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袖則比較關心操作:“刀大人,這指揮和操控軍隊有什麽竅門麽?”

刀笑道:“鼓金旌旗是現實中的指揮方式,比如說我們獸人部隊中的科多獸戰士,他們擂鼓不僅是為整個部隊提供戰鼓光環,還能夠起到傳遞王者指揮意念的作用。鼓金旌旗的作用,是能夠讓部隊統一行動,整齊劃一,不會出現混亂。

而在模擬對戰之中,王者的指揮相對來說要簡單輕鬆許多,但是很多王者在日常行軍中還是習慣將同一兵種統一編隊,各隊之中有傳令士兵,然後王者隻對傳令士兵進行發布命令,同一兵種的士兵就能夠統一節奏進行戰鬥。而同一隊中的士兵要是受傷過重,需要後退接受治療,那麽王者會將那名士兵剔除編隊,單個操控那名士兵進行後退。

以這種方式進行指揮,簡單而方便,當然,也會有缺點,那就是士兵之間能力強的會被能力弱的所拖累,如果王者足夠強大,可以通過神念一對一的指揮軍隊中的每一個戰士,那麽就能夠讓戰士的能力發揮到最大......”

刀專門對流袖妹子傳授了他指揮操控獸人部隊的方法,還有自己的編隊指揮的心得。

接著,刀給兩人講述了實際作戰的一些原則。

比如說士氣問題,在持久戰中,因為補給,士兵心裏等原因,戰鬥的銳氣是會不斷下降的。雖然,英雄可以鼓舞士氣,用魔法為士兵恢複生命和活力,但是,將領和英雄不是萬能的。因而,王者一定要能夠在士氣上做文章,比如,如果在剿滅比較強大的盜賊之後,士兵受傷者頗多,那麽敵人的士氣肯定不強,這個時候,我軍以完全健康的狀態和敵人交戰,那麽敵人在士氣上就會處於劣勢。如果敵人中有英雄陣亡,他們的士氣肯定會變弱,這個時候就要繼續追擊,占取更大的優勢。

在實際交戰中,因為有回城卷軸存在,所以大軍撤退起來非常容易,同時,對於王者來說何時使用回城卷軸來撤退,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往往,撤退的時候都是我軍的士氣開始下降,英雄的恢複能力快要枯竭的時候,便是要使用回城卷軸的時候。不要等到我軍的事情不如敵人,哪個時候使用回城卷軸已經晚了,會讓敵人擊殺我們更多的戰士,同時英雄也會有生命危險。

這其中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則,比如說兵法中所說的治心,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我軍以良好完美的陣型等待敵人來進攻,那個時候我方占據上風。又比如說我方以逸待勞,以飽待機,這是兵法所說的治力,也是軍爭中的重要原則。

再如高陵勿向,是我軍在仰攻作戰的時候,對敵軍,我軍有劣勢。餌兵勿食是怕中了敵人的誘敵之計。窮寇勿追,是怕其中出現意外。銳卒勿攻,是要避敵鋒芒,再尋找更好的機會。背丘勿迎是怕有埋伏。佯北勿從是怕中了敵人的調虎離山之計。圍師遺闕是圍其三麵,留一麵,以示生路。歸師勿竭,這是駕馭大軍的方法。

刀憑借祖傳兵法和自己多年的經驗,給將夜和流袖介紹了很多用兵的細節,這些細節都是年輕的見習王者們所缺乏的,讓兩人受益匪淺。

大略而言,孫聖兵法,前六篇言不易之道,中三篇言變易的戰鬥,後四篇言簡易的運用。

從這第七篇軍爭篇開始,就已經涉及到了兵法中的變易之道。行軍之中,以迂為直是一種變易,因敵而製勝也是一種變易。

第八篇《九變篇》則專門講述戰鬥之中的變化,刀開始對兩人講述兵法之中的變易之道。

兵法雲: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合。泛地無舍,衢地合交,絕地無留,圍地則謀,死地則戰,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

故將通於九變之利者,知用兵矣;將不通九變之利,雖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變之術,雖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諸侯者以害,役諸侯者以業,趨諸侯者以利。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將有五危,必死可殺,必生可虜,忿速可侮,廉潔可辱,愛民可煩。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覆軍殺將,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刀的解釋是:用兵的原則,將接受國君的命令,召集人馬組建軍隊,在難於通行之地不要駐紮,在四通八達的交通要道要與四鄰結交,在難以生存的地區不要停留,要趕快通過,在四周有險阻容易被包圍的地區要精於謀劃,誤入死地則須堅決作戰。有的道路不要走,有些敵軍不要攻,有些城池不要占,有些地域不要爭,君主的某些命令也可以不接受。

所以將帥精通“九變”的具體運用,就是真懂得用兵了;將帥不精通“九變”的具體運用,就算熟悉地形,也不能得到地利。指揮作戰如果不懂“九變”的方法,即使知道“五利”,也不能充分發揮部隊的戰鬥力。

智慧明達的將帥考慮問題,必然把利與害一起權衡。在考慮不利條件時,同時考慮有利條件,大事就能順利進行;在看到有利因素時同時考慮到不利因素,禍患就可以排除。因此,用最另人頭痛的事去使敵國屈服,用複雜的事變去使敵國窮於應付,以利益為釣餌引誘敵國疲於奔命。所以用兵的原則是:不抱敵人不會來的僥幸心理,而要依靠我方有充分準備,嚴陣以待;不抱敵人不會攻擊的僥幸心理,而要依靠我方堅不可摧的防禦,不會被戰勝。

所以,將領有五種致命的弱點:堅持死拚硬打,可能招致殺身之禍;臨陣畏縮,貪生怕死,則可能被俘;性情暴躁易怒,可能受敵輕侮而失去理智;過分潔身自好,珍惜聲名,可能會被羞辱引發衝動;由於愛護民眾,受不了敵方的擾民行動而不能采取相應的對敵行動。所有這五種情況,都是將領最容易有的過失,是用兵的災難。軍隊覆沒,將領犧牲,必定是因為這五種危害,因此一定要認識到這五種危害的嚴重性。

這兵法一聽,將夜感覺好像非常有道理,但是具體的條理和邏輯,他又一點都不懂,便問道:“刀叔叔,什麽是九變?”

九變篇所言,是將九個軍事中的常理用來變化,可以得到九種特殊的用途。

所以,九變的意思是變其正,得其所用有九。

這就個正理分別是:而從中得到的變化則是,絕地無留,反麵觀之,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衢地交.合,反而觀之,則可以以不疑而設險,古代的吃客藏劍於魚腹,藏匕首與圖中,最安全的地方可能是最危險的所在,敵人不懷疑。

覆地無舍,反而觀之,可以將敵人引誘進覆地之中,我方然後設計。

圍地則謀,反而觀之,可以謀劃用來圍剿敵人。

死地則戰,反而觀之,可以故意製造死地,讓我軍置之死地而後生。

途有所不由,逆向思維,我軍由之,可以出奇。

敵人的軍隊本來應該擊殺的,但是有些敵人即使擊殺了,也得不到多少好處,反而生出製肘,所以軍有所不擊。

敵人的城池本來都應該攻取,但是有時攻取很難,得到的利益又不多,所以這個時候就應該反其道而行,城有所不攻。

敵人的土地,如果大軍遇到,本來都應該占領,但是有些土地剛剛占領,敵人就會奪回來,所以地有所不爭。

同樣的道理,君令本來應該接受,這是作為軍人的天職,但是關鍵的時候要知道變通,有時軍令可以不受。

以上所說的,都是關於軍爭之中的變通道理。所謂變通,必然要權衡利害,所以說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任何事情中有害必有利,有利必有害,關鍵是要把我這樣一個度。將表麵上有利的東西用來害敵,而表麵上有害的東西用來利己。

流袖問道:“什麽是將之無害?是指英雄麽?”

刀解釋說將之五害是解釋了王者不懂變通的五個弊端。

必死可殺,指的是王者剛猛而沒有謀略,一股腦的找人死鬥,沒有回旋之地,這樣的王者很容易中敵人的計策而被殺死。

必生可虜,指的是王者臨陣畏縮,猶豫不前,這樣的王者很容易被敵人俘虜。

忿速可侮,指的是王者性格暴躁,容易發怒,這樣的王者很容易被敵人激將而失去理智。

廉潔可辱,指的是王者愛惜名譽,可以用言語侮辱他們,從而讓他們過於激動而失去理智。

愛民可煩,指的是王者過於愛惜自己手下的士兵以及百姓,可以頻繁的騷擾他們,讓他們分兵,疲於應對。

因此,作為王者,變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能夠靈活的應對敵人的各種變化,同時利用敵人不通變化,為我軍謀利。

敵人不通變化之處,往往是他們進入慣性思維誤區的地方。比如在他們的潛意識中,林中不能偷塔,但是有人就專門在林中偷塔,他們認為樹林中不能夠偷偷建立分基地,但是有人就利用他們這種慣性思維偷偷建立分基地,掌握經濟優勢。再比如說,人們潛意識中會認為敵人不會將分基地,營寨駐紮在自己基地附近的晶礦礦脈上,可是有人就是利用了這種心理,偏偏就冒險在附近建立分基地。

懂的變通的王者會用中立雇傭兵代替自己本國的部隊,用地精撕裂者代替本國的農民進行伐木。

懂得變通的亡靈魔修王者會用大墓地代替通靈塔,不僅節省木材,還能夠在農民被屠殺之後,快速的補充農民。

懂的變通的風翔精靈王者會用大樹,樹人代替自己的士兵,可以進攻,也可以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