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將星隕落
在美國的戰略中,有三個地方絕對不能戰敗,一是太平洋、二是中東,三是俄羅斯。
早在二零五三年初,也就是俄羅斯參戰後,美國就派了一個軍事顧問團去莫斯科,對俄羅斯的軍事力量與戰爭實力進行了全麵考察。隻是這次考察的意義不是很大,因為美國的軍事顧問團主要在莫斯科活動,而且成天參加俄羅斯高層舉行的宴會,根本沒有機會到部隊與基層進行實地考察。
事實上,當時俄羅斯上下非常樂觀,認為勝利在望。
以二零五三年初的情況,俄羅斯當局不是在盲目樂觀。在俄羅斯加入西方陣營後,西方同盟集團在各種戰爭要素上大都超過了東方同盟集團,比如領土麵積是對手的三倍、資源總量是對手的兩倍、兵力是對手的一點五倍、工業生產總量是對手的一點四倍。唯一不如東方同盟集團的,隻有人口規模。事實上,這個差距也不是很大,因為以俄羅斯為核心的獨聯體經濟體有大約三億人。更重要的是,到這個時候,中國還沒有回過神來,仍然在戰略上處於被動挨打的地步。
隻是,剛剛出任參聯會主席的馬歇爾沒有這麽樂觀。
當時,已經有足夠多的跡象表明,中國的戰爭潛力、戰爭動員速度、軍隊的戰鬥力超過了美國軍方的估計。甚至有理由相信,西方集團高興得太早了,中國的戰略反擊肯定會在二零五三年到來。
顯然,隨後發生的事情,證明了馬歇爾的判斷。
隻是在當時,能有如此清醒認識的,恐怕也就隻有馬歇爾上將了。別的不說,連美國總統盧卡斯都認為,勝利將屬於美國,而且有望在二零五四年底取勝,不然他也不會積極鼓動俄羅斯參戰。
馬歇爾不能動搖美國總統的信心,隻能做一些必須該做的事情。
比如,在二零五三年四月,他再次派遣軍事考察團前往俄羅斯,而且沒有去莫斯科,直接去了葉卡捷琳娜堡,然後數百名考察人員奔赴各地,對俄羅斯軍隊、工業中心、運輸中心等直接關係到戰爭實力的機構進行了深入考察,向馬歇爾提交了第一手數據,即全部來自基層的考察報告。
這份在五月底出爐的報告被馬歇爾鎖了起來,直到九月份才交給盧卡斯。
原因很簡單,這是一份極不樂觀的報告,而在五月份的時候,盧卡斯依然不太相信美國會在年內喪失戰略主動權。以當時的情況,如果馬歇爾在五月份把這份報告送到白宮,很有可能被盧卡斯燒掉。到了九月份,在所羅門海戰結束之後,即中國發動戰略反擊已成定局的情況下再交給總統,結果就不一樣了。
不管盧卡斯的感受如何,事實就在麵前,誰也否認不了。
最難以讓盧卡斯接受的事實就是:沒有美國的直接軍事援助,俄羅斯的伏爾加河防線肯定會在年內被中國軍隊攻破,在二零五四年上半年戰敗也絕不是神話,美國必須盡快出兵俄羅斯。
不是派遣空軍參戰,而是直接出動地麵部隊。
當然,也得派遣空軍參戰,而且得以戰術航空兵為主。
在盧卡斯還在猶豫的時候,德黑蘭戰役打響。
雖然美俄聯軍沒有被趕出伊朗,但是這場戰役的結果卻讓盧卡斯認識到,馬歇爾發出的警告正在逐漸變成現實。
到了十月初,美國已經沒有多少轉圜餘地了。
這個時候,俄羅斯總統也發出了請求,即美國必須立即出兵俄羅斯,不然俄羅斯將被迫在明年的某個時候單獨與中國媾和。
十月十日,盧卡斯簽署了出兵俄羅斯的總統令。
當天,就有四個美軍師登上了開往俄羅斯的運輸船隊,而且其中兩個是主力師,即兩個月前從中東撤回來休整的第一裝甲師與第二裝甲師。當時,美國陸軍隻有十個主力師,而且均進行了改編,除了第一零一空中突擊師與第八十二空降師之外,其他八個師全部升級為裝甲師。
這是沒辦法的事,因為中國軍隊的裝甲優勢太明顯了。
獲得能與地麵戰平台抗衡的主戰裝備之前,美軍的唯一辦法就是擴大師一級作戰部隊的裝甲規模。
這支部隊中,還有馬歇爾親自任命的俄羅斯戰區美軍司令洛布魯克中將。
在美軍中,洛布魯克中將可以說是鼎鼎有名。這位當時才四十七歲的中將,算得上是美軍中的少壯派將領,因為美國陸軍中將的平均年紀為五十四歲,很多人到四十七歲時,連少將都沒混上。
洛布魯克最出名的地方,在與他對未來地麵戰爭的預測。
在某些方麵,洛布魯克與戚凱威非常相似,即在他看來,飛速進步的技術,將徹底改變地麵戰爭的麵貌。
由此產生的影響就是,洛布魯克是美軍中,最為堅定的地麵戰平台支持者。
可惜的是,在美軍中,陸軍的地位本來就不是很高,而且受海軍軍備競賽影響,美國陸軍一直沒有獲得充足的軍費。結果就是,被洛布魯克寄予厚望的地麵戰係統,直到大戰爆發的時候都沒能研製成功。
事實上,在大戰爆發前,洛布魯克就發出過警告,認為不在乎陸軍,遲早會導致美國在戰爭中慘敗。當時洛布魯克就明確提到,在全麵戰爭中,陸軍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不再隻是執行地麵占領任務的軍事力量,而是承擔起了戰略進攻與戰略防禦的作戰部隊,具有不亞於空軍與海軍的重要性。
問題是,他當時還是少將,沒人相信他的觀點。
要知道,在大戰爆發前,美國從上到下都認為,隻要空軍與海軍足夠強大,美軍就能輕易擊敗中國。
等到美軍在戰場上吃了苦頭,才想起了洛布魯克發出的警告。
二零五二年底,洛布魯克就晉升為中將,而他的第一個任務不是去指揮作戰,而是負責美軍地麵戰係統的研製與生產工作。在他的努力下,美軍地麵戰係統在二零五三年六月底完成了軍方驗收,預計在二零五三年底量產。到了十月份,洛布魯克在這方麵基本上沒有什麽事情可做了。
也正是如此,馬歇爾想到了他,也就決定派他去俄羅斯。
當時,馬歇爾親自做出保證,隻要他能穩住俄羅斯的伏爾加河防線,就會授予他四星上將軍銜。
顯然,這是二零五三年年內的事情。
也就是說,洛布魯克很有可能在四十八歲之前成為四星上將。
如果他能取得這樣的成就,有理由相信,要不了兩年,這位被馬歇爾給予厚望的將領將成為美國陸軍的統帥,甚至可以說,隻要假以時日,洛布魯克遲早會成為戚凱威、魏成龍與蔣博文那樣的超級戰將。
可惜的是,洛布魯克並不走運。
按照常理,他應該搭乘專機前往莫斯科,在大部隊到達之前,建立美軍司令部,與俄軍搞好關係。
隻是,這位不走尋常路的將領沒有直接飛往莫斯科,而是決定跟隨大部隊去俄羅斯。
也就是說,他搭乘運送作戰部隊的船隻前往俄羅斯。
當時,他把去莫斯科建立前美軍司令部的任務交給了參謀長倫道夫上校,隻是在登船之前跟布魯希洛夫通了電話。
這個時候,誰也沒有料到,洛布魯克正踏上一條不歸之路。
五天後,美軍船隊經過亞速爾群島,駛往直布羅陀海峽。當天晚上,這支由二十四艘快速運輸船組成的船隊遭到潛艇伏擊,一條重型魚雷擊中了洛布魯克乘坐的“美利堅合眾國”號貨輪。不到五分鍾,這艘排水量超過十萬噸的巨輪就斷成兩截,連同洛布魯克中將在內的五千多名官兵沉入大海。
伏擊美國船隊的,正是周渝生派往大西洋的“海豹”號攻擊核潛艇。
事實上,這也是“海豹”號第一次到北大西洋執行破交任務,而且是第一次在北大西洋攻擊美軍船隊。
當時,總共有七艘運輸船遭到攻擊,隻有“美利堅合眾國”號被擊沉。
結果就是,洛布魯克這顆還沒有升起的將星就這樣隕落了。
這場戰鬥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因為在此之前,中國潛艇從沒來過北大西洋,所以美國海軍不太重視北大西洋上的反潛護航任務,隻為船隊安排了兩艘反潛驅逐艦,而且隻在亞速爾群島以西安排反潛巡邏機清理航道。
雖然在此之後,美國海軍加強了在北大西洋上的反潛護航力度,但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讓洛布魯克起死回生。
戰後,有人認為,如果洛布魯克沒有死,大陸戰場的結局肯定會不一樣。
當然,這隻是推測,也就有一定的可能性。雖然很多人把洛布魯克吹成了能與戚凱威匹敵的戰將,但是這些人沒有辦法證明洛布魯克確實有指揮軍隊作戰的才華,因為洛布魯克從來沒有指揮過作戰行動。
別忘了,戚凱威能有如此高的地位,全是在戰場上拚來的。
當然,就算洛布魯克是古德裏安、巴頓、朱可夫那樣的天才級將領,沒有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他也隻是一名光杆司令。
要知道,在才華上,布魯希洛夫不亞於戚凱威,可是他從來沒有擊敗過戚凱威。
洛布魯克之死,沒有阻止美國向俄羅斯出兵,反而讓他的斷言得到了重視,從而讓美國加快了出兵俄羅斯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