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到底如何。
已經沒人在乎了。
反正基調已經定下。
洞子和東籬居士先前的隔空互罵,隨著東籬居士的死,也變成了以文會友。
是一種高尚的行為。
洞子他老人家,更是高興的連飲三大杯,酩酊大醉。
在大醉後,他拉著那位敬獻東籬居士詩作的弟子之手,痛哭流涕。
言,這下我終於安全了。
沒人能識破我的身份了!
這些話,聽得那位弟子,莫名其妙。
他終其一生,都沒能參悟透,師尊這幾句話,到底是什麽意思。
隨著東籬居士的名震天下。
南山也被隱士們改名為東籬山。
無數隱士,紛紛開始搬遷到東籬山。
用他們的話來形容,就是他們一是朝聖,二是替東籬居士守墓。
至此之後,東籬山漸漸成了隱士們的聖地。
時至今日,東籬山已經發展成了集娛樂、購物、刷名望等等於一體的輿論中心。
無數紅樓大家,駐紮在東籬山下。
隻為能碰瓷山上的隱士們,好借此揚名。
無數商界大佬,更是將東籬山周邊,打造成了繁華的商業中心。
他們這麽做,一來是為了賺錢,畢竟東籬山聚集了太多的紅樓大家、儒道大儒、文人雅士、貴戚二代們,這群人都特麽有錢。
二來嘛,他們同樣也是為了碰瓷隱士大儒們。
隻要隱士大儒們,作詩作詞寫文章時,罵了他們,那他們就賺大了。
尤其是,那些隱士大儒們,一邊標榜著君子當遠離奢靡繁華,一邊又每天都在大佬們打造的奢華之地醉生夢死。
他們往往不會怪自己,而是責怪那些滿身銅臭味的商界大佬,將好好的東籬山,變成了奢靡的市儈之地。
曾經就有個商界大佬,被一名隱士給點名了。
這位隱士在文章中,破口大罵商界大佬開的品香閣,認為品香閣這等風月之地,以絕世美女為誘餌,無時無刻都在引誘著仁人誌士們墮落,簡直就是包藏禍心。
文章一出,天下文人、隱士們紛紛為之讚歎。
直言該隱士憂國憂民,真乃國之棟梁。
至於文章中,該隱士對於品香閣的一切細節,都描寫的繪聲繪色,恐怕隻有品香閣的常客,才能如此的熟稔。
這一點,直接被文人隱士們忽略了。
他們揪著品香閣大罵不止。
當然,罵歸罵,卻不妨礙他們罵完後,繼續去品香閣尋一歡作樂。
這是兩碼事,不能混為一談。
打造品香閣的大佬,更是樂的合不攏嘴了。
文人們的嘴巴多厲害啊。
隱士的文章一出,直接把品香閣這個品牌的知名度,擴展到了天下盡知的地步。
這尼瑪靠自己宣傳,得猴年馬月才能做到?
而且,這麽一下又能省掉了多少廣告宣傳費用?
所以,挨罵碰瓷,成了商界大佬們最樂於看到的事情。
除了紅樓大家、商界大佬外。
東籬山,還聚集著大量的官場失意之人,落魄儒生等等群體。
總之這些群體,能來到東籬山,基本上都隻有一個目的,刷名望!
閻翰博當時的目的,自然也是如此。
不得不說,這家夥的文才,還是有點了得的。
他入了東籬山,很快便寫出了好幾篇經典文章來。
什麽《武夫禍國論》、《古有桀紂,今有保德》、《儒者,國之根基也》等等。
這些文章,話裏話外都宣揚著一個理念。
那就是,論治國,還是得靠他們這些文人。
現在的保德一朝,武夫當政,他們凶殘暴虐,實乃不仁不義,看著吧他們早晚會倒大黴。
總之,這種言論直接get到了東籬山所有文人的心。
於是,閻翰博這個原本的小透明,名聲開始鵲起。
人人都知道,東籬山出現了一個極有遠見,才華橫溢的年輕人。
這位年輕人,據說在朝廷任過職。
但卻因為不滿保德一朝的黑暗,憤而辭官歸隱。
隻是,他雖然已經歸隱,但一顆憂國憂民的心,卻始終沒有改變過。
無數人為之讚歎,為之感慨。
好一個憂國憂民,心懷社稷的閻翰博,實乃吾輩之楷模也!
不過,若僅僅這些,也隻能讓閻翰博成為一個,稍有名氣的隱士而已。
他要的可不僅僅隻有這些。
很快,閻翰博的騷操作來了。
在東籬居士的祭祀之日,閻翰博當著眾人的麵,請出了聖師洞子像和隱師東籬像。
他在兩座塑像麵前,痛哭流涕,言辭懇切。
直言,保德帝寵幸武夫夏侯武,他們凶殘暴虐,為禍四鄰,打壓文官,實乃有違洞子定下的倫理綱常。
他閻翰博願以自身性命為代價,懇請洞子、東籬這兩位先賢,懲戒已經天怒人怨的保德帝、夏侯武兩人,還赤勝一個朗朗乾坤!
不得不說,閻翰博的這一番騷操作作秀,直接亮瞎了眾文人隱士的鈦合金狗眼。
他的名聲開始急速攀升,無數文人隱士開始視他為偶像。
不管他走到哪裏,都是萬眾矚目的焦點,無數人追捧的對象。
以當時閻翰博的人氣,毫不客氣的可以說一句,他就算去樸昌,也可以不用付樸資。
甚至還有不少紅姑娘,願意為他倒貼呢!
更令人驚奇的是……沒過多久,保德帝暴斃了。
這消息一傳出,立馬將閻翰博的名望,推到了頂峰。
他直接成了文人、隱士們的領袖。
呼風喚雨,叱吒風雲!
他數十年隱居東籬山刷名望的行為,終於開花結果了!
果然,隨著文德帝的繼位。
第一件事,就是三顧東籬山,將文壇領袖閻翰博給請入了朝堂。
並且當場拜閻翰博為宰相!
閻翰博從永固帝時期的一個小透明,直接一躍成為赤勝朝堂文官派係第一人。
這家夥絕對不是什麽泛泛之輩。
閻翰博拜相後,立馬傳文東籬山。
他大肆招攬了當時追隨他的一幹落魄文人、隱士們。
什麽管觀德,什麽左偉正等等。
紛紛從在野苦逼分子,一躍成了朝堂大佬。
從閻翰博的經曆來看,他和夏侯武,確實沒啥交集。
當然,他為相後和夏侯武對著幹,是另外一回事。
若僅僅是涉及派係之爭,夏侯武不應該如此憎恨閻翰博才是。
事實上,讓夏侯武有如此心態的原因是……他懷疑保德帝之死,和閻翰博一群人脫不了關係。
閻翰博在東籬山搞出的騷操作沒多久,保德帝就斃命了。
天底下哪有這麽巧合的事情?
從整件事情,最終的得益人來看。
收獲最大的就是閻翰博了。
不是夏侯武喜歡陰謀論。
而是,當時的閻翰博名氣已經相當大了。
連後宮中的嬪妃們,都對他有所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