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章 逆水行舟(上)
劉存跟隨滿載各種禮品、綾羅綢緞和牛羊皮的船隊剛離開洛陽兩天,禦史台便拋出兩份言辭激烈的彈劾奏折,經太尉張溫為首的幾位重臣合力操作,很快公之於朝會之上,由此引發一場波及大漢天下的激烈辯論與思想動蕩。
兩份彈劾奏章寫得很有水平,一份從大漢王朝的立國之本與開國製度說起,將各個階段的動亂與政治改良糾纏在一起論述,然後將劉存實行的新政逐一拿出來批駁,幾乎都能找到與傳承政體相違背的依據,以及因此而造成的嚴重後果,不單嚴厲抨擊了城陽郡實施三年的新政,連帶皇帝極為信任的皇室宗親、彪炳功勳的青州刺史劉存,也被隱隱指責為居心叵測的奸險之輩。
另一份彈劾奏章沒有署名,這份奏章先從王莽說起,一一列舉劉存的係列違法亂製罪行,上升到“私交諸侯各王圖謀不軌”、“擅改稅製動搖國本”、“逾製築城居心叵測”的殺頭高度,用詞尖銳,激情四射,就差沒明說劉存就是王莽第二了。
令不少支持劉存的朝臣驚愕的是,與劉存私交很好同樣支持改良政策的黃琬和楊彪選擇了沉默,這兩位重臣在土地問題和豪門世家特權問題上,與劉存存在不小的分歧。
劉存在洛陽麵聖期間,兩次借酒宴之機,公開表明“以溫和措施減緩土地兼並,大力開墾荒地、修建灌溉溝渠,發展工商百業以解決失地貧民生計,緩解土地壓力”的態度,但仍然無法從根本上說服黃琬和楊彪。所以,絕不相信皇帝會處罰劉存的黃琬和楊彪在保持緘默的同時,都想看看劉存如何應對。
本月的第四次朝會上,崇德殿中起氛有些詭異,隻聽到第三個控訴劉存的侍禦史桓典高亢激昂的聲音。這樣的情況幾乎在近期每次朝會上都會發生。
實際上,龍榻上昏昏欲睡的皇帝劉宏看得比誰都清楚,他知道自己辯不過下麵那些學富五車的禦史和大臣,更無法說服那些個言辭激烈、看樣子恨不得立刻把“如同王莽第二的劉存”抓過來剁下腦袋的禦史,所以他幹脆祭出數年來屢試不爽的逃避法寶——閉目養神。
可隨著對劉存的抨擊質疑聲越來越多,閉目養神的皇帝劉宏終於坐不住了。不由得再次想起單獨召見劉存的那天下午,雙目赤紅淚花湧動的劉存臨別前的殷殷懇求:
“皇兄,臣弟知道按照城陽郡那套新政走下去,很可能會招來朝中大臣們的責難,甚至陷害。因為臣弟保的是百姓利益,保的是我大漢的江山社稷,傷害的卻是口口聲聲為了聖上和江山社稷、卻貪得無厭自私自利的世家豪門。”
“這些世家豪門在整個大漢加起來隻有幾萬人,卻占據天下大半良田和肥沃土地,他們利用先帝和聖上給予的特權,堂而皇之偷稅漏稅,有的幹脆不交稅,卻讓失去土地淪為奴仆的千千萬萬百姓來養活整個國家。”
“正如上任宗正劉虞大人所言。在各地名門大閥和地主豪強無法無天的盤剝之下,大漢子民越來越活不下去了,這才是到處暴亂到處造反的根本原因啊!皇兄如果信得臣弟。就給臣弟一點時間吧,不需要太長,三年,三年時間就足夠了!”
劉宏越想就越能體會劉存的良苦用心,也就更加理解劉存這幾年過得多麽不容易,因而徹底理解了劉存所實行的“抑製土地兼並、鼓勵土地開墾、扶持工商百業”的青州新政。不知不覺間他坐直身子,呆呆望向大殿正門外空無一人的丹陛之下。如同中邪似的一動不動,臉色蒼白神形極為駭人。
大殿裏不少人看到皇帝的異常。驚慌之下不由得相互暗示提醒,正慷慨激昂發表演說的侍禦史桓典猛然看到太尉張溫向他擺手,連忙走到張溫麵前,詢問有何吩咐?氣得幕後指使者張溫幹脆閉上眼。
桓典四處看看,這才發現皇上非常不對勁,嚇得連忙退下去,額頭上立馬冒出豆大汗珠,心想要是把外強中幹的皇帝氣得當場倒下,他豈不成了千古罪人死無葬身之地?
張讓和張敦手忙腳亂地跪到皇帝跟前淒聲呼喚,劉宏慢慢回過神來,鬆鬆垮垮的龍袍下,消瘦的身體晃了幾下,在百官驚恐的目光中顫悠悠地站起來,盯著下方匍匐在地的侍禦史桓典,艱難地抬起幹瘦的手,指著嚇得渾身發抖的桓典,咬牙切齒地說道:
“你說為朕的江山社稷赴湯蹈火,很好!聽說你在譙郡老家,有田地千傾,庭院過百,牛馬成群,仆從如雲,那你就替朕分憂吧,三日之內,把一千金給朕送來,買下你如今的侍禦史職務,完了你愛彈劾誰都行,要是不願意,就閉上你的嘴,回你譙郡老家。”
劉宏撐著一口硬氣說完,頓時虛脫般差點暈過去,嚇得趙忠高呼散朝,張敦幾個近侍七手八腳把劉宏抬上龍攆,匆匆忙忙送回後殿,兩名年輕小黃門早已向太醫值房飛奔而去。
對劉存發起的最大一次彈劾就這樣結束了,不願拿出一千金買官的桓典冷汗擦幹,終於慢慢回過魂來,在張溫等重臣的授意下,立刻大義凜然地高調辭官,博得一片喝彩之後,悄悄殺向大漢朝的官僚儲備中心——太學!
可如今的太學博士和學生們不是那麽好糊弄的,經過了兩次黨錮之禍,大漢王朝學界早已沒有之前的銳氣和衝動,大部分師生在前人的悲憤呐喊和斑斑血淚中學會了默默反省,學會了理性思考。
盡管不少師生基於自身的階級立場或政治目的,迅速加入桓典領銜的抨擊青州新政的行列,但更多的學子顯示出更為務實的求索態度,儒家思想也遭到了從未有過的懷疑,諸子百家的學說逐漸被苦苦尋找振興之路的學子悄悄翻出來。
同樣有不少一直在苦苦尋找救國道路的師生,從青州的發展中看到了曙光,逐漸挺身而出,提出針鋒相對的政治觀點。
於是,一場波及大漢天下、激烈而又曠日持久的大辯論爆發了,最後連劉存一手建立起來的琅琊書院,也陷入大辯論的政治激流中。
ps:第四更送上!巨火精疲力盡,求訂閱、月票、推薦票和全讚支持!感激不盡!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