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餘波
從事後的角度來看,如果牧浩洋沒有在四月九日清晨撤退,而是繼續追擊,有多大的把握殲滅美軍艦隊?
結果肯定不容樂觀。
隨後發生的事情證明,牧浩洋在清晨下令撤出戰場絕對不是錯過了機會,而是保住了中國海軍的最後一支艦隊。
四月九日上午九點半左右,“華山”號與“恒山”號遭到潛艇攻擊。
這是整場海戰中最後一場戰鬥,主角是美國海軍的“克利夫蘭”號攻擊核潛艇,受害者則是“華山”號航母。在被四條重型魚雷擊中之後,這艘已經挨了十四枚重磅炸彈、艦體進水量超過兩萬噸的航母再也堅持不住了。一個半小時後,在拯救完全無望的情況下,艦長下達了棄艦令。十一點十五分,“華山”號被“狗魚”號潛艇發射的魚雷擊沉。在此之前,偷襲“華山”號的“克利夫蘭”號潛艇已在反潛巡邏機與全電動潛艇的絞殺下被擊沉,也算是抵償了性命。
當時,“恒山”號沒有遭到暗算,與及時返回主力編隊的全電動潛艇有很大關係。
在“克利夫蘭”號偷襲“華山”號的時候,已有六艘全電動潛艇返回,另外兩艘離主力編隊也不超過一百公裏。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當時有三艘美軍潛艇追上了主力編隊,可是隻有“克利夫蘭”號抓住了機會,“費城”號與“西雅圖”號在出手之前暴露行蹤,結果隻能落荒而逃。
可以說,如果不是全電動潛艇及時返回,“恒山”號也在劫難逃。
四天後,“恒山”號回到那霸,經過簡單修理之後,於四月十七日回到大連,進行了長達四個月的修複工作,在二零三五年八月下旬再次返回艦隊。似乎在“密克羅尼西亞海戰”中用光了壞運氣,在隨後的歲月裏,“恒山”號三次遭到重創,但是三次都挺了過來,成為在戰爭爆發前服役的航母中,唯一堅持到戰後的一艘,成為中國海軍中,參戰次數與戰果最豐碩的航母。
事實上,這場海戰的餘波沒有就此結束。
四月九日夜間,“嵩山”號與“泰山”號分道揚鑣。當時,牧浩洋已能斷定,美軍艦隊不會返回馬裏亞納群島,所以率領“泰山”號航母戰鬥群開赴登陸場,“嵩山”號則在四艘反潛戰艦與四艘全電動潛艇掩護下前往那霸。按照安排,這艘航母將前往江南造船廠,預計能在一個月內修複。隻是在返航途中,即在四月十二日進入東海之後,“嵩山”號遭到美軍潛艇伏擊,被三條重型魚雷擊中,兩條命中左側的平衡艦體,一條集中了主艦體末端,導致艦體嚴重損傷。四月十四日,“嵩山”號進入長江口的時候,進水量已達三萬六千噸,吃水深度高達十八米,比正常值多了六米,航速也降到了十節以下。可以說,這艘航母是在沉沒的邊緣返回了港口。結果就是,“嵩山”號直到二零五三年十月底才得已修複,在十一月中旬返回艦隊。
毫無疑問,中國海軍的損失非常慘重。
除了“華山”號被擊沉、“恒山”號與“嵩山”號遭到重創之外,還有兩艘反潛戰艦被擊沉,一艘大型綜合戰艦被擊傷,傷亡官兵近兩千人,其中僅“華山”號就傷亡了七百餘名官兵。
隻是,與對手相比,這個損失並不大。
在這場海戰中,美國海軍損失了“星座”號、“薩拉托加”號、“埃塞克斯”號、“大黃蜂”號、“突擊者”號與“尼米茲”號航母,以及十二艘防空巡洋艦、十八艘多用途驅逐艦與八艘反潛驅逐艦;傷亡官兵一萬二千餘名,另外還有大約一萬四千名官兵被俘,其中絕大部分來自六艘航母。
更重要的是,美軍喪失了繼續打下去的鬥誌與勇氣。
弗倫奇在四月十七日率領艦隊回到珍珠港,此時美國海軍還有三支編製較為完整的航母戰鬥群,艦載戰鬥機也有近三百架,而中國海軍隻剩下“泰山”號一支航母戰鬥群,艦載戰鬥機不到一百架。也就是說,如果美軍有決心,仍然有希望奪回製海權,甚至有把握幹掉中國海軍最後一支航母戰鬥群。
根據戰後公布的資料,弗倫奇在十五日,即還沒有返回珍珠港的時候,就給五角大樓發了一份電報,要求率領艦隊前往馬裏亞納群島,擊退中**隊。可惜的是,馬歇爾上將否決了他的提議,讓他率領艦隊返回珍珠港。
結果就是,四月十六日,中國陸戰隊攻占了阿納塔漢島。
一天之後,美國海軍才收到消息,“恒山”號航母回到大連,並且受損嚴重。
幾天前,美國海軍已經收到了消息,即潛入東海的“菲利克斯”號潛艇偷襲了“嵩山”號航母,並且擊沉了該航母。雖然隨後的情報證明,“嵩山”號沒有沉沒,而是在即將沉沒的時候回到了江南造船廠,但是美國海軍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這艘遭到重創的航母不可能在短期內出海。
也就是說,直到四月十七日,美軍才知道,中國海軍隻剩下了一艘航母。
問題是,這個時候,中國陸戰隊已經占領阿納塔漢島,而且根據CIA提供的情報,中國陸戰隊向前線運送了大批工程設備與大量工程物資,能在兩天之內,修建一座足以供上百架戰鬥機駐紮的野戰機場。顯然,弗倫奇的艦隊不可能在兩天之內到達馬裏亞納群島,也就不可能在此之前幹掉中國海軍最後一艘航母。更重要的是,在馬裏亞納群島附近作戰,美軍艦隊還有可能遭到戰略轟炸機與反潛巡邏機攻擊,與中國艦隊單獨作戰的機會不大,也就沒有多少取勝的希望。
也就是說,等到美國海軍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錯失了奪取製海權的機會。
事實上,兩天後,也就是四月十九日,在陸戰隊已經建立起野戰機場之後,牧浩洋就率領“泰山”號返航了。
以阿納塔漢島為基地,中國陸戰隊基本上控製了馬裏亞納群島。
利用部署在阿納塔漢島上的巡邏機,陸戰隊能夠監視方圓上千公裏的海域,並且用遠程炮兵攻擊前往關島、塞班島與提尼安島的船隻。加上潛艇的封鎖,美軍運輸船隊根本到不了阿拉普港。
事實上,在四月十四日,美軍就取消了向關島運送物資的行動,那支早已準備妥當的船隊也在四月十五日離開珍珠港,駛往澳大利亞。月底的時候,這些運輸船開到了所羅門群島的霍尼亞拉。
也就是說,美軍放棄了馬裏亞納群島,開始在西南太平洋上加強防禦部署。
按照馬歇爾將軍的判斷,中**隊接下來要攻打的不是夏威夷群島,而是西南太平洋上的澳大利亞。
原因很簡單,隻有占領了澳大利亞,中國才能消除美軍對本土與東南亞構成的威脅。
更重要的是,隻有占領了澳大利亞,才能把美軍趕出印度洋。
從整體戰略上講,澳大利亞也有極為重要的戰略價值,因為這個國家不但有一億兩千萬人口,還有大量的戰略資源,更有顯赫的戰略位置。更重要的是,澳大利亞是美國最重要的核心盟國之一。即便不考慮軍事因素,在政治上,隻要占領了澳大利亞,就能讓那些中立國家相信,中國才是最後的贏家。
可以說,有太多太多的理由讓中國出兵西南太平洋了。
這樣一來,所羅門群島就顯得至關重要了,因為這條群島是澳大利亞的屏障,除非中**隊不打算直接攻擊澳大利亞的核心地區,即東南部地區,而是在荒涼的北部登陸,再橫跨澳洲大陸。
在馬歇爾上將看來,中**隊在澳大利亞北部地區登陸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要知道,在澳洲大陸腹地,不但沒有鐵路,連高等級公路都沒有,地麵部隊必須跨越一千多公裏,才能攻占澳大利亞東部地區的港口,也才能夠獲得有效的後勤保障,而在沒有後勤保障的情況下,再強大的地麵部隊都不可能跨越一千多公裏發起攻擊,更不可能取得任何程度的勝利。
顯然,中**隊隻有走所羅門群島,控製珊瑚海,再南下進入塔斯曼海。
必須承認,在戰略層麵上,馬歇爾的判斷非常準確。牧浩洋在回到北京之前,就在考慮攻打澳大利亞的作戰行動。隻是在戰役層麵上,馬歇爾明顯低估了中**隊,特別是中國陸軍的遠程攻擊能力。
四月二十日,牧浩洋回到總參謀部。
當天,他除了向黃瀚林匯報作戰情況之外,還提到了澳大利亞攻略,即希望集中地麵部隊攻打澳大利亞。
問題是,這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決定。
要知道,攻打澳大利亞,陸戰隊肯定不夠,必須動用陸軍,而戚凱威當時正在策劃向烏拉爾山進軍。
可以說,不但黃瀚林有點猶豫,戚凱威也不會答應。
別忘了,在分工上,戚凱威負責大陸戰場,牧浩洋負責海洋戰場,而澳大利亞方向上的作戰行動明顯屬於海洋戰場。即便作戰行動失敗,牧浩洋不會推卸責任,戚凱威也沒有理由在自己的事情還沒搞明白之前去幫助牧浩洋。
毫無疑問,這又是一件免不了扯皮的麻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