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張飛的選擇

南歸徐州迫在眉睫,李賢考慮一番之後,決定與孔黎先行南下。

李繡娘由於剛剛生養的緣故不能長途跋涉,故而讓其在都昌多修養一段時間。

此舉雖然有些不盡人情,卻也無人指責。

男子漢大丈夫,自然以事業為先,若是時時為家事牽絆,隻會為人嗤笑。

徐州新附,雖然有徐庶坐鎮,沒有鬧出什麽亂子,可賊心不死的陶應卻依舊跟劉備勾搭在一起。

陶氏一族在廣陵的實力不容小覷,李賢可不想“大意失徐州”。

此番南下,意義重大,因為李賢打算帶上徐盛的神策軍。

青州一地,如今有徐和的玄甲軍、周倉的背嵬軍、胡庸的背矛軍以及太史慈的先鋒軍,除卻先鋒軍有兵馬一萬五千人之外,其餘三部兵馬都有八千人,若是算上趙雲的兩千騎軍,這就是四萬一千大軍。

這四萬兵馬全都是李賢手中精銳,留在青州,可以確保青州無事。

即便袁紹突然發兵來攻,以青州如今的軍力也可以遊刃有餘。

帶走神策軍,為的自然是江東的戰事。

李典、於禁統領一萬六千名新卒打的像模像樣,與劉備對陣也不落下風。

不過,要想徹底平定廣陵,僅靠新卒是行不通的。

陶謙交出的兩千丹陽精兵雖然精銳,但畢竟不是李賢的嫡係,攻堅克難,不能過於依賴,而且,丹陽兵若是與陶應列陣廝殺,軍卒究竟肯出幾分力氣還是一個疑問。

這種情況下,徐盛的八千神策軍便是一個極好的補充。

盛夏時節,大軍開撥,糧秣軍械樣樣不可或缺,其中,避暑藥物也是必須品。

一切準備妥當之後,大軍往南開撥而去。

為了節省時間,李賢並未與大軍同行,而是在親衛的護送下先行一步。

麾下無兵無權的孫尚香、張飛也與李賢同行。

七月,天氣炎熱無比,這時節蚊蟲極多。

大漢興平年間,村落城池大多沿河而建。

沒有星羅棋布的居所,多數時候李賢隻能風餐露宿。

蚊香、蚊帳這些家居用品自然是沒有的,李賢隻能用最原始的手段來驅蚊:艾草。

曬幹的艾草點燃之後會散發出一股特殊的味道,蚊蟲遠避,不敢近前。

美人作陪,原本應該是美不勝收的畫麵,可由於多了張飛這個“閑人”,李賢少了很多閑情逸致。

聽聞劉備敗退九江的消息之後,頭戴麵紗的孫尚香倒是心中竊喜,可張飛卻悶悶不樂。

劉備現在怎麽樣了?

畢竟是結義兄弟,重情重義的張飛很是掛念。

這一日,張飛正在樹蔭下喝悶酒。

膀大臂圓的大漢,日漸消沉,連武藝也多日未曾磨煉了。

李賢見狀不忍,他來到張飛身邊,嘴裏道:“劉玄德正在九江,你若是放心不下,可以獨自離開,我絕不攔阻”。

張飛怒瞪著李賢,數步開外的親衛大為緊張,他們害怕張飛暴起發難,傷到李賢。

幸好,張飛並沒有進一步的動作,隻是冷曬道:“大兄有二哥相陪,自然不會有事,我張飛除了莽撞生事之外又能有什麽用處?到了九江,隻會添亂罷了”。

“張飛張翼德怎麽變得這麽消沉了?我且問你,若我不做阻攔,準你離開,你是去,還是留?”

張飛目光遊離,片刻之後方才歎了口氣,道:“去哪裏?去江東、去九江嗎?還是算了,我張翼德一言九鼎,既然在下邳說要留做人質,那便一定會留下,直到大兄找出真凶為止”。

李賢搖了搖頭,“你真以為劉備會找出真凶嗎?”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既然有人殺了孔融,那便定會有蛛絲馬跡”

“時間都過去了這麽久,隻怕所謂的真相早已經煙消雲散了,劉備是個聰明人,我估計他早已經放棄了找尋真相的想法”

放棄找尋真相,就意味著放棄張飛。

明知道李賢所言非虛,可張飛心裏還是一陣難過。

難道劉玄德真的放棄了嗎?否則的話,為何不見他提供隻言片語的線索,反而一個勁的躥啜張飛離開,而且還對徐州發動了攻勢。

與劉備朝夕相處,張飛自然明白,在劉備心中,一處能夠安身立命的所在意味著太多太多。

然而,想歸想,當這種事情真正發生到自己身上的時候,張飛隻會感覺到悲傷。

像張飛這種人物,李賢從未動過收入麾下的心思。

在下邳的時候,之所以將張飛留作人質,打的也是削弱劉備的主意。

如今,大半年的時間過去了,徐州局勢穩定,李賢的實力得到進一步發展,而劉備呢,依舊寄人籬下,沒有自己的地盤。

這時候放歸張飛,非但可以收獲他的友誼,而且還可以向天下人彰顯李賢的氣度胸襟。

一個招賢令不足以讓文人大才競相來投,可若有更多有利於李賢的讚譽之詞流傳呢?

良臣擇木而息,真正有才能的人,他們評判一個人是否值得投靠,肯定要從多角度,全方位去考量。

地位決定胸襟,如今的李賢早已不是那個販私鹽的鹽丁了,他想在這東漢末年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卑微的身份決定了李賢不能像袁紹那般有著“祖蔭庇佑”,他想有所作為,隻能通過後天的努力來擴大“名士效應”。

李賢在斟酌說辭,而張飛卻心情複雜。

這段時間的接觸,張飛知道李賢一言九鼎,從不妄言,他既然應允了,那就一定不會食言而肥。

可是,不知為何,聽到李賢沒有一絲一毫的挽留,張飛竟然覺得有些遺憾。

比武藝,張飛自詡強過太多人,比勇武,張飛又怕過誰?

隻可惜,張飛不能像太史慈那般能夠總攬青州軍事,也不能像胡庸、周倉那樣衝鋒陷阱,與敵廝殺。

真正的猛將,最大的悲哀就是不能上陣廝殺。

張飛的丈八蛇矛已經許久未曾飽飲鮮血了,張飛甚至覺得自己的骨頭都快要鏽掉了。

武藝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再這樣下去,張飛害怕有一天他會拿不起矛,殺不死人。

對於自詡天下無雙的張飛來說,那樣的日子實在是太過可怕了,隻是想一想都覺得悲慘無比。

考慮一番之後,張飛一字一句地說道:“我想去兗州”。

李賢大為驚訝:“啊?兗州?”

“不錯,我不要一兵一卒,隻是想到戰場上活動活動筋骨”

“為何不是九江?”

“你又何必明知故問,我說過,找出真相之前,我不會回到大兄身邊”

己方人馬能夠多出張飛這樣一員猛將自然是一件好事,李賢心中已經樂開了花,可麵上卻要作出一副猶豫的模樣:“好吧,隻要你改變主意,隨時可以找我,當然,也可以去找劉備”。

張飛不屑一顧:“好了,你不要試探我了,再囉嗦的話,我可不保證會不會在戰場上誤傷青州軍”。

赤裸裸的威脅讓李賢心頭一跳,他隻好妥協起來:“好好好,我不多言便是”。

張飛這才滿意:“放心吧,如果遇到青州軍,我會加以照拂的”。

張飛可不是尋常人,他可是長阪坡嚇退十萬曹軍的張飛張翼德,雖說有杜撰的嫌疑,可張飛確實是一員上將。

真要是計較起來,這等猛將的承諾價值千金,而李賢沒有花費太大的力氣,隻是一直以誠相待罷了,人心都是肉長的,看來,長久以來的情感攻勢沒有白費!

李賢大喜過望:“如此,多謝!”

“事不宜遲,我這便走了”

李賢沒有挽留,他目送張飛遠去,許久之後才歎了口氣。

自打張飛留做人質以來,李賢從未限製過他的自由。

張飛想去哪裏都可以,不過,恪守承諾的張飛卻從未夜不歸宿,更沒有奔行逃走的打算。

真正的信義之士,他們心中都有自己的底線,李賢明明放任他自由,可張飛卻給自己設下了牽絆,這種矛盾的心態,常人難以理解。

九江郡,袁術麾下大將橋蕤為孫策斬殺,紀靈、陳濟使出渾身解數才保住袁術性命,進而成功突圍。

袁術一敗塗地,然而,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與兵馬不過萬餘的孫策比起來,袁術還有一定的實力。

劉備、陶應合並一處,實際有兵馬八千人,對外詐稱兩萬。

許久未經戰事的九江郡一時之間風雲際會,袁術、孫策、劉備三分競相登場,都想爭奪這塊富庶之地。

三方人馬中,孫策是李賢的盟友,而袁術、劉備都是李賢的敵人。

作為李賢的得力部將,李典、於禁自然要秉承李賢的意誌。

在李賢看來,劉備是心腹大患,而袁術徒有軍力,卻無與之相應的才能,不足為懼。

李典、於禁深以為然,於是,他們得了李賢的許可之後便統領兵馬奔赴九江,進一步對劉備形成威懾。

劉備本想趁機占據九江,以作根基,誰曾想李典、於禁如同附骨之蛆,著實討厭的很。

陶應雖與劉備聯手,可他卻對九江的地盤不感興趣,一心隻想奪回徐州。

若不是想借助陶應在徐州的影響力,劉備早就與其分道揚鑣了。

連番打擊之下,陶二公子雖然有所成長,可卻依舊不是一名稱職的盟友。

對此,劉備雖然無奈,卻也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