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笛又縱身來到右側高台上,看見那裏有一個青玉床,床頭寫著三個字“雲夢台”。
至於說,這雲夢台是什麽東西,他一時半會兒也搞不清楚。
秦笛走入宮殿,看見殿內很寬敞,然而陳設很簡單,不知道裏麵的東西是被仙人搬走了,還是住在這裏的仙人,崇尚儉樸,不喜歡俗物。
整個大殿分成十幾個房間,秦笛匆匆走過,既沒有丹爐,也沒有飛劍,更沒有仙丹,隻在一間屋子裏找到一些玉簡,還有半頁殘損的金書。
金書是仙人儲藏功法的載體,類似於加密磁盤,以秦笛的功力暫時還看不了。
他迅速閱讀一枚枚的玉簡,想要了解這處洞天的來曆。
晏雪則在殿內那些個房間裏仔細搜索。
過了許久,她找到了地下室的入口,走進去一看,發現裏麵還躺著一具妖獸的骨架,並不是森然白骨,而是色呈銀白,閃閃放光,上麵滿是奇怪的花紋。
獸骨的邊上,則是小世界的控製機關,幾條靈脈盤根錯節被鎖在那裏。
晏雪不敢亂動,於是叫來了秦笛。
秦笛看見那付骨骼,禁不住眼前一亮:“這是一隻獬豸,跟麒麟類似,它不是妖獸,而是被人馴化的靈獸,它能辨是非曲直,能分善惡忠奸。這隻獬豸的等級不低,似乎踏入了元嬰層次,可它為什麽死在這裏,這就比較奇怪了。”
晏雪忽然問道:“外麵那些死了的妖獸,幾乎有一半,頭頂有一個碗大的窟窿,是不是被它頭上的角撞死的?”
“看形狀應該是,獬豸隻有一隻角,因此又叫‘獨角靈獸’。”
“先生,即便是古時候,獬豸應該也很少見吧?”
“沒錯,我剛剛讀到一些玉簡,大體知道洞天的來曆了。這裏隱藏著一段故事。我原本還有懷疑,如今看見獬豸的骨骼,我才算相信了。”
秦笛一麵說著,一麵從地上撿起三尺長的獨角,仿佛象牙一般光滑明亮,然後接著說道:“說來話長,這故事牽涉到幾個上古人物,除了堯、舜、禹之外,還有一個人,便是皋陶。
話說大禹家世顯赫,禹之父曰鯀,鯀之父曰帝顓頊,顓頊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黃帝。
五帝中除了舜以外,其他人都是大禹家族的成員,所以大禹天生帶有貴族血統。
但大禹的父親鯀,卻遭受了不壽之劫,被堯殛於羽山。
堯在帝位,洪水泛濫。
當時有三個善於治水的人物,分別是鯀、共工和歡兜。
後來堯老了,舜為了上位,便施展詭譎手段,故意慫恿堯,把對其帝位有威脅的共工、歡兜、三苗都流放邊疆,而且還把治水功臣鯀給殺了。
因此大禹和舜有殺父之仇,但他忍功了得!不光忍了,還繼續為舜擔任治理洪水的官。而且為了不重蹈父親的覆轍,大禹兢兢業業,三過家門而不入,連當時還在繈褓裏的兒子啟都不顧。足以想見當時,大禹如履薄冰的處境和心態,為的就是有朝一日成就大業。
不光如此,大禹還很有政治智慧和手段。
當時,舜讓大禹治水,大禹‘拜稽首,讓於契、後稷、皋陶。’
什麽意思呢?皋陶是作刑法的,管理整個國家的法度,而且卓有成效;後稷是負責農業生產的;而契是負責製定禮製、教化人民的。這三人的事業都是國之大事,而且是比治水更容易出成績。在禹接到治水任務的時候,朝中以這三位重臣的勢力最大。所以禹不是一口應承下來,而是先推到三人身上,三人不授,禹才敢接手。
這一方麵表明,治水是一個艱巨的人物,這三人也不想身敗名裂;另一方麵,大禹以退為進,一旦成功,那可是不世之功,三人將不再是他登上帝位的對手。
大禹在後來治水的時候,起用了勢力並不強的益來輔佐他,同時爭取到了後稷的支持,‘禹乃遂與益、後稷奉帝命……’可以說,權力的天平逐漸被打破了。
後來舜主持過一次重要的殿前會議,參加者中有兩個人針鋒相對,一個是大禹,另一個是皋陶。
皋陶提出,治理國家最重要的是用人,要讓官員不能貪,不敢貪,以道德的力量為天下垂範,則國家可治也。
大禹反駁道:‘真有你說這麽容易,那也不會出現歡兜、三苗這些慣於察言觀色的臣子了。’
舜讓大禹也說說,大禹說自己‘隻知道埋頭苦幹,不知道其他的’。
皋陶反問大禹:‘那你到底怎麽埋頭苦幹的?’
大禹就把自己怎麽治水的,怎麽三過家門而不入,怎麽天天吃不好睡不著的事情,都說了出來,而且不光說了自己的態度,還把成功的事情列舉了出來。
通過這次重要的總結會和表彰會,大禹的地位直線上升!沒過多久,舜薦禹於天,授以帝位。
大禹登基後,讓皋陶負責輔佐,但皋陶沒多久去世了。後來大禹的兒子啟得了帝位,開創了夏王朝。”
晏雪聽了,眨眨眼睛,問道:“你說的故事,跟眼前的洞天,有什麽關係嗎?”
秦笛道:“其實皋陶並沒有死,他被大禹封印在洞天中!直到千年以後,有人偷走了鎮壓巫山的仙器‘九鼎’,皋陶才撕開仙陣,借助於登仙台,離開了這個世界。而幫他治理刑獄的獬豸,則因為功力不足,沒辦法跟他一起飛升,不得不留在小世界,日久天長,它殺了所有的妖獸,自己也死了!”
晏雪問:“先生,這是玉簡裏記述的嗎?”
秦笛道:“玉簡中沒有明說,隻是隱約提及這一點。仙人之間的矛盾,不適合暴露於人間。”
他將獨角遞給晏雪,道:“你把它收好了,這是一件寶貝。隻要拿它一碰,就知道善惡忠奸。如果是好人,獨角光潔如玉;如果是壞人,獨角會改變顏色!”
晏雪大喜:“啊?還有這種好東西?”她把獨角接過去,伸手摩挲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