恩情關係,這一點幾乎是帝王之道的原則。

除此之外,皇帝說不定對所謂親信從龍大臣有猜忌,有怨懟,甚至是仇恨。

萬一這些年,謝逸做的事情不合李治的心思,但是他有沒有說出來而是一隻憋在心裏,那可就很害怕了。

有怨懟不奇怪,皇帝總會像足球總教練一樣對球員有挑剔,哪怕你是大牌球星,偶爾因什麽事情生氣,對某個人有怨懟也屬尋常。

仇恨的情況不是沒有,有些少年繼位的皇帝一旦親征之後,經常會有對顧命大臣仇恨非常的。比如明朝的萬曆皇帝對張居正,清朝的順治皇帝對多爾袞,似乎都是如此。

除此之外,更多的則是猜忌。

因為是曾經身邊的舊人,在即位之初少不得要依靠這些年人穩定局勢,但一旦坐穩了皇位之後,這些從龍之功的大臣們往往身居高位,權力自然也很大。

皇帝是天下最大的孤家寡人,因為皇位的關係,對任何人恐怕都沒有絕對的信任,猜忌是少不了的。

一旦權力過大,皇帝往往機會猜忌,然後不能容忍。這件事上,原本曆史上的長孫無忌便是個很好的例子。

作為顧命大臣,長孫無忌確實權傾朝野,一時無兩了好一陣子,但是李治羽翼漸豐之後,甥舅倆之間的矛盾就出現了。

在要廢掉王皇後,立武昭儀為皇後這件事上,有一種解釋就是李治想要借用這件事的打擊長孫無忌這些顧命老臣。

結果最後長孫無忌落敗,落得個什麽下場?曾經的國舅最終便貶謫,然後死在了路上,長孫家也從此而倒塌,想起來讓人不勝唏噓。

所以人家說伴君如伴虎是很有道理的,一個太子人選是將來的皇帝,這個心胸一定要廣闊。

這是皇帝陛下目前十分在乎的問題,李泰的先例告訴李世民,如果這個兒子心胸狹窄的話,一旦當上了太子會是被悲劇的一件事。

先前的太子李承乾之所以最終走到那個下場,除了因為本身才能的問題,以及外麵諸位皇子逼迫這個實際客觀問題之外。

自己不夠成熟理智,沒有足夠的自信和心胸去對待排解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而李泰看起來很坦然,但實際上卻心胸狹窄,而且狠毒異常。

為了保住剩下的幾個兒子,李世民拋棄了李泰是肯定的,那麽接下來要選擇的這個皇子必須要仁厚,必須要有一顆廣博的心胸來包容其他的幾位兄弟,哪怕是犯過錯。

這是下一位太子人選最為重要的潛質,也是皇帝最為看重的,李治在這個問題上到底何不合格?

從目前來看似乎是的,但是謝逸也不敢絕對的打包票。即便目前是如此,但是當上皇帝之後會不會變臉,在對待自己的問題上會不會像對待長孫無忌那樣?

謝逸不禁也有些許擔心,畢竟人都是會變得,伴君如伴虎的話是絕對有道理的。一旦坐上了皇位是個人都會又變化,到時候李治會怎麽看待自己呢?

謝家就能夠長久的繁榮昌盛?就能憑借著幫扶李治登上皇位這件事穩定持久?

這恐怕不盡然,謝逸不禁開始有些擔心,心中不滿多一點猜想、。

而鄭麗琬也擔心道;“三郎,得多想想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