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六章 河東風雲起

英國公李績,原姓徐,叫徐世積,字懋功,也就是隋唐演義中足智多謀那位徐三哥,徐茂公。

真是曆史上,他不是一位儒雅的軍師,而是一位絕世猛將。不過確實參加過瓦崗,跟隨過翟讓倒也是事實,不過那時候他不過堪堪十七歲而已,除了能夠有點驍勇,見多識廣,智謀百出應該還算不上,更沒有演義裏那般神奇。

不過很幸運,他和諸葛亮一樣,屬於被演義美化的那類人,得益著實不少。

然而在真實的曆史上,也正是在隋末的紛爭之中,他漸漸從一個驍勇小子成長為能夠獨當一麵的大將。

在翟讓、李密、王世充和竇建德等人之間周旋,最終歸順到李唐門下,成為大唐將領,並被賜姓為李。

不過和其他瓦崗將領相比,李績錯過了一次莫大的機會,玄武門之變他並未參與,而是采取了中立的態度。

事後李世民沒有怪罪,仍舊官居原職,卻也不能像程知節和尉遲恭等人有從龍之功,青雲直上,甚的恩寵。

不過是金子就遲早會發光,老天爺不會辜負有本事還努力的人,李績因為自己的軍事才能,先是擔任並州都督,隨後成為通漢道行軍大總管,負責抵禦突厥。

貞觀三年到四年,草原上的東邊突厥遭遇了暴雪災害,一度向大唐服軟退讓,但李績認為如果讓突厥人獲得喘息的機會,遲早會卷土重來,再成禍患,所以必須要乘勝追擊,一舉擊潰突厥人。

所以他和當時的主帥李靖一道上疏朝廷,請求出兵追擊東邊突厥,得到了皇帝李世民的支持。

大軍全力進攻突厥,李績在此戰中立下大功,不僅徹底擊敗了東邊突厥,他的副將還親自擒獲了頡利可汗。立下蓋世功勳。

此戰之後,他本人爵封英國公,連兒子都得到恩蔭被封為郡公,可謂是位高權重。與李靖一道成為大唐軍中雙壁和超然存在。

不過李靖因為軍權太重,遭到了皇帝的猜忌,也不知是主動還是被迫,請辭歸家安養,閉門不出。幾乎再不公開露麵。如此一來,李績便成為大唐軍中第一人,成為最拿得出手的柱國大將。

戰後李世民並未將李績留在長安,而是派駐到了並州,掌控著六萬鐵騎。此舉主要是防備突厥、薛延陀,也有提防山東士族的意思,除此之外,興許還有一些其他不為外人道的意味在其中。

不過不管怎麽說,李績在大唐都是一號必須格外重視的人物,尤其是將來。別看現在房玄齡和長孫無忌風風光光。但是他們哪個善終了?而李績卻是壽終正寢,他死的時候,唐高宗李治還特意為其輟朝七日。如果不是後來他的寶貝孫子徐敬業起兵反武後,他們家應該還能風光很久。

高宗初年,長孫無忌權傾朝野,李治無可奈何之時把李績請回朝中平衡,長孫無忌不得已才有所收斂。

李治想要立武媚娘為皇後,長孫無忌等人堅決反對,李績隻說了一句:此乃陛下家事也!

也正是因此,李治才能如願冊封了武皇後。由此可見。李績在將來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影響。

李世民讓他待在並州不回長安,某種程度也有將他從朝中紛爭中摘出來的意思,畢竟不管將來什麽人上位,國家都需要一位柱國大將。折損在內鬥之中不劃算。

無論太子還是魏王,大概都有想要拉攏李績的機會,可惜他們根本沒有這個機會,也不敢輕易這麽做。

但李治則不同,他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十三歲的年紀。暫時與朝堂風雲沒什麽關係,又是奉皇命前來河東,可謂是光明正大。

仔細說起來李治和李績還有些許淵源,李治遙領並州大都督府,而李績是並州都督府長史,兩人算得上是名正言順的從屬關係。

先前李績應該是在晉州處理民變之事,防止出現大規模的動蕩,同時也等著朝廷派來的使者。但李治和謝逸卻過晉州而不入,估計也讓李績很惱火,這不,現在直接追到晉陽來了。

不過他能來,說明晉州的情況已經穩定,也就沒什麽好擔心的了。身在河東,同安大長公主生辰,王家肯定也給他送了請柬,李績前來拜壽也在情理之中。

今日太原王家也算是出盡了風頭了,一位親王,一位國公先後登門,在長安以外的地方,這是極為少見的情況,自然也格外榮幸。

因為李績的到來,謝逸終於擺脫了同安大長公主的“不安好心”,然後暫時被請到了一旁。李績到來,自然是要給老壽星拜壽的,至於自己,拜壽之後英國公肯定會來相見的。

這一等,便是很長時間,看來老壽星的談興很高,也不知有沒有和李績結親家的意思。那邊李治和王妍也算相談甚歡,處的很不錯。

也就在這個等候的時間,李績走了過來,沒有見到李治便直奔謝逸而來。拜見李治是必須的禮儀,但相比之下立即此刻最想見的人是謝逸。

眼尖一個相貌堂堂,英氣威嚴的中年男子快步走過來,不等開口,也不用旁人介紹,謝逸便搶先一步上前道:“謝逸見過英國公。”

“早就聽說過謝長史的大名,今日一見,果然年輕有為,果真不凡。”李績一開口便是很高的評價,也不知是真心還是純屬恭維。

“不敢當,不敢當。”謝逸連忙推辭。

李績笑道:“謝長史莫要謙虛,你在長安大名鼎鼎,家中兩個小子來信中對你推崇備至。闞棱那麽孤傲的人,也對謝長史推崇備至,還能有錯嗎?”

謝逸輕笑道:“闞大哥他還好嗎?”

“好著呢,放心好了,昔年我與他本就有些私交,加之還有你謝長史的麵子,焉能苛待了他?不過聖命難違,他如今在定襄值守,如果能立下什麽功勞,我會向朝廷請功。為其減輕處罰。”

“多謝英國公關照!”謝逸連忙感謝,杜惜君十分掛念闞棱,他在河東安好自然最好不過,今晚便可以安心寫封信回去了。

“嗯。既然承了我的情,那……”李績沒有說下去,言下之意卻已十分明確,晉州的事情必須得盡快有個了結。

“英國公見諒,下官與晉王殿下不到晉州也是有緣故的。想必您也可能理解。不過實不相瞞,晉州之事在下已經查的七七八八。”名人不說暗話,謝逸更希望用坦誠來結交這位手握重兵的當朝權貴。

“謝長史能這般坦誠,自然最好不過,你可能不知道,朝中剛剛來了急報,吐蕃人進犯鬆州,朝廷已經派了牛進達率部前往劍南道應戰。”

李績道:“陛下有密旨叮囑,西南開戰,河東需要安定。所以晉州之事還是盡早處置妥當的好。”

“鬆州?吐蕃人?”謝逸不免有些吃驚了,如果沒記錯的話,這幾年不是該大唐與吐蕃和親,文成公主嫁鬆讚幹布嗎?這時候不該是和平時期嗎,怎麽就開戰了?

也不知道是是曆史偏差,還是自己記錯了,國與國之間戰和瞬息而變,倒也不足為奇。吐蕃人這些年也算是實力強大,這時候進犯鬆州,確實讓人不得不防。西南的劍南道開戰。北方邊境和國內少不得需要安定下來,避免多線作戰。

如此一來,朝中需要安定,那麽晉州之事就需要快刀斬亂麻。相關人員的處置也將會走從輕路線。

畢竟,在戰事麵前,一切都需要穩定。

李績點頭道:“是啊,高原上的吐蕃人一直不安分,據說是他們向朝廷求娶公主未果,所以悍然起兵……”

求親不成便開戰?這是鬧得。謝逸都不知該說什麽,沉吟片刻便低語幾句。這是他對晉州之事的調查,他需要和李績交換意見。

“謝長史果然神通廣大,人在晉陽,晉州之事卻已經了如指掌。”李績笑道:“八九不離十,大抵情況是這樣!”

謝逸道:“那好,既然如此,在下便向陛下上疏說明了。”

“好,老夫隨後也會行文上奏,向陛下詳述晉州之事,隻是那幕後之人,不曾抓到把柄。”李績歎息一聲,似乎有些無奈,也有幾分為難。,沒有實質性的證據,隨便向皇帝奏報弄不好有誣陷成分。

所以這話必須要謹慎,他這般問,就是想要詢問謝逸的看法,最好是達成一致。若不能,至少也要知道謝逸的態度和做法。

不想謝逸直接道:“英國公莫急,我的人發現了蛛絲馬跡。”

“哦?在哪裏?”李績頓時有些驚喜。

“雁門方向!”

聽到謝逸這般回答,李治的神色頓時有些凝重了,那些個魑魅魍魎出現在雁門方向,他們究竟想要做什麽?

謝逸悠悠道:“英國公,此事在下原本也覺得為難,想著有些人身份特殊,有些話不好說。但如今這情勢,恐怕……在下是擔心情勢有什麽非同尋常的變化,尤其是的劍南道有戰事的情況下。”

李績全然明白謝逸的意思,因為涉及到一些特殊之人,礙於身份有些話不怎麽好說,唯恐被人詬病。但現在魑魅魍魎卻出現在了雁門,這行事一下子就有些不同了,難免讓人有些擔心。

謝逸是在提醒自己,處置的方式似乎要有所改變,有些顧慮必須要打消。

“謝長史,明日我便動身前往北邊看看。”李績迅速做出決斷,他已經意識到可能會有一些麻煩,必須要盡早應對。皇帝將偌大的並州和北部防線交給自己,便不能掉與輕心。

“也好!”隻此疑點,謝逸便很佩服,難怪李績能到如今的地位,洞察力和判斷力確有名將風範啊!

“那晉王殿下和謝長史能否在河東稍微多留幾日……”李績道:“你們不在,那些魑魅魍魎便可能仍高枕無憂,當然了,若有異變,我會第一是派人送殿下和謝長史回關中。”

“英國公多慮了,殿下奉旨前來拜謁高祖皇帝故居遺跡,還有多少地方沒去呢!”謝逸笑道:“再說了,我這個河東道黜陟副使還沒辦事呢,徒有虛名怎麽能行,至少得在晉陽狐假虎威些許日子才是吧!”

“哈哈,與謝長史這樣的人合作著實痛快!”立即哈哈大笑,言辭之中對謝逸是相當的滿意和欣賞。關於一些大事也溝通的很順暢,很理想。

謝逸笑道:“在下不過是從旁協助,河東上下始終以英國公馬首是瞻。”

兩人雖然站在無人處說話,但笑聲傳出去的時候,還是引人側目,尤其是李治,正好奇地走過來。

王妍和姐妹們一道去為同安大長公主準備壽禮去了,他隻好戀戀不舍地回來。不過回來的時間剛剛好,恰好遇到李績。

“臣李績參加晉王殿下!”有李靖的前車之鑒,李績可不敢怠慢皇子,趕忙見禮。

“英國公快快免禮!”李治笑道:“您駐守河東,為大唐守邊疆,辛苦了,父皇讓本王代為問候英國公。”

咦,有這回事嗎?謝逸眉頭一皺,李治該不是信口開河,假傳聖旨吧?這膽子也忒大了。

不過無論真假,效果是杠杠地,李績馬上“受寵若驚”道:“臣謝陛下,謝殿下。”

再抬頭說話的時候,李績看李治的眼神已經有了些許變化,也許他原本隻覺得李治是個小孩子,來河東不過是個幌子,給謝逸壯聲勢罷了。

但見麵之後才發現,這個少年比想象的更為成熟穩重,似乎還有些許施人恩惠的小智謀。謙謙君子,卻有理有度,氣質也蠻不錯,是個很不錯的皇子啊!

李績雖然沒說話,但謝逸從他的眼神也表情裏已經揣度到些許,如無意外,李治在英國公的眼中已非等閑皇子。

不過現在,這些看法毫無實際意義,必須要等待時間的發酵,讓其產生真實意義。

至於此刻,當務之急該是那些北上雁門的魑魅魍魎,謝逸有種不好的預感,也許河東風雲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