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

探索思考

看到“作文”二字,尤其是看到“根據以上材料,寫一篇議論文”時,你會有什麽感受呢?是欣喜若狂,下筆如有神?還是抓耳撓腮,東拚西湊?的確,作出一篇好文並非易事,作出一篇論點深刻、結構完整的議論文就更難了。作文究竟有沒有秘訣,魯迅先生曾經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閱讀批注

現在竟還有人寫信來問我作文的秘訣。1我們常常聽到:拳師教徒弟是留一手的,怕他學全了就要打死自己,好讓他稱雄。在實際上,這樣的事情也並非全沒有,逢蒙殺羿就是一個前例。逢蒙遠了,而這種古氣是沒有消盡的,還加上了後來的“狀元癮”,科舉雖然久廢,至今總還要爭“唯一”,爭“最先”。

1 開門見山提出論點

開篇短短的一句話,作者不僅解釋了寫這篇文章的緣由,還用“竟還”二字加以強調,點明了本文的論點:作文沒有秘訣可言。在寫議論文時,論點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是所要議論、闡述、表達的重要觀點。一般而言,論點多被安排在文章開頭,這樣的好處是讀者能迅速抓住文章要領,自然流暢地深入下文。

遇到有“狀元癮”的人們,做教師就危險,拳棒教完,往往免不了被打倒,而這位新拳師來教徒弟時,卻以他的先生和自己為前車之鑒,就一定留一手,甚而至於三四手,於是拳術也就“ 一代不如一代”了。2

2 對比論證、舉例論證

作者沒有直接去就“作文秘訣”的觀點發表議論,而是筆鋒一轉,借用古今事例加以論證:拳術和科舉確實有秘訣和傳承。這與本文的論點形成鮮明對比。此外,寫議論文時,切忌翻來覆去地空談大道理,而要用豐富的事實材料為論點服務,使文章有血有肉,充實飽滿。

還有,做醫生的有秘方,做廚子的有秘法,開點心鋪子的有秘傳,為了保全自家的衣食,聽說這還隻授兒婦,不教女兒,以免流傳到別人家裏去,“秘”是中國非常普遍的東西,連關於國家大事的會議,也總是“內容非常秘密”,大家不知道。但是,作文卻好像偏偏並無秘訣,3假使有,每個作家一定是傳給子孫的了,然而祖傳的作家很少見。自然,作家的孩子們,從小看慣書籍紙筆,眼格也許比較的可以大一點罷,不過不見得就會做。目下的刊物上,雖然常見什麽“父子作家”“夫婦作家”的名稱,仿佛真能從遺囑或情書中,密授一些什麽秘訣一樣,其實乃是肉麻當有趣,妄將做官的關係,用到作文上去了。

3 語言連貫

一個“但是”,把從對各行各業“秘”的討論上,自然轉移到了文章主題“作文秘訣”上。連貫通暢的語言、嚴謹的結構、縝密的思維,使文章讀起來更加順暢自然。你也不妨嚐試著寫作時,在遞進、轉折、接結等位置恰當地運用連接詞語,讓文章更加一氣嗬成。

那麽,作文真就毫無秘訣麽?卻也並不。4我曾經講過幾句做古文的秘訣,是要通篇都有來曆,而非古人的成文;也就是通篇是自己做的,而又全非自己所做,個人其實並沒有說什麽;也就是“事出有因”,而又“查無實據”。到這樣,便“庶幾乎免於大過也矣”了。簡而言之,實不過要做得“今天天氣,哈哈哈……”而已。

4 設問句

前文中,作者圍繞“作文沒有秘訣”展開了論證。到這兒,卻用自問自答的形式開啟段落——作文並不是真的毫無秘訣。是作者自相矛盾嗎?不,這是作者在正話反說,以引出下文對“作古文秘訣”的分析,借此揭露當時文學創作的弊端。合理使用設問句,使文章不再平平無奇,也更有說服力。

這是說內容。至於修辭,也有一點秘訣:一要蒙朧,二要難懂。那方法,是:縮短句子,多用難字。5譬如罷,作文論秦朝事,寫一句“秦始皇乃始燒書”,是不算好文章的,必須翻譯一下,使它不容易一目了然才好。這時就用得著《爾雅》《文選》了,其實是隻要不給別人知道,查查《康熙字典》也不妨的。動手來改,成為“始皇始焚書”,就有些“古”起來,到得改成“政俶燔典”,那就簡直有了班馬氣,雖然跟著也令人不大看得懂。但是這樣的做成一篇以至一部,是可以被稱為“學者”的,我想了半天,隻做得一句,所以隻配在雜誌上投稿。

5 語言準確精練

作者從作古文的“內容”過渡到“修辭”,並用簡明的詞語概括了修辭的秘訣和方法。於無聲處,和作古文的修辭“秘訣”——蒙朧、難懂形成鮮明對比。作者寫議論文的文字功底可見一斑。

我們的古之文學大師,就常常玩著這一手。班固先生的“紫色鼃(wā)聲,餘分閏位”,就將四句長句,縮成八字的;揚雄先生的“蠢迪檢柙”,就將“動由規矩”這四個平常字,翻成難字的。《綠野仙蹤》記塾師詠“花”,有句雲:“媳釵俏矣兒書廢,哥罐聞焉嫂棒傷。”自說意思,是兒婦折花為釵,雖然俏麗,但恐兒子因而廢讀;下聯較費解,是他的哥哥折了花來,沒有花瓶,就插在瓦罐裏,以嗅花香,他嫂嫂為防微杜漸起見,竟用棒子連花和罐一起打壞了。這算是對於冬烘先生的嘲笑。然而他的作法,其實是和揚班並無不合的,錯隻在他不用古典而用新典。 6這一個所謂“錯”,就使《文選》之類在遺老遺少們的心眼裏保住了威靈。

6 舉例論證

針對前文提出的作古文方法,作者用兩段文字來加以反麵論證。一句淺顯易懂的“秦始皇乃使燒書”最後被改為晦澀難懂的“政俶燔典”,加上古之文學大師們常玩的——“縮短句子、多用難字”作為實例,從側麵使本文論點更站穩了腳跟。在寫議論文時,舉例論證是最常使用的一種論證方法,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更能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做得蒙朧,這便是所謂“好”麽?答曰:也不盡然,其實是不過掩了醜。7但是,“知恥近乎勇”,掩了醜,也就仿佛近乎好了。摩登女郎披下頭發,中年婦人罩上麵紗,就都是蒙朧術。人類學家解釋衣服的起源有三說:一說是因為男女知道了性的羞恥心,用這來遮羞;一說卻以為倒是用這來刺激;還有一種是說因為老弱男女,身體衰瘦,露著不好看,蓋上一些東西,借此掩掩醜的。從修辭學的立場上看起來,我讚成後一說。現在還常有駢四儷六,典麗堂皇的祭文,挽聯,宣言,通電,我們倘去查字典,翻類書,剝去它外麵的裝飾,翻成白話文,試看那剩下的是怎樣的東西嗬!?

7 邏輯嚴密

議論文講求邏輯嚴密清晰,本段首句照應前文作古文的“秘訣”——蒙朧,並指出了蒙朧的作用——掩醜。清晰嚴密的論證過程,不僅讓讀者一目了然,也能跟隨作者的思路去思考和判斷。寫作時,合理使用總結概括性的語句,會使文章的結構更加緊湊,合乎邏輯。

不懂當然也好的。好在那裏呢?即好在“不懂”中。8但所慮的是好到令人不能說好醜,所以還不如做得它“難懂”:有一點懂,而下一番苦功之後,所懂的也比較的多起來。我們是向來很有崇拜“難”的脾氣的,每餐吃三碗飯,誰也不以為奇,有人每餐要吃十八碗,就鄭重其事的寫在筆記上;用手穿針沒有人看,用腳穿針就可以搭帳篷賣錢;一幅畫片,平淡無奇,裝在匣子裏,挖一個洞,化為西洋鏡,人們就張著嘴熱心的要看了。況且同是一事,費了苦功而達到的,也比並不費力而達到的可貴。譬如到什麽廟裏去燒香罷,到山上的,比到平地上的可貴;三步一拜才到廟裏的廟,和坐了轎子一徑抬到的廟,即使同是這廟,在到達者的心裏的可貴的程度是大有高下的。作文之貴乎難懂,就是要使讀者三步一拜,這才能夠達到一點目的的妙法。

8 邏輯嚴密

此句類同上段首句,在分析了作古文的“蒙朧秘訣”後,緊接著論證“秘訣”之二——難懂。工整的邏輯安排,可以使讀者迅速把握文章結構,了解論證過程。

寫到這裏,成了所講的不但隻是做古文的秘訣,而且是做騙人的古文的秘訣了。但我想,做白話文也沒有什麽大兩樣,因為它也可以夾些僻字,加上蒙朧或難懂,來施展那變戲法的障眼的手巾的。9倘要反一調,就是“白描”。

9 緊扣論點,收束全文

作者用大段篇幅、多個論據論證了作古文的秘訣和方法後,點出其“騙人”的本質。無論是做古文,還是白話文,這些不過是“障眼法”而已,也就否定了“作文秘訣”的存在。這與文章開頭提出的論點首尾呼應,有力地收束了全文。

“白描”卻並沒有秘訣。如果要說有,也不過是和障眼法反一調: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而已。10

10 延伸論點

在嚴密論證了“作文沒有秘訣”的論點後,作者提出了“白描”寫法。“白描”雖然沒有秘訣,但它的“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卻值得所有寫作者學習。寥寥數語,總結全文,也使論題更加立體飽滿。

閱讀賞析

說起魯迅先生,恐怕沒有人不知道的。他不僅是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也是我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自從1906年,25歲的魯迅先生棄醫從文,拿起筆杆開始寫作算起,直至1936年病逝,30年間,先生創作了千萬字有餘的作品。其中,不僅有小說、散文、雜文、詩歌等多種體裁,還有很多書信與編校書稿。

魯迅先生這樣豐富而紮實的寫作經驗,吸引了很多愛好寫作的人去請教“作文秘訣”。於是,先生作為回應和答疑,在1933年便有了這篇《作文秘訣》。文章開頭,他先是直接明確地點出“作文並無秘訣”的論點,接著從各行各業的確有傳承,但“祖傳作家很少見”進行了論證。

寫到這兒,魯迅先生似乎不想掃大家的興,談起了做古文的秘訣和方法。然而,很快他又鮮明地指出,這是騙人的把戲,作文並沒有秘訣。魯迅先生這樣曲折往複的論證方法,不僅讓讀者大為驚歎,也更深刻有力地點明了論點,可謂寫議論文的高超技法。到此,先生並沒有結束全文,而是用簡短的幾句話提出了“白描”的方法,好像在對喜歡他的讀者奉上寫作的真正要道。文章的論點也隨之得以延伸,更加立體、豐富、飽滿。

其實,不管寫哪種體裁的文章,“白描”的確最見功夫。正如葉聖陶先生在寫於1981年的文章《重讀魯迅先生的》結尾處,這樣寫道:“魯迅先生的這四句‘秘訣’:

‘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其實是作文的要道,對咱們非常有用,應該把它看作座右銘。”

閱讀延伸

1.論點是議論文的“靈魂”。回顧全文,作者用了哪些論據論證論點呢?

2.《作文秘訣》在語言方麵,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借鑒學習?

3.你在寫作議論文時,最常使用的論證方法是什麽?請簡要說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