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重壓之下
收費章節
在所有戰線都頻傳捷報的時候,牧浩洋沒有清閑下來。
二零五五年六月,牧浩洋開始策劃攻打夏威夷群島的作戰行動。在他看來,這將是太平洋戰場上的“終結之戰”。
取勝不是什麽問題,關鍵是如何用最小的代價奪取夏威夷群島。
最初,牧浩洋打算在年內攻打夏威夷群島,最好安排在年底進行,因為到年底,陸戰隊基本上騰出手來了。更重要的是,到年底的時候,海軍艦隊規模將再次膨脹,第四批超級航母將加入作戰序列。到時候,中國海軍航母戰鬥群的規模不是十五支、也不是二十三支、而是足足二十七支。到這個時候,美國海軍最多隻有二十一支航母戰鬥群,而且配套戰艦遠少於中國海軍。
事實上,主力艦隊規模膨脹,隻是海軍艦隊戰鬥力增強的因素之一。
到二零五五年底,海軍的“二級艦隊”也將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所謂的“二級艦隊”,主要指用民用船隻改造的戰艦,包括護航航母、火力支援艦、武裝護航艦等等。
到年底的時候,中國海軍的護航航母將達到一百二十八艘、火力支援艦將達到三百六十艘、武裝護航艦將到達四百多艘。
雖然這些艦船都沒有達到海軍的作戰標準,但是聚集在一起,絕對是一支誰都不敢小覷的作戰力量。更重要的是,有了這支“二級艦隊”,主力艦隊就能得到解脫,可以全力進行製海作戰。
可以說,到了年底,中國海軍可以毫無懸念的打下夏威夷群島。
當時,牧浩洋甚至覺得,根本沒有必要動用多少陸戰隊,強大的海空打擊能力就能打垮夏威夷群島上的美軍,然後占領群島東部的某座島嶼,將其開辟成前進基地,成為進軍北美大陸的跳板。
隻是,到了六月底,情況發生了轉變。
首先,魏成龍指揮的部隊在六月二十二日攻入聖彼得堡,終結了俄羅斯政權,大陸戰爭宣告結束。雖然戰鬥還沒有結束,潰散的兩百多萬俄軍逃到了北烏拉爾地區,繼續與中國陸軍周旋,直到大戰結束,還有一些俄軍遊擊隊藏在極北地區的大山裏麵,有的甚至到戰爭結束後十多年還在繼續抵抗。但是大規模作戰行動已經結束,魏成龍正在向白俄羅斯與烏克蘭方向調集兵力。
不出所料的話,白俄羅斯與烏克蘭很快就會屈服。
緊接著,蔣博文指揮的中東軍團在六月二十四日攻入以色列本土,一百多萬美以聯軍在戈蘭高地附近被圍,最終在七月三日投降,而在此之前,中埃軍團在西奈半島上大勝,圍殲了近八十萬美以聯軍。接下來,蔣博文就將指揮中東軍團攻打特拉維夫,完成中東戰場上最後一次大規模進攻戰役。
顯然,以色列亡國已經無法避免了。
中隊在二零五五年上半年,連續在三個主戰場上取得戰略性勝利,或多或少都有點出人意料。
當然,看清本質,就應該知道,這絕對不是奇跡。
到六月底,中隊的運輸機群規模已經超過了八萬架,其中兩萬四千架是大型電動運輸機、四萬八千架是電動戰術運輸機、另外還有將近一萬架戰術運輸機。如此龐大的運輸機群,幾乎讓中隊能在任何時間、在任何戰場上、以任何方式、擊敗任何敵人,西方聯軍不敗才是怪事。
三場重大戰略勝利,足以引發一場全球性的政治地震了。
六月三十日,法國總統、德國總理與意大利總理在羅馬簽署聯合宣言,宣告“歐洲聯邦國”正式成立。在此的前一天,法國、德國與意大利三國議會均批準了由全民公決所通過的建立歐洲聯邦國家的法案。
一天之後,歐洲聯邦政府成立,由法國總統擔任臨時總統。
按照同一天生效的聯邦臨時憲法,在接下來的一個月之內,將進行全民選舉,首先組建聯邦議會。歐洲聯邦議會分成兩個部分,一是由邦國為主的高層議會,二是通過全民選舉產生的基礎議會。前者有六十個議席,暫時由法德意各占有二十個,如果今後有其他國家並入歐洲聯邦,則重新分配,原則上每一個邦國擁有同樣多的議席。後者有三百個議席,按照邦國的人口數量進行分配,如果今後有其他國家並入歐洲聯邦,則根據邦國的人口按比例增加議席。在歐洲聯邦議會組建之後,將再次進行全民選舉,產生名義上的總統,並且由議會推舉產生聯邦總理,由聯邦總理組建聯邦政府,並且行使行政權。最後,將從邦國政府推選代表中產生九為聯邦最高法官,並且在此基礎上產生聯邦最高法院,形式司法權,並且對聯邦法律做出解釋。在此期間,將由聯邦議會的憲法委員會對臨時憲法進行修改與完善,推出正式憲法,最終進行第三次全民公決,在獲得三分之二多數支持的情況下,正式憲法將成為聯邦最高法。
顯然,這是一個較為煩瑣的政治過程。
隻是,整個過程隻需要兩個月就能完成。
也就是說,在八月底,歐洲聯邦的政治架構就將成型,歐洲聯邦也將因此成為一個實質性的國家。
按照法國總統,準確的說是歐洲聯邦臨時總統在七月一日公布的消息,如果聯邦憲法在第一次全民表決中獲得通過,歐洲聯邦將把九月一日定為國慶節,並且在當天舉行全國性慶祝活動。
可以說,歐洲終於在統一行動上,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問題是,法德意組成歐洲聯邦,幾乎把其他歐洲國家都排除在外,不但沒有讓英國與西班牙這樣的親美國家參與進來,連荷蘭、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親華國家也被排除在外。
當時,法德意給出的理由,是要盡量簡化統一程序。
事實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法德意已經意識到,如果再不出手,恐怕歐洲就永遠也不可能成為統一國家了。要知道,中隊已經推進到了俄白邊境,離歐盟成員國波蘭隻有一步之遙。其實,中國已經與歐盟“接壤”了,因為中隊在向聖彼得堡進軍的時候,已經推進到了波羅的海三國的邊境線上,而這三個國家也是歐盟成員國。也就是說,中國的軍事威脅已經變成現實。
可以說,歐洲拖不起。
如此一來,法德意就得拋下其他歐洲國家,因為隻要有其他歐洲國家參與進來,英國與西班牙等親美國家就會唱反調,對統一大業造成負麵影響,甚至會導致歐洲徹底分裂成兩大陣營。
當法德意統一之後,也就成為了歐洲的中心。
如同萬有引力一樣,這三個歐洲最強大的國家組成的歐洲聯邦,足以把周圍的小國引進進去。
七月一日當天,荷蘭與奧地利就表示,願意加入歐洲聯邦。
到八月底,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克羅地亞、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阿爾巴尼亞、斯洛文尼亞、立陶宛、愛沙尼亞與盧森堡都先後向歐洲聯邦發出照會,提出了加入聯邦的請求。
在進行政治統一的時候,法德意沒有忘記做最重要,也是最緊迫的事情:軍事統一。
七月二日,歐洲聯邦國防軍總參謀部就在柏林宣告成立,暫時由前德軍總參謀長魯道夫上將擔任總參謀長。按照魯道夫下達的命令,法德意三國國防軍將在七月底之前整編成歐洲聯邦國防軍。
以法德意三國國防軍為基礎,歐洲聯邦國防軍的總兵力高達一百八十萬。
當時,歐洲聯邦急於整合國防力量,一是應付來自東麵的威脅,畢竟數百萬中隊在邊境線上枕戈待旦,可不是說著玩的事情。雖然中國早就宣布不會入侵中立國家,而且一直在跟歐洲國家進行外交接觸,積極拉攏歐洲國家,但是誰也不能保證,氣勢如虹的中隊不會像當年的蒙古大軍一樣越過多瑙河,把歐洲攪個天翻地覆,把剛剛形成的歐洲聯邦扼殺在搖籃之中。要知道,中國在千辛萬苦擊敗美國之後,肯定不希望在歐亞大陸的另外一端出現一個能夠與之抗衡的強大國家。隻要中國與歐洲的關係出現稍微偏差,中隊就會揮師西進。
其次,就是向其他歐洲國家施壓,或者說讓其他歐洲國家認清形勢。美國遠在大西洋對岸,而且自身難保,任何小國在這場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中,都很難保持獨立自主的地位,隻有加入歐洲聯邦,才能獲得安全保障,也才能夠在未來的世界格局之中獲得一席之地。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當時歐洲聯邦甚至秘密製訂了入侵其他歐洲國家的軍事計劃。
說白了,到這個時候,已經不是其他歐洲國家願意還是不願意加入歐洲聯邦的問題,而是必須加入歐洲聯邦,特別是歐洲大陸上的那些小國,如果不加入歐洲聯邦,肯定沒有生存空間。
當然,法德意也知道,僅僅三個國家,還不足以組成歐洲聯邦。
在極端情況下,軍事手段也是謀求統一的合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