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直是一個黃金貧乏的國家。雖然與世界其他民族一樣,黃金在華夏曆史上也是財富的計量單位和擁有財富的象征,但事實上由於華夏各朝各代在黃金總量上的缺乏,使得黃金很難成為財富流通中介的主角,而黃銅和白銀則分別在古代和近代承擔了主要流通貨幣的功能。

劉和知道黃金難以承擔起流通貨幣主角的功能,所以從一開始就把金幣、銀幣和銅錢同時作為流通貨幣,而金幣在這三者之中更像是後世麵額上千甚至過萬的大麵值貨幣,銀幣則像是麵值五十、一百元的常用貨幣,銅錢則承擔著一塊、五毛、兩毛、一毛的功能。

劉和之所以如此看重黃金,是因為黃金不僅具有良好的儲存性和保值性,更是因為它是後世工業革命和電子技術中十分重要的原材料,劉和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使民眾和國家對於黃金儲備有一個清醒和深刻的認識。國內現有的黃金數量少並不是太大的問題,隻要國家重新歸於統一穩定,可以安排大量的勞力去發掘和開采。國內的黃金儲量不足也沒有關係,可以通過與外國通商、占領、殖民甚至是直接的搶掠來積累黃金。

總之一句話,劉和就是要讓大漢朝的民眾牢記一個理念,那就是:我們的黃金必須是我們的,而外麵的黃金歸根結底也要是我們的!

西漢時期國家到底有沒有五百噸的黃金,劉和並不是太關心,若是真的有,隻要這些黃金還在這顆星球之上。那麽未來遲早會有被人發現的那一天。若是沒有,那也沒有關係,世界上盛產黃金的地方不是一處兩處,隻要能將漢人投送到這些地方上,並且站住腳跟。那麽未來大漢還會缺少黃金麽?

黃金是財富的象征,也是國家實力的象征,如果能給子孫後代留下幾百噸甚至是上千噸的黃金,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國內或許都不會鬧什麽錢荒吧?為了實現這個願望,劉和不惜將自己扮成一個徹頭徹尾的黃金財迷,隻要能讓大漢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帝國”。就算被人誤解又有何懼?

當日夜裏,劉和並沒有讓徐嶽、夏侯蘭和李儒失望而歸,他為大家找到了一個暫時不用太多黃金、白銀也能將錢行開辦起來的方法。

劉和記得後世的新中國剛剛成立時,國民黨將國內僅剩的兩百多噸黃金運到了台灣,那時候國家銀行的地下倉庫內估計連十噸黃金都沒有。但國家一樣在搞經濟建設,而且一開始的速度就不低,這就說明哪怕是沒有黃金白銀,隻要製度措施跟得上,國家照樣可以發展。

為了降低商人和百姓們在日常流通中對貨幣越來越大的需求量,劉和讓製幣司抓緊時間先印製出“糧票”、“布票”、“肉票”、“油票”、“鹽票”、“煤票”、“馬票”、“農具票”等一大批供應類的票證出來,並且製定出詳細的用黃金、白銀和銅錢來換購這些票證的兌換表。這樣一來,不僅不需要向市麵投放大量的真金白銀。相反的還可以通過溫和公平的手段回收藏於民間的黃金白銀。

為什麽說是溫和公平的手段呢?因為劉和沒有逼迫商人和民眾必須要拿出各種供應票證來,但因為劉和所代表的州郡官府幾乎主導甚至是壟斷了北方的各種行業,隻要商人和百姓有購買的需求。那他們就得用手中的黃金、白銀來換購。

比如說,幽州農具廠出品的各式農具不僅結實耐用,而且價格公道,如果是州郡內部采買,各個縣和鄉的采購人員可以拿著農具票直接來農具廠提貨,這個交易的過程中並不需要使用金銀貨幣。但是。如果外州外郡的商人前來采買,或者是富家大戶私人前來采買。他們手中因為沒有農具票,所以要麽按照出廠價支付真金白銀。要麽從其他渠道購買農具票,直接換取所需要的農具。

或許,這樣的交易方式可能存在不夠靈活的問題,又或者容易滋生出一些腐敗問題,但這些問題卻不是根本性的問題。票證式的供應雖然機械僵化,但在生產力本就十分落後的農耕時代,卻是十分先進的一種製度。因為大漢的外部目前並沒十分強大的敵人,大漢不需要跟別的國家比發展速度,隻需要按照自己的步子往前走,至於快一點慢一點,都不會影響到大漢作為此時世界尚最大最強國家的這個結果。

比方說,有一個五口之家,在幽州代郡以耕種為生,這一家年底時將五百斤左右的糧食賣給了當地的常平倉,鄉裏驗糧的官員按照糧食的實際質量評出等級,然後並不給這家人支付真金白銀或者是銅錢,而是開具出一張收糧的票據。隨後,這家人拿著驗糧官開具出來的票據前往北方錢行在這個鄉所設的辦事機構,換回來了五百斤左右的糧票票證。有了這糧票在手,這家人如果想要添置幾件新衣,可以用糧票去置換依靠織布為生的某家手中拿著的布票,然後拿著布票去官府開辦的貨棧領布匹回來。

劉和準備實行的這一套,說白了就是計劃經濟的雛形。在後世,計劃經濟遭到很多自由民主人士的詬病,但蘇聯就是依靠兩個五年計劃迅速追趕靠近了世界頭號強國,而中國則依靠前兩個計劃經濟迅速擺脫了一窮二白的局麵。計劃經濟不是不好,而是要看在什麽社會和曆史條件下使用,還有就是使用的程度和時間的長短。

在一個睿智有力的領袖領導之下,有一個廉潔高效的政府機構,再有一群齊心協力且私欲沒有開始膨脹的民眾,那麽計劃經濟便是複蘇國家的不二法寶。

很顯然,劉和目前擁有這三樣條件。首先,他有著兩世的經驗,完全清楚計劃經濟的利弊,還有克服解決的辦法;其次,此時大漢朝從上到下絕大多數的官員道德水準比之後世那些貪腐成性的那些官員而言,簡直是天差地別。同樣是此時,大漢普通民眾或者讀書識字率不高,但講誠信、講道德的絕對占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遠不是後世那個信仰崩塌,道德敗壞的時代可以比擬。最後,經過去年那場大饑荒和大瘟疫的考驗,如今劉和在北方民眾心目中就是神祗一樣的存在,劉和隻要說一句話,會有無數士兵和平民狂熱地響應他。

既然已經具備了這些條件,劉和當然要毫不猶豫地采取計劃經濟的一些措施,為他快速複興大漢鋪出一條通坦大道來!

即將建立的北方錢行製幣司擁有全大漢最先進的雕版印刷技術,擁有工藝最為精湛的一批製幣工匠,作為首任製幣司司長,夏侯蘭將軍深知自己的肩上扛著的是什麽,所以這幾天他吃住都在製幣司,眼睛死死地盯著各條製版線的進度。

夏侯蘭因為趙雲的關係,投奔了劉和,卻憑著自己的認真和努力走出了一條不同於趙雲的精彩人生道路。從司令署內務司轉任製幣司司長的職務,雖然遠離了軍隊,但他知道自己接手的這個全新崗位關乎國計民生,比內務司司長的份量更加重要。

今後,夏侯蘭和他的屬下每天將要麵對的是能夠讓人迷失心智的金山銀海,隻要他在鑄幣的過程中悄悄動頭發絲那麽一點手腳,經年累月下來也能積攢出驚人的財富。除了真金白銀的直接誘\惑,夏侯蘭如果無法保證鑄幣技術的遙遙領先,讓仿冒者鑽了空子,那麽他給國家和民眾造成的損失更是無法估量。

正因為深知責任重大,所以夏侯蘭將原本就嚴苛的性格發揮的淋漓盡致,他凡事都從自己做起,對於製幣司的每一項條規不僅倒背如流,而且必定是嚴格遵守。夏侯蘭雖然嚴苛,但卻不是冷血之人,在正常的工作之餘,他也很關心工匠們的健康狀況和家庭處境,努力為工匠爭取更多的福利。因為如此,所以製幣司的內部氛圍嚴肅而積極,並非死水一潭,毫無生氣。

經過製幣司全體人員近十天的連續趕工,一整套的各式票證“樣票”提前擺在了劉和的書案上麵。

劉和手持一隻圓形銅柄放大鏡,仔細觀察著每一套“樣票”的紋理、色澤和符號。

“嗯,印製工藝非常好,樣票的材質也足夠堅韌耐磨,明暗幾重防偽標記也處理的很細膩,外人想要仿冒還真是難如登天。製幣司開門第一項任務完成的很出色,我會通知內務司對製幣司上下實施獎勵!希望你們再接再厲,在接下來的三幣鑄造上還能拿出最高的水準!”

劉和的誇獎和鼓勵,讓夏侯蘭如釋重負,他的臉上終於難得地浮現了幾分笑容。

“總裁,既然這些票樣通過了您的驗收,是否可以開始進行批量印製?”

“嗯,可以的。你去跟徐嶽和李儒等人商議一下,看第一批各種票劵需要印製多少數量,寧可缺少一點,也絕對不可濫印!”

“屬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