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雞飛狗跳

公子毫無義氣地走了,卻將田疇一人留在亂哄哄的丹水,這讓他心裏覺得有些難過。

一想到劉和此行隻帶著二十多人便要穿越曹操、袁紹、張楊、韓馥等人控製的地盤返回幽州薊縣,田疇的心裏便充滿了濃濃的擔憂和不舍。

即使依然看不慣公子摳腳丫、挖鼻孔、翻白眼、說髒話等等一係列“猥瑣”、“下流”的動作,可這段時間來的生死相伴卻讓田疇從劉和身上看到了許多與眾不同的長處,而這些長處恰恰是可以讓人在亂世之中活的更長久一些的。

任何人都可以淡泊名利,也可以與世無爭,但肯定不會嫌自己活的命長。田疇也一樣,所以他很看好大公子劉和,也很擔心公子北歸之路上的安危。

為了策應和掩護公子行動,田疇在劉和走後不久,便暗中與屈家和豐鄉城聯手策劃了幾項行動,其聲勢之浩大、效果之良好,隻能用“雞犬不寧”來形容!

首先,田疇從屈家、鄧家莊和陳家村挑出一些年紀較大,比較有德望的老者組成幾個“慰問團”,帶著糧食、藥草和酒肉等物資前往臨近三戶亭的其他鄉村,對那些家中有人在丹水城外死傷的莊戶們表示慰問和悼亡,同時深刻痛斥了袁胤倒行逆施的罪行。

慰問團出來的時候是打著昭景屈三戶的旗號,不僅迅速為這三家收買到了人心,同時也為躲在丹水城內的袁胤拉起了很多仇恨,順帶還把控製著靠近三戶亭一帶地麵的其他大族全給得罪了一遍。

這些大戶自然覺得昭景屈三家已經撈過了界,是以派出家兵前來驅趕,結果遭到心中本就十分怨憤的莊戶和佃農們激烈反撲,不僅死傷慘重,而且產生了嚴重的對立情緒。

緊接著,田疇將鄧海和陳貴等一幹善於“發動群眾”的“業務骨幹”悄悄派了出去,讓他們前往丹水轄下各鄉進行更為深入的鼓動和宣傳,同時還吸收一些態度堅定的鄉民加入聯合行動的組織中來,並且向這些人傳授如何造反“吃大戶”的經驗方法,確保再次起事時做到嚴密和有序。

有了丹水城外的流血衝突做鋪墊,佃農租戶們如今與官府和大戶的仇恨對立情緒本就十分尖銳,如今又有了田疇的“火上澆油”和“雪中送炭”,更大規模的反抗行動便迅速積蓄起了力量。

在做這兩件事情的同時,田疇還派人前往豐鄉城與那邊接洽,鼓動豐鄉城大當家熊鉞親自帶兵前來攻打丹水縣城。

不久之前,朱標和邵峒才從三戶亭滿載而歸,不僅獲得了大批的糧食錢財,還補充了不少的兵器盔甲,使得豐鄉城的戰力提升明顯,也讓這群藏在深山老林之中的“山貨”們嚐到了許多甜頭。

為了給熊鉞壯膽,田疇透露丹水縣內即將爆發大規模民變的消息,這讓原本小富即安的熊大當家野心開始膨脹,終於把心一橫,決定再次與天使大人合作,趁著民變之際攻打丹水縣城。

就在劉和離開的第五天,一場精心策劃的大規模民變終於爆發。

先是昭家堡和景家堡派人前往丹水縣城緊急求援,聲稱受到了亂民的激烈圍攻,袁胤接到消息之後不予理睬,繼續龜縮在丹水城內。

接著有人拿著天子特使劉和的信物和求救書信前往丹水,聲稱特使隊伍被阻擋在了三戶亭西北方向,要求袁胤派兵接應。

如此一來,原本還有些懷疑的袁胤終於相信三戶亭的問題嚴重,而且他在此前已經收到袁術密令,讓其密切留意劉和一行的動向,務必在見到劉和的第一時間便將人扣留在丹水城內。袁胤於是派出陳蘭率領兩千人馬出城,直奔三戶亭方向而來,打算先解了昭家和景家之圍,然後再去堵截劉和,將其帶回丹水。

等到陳蘭這邊帶兵趕到三戶亭時,發現昭家和景家的危急竟然已經解決。據這兩家所說,圍攻塢堡的亂民不知從哪裏得了消息,聽說有天子特使從長安路過丹水,於是一窩蜂地前往丹水上遊堵截去了,聲稱這次要劫了天使之後逼其為他們做主。

陳蘭不知是計,急忙帶著兵馬前去“營救”天使,自然距離丹水縣城越來越遠。

等到陳蘭帶著兵馬途徑馮家峪時,峪內火光四起,濃煙蔽日,滾石紛落,箭矢如雨而下,卻是中了埋伏。

一番混亂廝殺過後,陳蘭隻帶著五百多人逃了出來,其餘的兵士則是死的死,傷的傷,降的降,好不淒慘。

陳蘭驚慌失措地直奔丹水縣城而來,甚至都不敢前往就近的昭家塢堡稍作停留,因為他怕這股忽然冒出來的賊人銜尾追殺至塢堡,將他堵死在堡內。等他快到丹水城外時,卻驚恐地發現這裏居然聚集了超過五萬的亂民,正在聲勢浩大地聲討和“問候”著袁胤、雷薄以及陳蘭等人家中所有女性。

看到陳蘭隻帶數百士兵從西北方向倉惶歸來,亂民們立即組織起數千人的隊伍迎戰,嚇得他急忙帶著殘餘士兵向著丹水東麵的酈國方向逃竄。

當日夜裏,已經料理完馮家峪戰後事項的熊鉞帶著手下一千多人趕到了丹水城外。按照田疇的建議,熊鉞讓手下兄弟換上了官兵的服裝,然後在城下製造混亂,看上去就好像陳蘭帶兵回來,然後與城外亂民發生了混戰。

混亂之中,“陳蘭”的隊伍艱難地突破層層阻隔,終於來到城門之下。袁胤擔心城外的這支部隊被亂民吃掉,於是急忙命人打開城門放城外的士兵入城……於是,丹水城陷落。

丹水北門被假扮成官兵的豐鄉強人占據之後,城外大量的亂民湧進城內,袁胤在驚慌失措之下急忙帶著一千多尚未被衝散的士兵從南門上逃走,然後直奔南陽治所宛城而去。

袁胤知道這次自己將丹水丟了,回去少不得要被袁術一頓臭罵,但卻不至於被砍頭。區區一個丹水縣城,還不在後將軍袁術的眼裏,大不了派手下大將紀靈或者張勳帶著上萬人馬再奪回來就是。

先跑一步的陳蘭,在酈國縣內稍作休整之後,便急忙帶著手下殘部向宛城而去,想的是趕緊將丹水的巨變報告袁術,然後搬來救兵解除丹水之圍,同時清剿出現在馮家峪一帶的大股賊匪。

陳蘭不知道的是,在他向東而行的時候,距離他百裏之外的一支小隊伍正與他平行向東而去,而這夥人才是造成丹水混亂局麵的罪魁禍首。

劉和帶著人晝伏夜出地行走於伏牛山中時,他並不知道身後的丹水和南陽已經亂成一片,此時距離他離開昭家塢堡已有九天。

原本乘坐的那輛馬車在進入山區之後,便被一把火燒個精光,如今眾人皆是牽著馬在山中潛行。有王越師徒三人在前方探路,在後方阻擊,一路上有些不開眼的家夥全都被悄無聲息地幹掉,然後棄屍荒山野嶺,成了山中豺狼野獸的美味。

這些鬼鬼祟祟之人,或者是袁術手下探子,又或者是伏牛山中某處山寨內的耳目,總像蒼蠅一樣在劉和耳旁嗡嗡直響,若是時間充裕,劉和說不得還要跟他們好好談一談人生和理想,如今卻是沒有心情或者無暇顧及了。

按照原定的行進路線,劉和一行是在距離袁術兩百多裏外的伏牛山中自西向東而行,隻要越過了位於南陽東北角的魯山,便可以進入潁川境內,也就等於是徹底脫離了袁術的威脅。

劉和的心底裏麵是藐視袁術的,因為他知道這是一個有野心卻沒遠見的二bī高富帥,最終的下場總是難免敗亡。但戰略上的藐視不等於戰術上的忽視,在如今這個手裏有兵便是老大的年代裏,隻有二十五騎的劉和還是得夾緊尾巴低調做人。

袁胤和陳蘭腳底抹油溜走了,可丹水城內的事情還遠沒有結束。

原本傷了一目留在營內養傷的雷薄,運氣就沒有袁胤和陳蘭那麽好,他被熊鉞的手下圍在營內,挨了一頓胖揍之後,稀裏糊塗地做了俘虜。

別看雷薄在馬上凶狠,可對上這幫不講道理又慣於跟山中猛獸作鬥的山民,也隻有挨打的份。若非他見形勢不妙,及時喊出自己的姓名和身份,隻怕斷手斷腳都是輕的,丟了小命也不過是旦夕之間。

衝進城來的亂民開始打砸搶燒城中富戶,等到他們將丹水縣城徹底搜刮一空之後,不知人群中是誰喊了一句“我等殺官造反,如今已無退路,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將南鄉、順養和析縣一起奪了!”。

亂民人數眾多,於是分作三路,向丹水附近的各縣湧了過去,事態便進一步地惡化了。

等到袁術見到陳蘭和袁胤之時,民亂已經蔓延至南陽郡西北地區的五個縣,其勢頭卻是更加的凶猛和燎原。

除了這個很壞的消息之外,還有一個可大可小的傳聞也被人散播開來:天子特使的隊伍剛入南陽不久,便十分不幸地遭遇了丹水亂民造反,結果在混亂之中竟然被喪心病狂的亂民挾持而去,如今躲進了山高林密的伏牛山中,想要找到隻怕十分困難。

袁術本欲扣下劉和,然後威逼幽州劉虞對付袁紹,如今打算落空,自然十分惱怒,於是立即派出手下大將紀靈統兵一萬直撲南陽西北部,意圖將這裏愈演愈烈的民亂徹底平息。

至於被劫進山中的劉和公子,袁術暫時是顧不過來了,如今南陽四周群狼環伺,袁術可不敢為了一個廢物點心而冒險,反正劉和就算死了,也對他沒有多大影響。

至於所謂的天子特使,愛誰誰去,如今連皇帝都能被人想廢就廢,想立便立,這大漢朝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了。

當劉和日夜趕路經過潁川時,他的腦海之中忽然湧現出一個清麗女子的模糊身影,也不知道為什麽,劉和感到自己的心很疼,有一種無論如何也要去見她一麵的衝動。

或者,這個女子應該是原來那個劉和記憶深處留下的記憶?

讓劉和忽然心動的這個女子,名叫唐姬。她是已經故去的少帝劉辯的妃子。

當初靈帝駕崩,皇子劉辯繼位,後來被董卓所廢,拘禁在一座小樓之上。董卓讓中書令李儒獻來一杯毒酒,劉辯當時哭著說:“這是要殺我啊!”於是不肯喝。

李儒強迫劉辯喝毒酒,劉辯無可奈何,便與唐姬和宮女行酒令、宴會以作永別。

酒令行到劉辯這裏時,弘農王悲切地唱道:“天道無常,如今即將改變,我的生活何其艱辛;我放棄了帝王的萬乘之尊,退守到地方,隻能做一介藩王;我被造反的臣子逼迫,不久即將離開人世,要和你們陰陽兩隔。”

劉辯唱歌的時候,唐姬起身翩翩而起,和著他的歌,憂傷地唱道:“劉漢的天下分崩離析,被各路豪傑割據一空;我身為皇帝的寵妃,而性命危在旦夕;如此孤獨,我心中泛起無限的哀傷。”

唱完後,唐姬流淚嗚咽,在座的諸位無不感傷。弘農王對唐姬說:“你是帝王家的妃子,必然不會成為官吏、百姓的妻子;你如果能夠潔身自好,我也會感到幸福。我們從今以後就陰陽兩隔,再也見不到了。”

說完這話,劉辯喝下毒酒而死,死時年僅十四歲。

劉辯死的時候,原來那個劉和就在一旁看著,他的心中充滿了憤怒和恨意,但是卻不敢發作。

劉辯死後,唐姬無限憂傷地離開了洛陽,回到故鄉潁川隱居,他的父親會稽太守唐瑁想要把她再嫁出去,而唐姬寧可死也不同意。

就是這樣一個身世淒婉的女子,忽然撥動了重生者劉和的心弦。他覺得,似乎有必要去見見這位禦姐?

不過,經過一番思想鬥爭之後,劉和還是放下了這個有些旖旎的想法,義無反顧的繼續向北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