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在《史記》中描述了眾多的女性形象,《史記》全書寫到的女性有一百七十二人,或是三言兩語,或一個片段,往往就能描繪出生動的形象。司馬遷筆下的女性,上至後妃公主,下及庶民女性,她們的情采英姿,不減須眉。白壽彝先生在《史記新論》中指出:“在寫女性曆史方麵,司馬遷的貢獻是不能抹殺的。”

本堂課原題為“司馬遷寫半邊天”,“半邊天”的用語是突出司馬遷進步的女性觀。“半邊天”,指女性是占社會總人口半數的群體,她們在創造人類文明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半邊天”這一用語是近現代民族覺醒,為女性爭取平等地位喊出的革命口號,在司馬遷時代女性正日漸沉淪在社會底層,受政權、族權、神權、夫權的壓迫,不可能有“半邊天”的思維。所以司馬遷所寫女性,90%以上隻有姓,沒有名字。但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司馬遷卻是把女性當作“半邊天”來寫的。在司馬遷筆下,沒有一個蒙受四權壓迫的節烈女性,與二十四史其他各史所寫列女傳迥然不同,這是我們評說司馬遷筆下女性要把握的一個重點和特點。下分五個節目來說。

一、巾幗不讓須眉

司馬遷全方位地反映了社會中的女性群體,就是正視女性的作用。女性參政是表現女性創造活力的最高形式。《史記》所載重要女性人物,過半數都是參政女性,皇後、皇太後是最高的代表。古代社會,女性依附於男性,但仍然有傑出女性在政治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司馬遷筆下的優秀女性政治家,她們的智慧才幹與權謀手腕,一點也不減須眉。西漢時期的兩個皇太後,即漢高祖皇後呂氏、漢文帝皇後竇氏,她們在漢高祖和漢文帝死後,分別為呂太後、竇太後。兩位太後臨朝稱製,掌控國家,所展現的政治才能,為女性半邊天的作用提供了典型的範例。

(一)呂太後佐高祖打天下

本則故事載於《呂太後本紀》。呂太後就是漢高祖劉邦皇後,原名呂雉。呂雉是單父縣人,其父人稱呂公。呂公有兩男兩女:長子呂澤,次子呂釋之,長女呂雉,次女呂媭。呂公是一個有頭臉的人物,是沛縣縣令的朋友,因躲避仇家逃到沛縣投靠縣令,寄人籬下。沛縣令看到呂雉貌美,想娶她為妻,呂公沒有答應。沛縣主管人事的功曹掾蕭何抓住時機,借沛縣令替呂公舉辦接風酒會之機,導演了呂公嫁女劉邦的一場政治聯姻大戲。秦始皇晚年,社會動**,人心思亂。沛縣以泗水亭長劉邦為核心,蕭何為謀士,形成了一個蕭劉社團,中堅人物除劉邦、蕭何外,主要成員有典獄掾曹參,獄吏任敖,司禦夏侯嬰,泗水郡卒史周昌、周苛兄弟。劉邦還有一幫哥兒們如周勃、盧綰、雍齒、樊噲等人。呂公舉家到沛縣,就是尋找靠山。呂公以看相為名嫁女劉邦,融入了地方勢力集團,如同諸葛亮寓居隆中,娶漢上名士黃承彥之女為妻一樣。反客為主,首先要去掉客居的身份,成為地方的一員,聯姻是最可靠、最便捷的手段。劉邦攀上呂公這門親事,在地方上也身價倍增,更加有頭有臉。這樁政治聯姻鞏固了蕭劉聯盟的沛縣反秦社團。

呂雉不僅有姿色,而且很有心計,有天生的政治才能。呂劉聯姻,大約在公元前214年,劉邦時年三十四歲,呂雉二十許。她聽從父親不嫁沛縣令,而嫁一個亭長,呂雉的妹妹又被父親嫁給劉邦的心腹好友,沛縣狗屠樊噲,一個赳赳武夫,為的都是同一個政治目的,反秦打天下。呂後以她女性特有的身份,宣傳劉邦神異,許多神異就是從呂雉口中吐出,不脛而走的。如呂雉在田間勞作,遇一老叟路過乞飲相麵,說呂後兩子(即後來的惠帝劉盈、惠帝妹魯元公主)當大貴。老叟離去,適逢劉邦趕來,追上老叟給自己相麵,老叟說“君相貴不可言”。所謂“貴不可言”,就是“貴為天子”。劉邦反秦後隱於芒碭山中,呂雉宣揚說,劉邦所居山中位置,天空上有五彩祥雲,這樣的祥雲隻有呂雉識得,她觀望天氣,就能找到劉邦。呂雉懂得蠱惑人心,才具不凡。呂雉不僅是劉邦的結發妻子,更是劉邦的起事夥伴,又生有貴子,所以後來劉邦要更易太子,終於忍不下心來,這是有淵源的。

楚漢相爭,呂雉在項羽軍中當了幾年俘虜,隨時都有生命危險。鐵馬金戈的生活錘煉使呂後政治更加成熟,扮演黑臉協助劉邦屠殺功臣,顯示了鐵腕人物的手段。呂雉打破劉邦異姓不封王的規矩,封諸呂為王,誅殺劉氏子弟,表現了她果敢與殘忍的一麵,哪一方麵都不讓須眉。惠帝即位,隻是個傀儡。之後惠帝死,她又實際執政八年,堅持了無為政治,維護了全國的政治穩定。所以司馬遷為呂太後立本紀,認為“惠帝垂拱,高後女主稱製,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還評價呂太後“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後力”(《呂太後本紀》)。“剛毅”二字,在男性帝王中,司馬遷隻用於對秦始皇的評價,由此可見,司馬遷不僅視呂太後為實際上的帝王,而且視其為一個鐵腕人物,在定天下中立有大功,故為之立本紀,這是對女性傑出才能的充分肯定,表現了作者實錄精神的一貫性。實錄,就是按曆史的原本麵貌記事論人,不論男性還是女性,要一視同仁,隻有司馬遷能做到。

(二)左右朝政的強勢太後竇氏

本則故事載於《外戚世家》。竇太後是漢文帝皇後,漢景帝之母,出身平民,史失其名,入宮後稱為竇姬。文帝即位,立為皇後。景帝即位,尊為太後。漢武帝即位,尊為太皇太後。漢景帝並非平庸之君,漢武帝更是一位雄主。但竇太後在世時,掌控朝政,把握政治方向,是西漢一朝第二個強勢太後,是可與呂太後相提並論的政治人物。

竇姬是趙國觀津縣(今河北武邑縣)人,平常農家女,被選為宮女做呂太後的使女。呂太後發配宮女給劉氏諸王,每位五個宮女。竇姬家在清河,她送禮買通主管分配的宦官,要求把自己分配給趙王,沒想到這個主事宦官偏偏搞錯了,把竇姬分給了代王,竇姬一百二十個不願意,但沒有辦法,隻好哭哭啼啼地到了代國。代王就是劉恒,代國王都在今山西平遙。

代王的王後給劉恒生了四個兒子,鬼使神差,王後和四個兒子先後都死了。竇姬受到寵愛,生了兩男一女,兩男即漢景帝劉啟、梁王劉武,女兒即長公主嫖。諸呂事變,漢大臣擁立代王即皇帝位,這就是有名的漢文帝。隨著這一命運的變化,竇姬和她生的兩男一女都走上了政治舞台,對漢朝曆史變化產生了的不小影響。

竇姬從代王後,立為皇後。竇皇後有一個哥哥叫竇長君,弟弟叫竇廣國。竇廣國小時被人販子掠走,轉賣了十幾家,最後到了宜陽縣替主人燒炭。有一天,一百多個燒炭工人睡在伐木場的山腳下,當夜山崩,一百多人都被埋在泥石中壓死,隻有竇廣國一個人活著。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竇廣國找了一個算命先生占了一卦,說他命中注定要封侯。竇廣國於是和他的主人來到長安,聽說新立皇後姓竇,是趙國觀津人。竇廣國被拐時年紀小,但知道自己是觀津人,他的姐姐被選為宮女,自己還送了一程,莫非當今皇後就是自己的姐姐嗎?竇廣國記得有一天跟著姐姐采桑葉,姐姐從樹上掉下來。竇廣國就用這些記事做憑據,上書朝廷要見他的姐姐。

竇皇後聽了非常激動,要漢文帝召見竇廣國,當朝認弟。竇皇後讓竇廣國說了一遍家常,與自己記憶一點不差。竇皇後又問:“你講一個隻有我們兩人知道的事。”竇廣國說:“姐姐離家到長安做宮女,我送姐姐到觀津縣的傳舍裏,姐姐要了一盆水給我洗臉洗手,又要了一碗飯給我吃,然後離別。”說到這裏,竇皇後再也控製不住了,與弟弟竇廣國抱頭痛哭,侍候身邊的宮女都趴在地上,陪著皇後一同哭泣。司馬遷描寫這一場景,說明了竇皇後出身貧困農家生活的艱辛以及略帶神秘色彩的幸運。姐弟抱頭痛哭,生活氣息十分濃厚,人情世故樸實真誠。這時候的竇皇後還是一個平民女性的形象,對弟弟充滿了親情。但十多年以後,竇皇後在宮廷權力角逐中成長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她做了皇太後,在關鍵時刻幹預朝政,牢牢地把握住了文景時代無為的政治方向,是文景政治路線的捍衛者。

竇太後控製朝政,影響政局的有三大事件,功過是非,隨人評說。

第一件,竇太後溺愛小兒子梁王,她逼迫漢景帝傳位梁王,攪得漢朝上層政治動**了好些年。梁孝王在竇太後的庇護下,梁國封土麵積達四個郡,王都睢陽(今河南商丘),城牆周長達七十裏,梁王所修的獵場苑囿“兔園”周廣四百裏。生活上驕奢**逸,出入警蹕,敢用天子排場,政治上招降納叛,圖謀不軌,公然派刺客暗殺朝中大臣袁盎等人。景帝沒有治罪梁孝王,但逼迫梁孝王交出凶手,梁孝王恐懼,抑鬱而死。

第二件,漢初無為,製度多缺,特別是匈奴侵邊,諸侯王坐大。賈誼在漢文帝時就大聲疾呼改革,漢景帝傾向改革,提倡儒術取代黃老。竇太後維護無為政治,反對儒學,反對改革。黃老學說博士黃生與儒學博士轅固生辯論湯武革命,竇太後逼迫轅固生去與野豬決鬥,漢景帝賜給轅固生一把刀,才保住了性命。但這場辯論以竇太後的蠻橫取勝,扼殺了景帝的政治革新。

第三件,漢武帝即位後,想有一番作為,與母親王太後,兩個舅舅,聯合起來向竇太後奪權。兩個舅舅,一個是王太後之弟田蚡,一個是竇太後的侄兒竇嬰。漢武帝罷了丞相衛綰的官,任命竇嬰為丞相,田蚡為太尉。任用竇嬰為丞相,一是組成聯合陣線,田蚡讓步,二是麻痹竇太後。田蚡和竇嬰都推崇儒術。漢武帝又任用尊儒的趙綰做禦史大夫,王臧做郎中令。丞相、太尉、禦史大夫是三公,郎中令是九卿之一,管理宮廷事務。接著漢武帝下詔舉賢良,隻舉儒生為賢良,罷黜申商百家之學,史稱“罷黜百家”。又征召魯國大儒申公進京,議立明堂。大張旗鼓開展尊儒活動。到此,竇太後的組織路線、思想路線完全被漢武帝改變過來。這時漢武帝還年輕,核心人物是王太後和田蚡。竇太後冷靜觀察,她在尋找反擊的時機。

過了一年,漢武帝建元二年(前139),漢武帝自認為陣線已固,試探性地向竇太後發起了奪權的進攻。由禦史大夫出麵向漢武帝建議,要漢武帝親政,朝廷大政不要向竇太後請示。竇太後勃然大怒,她一道命令,罷了竇嬰和田蚡兩人的官,又找一個借口說禦史大夫趙綰、郎中令王臧辦理漢文帝喪事沒有盡責,將兩人打入監獄,逼令自殺。同時任命自己的親黨柏至侯許昌為丞相,武強侯莊青翟為禦史大夫。漢武帝的政治改革又被壓了下來。直到建元六年(前135),竇太後病死,漢武帝把竇太後任命的丞相許昌、禦史大夫莊青翟等人趕下台,發動了第二次尊儒活動,設立太學,立五經博士,史稱“獨尊儒術”。

竇太後晚年患眼疾,但她在景帝一朝能夠挾製漢景帝及大臣順著她的意誌執政,漢武帝即位經過一年多的苦心經營,竇太後一道命令就把革新派打翻在地,由此可見,一個由農家女成長起來的政治家竇太後的權勢和手腕。

竇太後為何有如此之大的權勢,主要有三個原因:其一,漢文帝的光環照耀著竇太後;其二,漢景帝盡孝,不願違逆母親;其三,竇太後有智慧有才幹,她行事謹慎無大過,反擊得體,抓好了時機。客觀情勢上,黃老無為的學說和政治,還為社會大多數人所依戀,改革的條件還沒有成熟。所以,不能簡單地批評竇太後是保守勢力的總代表。

二、識大體明大義的女性

一些品德高尚、識大體、明大義的女性,無論地位高低,司馬遷都給予了熱情的謳歌和高度的讚美。像忠君愛國不護子的趙括母、為弟揚名的俠女聶榮、深明大義的王陵母、顧全大局的陳嬰母、施恩不圖報的漂母、勇於救父的緹縈等傑出女性,她們的形象鮮活,閃耀著光芒。

(一)趙括母

本則故事載於《廉頗藺相如列傳》。公元前270年,秦趙閼與之戰,趙將趙奢大破秦軍,趙王封趙奢為馬服君。此戰,趙國名將廉頗、樂乘都不敢為帥出戰秦軍,趙奢一戰成名。趙奢的兒子趙括好讀兵書,好騎馬射箭,又擅長誇誇其談,認為天下善於用兵的人都不如他。趙括與其父趙奢辯論兵法、戰略,趙奢都說不過他。但趙奢說趙括隻能紙上談兵,斷言趙括為將必敗趙軍。但趙括的名聲已遠揚國外,人稱“馬服子”。

公元前260年,秦趙長平之戰,雙方動員總兵力百萬以上,是關係兩國存亡的一場大決戰。從四月到七月,雙方激戰,趙軍不利,老將廉頗采用堅壁不戰、避敵鋒芒的辦法以求拖垮秦軍。因秦軍遠道進攻,持久不利。秦相範雎展開外交攻勢,他派出大量間諜到趙都邯鄲,散布流言,說秦軍最害怕“馬服子”為將。秦間又用千金行賄趙王左右及用事大臣,講廉頗的壞話,企圖讓趙王任用趙括為將。趙王中計,下令召回廉頗,任用趙括為全軍主帥。

這時趙括的母親上奏說:“趙括沒有大將之才,不能任用。”趙王問什麽原因,趙括母親說:“趙括從小讀兵書,喜歡談論打仗,他的父親趙奢說不過他。但是他父親說:我這兒子隻會誇誇其談,根本不懂得打仗。我問趙括的父親:你怎麽知道兒子不會打仗?趙奢說:打仗十分艱苦危險,關係國家存亡,官兵的生死,國家的存亡,必須認真對待,審慎行事,我這兒子把戰爭看成是遊戲,所以根本不懂得打仗。如果有一天趙國用他為將,兵敗國亡的禍事就要發生。”這是趙奢對趙括的觀察和評價。趙括母還向趙王說了一番她的觀察。趙括母說:“趙括父親趙奢為將,部屬中被趙奢奉為師長的人有幾十個,當成親密朋友看待的有幾百人。大王賞賜獎勵的財物,全部分給士兵,接受了國君命令要出征,就不再回家,日日夜夜和士兵在一起,操心的全是軍事。現在趙括被任命為大將,一下子高抬起頭顱,不正眼看部屬,接見部屬他坐在上位,部屬們都不敢正眼看他。大王賞賜給他的財物,他全部帶回家,一門心思買房子、買地、放高利貸。同樣當將軍,父子兩人完全不同,大王想想,哪個將軍能幹呢?”

趙括的母親從趙括的作風派頭與對金錢的態度看到了趙括沒有將才,他不與士卒部屬同心,怎麽能打勝仗呢?可是趙王聽不進去,認為生活態度與打仗沒關係。趙王說:“老太太不要說了,我已下定決心,用趙括為大將。”趙括母說:“大王,我盡到心了,話也說完了,如果趙括不稱職,我不要受牽連。”趙王說:“好吧,這事與你無幹。”後來趙括打了敗仗,趙王沒有株連趙括母。這是後話不提。

(二)王陵母

本則故事載於《陳丞相世家》。西漢開國功臣王陵,官至丞相,一身正氣,敢直言。王陵反對呂太後封諸呂為王,頂撞呂太後,批評陳平、周勃耍滑頭,不敢堅持原則。可是王陵在楚漢戰爭初期,看不清楚時局,他拉了一支隊伍在河南自立山頭,既不幫助劉邦,也不依附項羽。項羽想任用王陵為將,他派人把王陵母接到楚國都彭城軟禁起來,好吃好喝,待為貴賓。項羽要王陵母勸王陵投奔項羽。王陵母對王陵的使者說:“請你回去告知王陵,他要是孝順老娘,就趕快去投奔漢王,項王殘暴不仁,決不能歸順。”說完用劍自殺而死。王陵母預知漢勝楚敗,她用生命來激勵王陵,趕快選擇明主。王陵原是劉邦的老鄉,長於劉邦,因看不慣劉邦的無賴相,堅決不赴漢。而王陵又是個大孝子,他聽從了母親的遺願投歸漢王,終成為漢名臣。

(三)陳嬰母

本則故事載於《項羽本紀》。公元前208年,項梁起兵渡江北上。這時淮南東陽縣(今安徽天長縣)青年殺了秦縣令,大家推舉縣吏陳嬰為王,起兵反秦,一時間聚集了兩萬多人。他們頭裹青巾,稱為“蒼頭軍”。在戰國時,魏國有一支勇猛無敵的軍隊,號“蒼頭軍”。這裏以“蒼頭”為號,表示為勇猛無敵之軍。陳嬰的母親對陳嬰說:“我嫁到陳家,從沒聽說陳家祖上出過大人物,今天你突然稱王,不是好兆頭。最好從屬一個人的領導,起義成功可以封侯,失敗了也好逃亡,不要拉山頭。”陳嬰認為母親說得有理,就對部眾說:“項氏世世為楚將,天下聞名。今天我們要幹大事,沒有項梁來領導成不了事。我們這支隊伍投靠項梁,一定能滅亡秦國。”大家一致讚成。陳嬰帶著兩萬多人投靠了項梁,在陳嬰的帶動下,黥布、蒲將軍等多支農民起義軍自動接受項梁領導。項梁、項羽起兵於吳中(今江蘇蘇州),率領江東八千子弟渡江,得到陳嬰等人的擁護,很快發展到六七萬人,成為反秦的主力軍。陳嬰母以大局為重,勸兒子陳嬰以眾附寡,使各支分散的起義軍團結起來,具有超凡的見識。

(四)漂母飯信

本則故事載於《淮陰侯列傳》。古代著名軍事家、西漢開國功臣韓信,青年時家貧,無以為業,經常餓肚子。韓信是淮陰人,他有一個朋友是南昌亭的亭長,韓信經常到他家去蹭飯。有一天早上,到了吃飯的時候,韓信又到了亭長家。亭長的老婆厭惡韓信,提前吃了早飯,韓信走了一趟空,很不高興,從此再不到亭長家蹭飯。韓信來到淮水河邊釣魚,有一群女性在河邊漂洗絲絮。其中一位老大娘,可憐韓信餓著肚子釣魚,就把自己帶的午飯分給韓信吃。韓信卻也不客氣。就這樣,這位大娘每天都多帶一份飯,整整一個夏天,韓信靠漂母的施舍過活。臨別,韓信高興地對漂母說:“我發財了一定重重回報大娘。”漂母發怒說:“一個男子漢沒飯吃,你年紀輕輕要努力。我同情你有急難,送飯給你吃,難道是為了你的厚報嗎?”漂母善意激勵,韓信稱謝而去。韓信當了楚王,回到淮陰,衣錦還鄉,召來南昌亭長和漂母。韓信當眾送給漂母一千金,報答當年送飯的恩情。隻給了南昌亭長一百錢,韓信數落亭長說:“你目光短淺,隻是一個小人物,做好事有頭無尾,給你一百錢,還你當年的飯錢。”

事情無獨有偶。戰國時,蘇秦遊說六國,有許多人資助了他。蘇秦拜六國相印後,一一回報了曾對他有恩的人。有一個人借給蘇秦一百錢,蘇秦給了一百金,加利一千倍。有一個人對蘇秦說:“我一直陪伴你,怎麽把我忘記了?”蘇秦說:“我沒有忘。當初你和我到燕國的時候,到了易水邊,你不肯過河,離開了我。當時最艱難,你拋棄了友情,我恨死你了。不過還是要報償你的,隻是把你放到最後。”(《蘇秦列傳》)為德不終的人,圖的是厚報,這一個“貪”字就是摻入眼裏的沙子,未免目光短淺。漂母施恩不圖報,品德高尚反而得厚報。漂母事跡,流傳千古,淮陰人民懷念她,就在淮陰壘起巨大的漂母墳塚,供人憑吊。

(五)緹縈救父

本則故事載於《扁鵲倉公列傳》。古代刑法,死刑之外,最殘酷的就是肉刑,臉上刺字叫黥刑,割掉鼻子叫劓刑,砍斷一隻腳叫刖刑,割除**叫宮刑。

公元前167年,擅長醫術的齊王太倉令淳於意,因為不願意為貴族做家庭醫生,而要為廣大民眾治病,被權勢誣陷判罪,要被送往京城服刑。淳於意有五個女兒,沒有男孩。因為冤枉判罪,心情抑鬱憤怒,喪失理智對女兒們罵了一句:“生子不生男,緩急無可使者!”淳於意的小女兒淳於緹縈聽了十分傷心,決心挺身而出救父,當時她隻有十三歲。她隨父親到了長安,向漢文帝上書,稱說父親為官清正廉直,不慎犯了刑律,一旦受肉刑致殘,便終身不能恢複。緹縈請求漢文帝讓她自己做官奴婢來贖父不受肉刑,給犯過的人一條自新之路。漢文帝被小緹縈的真誠感動,特別下詔令廢除了肉刑。這是中國刑法史上的一項改革,推力來自一個平凡少女緹縈。司馬遷記錄了這則故事,使其成為千古流傳的佳話。

三、頌揚才智與剛烈的女性

頌揚女性的才智,是肯定女性的創造活力;褒揚剛烈的女性,是肯定女性維護自尊的權利。這方麵,司馬遷留給我們許多生動的故事。

(一)晏平仲禦妻

本則故事載於《管晏列傳》。這是一個賢內助激勵丈夫成才的故事。

春秋時齊景公國相晏子,名嬰,字平仲,個子矮小,卻很有才幹。晏子的車夫是一個高大的偉男子。兩人一起出行,一個高大,一個矮小,而高個子伺候矮個子,直觀的視覺很不是味兒。但身份、地位不能改變,高個子是車夫,矮個子是國相,那地位沒法比。車夫就要恭恭敬敬地伺候長官,這是沒得商量的。

晏平仲為人平易,他不以國相之尊而驕人,處處表現出謙虛。高個子車夫自認為是給相國趕車,很高傲,仗勢驕人,得意揚揚,使原已不協調的視覺更加趣味橫生。這位車夫的妻子,即晏平仲禦妻看不下去了,她提出來要與這位不長進、少見識的丈夫離婚。晏平仲禦妻離婚,不是因為嫌棄丈夫為車夫,而是因為丈夫誌得意滿,不思進取。這位車夫也識趣改過,晏平仲知道後推薦他做了大夫。

故事雖然短小,卻寫得曲折跌宕,饒有趣味,包含了好幾個對比,襯托了三個人物的光彩。車夫進取,晏子愛才,形象鮮明。而禦者妻子更是一個有深遠見識的不平凡女子,雖然沒有名字留下來,但她的品德、思想、聰慧流傳了下來,值得後人學習、敬仰。

(二)張負慧眼識陳平

本則故事載於《陳丞相世家》。這是一個女性識英才,通過婚姻成就一代偉人的傳奇故事,讀來饒有興味。

西漢開國功臣之一,謀略家陳平,因出身貧寒,少時受人冷眼。雖然陳平長得高大魁偉,相貌堂堂,卻找不到媳婦。家鄉人看不起陳平,時常在背後議論他。陳平嫂子也挖苦陳平,說他“隻不過吃糠咽菜,卻長得肥頭大耳”。言下之意,說陳平遊手好閑,就像一頭豬,吃啥都長肉。陳平的哥哥知道了,怕弟弟受委屈,就把妻子趕走了。於是,又有人說閑話,說陳平“盜嫂”,與嫂子私通,哥哥才休了嫂子。人窮受冷眼,什麽故事都可編排出來。

無巧不成書。話說陳平家鄉戶牖鄉有一個富人叫張負。“負”,是對老年女性的敬稱。張負,就是張老大娘。可就是這個連名字都沒留下來的張老大娘,她卻有一雙慧眼,她要給自己才貌雙全的孫女尋一個好丈夫。張負孫女連嫁五個丈夫,不幸一個接一個死了,世俗迷信,說張負孫女克夫,沒人敢娶了。陳平不相信命運,他看上了張負的孫女,但由於家貧,沒敢托人求親。張負了解後,她親自考察,看到陳平替人操辦喪事顯示出的組織才幹,又看到陳平的蓬門寒舍前卻留下頭麵人物拜訪過的車轍印跡。張負對兒子張仲說:“難道像陳平這樣儀表堂堂的人會貧賤一生嗎?”在張負主持下,陳平遂了心願,結下美滿姻緣。陳平在賢妻與嶽母家的資助下,交遊日廣,聲譽日隆。

唐代文學家韓愈有言“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韓昌黎集·雜說四》)。千裏馬尚待有伯樂而後顯,人才難得,隻因其識人者難得。識人的伯樂,比識千裏馬的伯樂要複雜得多。有伯樂之心而無伯樂之才者,不能識人;有伯樂之才而無伯樂之心者,不願識人。更有甚者,互相傾軋,窩裏鬥,司空見慣,人才就這樣毀於內耗,怎能脫穎而出?張負慧眼識英雄,鄉間女性出伯樂,世間罕有,祖孫兩個女性共同栽培了一代名相,成為千古佳話。

(三)聶榮以死揚弟之名

本則故事載於《刺客列傳》。聶榮,戰國時魏國軹縣(今河南濟源)人。弟弟聶政替韓國嚴仲子刺殺韓相俠累後,自己用刀子割爛臉麵,挖出眼睛,然後自殺,剖腹而死。韓國將聶政暴屍於市,懸賞千金追查他的姓名,沒有人知道。聶榮聞訊,趕往韓國相認,伏屍大哭,極其悲哀,並公然宣稱被暴屍的刺客叫聶政,是魏國軹縣深井裏的人。韓人告訴聶榮,官府暴屍就是要查出刺客姓名,捉拿他的家人,你怎麽自投羅網呢?聶榮說:“我弟弟聶政替嚴仲子報仇殺人,自己挖眼刺臉,為的是保護他的姐姐我才自殘的。我怎麽能貪生怕死,埋沒弟弟的英名呢?”聶榮說完,大喊三聲“天啊”,悲痛地死在聶政身旁。當時各諸侯國的人都在傳頌這個故事,稱聶政是一個重義的人,聶榮是一個剛烈女子。

(四)趙襄子姐摩笄自殺

本則故事載於《趙世家》。趙襄子名姬無恤,是晉卿趙簡子的兒子。趙簡子立誌要吞並代國,就把趙襄子的姐姐嫁給了代王。趙襄子巡視地方,在北邊登上夏屋山,請代王來相會,在宴會席上用盛菜的銅勺擊殺了代王,隨即興兵滅了代國。趙襄子的姐姐聽到後,痛哭呼天,就將頭上的笄簪磨尖自刺身亡。趙襄子滅代,是實現父親的遺願,是擴大趙的土地與實力,可以理解。但手段十分卑鄙殘忍,作為代王的妻子,無恤的姐姐不能容忍弟弟的不義行為,但她沒有力量報複,夫死國滅,於是以身殉夫,以身殉國,用自己的性命表達了憤怒,表示了抗爭。代人懷念,把趙襄子姐姐死亡的地方稱為摩笄之山。

四、《史記》中的愛情故事

在司馬遷塑造的眾多女性形象中,最光彩照人的要屬愛情故事中的女人。對於封建禮教給予女性的種種束縛,司馬遷予以尖銳的批評和有力的抨擊。這種抨擊是通過塑造女性的抗爭形象來完成的。司馬遷寓論斷於敘事之中,他歌頌純真的愛情,主張自主婚姻,夫妻美滿以情愛為基礎。在司馬遷時代,這些思想和理念是超前的,可以說具有現代意識。這些思想與理念,生動地體現在以下所選的幾個故事中,就讓我們來欣賞吧!

(一)重耳兩賢妻

本則故事載於《晉世家》。重耳,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他是晉獻公的庶子,本來不當立為晉君,由於晉亂,他流亡國外十九年,經過狄國、衛國、齊國、曹國、宋國、鄭國、楚國、秦國,備嚐艱難險阻,最後在秦國的援助下,借秦兵回國定亂成為國君。晉文公勵精圖治,使晉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重耳從小聰明能幹,成人後更是寬仁待眾,又愛才如命,因此,在他身邊經常有晉國的賢士大夫相隨。重耳的成功,就得益於他得到了一大批賢士的輔佐,還有他的兩位賢妻。一位是狄女季隗,另一位是齊女薑氏。兩位夫人都是重耳在流亡時所娶。重耳在狄國居住了十二年,生有二子,又在齊國住了五年。重耳流亡途中,娶了兩位賢妻,把狄國和齊國這兩個國家當成了第二故鄉,夫妻恩愛,已經可以說是心滿意足了。

然而由於晉惠公的追殺,重耳在狄國住不下去,迫不得已離開。臨行,重耳對季隗說:“等我二十五年,我不回來,你就嫁人。”季隗風趣地說:“等你二十五年,我墳頭上的柏樹都長大了。雖然這樣,我還是要等你回來。”此後,重耳在漫長的逃亡歲月中,其妻季隗辛勤持家,撫養重耳的兩個兒子。後來,重耳立為晉君後,感念其妻的堅貞與賢惠,馬上派人將季隗接回,並立她為王後。

重耳的齊妻薑氏,因是齊桓公宗室之女,美貌富有,重耳更是在齊國墜入了溫柔之鄉,不思回國了。為了重耳的事業,薑氏殺婢,並與咎犯等人合謀,用計灌醉重耳,劫持他上車離開齊國,重新踏上征程。古人雲:“食色,人之性也。”如果重耳客居齊國,他的夫人也沉湎於夫妻相悅、**的小天地之中,那樣一來,晉國的曆史或許就要改寫了。

本來重耳所娶狄女與齊薑氏,都是政治聯姻,但他們在共同的患難生活中產生了真正的愛情,兩位深明大義的賢妻在緊要時刻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曆史非常垂青於重耳,讓他自己在傳奇般的坎坷生活中,既得忠臣,又遇賢妻。於是重耳的經曆又印證了一句古話:妻賢夫禍少,國難識忠臣。同時也印證了當代一句時髦的話: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總有一個賢惠的妻子。

(二)太史嬓女自擇婿

本則故事載於《田敬仲完世家》。太史嬓女,就是戰國時的齊襄王後,史稱君王後。君王後有兩大事跡值得評說。一是她自主婚姻,戀愛結婚,在古代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二是她長期執掌國政,與秦連橫,奉行和平保境的外交國策,使齊國半個多世紀沒有戰爭,並為秦國和平統一齊國奠定政治基礎。一件是個人終生幸福的大事,一件是維係一國安危的政治大事。這兩件大事均出於同一女性之手,說明君王後是一個不平凡的奇女子。

古代男女婚姻,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君王後自主婚姻,而且還是自由戀愛,看上了替自家灌園的小夥子,父親太史嬓感到羞辱,與君王後斷絕了父女情,不承認這門親事。但君王後十分孝順,她做了王後仍然盡人子之孝,時間久了,就恢複了父女關係,傳為佳話。

君王後不助五國攻秦,給兒子齊王建製定了和平統一的國策,受到國人的批評。君王後這樣做,是因為她看清了天下大勢,為了避免人民受戰禍。司馬遷肯定了她,評其為“君王後賢”。君王後沒有留下姓名。她的父親名嬓,齊國人,居於莒,史稱“太史嬓”。君王後,太史嬓之女,簡稱為“太史女”,做了齊襄王王後,才稱君王後。她的名字不顯,因為她自主婚姻與不助五國攻秦,有違世俗,身前不被人稱道。司馬遷獨具慧眼,特地記載,才使得我們能夠了解到這樣一個令人可敬的君王後。

(三)張耳妻再適得賢夫

本則故事載於《張耳陳餘列傳》。這是一個患難相知的愛情故事,也是一個奇女子反抗禮教追求自主婚姻的故事。

張耳是西漢的開國功臣之一,位為諸侯王。他少年時就是一個豪俠之士,因事犯罪被通緝,卻在亡命之中得遇賢妻,並在賢妻的資助下,脫了罪名,廣交朋友,還做了魏國外黃縣令,為後來的發跡奠定了基礎。張耳妻,更是一個奇女子,她不滿父母包辦的婚姻,敢於抗爭,離家、投客、離婚、改嫁,一連串的驚人之舉,頗顯豪俠女的氣質。張耳妻前夫,當是一個“門當戶對”的富豪,但此人卻是一個紈絝子弟,粗蠢像個庸奴;張耳一表人才,卻是一個逃亡犯。張耳妻要在這兩者中做出選擇,“乃卒為請決”,堅決與前夫離婚,要由自己來決定終身大事。這是何等的勇敢,何等的膽識!這一句話是點睛之筆,活脫脫刻畫了一個豪俠奇女子的形象,真是神來之筆。司馬遷寫人物,情節故事化,總帶幾分傳奇色彩,張耳妻的故事就具有這樣的典型意義。

(四)卓文君夜奔

本則故事載於《司馬相如列傳》。這是一個熾熱的愛情故事,也是一個傳頌了兩千多年,至今仍被人們津津樂道的才子佳人的故事。

卓文君,富商之女,才貌雙絕。司馬相如,一代文豪,名貫天下;但家貧落魄,無以為資。臨邛令王吉,是司馬相如的好友,他設局安排,讓這一對有情人近距離交流。司馬相如以琴音為媒,用心撫琴,識卓文君,訴說相思之意,在稠人廣眾之中展示才華,“雍容閑雅甚都”。卓文君隔戶窺視如癡如醉,“心悅而好之”,全身心沉醉在愛情的執著追求中。她鼓起勇氣,毅然背離了家庭,背離了禮教,放棄錦衣玉食的生活,選擇了令封建衛道士最為頭疼的“私奔”,月夜投入情人的懷抱。卓文君跟著所愛的人,吃苦受累,顛沛流離,其間飽嚐生活的艱辛,體味人情的冷暖,但癡心不改。她還以超凡的心智、剛毅不屈的精神,低下尊貴的身軀,當街開店做老板娘,用以羞辱固執而又勢利的父親。她終於爭得了自己的權利,得到了應得的一份家財,不僅擺脫了貧困,而且令私奔的婚姻得到了體麵的結局,折服了父親。卓文君既慧眼識人,又膽量過人,在她身上濃縮了封建社會女性為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堅毅地與封建禮教對抗的人性光輝。卓文君夜奔,以及對愛情的專一與執著,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贏得了後世人們的敬慕。

五、司馬遷進步的女性觀

中國古代文明,以父係宗法製度為核心,男女有別、男尊女卑的原則在夏商周三代就已確立了。中國聖人孔子就說過:“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遜),遠之則怨。”(《論語·陽貨》)周武王說,他有十個治國能臣,孔子說:“有婦人焉,九人而已。”(《論語·泰伯》)儒家的綱常倫理,不允許女性與男性平起平坐。西漢是董仲舒推行三綱五常倫理的時代,司馬遷又師事董仲舒,對聖人孔子十分敬仰,在《孔子世家》中稱為“至聖”,又說“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但司馬遷並不盲從,在許多方麵不與聖人同是非,特別是對於女性的識見,更是奏出了時代的異響。司馬遷進步的女性觀,可概括為三個方麵。

其一,司馬遷為女性政治家立本紀,立世家,展現了男女平等的思想。

其二,司馬遷寫女性,與寫男性一樣,按曆史的本來麵目記事論人,懲惡揚善。對女性的才智、聰明、善良、仁慈與勇於開拓的傳統美德,進行熱情的歌頌,為後世樹立榜樣。司馬遷不以成敗論英雄,他對女性的描寫也不以地位高低論善惡,一些身居高位、靈魂齷齪的貴婦人,他予以深刻的批判和無情的揭露。如秦始皇母莊襄王後,不保名節而導致嫪毐亂政,楚懷王寵妃鄭袖因嫉妒而亂楚外交,晉獻公寵妃酈姬施毒計害太子,導致晉國政局動亂,司馬遷都給予了無情的鞭撻。對於地位低下而品德高尚的中下層女性,司馬遷給予熱情的謳歌和高度的讚美,點點滴滴都加以記載,本書摘載的故事就是其生動的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