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狂妄自大
收費章節(12點)
二零五六年二月十日,第一批十座經過改裝的海上基地到達前線。
與“戰術型海上基地”相比,這種“戰略型海上基地”的主體結構一樣,因此在使用中仍然可以搭載戰術戰鬥機,主要區別是多了專門為支持轟炸機而改裝的附加平台,比如維護平台停放平台彈藥儲運平台等。這種簡單改裝,一是可以使用之前的戰術海上平台,以便降低改裝費用,二是能夠縮小工程量,加快改裝速度,三是避免煩瑣的測試,盡快投入實戰應用。
經實戰考驗,戰略海上平台具有非常高的實戰價值。
當時,一座配備兩套停放平台的戰略海上平台能夠搭載五十架轟炸機,前沿部署時能把轟炸機的作戰半徑縮短百分之六十以上,因此五十架轟炸機的作戰效率,相當於部署到後方機場的一百架轟炸機。十套戰略平台,總共搭載了五百架轟炸機,其實際作戰效率相當於後方的一千架轟炸機。
後來,空軍發現,可以把停放平台增加到四座,即在保留兩百架戰鬥機的情況下,把轟炸機的攜帶數量增加到一百架,也不會對轟炸機的作戰效率產生明顯影響,相當於把戰略海上平台的利用效率提高了一倍。
得到空軍的好評之後,海軍開始改造更多的戰略海上平台。
可惜的是,當時海軍手裏就隻有十座海上平台,而新增的海上平台都沒能在戰爭結束之前投入使用。戰後,這些海上平台全部改裝了海上航天發射場,開始為航天服務,也算得上是廢物利用了。
在戰略轟炸強度得到保證之後,牧浩洋把攻打美國本土的時間訂在了二月底。
可以說,到這個時候,美國戰敗已經沒有絲毫懸念了。
要知道,在十座海上平台投入戰鬥之後,中國空軍的戰略打擊能力提高了三分之一,也借此機會擴大了轟炸範圍。
二月十二日,中國空軍轟炸機群首次飛越洛基山脈,用重型巡航導彈打擊了鹽湖城丹佛拉斯維加斯菲尼克斯與阿爾伯克基附近的美軍基地。兩天之後,中國空軍的轟炸機群又進行了一次長途奔襲,重點轟炸了得克薩斯州的油田與石油化工工廠。
雖然在此之後,受轟炸機損失重大影響,中國空軍的轟炸行動有所收斂,但是到二月二十日,隨著J-31M(部署在海上基地上)與J-33M,即J-31/J-33的終極改進型服役,加上由DY-2改裝的超級加油機大規模服役,護航戰鬥機的作戰半徑達到了四千公裏,可以掩護轟炸機深入美國腹地,針對美國東部地區的轟炸行動再次開始,而且打擊範圍擴大到了美國的基礎工業領域。
當時,空軍為了提高護航戰鬥機的航程,一口氣改裝了六百架DY-2。這種超級加油機能夠攜帶三百噸燃油,在充電飛機的支持下,到前方巡邏數十個小時,隨時為作戰飛機補充燃油,而一架超級加油機就能支持二十到四十架護航戰鬥機或者支持十架到二十架戰略轟炸機。
中國空軍擴大轟炸範圍,也與美國西海岸地區的防空力量被徹底摧毀有關。
到了二月底,中國空軍與海軍把空中戰線推進到了美國西海岸上空,艦隊甚至一度到達離美國海岸線不到一百公裏的地方。在艦隊的掩護下,加油機集中在三處地點待命,大幅度提高了戰鬥機與轟炸機的作戰效率。
由此可見,大規模戰略轟炸已經全麵展開。
在戰火燒到美國本土之後,美國戰敗就隻是時間上的事情了。
也就在這個時候,大戰第一次出現了結束的跡象。
二月二十四日,美國通過瑞士文萊與不丹這三個永久中立國,向中國發出了開戰之後的第一份停戰書。
是停戰書,而不是投降書。
也就是說,美國要求體麵的停戰,並且沒有為停戰開出多少條件,反而要求中國承諾在停戰之後,把軍隊撤回到戰前所在區域。
說得直接一點,停戰的目的是恢複戰前狀態。
這是停戰書嗎?
如果美國掌握著戰略主動權,壓著中國打,提出這樣的停戰條件,可以說美國當局非常具有騎士精神。
問題是,現在是中國掌握著主動權,壓著美國打。
也就隻能說,美國當局太不知天高地厚了。
要知道,中國被迫參加這場戰爭,絕對不是在為遭到偷襲的太平洋艦隊複仇,也就絕對不可能在戰後恢複到戰前狀態。
當時,中國外交部給出的答複很簡單:美國的唯一選擇就是無條件投降。
事實上,這隻是外交部的答複。原因很簡單,在二零五六年初,東方同盟集團還沒有就如何處置美國達成一致。雖然大部分國家都認為美國必須無條件投降,但是也有不少國家認為不應該欺人太甚。
當時,中國在這個問題上也非常猶豫。
原因很簡單,美國是一個大國,而且是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國,不管怎麽處置,都是非常棘手的事情。
占領美國的話,中國肯定會背上沉重的負擔。
要知道,別所幫助美國進行戰後重建,就是管理這個麵積超過九百萬平方公裏,人口超過七億的國家,都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說得直接一些,就算徹底打敗了美國,中國也不可能占領美國,因為長期占領美國,除了巨大的經濟負擔,還會引發抵抗行動,讓中國在取勝之後戰敗。
像對付俄羅斯那樣對付美國?
顯然也行不通,俄羅斯在戰敗的時候,其實際控製區內隻有不到三千萬人,而其總人口也就一億,國土麵積差不多是美國的兩倍,因此人口密度實際上隻有美國的十四分之一,且三分之二的地區是人跡罕至的冰原。也就是說,俄羅斯可以被肢解可以被分割甚至有可能被滅絕,但是美國不會。
從長遠考慮,肢解與分裂美國的害處比保持一個完整的美國大得多。
另外,還得考慮戰時的情況。
要知道,如果中國決定出兵占領美國,肯定會讓盟軍加入,而且像對待美國這種地廣人稠的國家,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盟軍分區占領,由此就必然導致最嚴重的後果,即按照占領區分割美國。
隻要有遠見的人,都應該知道,這將是一場災難。
從本質上講,可以把美國的領土分成幾部分,但是絕對不可能以次消除美國民眾的國家意誌。最終結果就是,在占領軍的影響力降低之後,美國肯定會再次統一,而且很有可能是以反抗占領軍的方式實現統一,而重新統一的美國,必然把占領國特別是中國當成頭號大敵,也就會再次成為中國的潛在威脅。
要知道,中國拚了命的打贏這場戰爭,就是要消除美國的潛在威脅。
那麽,如何才能夠消除美國的潛在威脅呢?
顯然,消除美國的潛在威脅,關鍵不在於擊敗美軍也不是打垮美國的經濟更不是分裂美國的土地,因為軍隊可以重建經濟肯定會複蘇領土也會再次統一,真正的關鍵是消除美國人心裏的仇恨,特別是對中國的仇恨,不再把中國當成敵人,而是把中國當成共同發展的朋友。
為此,就絕對不能肢解與分裂美國。
當時,在美國第一次提出停戰請求之後,中國國內就出現了一個聲音,即宣稱中國需要的絕對不是一場“迦太基式的和平”,因此不能以戰勝者的身份來隨意處置美國,而是應該充分考慮與尊重美國民眾的自願選擇。
在中國高層中,持這一觀點的主要就是杜小蕾。
在向黃瀚林牧浩洋等人說明情況的時候,杜小蕾提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協約國在戰爭結束之後強加到德國身上的不平等條約,不但沒有讓德國解除武裝,還在德國民眾心裏埋下了仇恨的種子,最終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杜小蕾借此發出警告,中國絕對不能讓第三次世界大戰變成第四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更不能把不平等條約強加到美國身上,因為那不是和平條約,隻是一紙休戰條約,幾十年之後,美國就將再次崛起,並且懷著滿腔仇恨引發第四次世界大戰。
黃瀚林明白這個道理,牧浩洋也明白這個道理。
就算有信心打贏第四次世界大戰,也會為此付出更為慘烈的代價,讓更多的中國人遭受戰火荼毒。
問題是,在二零五六年初,與美國停戰是肯定不可能的事情。
別的不說,美國自以為是提出的那些停戰條件,根本就不可能被中國接受。
此外,歐洲聯邦對此采取的態度,也讓中國無法接受。要知道,在東方同盟集團中積極主張與美國停戰的就隻有歐洲聯邦,而該行為,被中國甚至是其他盟國看成是在變相袒護美國,維護西方文明。
還有,英國在一月底宣布參戰,也影響了中國的立場。
美國真打算停戰的話,就不會在這個時候策動英國參戰,因此在所有人眼裏,美國根本沒有停戰的誠意,隻是借停戰來拖延中國軍隊,獲得喘息機會,以便完善本土防禦,甚至進行戰略反擊。
停戰不可能,那就隻有打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