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進攻方向

事實上,在怎麽打的問題上,牧浩洋與周渝生之間都有分歧。

在周渝生看來,因為兵力不足,特別是沒有得到陸軍的支持,根本不具備攻打澳大利亞的能力,也就沒有必要在西南太平洋開辟新的戰線,而是應該沿著已有的進攻路線,向夏威夷進軍。

當然,周渝生的主要觀點是:借助攻打夏威夷群島,打一場決定性海戰。

說得簡單一點,登陸為輔,海戰為主,戰役的主要目的是在夏威夷群島海域殲滅美國太平洋艦隊。

如果能夠實現作戰目的,意義將十分重大。

當時,大部分海軍將領都支持周渝生,連龔繼飛中將(在密克羅尼西亞海戰後晉升)與佟少雲少將(在密克羅尼西亞海戰中指揮南下的偵察編隊,當時是海軍上校)都認為,應該以打擊美國海軍艦隊為主。

隻是,並非所有人都完全支持周渝生。

事實上,連龔繼飛與佟少雲都有不同的見解。

原因很簡單,此時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已經拆分成第三艦隊與第五艦隊。第三艦隊部署在澳大利亞,以“列克星敦”號、“肯尼迪”號與“華盛頓”號為核心,但是沒有進入印度洋,主要在塔斯曼海活動,掩護從澳大利亞東部港口前往所羅門群島的海軍運輸船。第五艦隊部署在珍珠港,由“羅斯福”號、“福萊斯特”號與“林肯”號三艘剛服役的“美國”級航母為核心,還在進行必要的作戰訓練,並且經常性的前往美國西海岸的海軍基地,順帶掩護過往船隊。

有趣的是,擔任第三艦隊指揮官的是尼克鬆少將。

別忘了,在第二次迪戈加西亞海戰中,還是準將的尼克鬆就是第三艦隊司令官,而現在他已經是少將了。

指揮第五艦隊的仍然是弗倫奇上將,他也同時是太平洋艦隊司令官。

這個部署,足以說明美國海軍的戰略,以及美國海軍對戰局的判斷,即中國海軍將進軍西南太平洋,所以美國海軍把速度較慢的三支航母戰鬥群放在澳大利亞,速度較塊的三支航母戰鬥群留在夏威夷。如此一來,隻要中國海軍進軍西南太平洋,第三艦隊的主要任務就是退守塔斯曼海,等待第五艦隊前來支援。從時間上看,第五艦隊能夠在五天內趕到,而第三艦隊依托岸基航空兵,堅持五天不是大問題。

由此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即攻打西南太平洋,很有可能遭到美軍夾擊。

針對這個問題,龔繼飛認為,應該首先南下幹掉第三艦隊,再殺個回馬槍,幹掉前來支援的第五艦隊。

佟少雲卻持相反意見,即認為應該直接進軍夏威夷,幹掉第五艦隊。如果第三艦隊前來支援,就回頭收拾第三艦隊。如果第三艦隊見死不救,則假戲真做,動用陸戰隊奪取某座島嶼。

顯然,龔繼飛的觀點更貼近周渝生的主張。

雖然看上去,佟少雲更加支持周渝生,即把重點放在夏威夷群島,但是在本質上,佟少雲並不反對打一場登陸戰役。

事實上,進行登陸作戰正是牧浩洋的主張。

不同的是,牧浩洋沒有把登陸地點選在夏威夷,而是選在了所羅門群島。

看得出來,四個人的觀點都不一樣。

牧浩洋沒有以權壓人,而是進行了非常公開的討論,並且非常重視其他人的意見,隻是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在牧浩洋看來,把重點放在西南太平洋上,有一個誰也繞不過去的理由,那就是澳大利亞是對中國本土、以及東方同盟集團絕對防禦圈構成直接威脅的頭號因素,隻有攻占澳大利亞,才能消除這個威脅。

事實上,這已經超出了軍事範疇,屬於政治問題了。

當時,美軍在澳大利亞部署了一千多架轟炸機與近兩千架戰鬥機,還有數百架各類支援性飛機。也就是說,部署在澳大利亞的空中力量,幾乎相當於美國空軍的四成,而且這裏離中國本土也就隻有三千公裏。

雖然從二零五三年五月開始,美國不再對中國本土進行騷擾性轟炸,但是數千架美軍戰機沒有閑著,而是開始變本加厲的轟炸東南亞國家,甚至長途奔襲了印度與巴基斯坦,炸毀了一些軍事設施。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東南亞與南亞盟國已經怨聲載道了。

僅在七月份,牧浩洋就參加了十一次外交會議,向盟國外交官員說明戰局,讓盟國相信中國的戰略規劃是在保護它們的利益。

問題是,僅僅說大話,肯定隻能收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要想穩住盟國,就得做一些腳踏實地的事情,比如消除盟國受到的威脅。

結果就是,在七月底的時候,黃瀚林曾經暗示牧浩洋,應該在西南太平洋上采取必要的行動。

有趣的是,黃瀚林沒有把話挑明。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主要與戚凱威在大陸戰場上的進攻部署有關,即黃瀚林不希望西南太平洋上的戰鬥影響到大陸戰場。說得直接一點,黃瀚林的意思,就是讓牧浩洋采取一些具有象征性意義的行動,以便安撫東南亞與南亞國家。至於實質性的戰略進攻,恐怕黃瀚林根本不會答應。

問題到了牧浩洋這裏,就沒有這麽簡單了。

如果隻是象征性的進攻,那就隻有政治意義,沒有軍事價值。作為軍人,牧浩洋最反感的就是讓軍人為了政治目的而流血犧牲,哪怕戰爭本身就是達到政治目的的手段,在戰術層麵上,也應該盡可能的使作戰行動具有軍事價值。如果僅僅為了政治目的,牧浩洋更願意讓空軍挑重擔。

明白這些之後,也就不難明白,牧浩洋想打一場什麽樣的仗了。

攻打所羅門群島,肯定有非常顯著的政治意義,因為這可以看成是中國進軍西南太平洋的第一步,或者說是攻打澳大利亞的前奏。對東南亞與南亞地區的盟國來說,這絕對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行動,足以讓它們相信,中國正在為盟國奮戰,而且有足夠的決心與毅力消除盟國受到的威脅。

更重要的是,這也同樣具有不可取代的軍事價值。

不管今後是否通過所羅門群島進軍澳大利亞,美軍都不可能回避,因為所羅門群島是澳大利亞的門戶,也是整個西南太平洋的門戶。如果所羅門群島被中**隊占領,中國艦隊就能自由進出珊瑚海,轟炸澳大利亞本土,而且部署在所羅門群島的中國戰機能夠更加便捷的轟炸澳大利亞。除此之外,部署在所羅門群島的潛艇、哪怕是全電動潛艇,都能到塔斯曼海活動一個月以上,而塔斯曼海是美國到澳大利亞的戰略航線的必經之路,每天都有數百艘船隻通行。

可以說,隻要丟掉了所羅門群島,美軍就肯定會丟掉澳大利亞。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與日本就在所羅門群島鏖戰一年多,最終在這裏擋住了日本的擴張步伐。當時,瓜達爾卡納爾島爭奪戰與中途島海戰,共同成為了太平洋戰爭的決定性轉折點。

事實上,從美軍的部署也能看得出來,美軍會不惜代價守衛所羅門群島。

要不然的話,美軍沒有任何理由把三支航母戰鬥群派給第三艦隊。

更重要的是,從四月底開始,美軍就在加強所羅門群島的防禦部署,到八月,美軍已經在所羅門群島上部署了六個陸戰師,修建了四座大型機場與十多處野戰機場,還構築了極為完善的防禦工事。

根據軍事情報局提供的情報,到七月底,美國向所羅門群島運送了一千二百萬噸水泥與四百萬噸鋼材,動用了近一萬人的工程隊伍,以瓜達爾卡納爾島的霍尼亞拉為中心,構築了三道防線。

這是個什麽概念?

美國動用的工程物資,足以修建一座規模為二十萬人的中等城市。如果用來修建防禦工事,足夠把瓜達爾卡納爾島變成一座由鋼筋混凝土構成的、能夠容納十萬以上守衛部隊的巨大堡壘。

當然,這還沒完。

軍事情報局已經發出警告,美國很有可能向瓜島運送了一座小型聚變反應堆,而且在島上修建了一座掩埋深度超過一百五十米的地下發電站,從根本上解決了供電問題,也為今後部署遠程電磁炮打下了基礎。

更要命的是,美軍在運送了如此多的工程物資之後,不可能不向島上運送作戰物資,特別是彈藥、燃料、食物、藥品等等。以美軍的運輸能力,這顯然不是問題。也就是說,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守軍有足夠的給養。

果真如此的話,就不可能像攻打馬裏亞納群島那樣攻打所羅門群島。

原因很簡單,美軍囤積了能夠用上好幾年的物資,而且有足夠的電能供應,封鎖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那麽,也就隻能強攻所羅門群島,準確的說是強攻瓜達爾卡納爾島。

事實上,這正是牧浩洋最擔心的問題。

別忘了,他的時間窗口隻有三個月左右。如果在三個月內拿不下所羅門群島,就會演變成一場持久戰,而且還得麵對獲得了六艘超級航母的美國海軍,也就有可能丟掉製海權,從而輸掉這場戰役。

麵對這個問題,牧浩洋不得不重新考慮如何打這場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