馥芳遝來苦難堪
總之,儀表堂堂、喜好胡食、極度財迷,京城裏能集齊這三條的不多吧?守雲再出言一詐,高獻之上當,就更坐實了。
“蒼兄……”高獻之聽著自己的事跡被人如數家珍,不禁麵上發燒,舉杯請酒告饒。
“你又怎麽知道他姓蒼?”錦書抓住了高小將軍話裏的可疑之處,詫道。
“嘿嘿,那還不是你告訴我的?”高獻之敬了守雲,又自飲一杯,很是得意。“世人都知道啊。淮南王蒼王爺有長子,豐神俊秀、俊逸出塵,喜作道家打扮。方才這位兄台在言語間流露出對朝堂之事的熟悉,且高某在胡食店的那樁醜事,隻有宮中微有流傳,還不曾在市井傳播。最重要的是,你方才叫了他一聲‘雲公子’。”
錦書笑著鼓了幾下掌,湊過去低聲問:“他方才可說了你不少丟臉的事,你有什麽可揭發的回敬?”
“咳咳……蒼兄品行端正,素無惡癖,在親王大臣中的風評一向極佳……”高獻之作為難狀,但話鋒一轉,有了生機,“不過若真沒有點供人談笑的事跡,此人不是太無趣了麽?我聽說啊……淮南王世子還在王妃腹中時,上門來提親的高官貴族就絡繹不絕;他在繈褓中時,每個來看他的人都要為自己或別人的女兒張羅親事;等他剛剛會走,那些欲訂娃娃親的人就領著女兒來登門了,都指望著自家女兒能與世子培養出青梅竹馬的感情來——那些年紀相若的女孩也就罷了,最離譜的是居然有二十多歲的郡主和母腹中三四個月大男女都未揭曉的胎兒!”
守雲的這些事跡,關蒙是知道的,他就是在剛學會走的時候,被關母領去淮南王府的。淮南王也敬重關家男子的品行學識,刻意讓兒子與關家的孩子結交。關蒙住在王府中,兩個孩子好長一陣子都在一個課堂上學,守雲有點頭疼腦熱,他也要跟著打噴嚏。他那時就陪著守雲去完成王爺派下來的招待小女客的任務,次數已不可計。所以錦書笑得嗆了一口酒,關蒙卻隻是尷尬地搖頭,替她拍拍背。
“據說世子因此對婚姻之事都起了畏懼之心,聽說做和尚不用娶妻,他那時就成天嚷著要落了頭發去當和尚,甚至真的偷偷跑去附近的一座小廟敲門。廟裏和尚見他穿得富貴,怕收了他得罪了權貴,連門都沒敢讓他進。恰在這時,來了個遊方的老道,見了世子大喜,說他天生就是做道士的,哄著世子拜他為師。世子一聽做清修的道士也可逃過婚姻,立即行了拜師大禮。等到世子領著老道回王府稟明前情,木已成舟,王爺王妃不同意也沒轍了。從此,再有上門提親的求見世子,世子就指著自己一身道裝,理直氣壯地婉辭……可須知,在家修持的道士也可吃肉喝酒娶妻的,當初王爺默許世子辭婚此舉,一來也覺得世子年紀尚幼,不急著談婚論嫁,二來實也是王府也應付不來那些求親客了。等世子長到十七歲時,王爺王妃就開始逼著世子脫下道裝,逼著他會見高朋貴友的妙齡女兒,世子走投無路,終於一走了之,終日雲遊在外……”
這時,不光是錦書一人笑得險些背氣,就連閑來無事坐在一旁聽客人說話的眾胡姬也笑得東倒西歪,滿帳都是花枝亂顫的妙景。
守雲起初淡笑著聽,越往後,那笑就越僵,可還死撐著笑,最後索性成了一副三九天裏睡大街的凍死鬼的表情,嘴角翹著,微露八顆小白牙,可鼓起的腮是硬邦邦的,筷子戳下去都不會起小肉窩。
“果然回敬得好……”錦書抬起笑地直顫的手,敬高小將軍。
高獻之又借酒問知了關蒙錦書二人的身份。問到關蒙時,他說:“早有耳聞,國子監關祭酒的後人,有學問呐!”敬仰之意倒沒有摻假。問到錦書時,他又恭維:“早聞江南出佳人呐!”很識趣地不提她寒酸的家世背景。
高獻之得知這一行人此行首為向天子獻禮,次為遊逛京都時,舉頭隔著紗簾看看了天色,拍著腦門道:“今日還真有一項大熱鬧不刻錯過呢!皇帝老頭生辰近了,屆時要普天同慶、萬國來朝——蒼兄也是來給他送禮的把?今日宮內報說波斯公主將帶領使團到達京都,恰是在此時辰,由正南明德門入城穿過大街直抵皇城。”
眾人都說如此盛況不容錯過,要去觀看隻趁眼下。言罷三位公子爭著要付賬。錦書又打趣高獻之說:“方才還為半瓶酒鬧了酒肆呢,怎麽一轉臉又搶著付錢了?”
高獻之道:“人都隻道我小氣,我不過是舍不得把錢扔在不值當的地方罷了。”
從胡姬酒肆出來,眾人由高獻之領著穿坊而過抄了近道直奔南北向的中央大街,到了大街邊的永達坊前,就見禁街衛士已把大街兩旁各個道口封了起來,明槍玄甲列成兩行,自明德門一直排到皇城門前。沿街百姓隻能被攔在各個道口後麵踮腳伸頭張望。
頭排二排三排的位置都已站滿了人,圍觀的百姓卻還如潮水般從各個道口湧來。更有不少人在這個路口擠不上前的,以為下一個路口人會少些,於是逆流而動。一對對相向的人流交撞在一起,長安城這個大棋盤的橫線上就被點出了無數個大大小小的漩渦,有人被卷進去半天都出不來。
正巧永達坊那段的禁軍小頭頭與高獻之相識,當即過來客氣了幾句,還給四人擠出了前排位置來。
錦書個子矮,雖占了頭排,依舊被禁軍衛士的後脊背阻了視線,隻能可憐巴巴地從半尺寬的人縫裏窺視街麵,很不過癮,便拉幾人的袖子,提議說還不如跳到坊牆上去,坐得又高寬敞,還能望見使團全隊。關蒙因跳不上牆,故極力反對。高獻之為禁軍小頭頭著想,也不願亂了秩序引起**——他們上了牆,如百姓紛紛仿效,爭相爬牆爬樹,那麽使團到來時,看見□□子民個個跟猴子似的蹲在牆上騎在樹上,不是大失國儀麽?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