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32、政府組織與軍事製度
關於大淼的官製,主要是中央部分,地方部分因為文章還為涉及,不做多說。
大家有興趣就看,不了解也不妨礙對故事的理解。
大淼的中央政府類似唐代的三省六部一台製,但不完全一樣。
先說唐代的三省六部一台。
三省乃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六部是尚書省下的吏、戶、禮、兵、邢、工(六部的次序多有變化,這裏所列的順序其實是王安石變法時的順序,我自己好記而已,無須多計較),一台則是禦史台。
作用。
按照我的理解:中書省就是皇帝的參謀班子,對國事提出意見進行規劃(或者是按皇帝的思路做出具體方案),他們寫折子、提策劃,然後給皇帝簽名,那麽就成為命令(唐代稱“敕”),然後這個命令要下發門下省審核。
命令給門下省這種情況,類似於現在的人大代表向大會提請議案,而門下省就是一個這個議案的審核部門,具有駁回權。門下省不同意就駁回中書省,同意了才轉給尚書省執行。換句話說,一道命令理論上要由中書、皇帝和門下三者都同意才能執行(當然製度總是會被人破壞的,唐代也有不走尋常路的命令,但這不是重點)。
至於尚書省,這最龐大的機構隻具有執行命令的權力,而沒有參與規劃的權力。隻不過尚書省的長官左、右仆射經常會領“參知機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銜,有這個帽子就可以參與國事製定。
(三省的實質就是把宰相的權利一分為三,以加強皇權)
禦史台沒什麽好說,就是監察機構。
再說官官設置。
中書省和門下省的官員設置都比較簡單,從高到低,前者是“中書令”+“中書侍郎”+“中書舍人”,後者是“侍中”+“侍中侍郎”+“給事中”。
尚書省就比較複雜,本來應該是最大的“尚書令”,但因為唐太宗曾擔任過這個職務,所以唐代的尚書令一職都是空位,尚書令的副手“左仆射”和“右仆射”成為最高官職。為什麽分左右呢?因為尚書省的辦公廳是雙子星大樓,分為左右兩廂,吏互禮三部在左,他們的頂頭上司就叫“左仆射”,兵刑工在右,自然就由“右仆射”管著。至於六部下麵的二十四司我就不多說了。
禦史台的長官是左、右禦史,分別監管中央和地方,中央的監察官員叫禦史監察,而地方上的叫監察使。
再說文中大淼的官製。
中書省保留,畢竟皇帝需要一個參謀班子,但官員隻設中書侍郎,官位不大,但領“參知機要”銜即可參與國事製定。
沒有門下省,也就是沒有了駁回機關,相權三分變為了兩分。
執行機關仍然是尚書省,但因為沒有了唐太宗所以尚書令還在,六部次序暫且不提,其功能和唐代基本沒有區別(有的話以後文中再說)。
如此看來命令隻要皇帝和中書同意就可以了,但是因為玄沐羽撒手不管事,所以特別得到信任而且擁有“參知機要”的尚書令理所當然地成為命令的製定者之一,而且由於他人老、官大、抓著所有的執行權力,因此這時候尚書令的權力變得無比龐大。
禦史台的長官改作左、右禦史大夫(這是漢代副宰相兼檢察長官的名稱,我喜歡,所以這裏沿用),至於中央和地方禦史的官職名稱不變。
以上是文職,再說軍事製度。
漢代是全民皆兵,每個人都要服三種兵役,一是到中央作“衛”兵,二是到邊境作“戍”卒,三是在原地方服兵“役”。前兩種從二十三歲開始,第三種從二十歲開始,這種年齡的安排有著中國社會傳統理念和社會環境的必然因素,這裏不說了。
漢代中央軍分南、北軍,南軍保護皇宮,北軍保護京城,換成現在的說法,南軍是中南海保鏢,北軍是首都武裝部隊。
邊境的“戍”,每人隻要服三天即可。現在聽起來一定覺得很荒謬,但這是沿襲古製。還沒統一的時候,每個國家的國土都比較小,去邊境可能來回隻要兩天,加上戍邊的三天,一個人隻要帶上五天的幹糧就搞定了,很輕鬆。但秦統一了,卻沒改製度,一個人來回在路上花去的時間可能就要半年,所以就爆發了陳吳起義。到了漢代就變化了,還是三天的兵役,但是你可以通過交錢免疫,這些錢就由政府發給另外的人,由那個人代服兵役。
至於在原地服的“役”,則是每年秋天的時候由當地的軍事長官集合,統一操練,根據當地的地理環境,訓練不同兵種,凡壯丁皆要參加。
除了兵役之外每個壯丁還要去服力役(就是去為國家義務搞建設),以及不論有沒有收入,都要繳納人口稅。這些製度造成的後果就是漢代有兩多:窮人多和奴隸多。
再說唐代。
眾所周知唐代行府兵製(後來崩潰了,變成了募兵製,這和大淼沒有關係,我們不說)。
先說什麽是“府”。府是在地方行政區域之外的另一種軍事區域的名稱,比如北京市的“市”是地方行政區域,那麽整個北京市作為一個軍事區域的話就叫做“府”,府差不多就等於我們現在的軍區。那時候所有的“府”都叫“折衝府”,按人口規模分為上中下三等。朝廷覺得哪裏重要就在哪裏設府,越重要就設越多的府,不重要的甚至沒有府。
再說軍人的來源。當時戶口本按財富多少分九等(就好像現在分農和非農),隻有上等和中等的人可以當兵,這些人自願當兵的就去報名,然後由政府挑選。當兵人家的租庸調(唐代的稅)都豁免了,此外不發餉給,一切武裝須由軍人自辦。不過這不是問題,因為這些軍人出身都比較好,家境殷實,完全可以負擔。這些軍人集合上一千二百家,就組成一個上府。少一點一千人就是中府,再少一點八百人就是下府。
好了,你成為府兵了,你平常都在自己的“府”裏耕田為生,於農隙操練。然後根據政府的安排,你要到中央宿衛一年,其間更番數次(具體不說了,很複雜),或者是去邊境守衛,時間到了就可以複員。
這是士兵,再說軍官。
中央直轄十六個“衛”,各“衛”都有一個大將軍,打仗了就由大將軍統領出征。戰爭結束,兵歸於府,將歸於衛。(平時在本府的軍事長官“折衝都尉”僅僅是負責日常訓練)。這些軍官立功以“勳”獎勵(比如封你作子爵、男爵之類的)。軍官其實是有勳無職,除了最高的在朝作大將軍,其他的都回家種田,並不參與囧囧。回家種田的帶勳軍官自然有他的榮耀和優惠,所以大家也願意當軍官。
至於後來府兵製的崩潰則源於士兵地位的下降(沒有皇帝陪著訓練了,還要被貴族拉去免費蓋房子)、戍邊的漫長而無法複員(參見杜甫的《兵車行》)以及人口統計上的人事怠慢(死了不除名,新生不登記),此間暫且不提。
文中的大淼兵製則取漢與唐兩者相結合。
基本上下層士兵的來源與府兵相同,設府,但全民征兵,最後由政府挑選,農閑時在本府訓練,他們輪番上中央和邊境“衛”“戍”。至於保衛皇宮裏的“禁軍”,一部分是京城的大家子弟、一部分是武奴,還有一部則是軍隊中的佼佼者。
軍官的設置,則是皇宮的“禁軍”長官為“禁軍統領”,京城的守衛軍成為“大將軍”,比如傅曙的烈陽大將軍(一般平日都隻是稱“將軍”)。而地方上,有帶領日常訓練的折衝都尉,也有守邊的“大將軍”和“將軍”,比如“燎原大將軍”鄭誌鐸,和他手下的將軍們。
33、顏川
今天是四十歲生日,他很高興,因為下午的時候就可以看到弟弟顏禦了。
從顏川三十歲結婚後不久,顏禦就去周遊世界。
周遊世界是顏禦一直以來的夢想,還記得禦十六歲那年斜倚在窗台上望天時的模樣,像一隻鳥渴望著藍天,他緩緩側過頭,輕輕一笑,說:
“真希望有一天能走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顏川覺得當時自己像是被雷劈到了,從此發誓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弟弟實現夢想!
為了讓弟弟更放心地去玩,顏川埋首工作,十幾年來兢兢業業,公司規模不斷擴大,成為世界上有名的企業。別人問起他工作的動力,顏川隻是說:“希望禦在世界的另一邊能玩得更快樂。”
顏禦除了每隔幾天發來的E-mail便沒有其他聯係。他總說世界各地的到處轉,老換電話麻煩,便隻用mail聯係。顏禦的來信往往不會太長,說一些在世界看到的奇聞趣事,最後一定要問候一下哥哥和嫂嫂,信雖然簡短,卻讓人看的暖心。
十年沒有看到弟弟了,顏川覺得自己快想瘋了,派人去追尋卻總是慢了一步,這次他特地通知弟弟一定要回來慶生。雖然顏禦這次足足等了五天才回信,但他還是答應了:
“我會回來的。”
顏禦不讓顏川去接他,他說要自己回去。
顏禦是下午一點班機,現在應該快到了。
顏川不斷地看表,不知為什麽,隨著時間的來臨,一種莫名的恐慌在侵蝕心房。妻子溫柔的勸撫一點用也沒有。
顏川越來越煩躁,開始不斷在房間裏走來走去。
叮咚——
門鈴終於響起。顏川迫不及待地去開門,心中卻生出一個疑問:禦沒有鑰匙麽?不可能,我不是給他了……
顏川帶著無限的期望看著門打開,心似乎也隨著門而敞開,陽光落進來,照亮了房間。顏川覺得心髒快要跳出來了,喜悅地情緒不斷衝刷著他的神經,然而當他滿懷期望地抬頭時,門外站的卻不是顏禦。
“林小姐?”
對於門外的人顏川感到驚異莫名。林雅娟,顏禦十分親密的一位女xing朋友,一度以為他們會結婚,然而他們卻始終以朋友自稱。
顏川的目光落在雅娟一身黑衣上和她手上的白玉盒子上,恐慌再次蔓延,這次洶湧得幾乎要將他覆滅。
林雅娟神色平靜,平靜得如同死人!
林雅娟以波瀾不起的聲音說:“顏先生,今天是您的生日,禦讓我給您帶一聲‘生日快樂’,隻是,這句話,他不能親自來說了。”
顏川抓住雅娟的肩膀:“禦呢?禦在哪裏?他為什麽不能來了?他從來不會失約的!”
林雅娟垂目,輕輕撫摸著那個白玉盒子,輕聲自語:“是的,禦從來不會失約,隻是,那是活著的禦……”
“你說什麽?!”顏川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字眼,忍不住鬆開手退後一步。
林雅娟抬起眼,對上顏川的眼睛,捧上那個白玉盒子:
“禦走了,五年,五年前的今天,在他給你發出最後一封生日賀電之後。禦不讓我告訴你,我自作主張用白玉雕了一個骨灰盒,我想,隻有這種溫潤純潔的玉才能配得上他……”
顏川終於再也無法支撐,喉頭一甜,噴出一口鮮血,那血落在白玉上,明豔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