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以柔立身
東皇宮,獨慎精舍中。
敬靈帝握著一封由不爭觀的內衛送來的書信,盤腿,閉目,精心修煉著。
黃保在一旁,問道:“陛下,太常寺送來的折子要不要批紅?”因為敬靈帝篤信道教,故此,這道觀中的事與那些朝政都需要稟告敬靈帝。
皇帝睜開眼,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邪笑,道:“批!”
黃保念著:“可是這個人的身份不明,奴才這就讓內衛去查查這個人的身份。”
皇帝冷冷地叫住了他,說道:“不必了,正清道長已經告訴朕了。”自從敬靈帝知道黃保和龔光傑有交易之後,敬靈帝便不再像從前那樣事事都與他說明了。正清道長和敬靈帝所安排之事,就瞞著黃保。
正清道長在一個月之前還在宮裏,就住在東皇宮中。
月娘告禦狀那日,敬靈帝將黃保支走,去司禮監批折子。而他在東皇宮和他手下櫻花內衛和墨櫻內衛商討魚難成死後,他們的下一步的計劃。
裕王主張一鼓作氣,查辦戶部。
裕王正在說著話,便聽得獨慎精舍外,黃保跪在外頭呈報說有位女子自稱是魚難成的遺孀,跪在外頭要告禦狀,她說她手中有魚難成沒有謀反的證據,還有魚難成這十四年來的賬目。
正清道長便對裕王說,絆倒戶部的證據來了,讓裕王去取。敬靈帝也準了,裕王便匆忙出宮,領著李麟一道兒去客棧取賬目。
留下的正清道長卻告訴皇帝,現在趙龔兩方明裏爭鬥不休,暗中苟合,尤其在魚難成的案子上,牽一發而動全身,敬靈帝暫時沒有能力同時與二者對抗,不如息事寧人。
敬靈帝原本不願意,此時正好有機會除去二者,一雪前恥。
正清道長不得不提及另一個人——黃保,這些年敬靈帝重用司禮監,司禮監假公濟私,打著為宮裏辦事的名義斂財,查龔光傑,勢必牽涉司禮監,牽涉司禮監就等於牽涉敬靈帝自己。
若是敬靈帝偏袒司禮監,外頭的文官直臣便會生出些無端的揣測,屆時敬靈帝的名聲可就全毀了。可要是敬靈帝壯士斷腕,懲治司禮監,接下來敬靈帝就會把自己限於孤立無援的境地。十四年前慘劇,將會重演。
正清道長的話,不偏不倚打在敬靈帝最薄弱之處。
十四年前敬靈帝去不爭觀求教於他,他便與敬靈帝說了一句道家經典——“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敬靈帝想肅清朝政,便是違背了第一條“慈”,他想斬斷貪墨,便是砸人的飯碗。他想動旁人的飯碗,自然也就有人動他的位置。敬靈帝扶持甄家,盛寵貴妃,違背了“儉”,落以旁人口舌,給敵人留下把柄。而敬靈帝肅清朝政,想要用自己的人,便是昭告天下,自己與天下奸佞為敵,敢為天下先。ァ新ヤ~⑧~1~中文網ωωω.χ~⒏~1zщ.còм
從不爭觀回來之後,敬靈帝聽從正清道長的所說“剛強為惹禍之胎,柔弱為立身之本”,退居深宮靜心修道,扶持起司禮監。而他廣施天恩,年年大赦死囚,減刑法,做些小恩小惠,招攬民心的同時維護自己的權利名譽。
十四年的無為而治,敬靈帝看到今日的黑白不辯的局麵,他扶持的司禮監也不與自己一條心了……
正清道長說完司禮監不可輕易動搖之後,有接著說了龔光傑以及戶部此時不能動。
因去年,今年,災禍連連,加上貪墨橫行,國庫虧損,今年的太子北征所用物資全是靠外借的。
如若敬靈帝扳倒戶部,懲治了龔光傑。敬靈帝收回了空無一物的戶部,還要將戶部的欠款還清。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掙錢比肅清吏治難得多。
正清道長說敬靈帝此時不該做這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買賣,要除龔光傑,也要等他把外債還清,將掏空的國庫補足再說。
且魚難成被判謀逆,他的家產被查抄沒入國庫,雖說殺雞取卵的做法不是上策,卻也能一解燃眉之急。要用魚難成的家產,便不能動太子。新81中文網更新最快 手機端:https:/
魚難成的罪行是太子定的,魚難成若不是逆賊,就將太子就得背上誣陷的罪名,朝廷不僅不能查抄魚難成的家業,還要釋放天牢中的魚家奴仆。
太子的人吃了魚難成送去的糧食,這筆糧食就從繳的變成一開始內閣所提的“借”,魚難成在時他清楚其中的關聯,不會要戶部還糧。可是現在魚難成不在,這件事還昭告天下,借的糧食便不得不還回去給魚家。
如此一來,敬靈帝便打消了此時為魚家翻案的念頭。
正清道長勸得敬靈帝擱置計劃,便說月娘作為重要證人要留下來,可當他領旨前往宮門去救月娘時,看到的隻是月娘趴在血泊中,一動不動。
黃保說裕王說自己去取證,出宮時他說敬靈帝答應重提魚家案。黃保便按規矩來——告禦狀的人要先過一百殺威棒,才能入宮告狀。
宮裏打板子是有講究的,有的板子打一百板子,即使打得皮開肉綻卻也不死,上點藥,過不了幾日便能下地。有的板子,表明上看,一點傷都沒有,可是板子的力道都打入筋骨五髒六腑之中,不到十下人就能煙氣。黃保派吳慶去給行刑的人打了招呼,月娘被打不到二十下,便斷了氣。
正清道長看被打之處無損,可月娘口鼻中卻流出了血。也能猜出這是刻意將她打死的。
看著無辜死去的月娘,正清道長入宮回到東皇宮將月娘已死的消息告知敬靈帝。敬靈帝雖然憤怒,可人死不能,隻能作罷。
正清道長出宮之後聽人說,太子今日將一個一男一女兩小孩帶回東宮,等太子在此將魚難成之事稟告敬靈帝時,便將原本的他斬殺魚難成,改為魚難成自盡。
正清道長猜想太子的突然更換言辭,其中必有緣故。差人潛入東宮打探,正好聽到太子和魚菀青的話,得之魚難成的女兒在東宮,且欲前往不爭觀拜師。
正清道長立即稟明敬靈帝自己要收魚菀青為徒,為敬靈帝保留魚家案的人證,以便今後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