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能呢,就是覺得這個料不夠純,”李永趕緊在旁邊解釋。

劉鐵真聽了兩眼放光:“怎麽說,難道你們那邊也種這玩意?比這種綠色有機藕的味道還好?”

“也種的,”李永看了梁嘉亮一眼,這貨讓藕片塞滿了嘴巴,就知道吃。

“普通的都沒這個好,不過我們吃過一種,味道很通透,還沒能種開來,”李永就信口胡謅,等到水空間繼續擴大,也可以在裏麵種藕、種菱、種蓴菜,不單單隻是養魚蝦。

“好好好,啥時候弄點給我嚐嚐?”劉鐵真一疊聲的問道:“你們那是不是在做什麽研究,怎麽好東西這麽多?”

李永笑著點了點頭:“也算是吧,不是什麽大項目,瞎貓撞上死老鼠,還在琢磨咋回事呢!劉師傅您也知道,黃海那邊灘塗多,每年還在往外延伸,那邊用灘塗養殖的也越來越多。”

“至於這個藕,還有其它的一些水產品,這個周末開張,肯定都會備一點,”李永說著,就看到第二道菜也上來了,也很常見,茭白炒肉絲。

劉鐵真倆徒弟選的食材都很講究,荷藕、茭白都是水裏長的,很對“魚味館”這個招牌。

肉絲、茭白絲、青紅辣椒絲都切得極細、極均勻,表麵沾了層油水,看上去油光閃亮;沒有放醬油,水晶似的茭白絲混著肉絲,還有辣椒絲,清新淡爽,看著也不油膩。

“吃吃這個,小陶的茭白肉絲炒得很好的,”劉鐵真熱情地招呼,又盯著李永問道:“你說還有其它的水產品?有沒有茭白?”

“應該有吧!”李永含糊著說道,伸筷子挑了幾根茭白絲、肉絲,放到嘴裏一吃,茭白的脆嫩、肉絲的香軟、混了點香辣味道,不管是口感還是味道,都是極好。

“劉師傅,咱們店開張那天,食材肯定是最好、最全的,您要不要過來看看?機會難得啊!”梁嘉亮大口吃著菜,突然就說了一句。

“怎麽,小陶、小姚還不能讓你滿意,打起我老人家的主意來了?”劉鐵真笑著罵道,他這些年已經不怎麽掌勺,或者說能夠讓他掌勺的場合並不多。私房菜館那邊,一個星期他也就做一桌,平常都是他那幾個徒弟在做。

劉鐵真吃過空間魚,知道“通透”、“純淨”正是那個魚的特點,李永說的應該不是大話,也有點心癢加手癢:“隻要食材確實好,我老人家到時候就露一手。”

“好咧!”梁嘉亮用筷子點了點李永:“李子,就看你的了!”

李永就有點慚愧,梁嘉亮這才叫做事業的,時時刻刻都想著飯館,隨便一句話,就弄了個大廚來掌勺。

雖然隻是開業那一天,但能借著這個機會將牌子打出去,魚味館不愁不會火。

這一頓,劉鐵真兩個徒弟做了十幾個拿手菜,以水生蔬菜和魚蝦為主,蒸、炒、煎、炸、煮,燜、焗、燉、煨、燒,最後還有個涼拌荸薺,清新爽口,當水果吃了。

劉鐵真倆徒弟的手藝確實沒話說,都是些常見的食材,常見的菜式,卻能做出不同的感覺和味道。

同他倆一比,李永就覺得自個兒從食譜上學來的“廚藝”簡直就是渣。

而且,還有劉鐵真這個名廚在旁邊評點,李永跟梁嘉亮這倆吃貨就知道吃,菜裏的很多妙處都吃不出來,就知道兩字:好吃!

劉鐵真在旁邊不時點評兩句,兩人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這麽個好吃法。

梁嘉亮就很高興:“聽了劉師傅的話,勝讀十幾年書,以後給客人介紹菜肴,也有東西說了。”

梁嘉亮還想請老頭給服務員們講解講解,讓劉鐵真一口拒絕:這叫什麽事?敢情拿他當牲口使喚了啊!

李永同梁嘉亮放開肚子一通大吃特吃,與其說是品嚐鑒定手藝,還不如說是饕餮。

不過,這一頓飯大家都吃得、做得非常滿意。

李永他們固然高興,慶幸撿了倆手藝高超的廚師,加上獨一無二的魚蝦,魚味館前景看好。

陶、姚兩位大廚也很高興,能夠得到未來東家的肯定,還在師傅麵前露臉,值了!

至於劉鐵真這位上海灘業內有名的名廚,已經開始急切地期待這個周末,想要看看李永所說的那些個食材,到底有什麽妙處。

吃飽喝足,事情談妥,梁嘉亮就領著兩廚師去看住的地方。

餐飲這個行業比較特殊,通常做個午市和晚市,晚上可能要很晚,住得近些就比較方便。

陶、姚兩人出道不久,都還年輕,至今單身,在市區也沒有常住的地方,就同意在飯館周圍租房子住。

梁嘉亮就在旁邊的小區找了幾套房子,一套給幾個服務員,一套給兩廚師,他自己也住了一套,兩個雜工和切配都是自己另外找地方。

這些具體的事情,都是梁嘉亮在操辦,頭一回創業,才知道各種瑣碎的事情很多、很煩人,也虧得他能夠堅持,倒讓李永刮目相看。

李永卻是做慣了甩手掌櫃,將吃剩的一些菜打包,優哉遊哉地準備回家。

這兒距離他住的地方並不遠,走路十幾分鍾,也就到了。

晚上九點多鍾,街頭霓虹閃爍、車燈如流,耳邊都是車流經過時的“嗚嗚——”聲。聲音拉得很長,連成一條線,似乎沒有斷絕或者減弱的時候,就那麽不停地拉扯耳膜,吵得人心煩意亂。

自從有了水空間,李永越來越追求閑散、恬淡的生活。

不過,他也知道,大多數人是難以離開城市而生活的,收入以及工作本身、人際圈子、生活時尚,城市的便捷,都不是說放棄就放棄的。

何況,體麵的生活,有時就是個麵子,遠離城市的生活,還是有很多人不能理解。

每個人的生活,也從不由他一個人決定,李永要是跑鄉下去,他老媽就得撕了他。

好在,李永能保持平和的心態,也已經適應混凝土建築構成的逼仄空間,以及到處充斥的噪音和汽車尾氣。

有了水空間,如今還有小區魚塘,他也能在繁華喧鬧的大都市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悠閑生活。

走在小區的道路上,李永抬頭看了一眼池塘方向,那邊瑩白的路燈下麵,人影綽綽,隱約能聽到一些說話的聲音。

經過整理以後,池塘的水麵變得清澈幹淨,小區的居民也重新來到水邊,感受那份都市中難得的田園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