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夜的鹹陽城,注定了要載入曆史。
當人們從戰火中蘇醒時,恍惚有隔世之感。
滿目的瘡痍,滿目的血腥,那些殺紅了眼的叛軍,已經徹底瘋狂,他們衝入百姓的家中肆意掠殺,搶奪金銀,遍地是屍骸,其中大半還是年輕美貌的少女。
當秦太子的軍隊殺入鹹陽城的那一刻,幸存的百姓們匍匐呼號,叩首求救,他們的太子在他們的眼中成為了救世主,成為了他們心目中的英雄。
贏字軍氣吞山河,橫掃千軍,不到幾個時辰,就將叛軍剿殺殆盡,餘下的殘兵也盡數棄甲歸降。贏字軍區別於叛軍的嚴明紀律和奮勇殺敵的一幕幕,皆在鹹陽百姓的心目當中留下了好印象,將他們稱之為神兵,而他們的太子則是他們心目中的無冕之王!
當贏徹的大軍殺入王宮之時,秦王正在一小隊侍衛的護衛下與叛軍拚死相抗。一夜之間,秦王好似老了幾十歲,頭發灰白,身形佝僂,神氣盡喪。
贏徹的劍刺穿了贏磊的心髒,他的目光依舊深沉如海,平靜得可怕,就連秦王本人也當場昏迷,一是為身體的透支和心情的沉重,二是他深切地感受到他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
平息叛亂的第二日,秦王頒下了禪位的旨意,太子贏徹正式登基成為秦王,而秦王則退居太上王搬遷至驪山的行宮靜養。
秦國的這一場動亂終於平息,曆史揭開了嶄新的一頁。
這一消息以風雨之勢傳遍了七國,震動天下!
最為臨近秦國的趙國,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趙王緊急召見了群臣商議對策。誰都沒有忘記,這位新秦王曾經在他們趙國為質。兩年前他無聲無息地離開,他們卻束手無策,因為他的背後存在著足以讓撼動他們的力量,讓他們萬分忌憚。
然而此刻,他羽翼豐滿,正是大展宏圖的好時機。沒有一個人會懷疑他的野心,因為他本就是一個鋒芒畢露之人,沒有人會忽略這兩年他是如何抗擊匈奴,屢戰屢勝,打得匈奴望風而逃的。
有著這樣的一位君主在鄰國,趙王寢食難安。
“諸位卿家,你們到底有何對策?贏徹昔日在邯鄲頗受冷落和排擠,寡人擔心他整頓完秦國的內政之後,下一步就會對趙國開戰,我們趙國必須提前防衛,以備不測。”
議政殿上,趙王的話聲方落,大臣們中間就開始低低地議論開。
許久,其中一名文官率先建議道:“大王,此事關係到趙國的百年基業,還須立即召回臣相,與臣相商議為上。臣相神機妙算,胸藏乾坤,相信定然能想出禦敵之策,大王不必擔心。”
代表著燕國幾大世家的申屠君和濮陽君交流了下意見,憤然上前一步道:“事關我趙國的百年基業,那麽如此大事又怎能輕易交給一個外人來做決策?慕輕鴻乃是燕國人,又與燕國的五公主婚禮在即,說不定他早已倒戈,成為姬姓的家奴。”
“你胡說八道什麽?”聶雲聞言,怒了,他怒目瞪視著申屠君,兩眼之中火光直冒,“慕臣相為我趙國盡心盡力,何時做過對不起趙國之事?你們可別忘記了,七年前是誰將即將滅亡的趙國一手扶起?是誰讓趙國反敗為勝,一舉擊退秦燕聯軍,攻城奪寨數百裏?又是誰讓趙國在幾年之內躋身為僅次於楚國的中原強國?難道你們都是忘恩負義之輩嗎?”
聶雲一番慷慨激昂的陳詞,震懾了整個大殿,人人陷入沉思當中。
過了一會兒,申屠君再次站了出來,反駁道:“聶將軍,當年擊退秦燕聯軍,將軍也是有份的。慕輕鴻他不過是個文弱的書生,手無縛雞之力,若沒有將軍的英勇善戰,何來勝利的果實?再說了,功是功,過是過!有人傳來消息,慕輕鴻在魏國傳學之時,暗害了四王爺。他如此做,根本就是無視大王的威嚴,暗自殺害大王的同胞血脈,其罪當誅!”
“什麽?竟有此事?”趙王大驚。
聶雲倒抽了一口氣,料想不到會有人如此惡毒,想要趁著慕輕鴻離國之際將他置於死地:“申屠君,你休要血口噴人!試問四王爺為何會出現在魏國?你又如何得知臣相暗害了四王爺?這其中疑點重重,根本不實,還請大王明察,不要冤枉了臣相。”
“我有冤枉他嗎?誰不知道他在魏國宣揚什麽無君無上的學說,攪得人心動亂?他此舉分明就是不滿大王對他的禮遇,想要投效他國的君主,好獲得享不盡的榮華富貴。”
“你放屁!”聶雲堂堂的一代儒將也氣得爆了粗口,朝堂之上本是談論秦王新君,一轉眼的功夫卻變成了彈劾慕臣相,他也不顧禮儀,指著申屠君就大罵,“申屠君,你如果沒有證據就在這裏瞎指認,陷害忠臣,我聶雲第一個不放過你!”
平日裏對聶雲稍有忌憚的申屠君今日卻一改往日的怯懦,他唇舌反譏:“聶雲,你身為燕國的大將,卻如此維護一個外人,莫非你也動了背叛大王的心思,想要追隨慕輕鴻離開趙國?”
“你、你……”聶雲氣得怒不可遏,火焰刀在他的掌心處慢慢凝聚,蓄勢待發。
申屠君見狀,連退了數步,朝著趙王的寶座靠近:“聶雲,你想幹什麽?大王在此,難道你想犯上作亂不成?”
趙王在上麵也急了,聶雲可是趙國聞名的大將,棟梁之才,趙國可以沒有慕輕鴻,卻不能沒有聶雲。狡猾的趙王眼珠子一轉,溫聲安撫道:“聶將軍莫急!此事寡人心中自有評判!慕臣相多年來為趙國殫精竭慮,費盡心思,寡人都看在眼裏,自然不會懷疑他。申屠君片麵之言,寡人豈能盡信?”
聶雲這才稍稍平息了怒意,抱拳拜道:“大王英明!”
申屠君還欲再言,讓趙王一個狠厲的眼神給喝止了。
一番商議之後,趙王決定派遣使者往燕國交涉,想要和燕國摒棄前嫌,聯手防禦秦國。秦國地處西地邊陲,想要圖霸中原,就唯有借道從這兩個國家出兵。唇寒齒亡,趙王和眾臣們皆考慮到了這一點,相信燕王也不願意坐視秦國的虎狼之師踏過燕國的土地,所以他們果斷地決定要與燕國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