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是曹操最得力的謀士之一。他通曉事理、足智多謀。在曹操與北方割據勢力長期的戰爭中,他屢出奇計,“動無遺策”,為曹操集團由弱變強,先後擊敗呂布、袁紹父子及平定烏桓,最終統一黃河流域,做出重大的貢獻。對於郭嘉的功勞,曹操曾由衷地評讚道:“平定天下,謀功為高。”
一、善擇明主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年少時郭嘉就胸有大誌,並且很有遠見。他見天下將要大亂,自二十歲左右便隱居匿跡以待時日,同時秘密地與英俊之士結交往來,雖然並不為一般人所知,但見識高超的人對郭嘉的優異才幹都十分讚歎,非常看重他。
郭嘉最初入仕,曾北上歸附當時實力最強的袁紹。袁紹對郭嘉很敬重,並給予禮遇。但郭嘉與袁紹相處了數十日後,見袁紹不善用人,優柔寡斷,絕非能消除戰亂、統一天下的人,便毅然離袁紹而去。這時,曹操正由於心腹謀士戲誌才之死而深感“莫可與計事者”,荀彧就向曹操推薦了郭嘉。曹操召見郭嘉並與他議論天下大事,詢問攻打心腹之敵袁紹,有無勝利把握。郭嘉胸有成竹,侃侃而談,從道義、用人、執法、用兵、決策等十個方麵,把曹操與袁紹做了充分的分析和對比,認為曹操有十勝而袁紹有十敗。郭嘉斷言,雖然袁曹雙方實力對比暫時是懸殊的,但就像劉邦與項羽爭鬥的結果一樣,最後失敗的必將是“雖兵強”卻失道寡助的袁紹。曹操聽後大笑,嘴裏雖謙虛了幾句,但內心卻十分折服郭嘉的精辟議論。
接著,郭嘉又向曹操建議乘袁紹正攻打公孫瓚之時,先出兵攻打呂布,這樣既可以擴大曹操集團的實力,又避免今後袁、曹決戰時,呂布為支援袁紹從側翼威脅曹軍。曹操聽完郭嘉這番話後,很讚歎他見解的精深,同時更讚賞他直抒胸臆的忠心,十分感慨地說:“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郭嘉對曹操禮賢下士、虛心聽取部下建議的做法,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他走出曹操的府第時,大喜過望地說:“真吾主也。”從此,郭嘉便擔任了曹操參謀軍事之官—— 軍師祭酒,為曹操的四方征戰出謀獻策,忠心效力。
二、計破呂劉
建安三年(198)九月,曹操采納郭嘉之謀進攻呂布。曹軍首戰便攻破了呂布的重鎮—— 彭城(今江蘇徐州),俘獲了彭城相侯楷;接著曹軍進至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在下邳城郊與率騎兵前來迎戰的呂布交鋒,大敗呂布,俘獲了呂布的驍將成廉。呂布率軍退入下邳城中,曹軍乘勝圍困攻城。呂布見勢不妙,自率千餘騎準備去袁術處求援,曹軍再次擊敗呂布,粉碎了他突圍請援的企圖。呂布敗後,縮回下邳城中堅守不再出戰。曹操久攻不下,便想退軍。郭嘉等人竭力勸說曹操繼續攻城。郭嘉分析說:“呂布雖驍勇但無智謀。現在他三戰皆敗,銳氣已衰,三軍本以將為主,但陳宮的主意一向來得慢,如今正好乘呂布的銳氣尚未恢複、陳宮的主意尚未拿定之時,進軍急攻,必定可以徹底打垮呂布。”曹操聽後覺得很有道理,便一麵揮軍攻城,一麵引來沂水和泗水灌淹下邳。同年十二月,曹軍果然攻克了下邳,擒殺了呂布和陳宮。
建安四年(199),戰勝了公孫瓚的袁紹已“兼四州之地,眾十餘萬”,準備進軍攻許(今河南許昌東)。同年十二月,曹操親率大軍屯駐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以便阻止袁軍南下。這時,被劉表擊敗的袁術,將率敗軍經過下邳。曹操便派劉備率軍到下邳邀擊袁術。郭嘉聽說後大吃一驚,趕緊阻止曹操,說:“絕不能讓劉備率軍外出,一旦他外出必定會發生變亂。”這時,劉備已領軍出發,曹操悔之不及。不久,劉備果然在下邳殺了曹操的徐州刺史車胄,屯兵於沛(今江蘇沛縣)反曹。曹操兩麵受敵,便打算迅速出軍擊敗劉備,以便隨後能全力對付袁紹,而部下的將領們都怕出征劉備時,袁紹乘機揮軍從背後進攻。曹操沉吟難決,便向郭嘉問計。郭嘉分析說:“袁紹向來優柔寡斷,並且又多疑,必定不可能迅速做出反應進攻我軍。劉備剛剛擁兵反叛,眾心尚未收服,立足未穩,迅速進攻,他必敗無疑,這樣就能飛快地結束戰鬥,回師全力對付袁紹。這是改變決戰前夕腹背受敵的困境,決定存亡的機會,絕不能失去。”曹操堅定了信心,於建安五年(200)正月從官渡揮軍東征劉備,一舉擊敗了劉備並“獲其妻子”,生擒劉備的大將關羽,奪回了下邳。情況確如郭嘉所料,當曹軍東征時,袁紹的謀士田豐竭力勸袁紹出軍偷襲曹軍之後,但袁紹沒有采納。
三、計鬥二袁
《三國誌·郭嘉傳》稱譽他“深通有算略,達於事情”。曹操每次出征,郭嘉都隨從參謀軍機,行軍時總是與曹操並轡而行,議事時又與曹操同席而坐。每逢大家一起討論軍國大事,各種意見議論紛紛,郭嘉總能提出恰當的策略,並且從無失算。最可貴的是,他能保持自己獨立的見解,絕不因違背眾意便輕易放棄。這一優點,在征袁譚、袁尚之戰中體現得比較充分。
官渡之戰後不久袁紹病死。曹操乘勝進攻袁譚、袁尚,在黎陽(今河南浚縣)大破二袁,曹軍“連戰皆克”,將領們都主張趁勢徹底掃**二袁。這時,郭嘉卻力排眾議,獨建奇策。郭嘉為曹操分析了袁尚、袁譚之間的矛盾,認為二袁兄弟各擁重兵,又各有謀臣,彼此互不相容。如果對他們進攻得急,形勢必然會迫使他們聯合起來共同抵禦;如果暫緩進攻,二袁必然內訌,使爭奪繼承權的鬥爭白熱化。因此,郭嘉建議曹操回軍南向,裝作要進攻荊州的劉表,“以待其變”,等到二袁爭鬥兩敗俱傷時,再揮軍進攻,“可一舉定也”。曹操十分讚許郭嘉之計,便回軍南進至西平(今河南西平西)。二袁果然為爭奪冀州大打出手,袁譚被袁尚擊敗後,假意投降曹操借以為援。曹操立即乘勢揮軍北攻,各個擊破,袁尚敗後逃入遼西烏桓,袁譚則被擒獲斬首。由於郭嘉的妙計,這一仗既輕鬆又順利並大獲全勝。至此,曹操完全平定了袁家勢力的根據地—— 冀州。郭嘉由於建策有功,被封為洧陽亭侯。
四、**定烏桓
征烏桓是曹操平定北方的最後一場大戰。郭嘉在平定烏桓之戰中,更是奇策偉略,神機妙算,大建功勳。
烏桓是古代居住在我國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東漢末年,居住在今遼寧省西南部和河北省東北部的烏桓貴族,趁內地戰亂之機,不斷興兵向內地騷擾,而北方的各路割據者都想利用烏桓作為混戰中兼並對手的資本。例如:袁紹進攻公孫瓚時“連戰不決”,難分勝負,而烏桓君長蹋頓“助紹擊瓚”後,袁紹很快大破公孫瓚軍。袁紹控製了黃河以北的整個地區後,更是竭力拉攏烏桓。袁尚敗後逃到烏桓,便利用袁紹在這裏的影響,企圖依靠烏桓的力量卷土重來,恢複袁氏在黃河以北的舊有勢力。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準備率軍北征烏桓。曹軍將領都認為袁尚不過是“亡虜”而已,毫不足懼;且大軍出攻烏桓,後方空虛,劉備必定會策動劉表派軍襲擊許都,“萬一有變,事不可悔”(《資治通鑒》卷六十五)。在眾議一致的反對聲中,郭嘉再次獨具慧眼,用透辟的分析闡明了平烏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義。郭嘉首先指出烏桓遠距中原,對曹軍的遠征必然毫無防備,而曹軍乘其不備猝然進攻,可以穩操勝券。接著,郭嘉指出了及時遠征烏桓,對於鞏固曹軍剛攻占的黃河以北地區具有重大的意義。他說:“袁紹長期統治黃河以北,積極拉攏烏桓貴族,河北吏士久受袁氏的恩惠。隻要袁尚等袁紹的後人還在,對這一地區的穩定就存在著潛在的威脅。現在,我們剛攻占青、徐、幽、並四州,立足未穩,便丟開四州去南征,袁尚必然會憑借烏桓的兵力,卷土重來,這樣的話,我們辛辛苦苦打下的青、冀等州恐怕就不再是我們的了。”最後,針對大家懼怕劉表偷襲的心理,郭嘉又分析了劉表與劉備之間的矛盾:“劉表不過是坐而論道之人。他知道自己駕馭不了劉備,委派劉備重任則怕製約不了他,輕任劉備又不會賣力替他幹。這就決定了劉表的偷襲是實現不了的。現在,我們雖傾力遠征,曹公也完全不必憂慮劉表。”
曹操聽了郭嘉的分析後,堅定了進攻烏桓的決心,便迅速率軍出征。大軍行至易縣(今河北雄縣西北)時,郭嘉又建議說:“兵貴神速。現在我軍千裏奔襲敵人,攜帶的輜重多,這樣是很難獲勝的。況且敵人聽到消息後,必定會防備。不如留下輜重,輕裝倍道前進,乘其不備而襲取。”曹操立即采納了郭嘉這一正確的策略,率輕兵出盧龍塞(今河北遷安喜峰口一帶),劈山開路前進,直逼烏桓君長所居的柳城(今遼寧朝陽)。曹軍距柳城僅一百多裏時,烏桓君長這才發覺,倉促之間拚湊了數萬騎兵來與曹軍交鋒,結果大敗,烏桓君長蹋頓等被斬,“胡、漢降者二十餘萬口”;袁尚等逃奔遼東,不久也被遼東太守公孫康斬首。征烏桓一役大獲全勝,這使曹操終於徹底清除了袁氏的殘餘勢力,平定了北方,統一了黃河流域。
五、曹郭相知
郭嘉一向不甚遵從封建禮法,行為不太檢點,大臣陳群等曾因此非議抨擊郭嘉,並且屢次上告到朝廷。郭嘉對這些抨擊和告狀置若罔聞,依舊我行我素,泰然自若。郭嘉以其超群的智謀被曹操重用,也隻有曹操這種雄才大略,才敢於使用郭嘉這類蔑視禮法的人。郭嘉很感激曹操對自己能盡才而用,對曹操統一中國的大業也竭盡忠誠。曹操對郭嘉也格外信任,甚至把比自己小二十多歲的郭嘉引為“相知”。鑒於身邊親信的謀士大都與自己年齡相仿,曹操對年輕的郭嘉寄予了無限的厚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後,把身後的治國大事托付給郭嘉。
建安十二年,郭嘉隨曹操平定烏桓之後,從柳城返軍回中原。半路上,郭嘉不幸患病,病情迅速轉重,曹操不斷派人去探視,“問疾者交錯”。不久,郭嘉病死。曹操親自到靈堂去吊喪,悲痛萬分。曹操用詩一般精練的語句道出了自己的無限哀傷和惋惜:“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本傳裴注《傅子》)
郭嘉死後不久,曹操特地上表朝廷追贈郭嘉封邑。表中對郭嘉的功績進行了全麵的回顧,寫道:“故軍祭酒郭嘉,忠良淵淑,體通性達。每有大議,發言盈庭,執中處理,動無遺策。自在軍旅,十有餘年,行同騎乘,坐共幄席。東禽呂布,西取眭固,斬袁譚之首,平朔土之眾,逾越險塞,**定烏桓,震威遼東,以梟袁尚。雖假天威,易為指麾;至於臨敵,發揮誓命,凶逆克殄,勳實由嘉。”(本傳裴注《魏書》)曹操把這麽多功勞都歸於郭嘉,絕不過分。應該說,曹操之所以用兵如神,“仿佛孫吳”,其中像郭嘉這樣的智謀之士為他運籌帷幄,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李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