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集 第六十四章 善後

取聊城之後,高暢並未進入聊城,住進宇文化及所建宮,他隻是命令城內的降軍全部出城來,進入事先為他們準備好的軍營,另外,讓尉持恭率領了三千士卒進入聊城維護治安,和從前一樣,夏軍軍紀嚴明,秋毫未犯,雖然,許國的皇宮內有著楊廣,宇文化及時期一千多美貌如花的宮女,像強奸,調戲什麽的事件一件都沒有發生,士卒們緊守外圍,一些隨軍的女神官進入後宮,安撫那些宮女。

這次南征,除了軍中將士外,還有一些文官隨行,軍隊占據地盤之後,他們就會負責起當地郡縣的政務,按照夏國的律令施政,安撫百姓,這其中,領頭之人就是王琮,楊善會,張玄素等舊隋降臣。

將宇文化及以及其同黨生擒之後,王琮等人甚是興奮,紛紛麵見高暢,希望將宇文化及挫骨揚灰,淩遲處死,隨後,他們向高暢進言,希望允許他們身著白衣去參拜蕭皇後,為大隋君主盡最後一番忠孝之心。

對於他們的請求,高暢自然準許,沒有阻攔。

隻是,王琮變本加厲地提出了一個請求,希望高暢也能身著白衣,率領他們去覲見蕭皇後,畢竟,高暢曾經也是隋臣,若是擺出這樣的態度,當能得到天下那些仍然忠於大隋的士子大臣們的好感,在統一天下的途中,就會少了許多麻煩。

王琮地請求其實並不過分。他也是站在高暢的角度在考慮問題,雖然,他對隋王朝仍有舊情,不過,所做的事情也不過是做戲而已,表示他們並非不忠不孝之人。實際上,現在他們既然投降了高暢,大隋也已經覆滅,他們就會一心為高暢所打算了,忠臣的涵義不過如此而已!

隻是,王琮的建議卻並不為高暢所采納。

若高暢是竇建德之流,沒有明確的官製,沒有所謂地施政綱領。仍然如草寇一般的作態,他或許就會采納王琮等人的意見,因此而得到那些舊隋官員的好感和擁戴,然後得到他們的效力,不要說全天下那麽多的舊隋官員,就拿聊城內那些原大隋王朝的高官來說,若是得到了這些人的效力,政權當會很快地穩定下來,再奪取天下的道路上,也會輕鬆許多。畢竟,在這些人的背後,站立的是許多延續許久勢力龐大的世家大族。

然而,高暢現在所建立的政權有著明確的施政綱領,有著雖然緊缺卻也能夠勝任的文官集團,那些世家大族出身的舊隋官員。對高暢來說,不是助力,反倒是一種阻力,能夠獲得他們的效力對高暢來說自然是好事情,隻是,這些家夥每個人背後都有龐大地家族支持,若是讓其登上高位,不僅那些很久以前就跟隨高暢的文官。如宋正本,秋長天,顧旦等人會不滿,高暢也會擔心有了背後那些大族支持的他們會尾大不掉。在他們的幫助下,那些世家的實力會獲得極大的發展,對高暢日後地統治不利。

再說,這些家夥剛一投誠過來,並沒有建立什麽功勳,隻因為仗著他們以往的名聲,以及背後的家世就登上高位,這不是夏國的用人之道,高暢實施的是論功行賞,無論是誰,若是沒有與之相匹配的功勞,是不可能一步登天的,像尉持恭,劉黑,羅士信等降將,他們的軍職都隻是代理,隻有他們立下大功,打了許多勝仗之後,方能將代理那兩字去掉。

更何況,高暢建立地是神權和政權合一的國家,若是登基為帝,他就是華夏帝國的第一任神皇帝,作為天上神君的轉世分身,他又怎會為凡間地一個帝皇身披白衣,以臣下之力祭奠對方呢?

所以,高暢拒絕了王琮的建議,隻是準許王琮等舊隋降臣自己舉行祭奠楊廣的儀式,他也沒有去參拜什麽蕭皇後,而是讓女官去將蕭皇後和楊廣那些未曾在兵變中被殺的嬪妃請到了軍營中,與她們見上了一麵。

與蕭皇後的會麵,高暢自然不會以臣下的禮節相迎,同樣,也沒有讓蕭皇後拜見自己,就像普通人的會麵一樣,互相行禮致敬,隨後分東西坐下。

蕭皇後現在也不過是三十多歲,接近四十歲,保養得非常好,雖然經曆了丈夫被殺,隨後被亂軍裹挾,一路顛沛流離等一係列不順心的事情,從外表上看,仍然保持著雍容華貴的姿態。

將之推倒?

嗬嗬,這隻是某些無聊人的遐想而已!

雖然,蕭皇後

持著美麗的容顏,不過,高暢是不會對這具肉體有什他也不會帶著惡意去揣測蕭皇後在宇文化及的軍中有沒有被別人使用過?他與她見麵。隻是擺出自己的態度,安撫那些舊隋大臣們不安的心而已!

兩人見麵的時間不長,一刻鍾不到,隻短短地說了一些話,大部分是高暢在說,蕭皇後隻是輕微地低聲回應,其餘的時間就是沉默了!

會談中,高暢對蕭皇後說,他可以讓她居住在宇文化及修築的聊城皇宮裏,也可以讓她去冀州居住,日後,他若攻下東都洛陽,也可以讓她回到東都去,如果蕭皇後不願意待在夏國的地盤上,不管她去什麽地方,高暢都會派人護送而去,絕不阻攔。

對於高暢的決定,蕭皇後自然不會反對,反正反對也沒有用,她說她考慮一番再答複高暢,隨後,會麵就中斷了!

之後,高暢會見了那些舊隋大臣,一共數十個人,滿滿地擠在高暢的中軍大帳之中,分左右兩行站立,這其中,代表人物有裴矩,崔君肅,何稠,柳調,虞世南,歐陽詢等人。

高暢告訴這些人,若是他們願意留下來為大夏王朝效力,他高暢無比歡迎,隻是,為夏王朝效力,就要遵循夏王朝的製度和規矩,在當官之前,他們必須像當初的王琮,楊善會,張玄素等人那樣進入學習班學習,成為靈寶神教的信徒,方能出任官職。

如果,不願意為大夏王朝效力,高暢也不會勉強,不管他們想要投奔東都洛陽,還是關中李唐,高暢都不會阻擋他們,甚至,還會向他們提供食物和旅費,就算是派兵護送出境也沒有問題!

聽了高暢的話,眾人麵麵相覷,在覲見高暢之前,他們還在擔心自己等人的老命,聽到高暢的說話,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投效大夏王朝,居然要先進學習班,他們這些人,都是時代的精英,高暢這樣做,完全是拒人於千裏之外啊!

他為什麽要這樣做呢?

是的,高暢就是想拒絕這些家夥的投誠,他的製度行之有效,這些官員未必合適他們的位置,何況,楊廣之所以死得這麽快,大隋王朝之所以亡得這麽快,與這些隻顧自家家族的家夥有著莫大的關係啊!

這些家夥,留下來是麻煩,殺了更麻煩,不如禮送出境為妙。

雖然,高暢缺乏文官,不過,靈寶神教熏陶的年輕人才靠得住,是做實事的人,這些老臣,就算他們願意為高暢效力,也隻是暫時的替代角色,終究會被代替。

對於高暢的這番表態,人們的反應各不相同,有許多人認為高暢是在試探自己,不過,也有不少人勇敢地站出來,向高暢說自己願意離去,去關中的家族大多在關隴一帶,去東都的則是洛陽,陽等地的高門,對這些人的請求,高暢一一答應了。

出乎高暢意料的是,還是有一些人選擇了留下來,其中,代表人物就是裴矩,這讓高暢很有些疑惑,隻是,在當前的情況下,也不好問,也隻好罷了!留待日後再說。

聊城陷落後,投降的驍果軍士有一萬來人,對這些人,高暢也是這樣處理的,願意留下的留下,不願意留下的禮送出境,這些人大多是關中人,他們選擇了離開,高暢這樣做,日後若是進入關中,所受的阻力也就不會這麽大了!

宮中的那一千多宮女,願意出宮回鄉的,高暢也會供給她們食物和旅費,願意留下來的,也會有所照料,總之,所作所為,當得仁義這兩個字。

至於宇文智及,楊士覽,元武達,許弘仁,孟景等江都政變時的宇文化及黨羽,高暢並沒有和他們見麵,讓軍士在那些舊隋官員的麵前,將他們就地斬首,頭顱高掛在大軍營門之外。

隨後,高暢召見了宇文化及,見麵之後,宇文化及隻說了一句,我不負夏王,我幫夏王報了殺祖之仇!

高暢什麽話也沒有說,沉默了片刻,揮揮手,示意左右將宇文化及拖了下去。

數日後,宇文化及和他的另外兩個兒子在聊城外被高暢斬首,步了大兒子宇文成都的後塵,那些選擇離開夏國地盤的大臣,官兵,宮女們也開始逐一還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