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水時鍾計畫達成了預期的目標,許多村莊都開始推動水動力計畫,但就像過去說過的,水時鍾計畫是樁燒錢的計畫,對烏爾聯邦來說還算能夠接受,但對其他村莊而言負擔便顯得沉重。
河下遊各村在水動力方麵很快遇到瓶頸,但他們是屬於黃金同盟的一員,在向烏爾聯邦要求協助後,大多以一定量的金錢換取了水動力技術,而這也使烏爾聯邦在推動水時鍾計畫的花費逐漸回收,甚至開始有所盈餘。
烏爾聯邦的盈餘並非投入到了軍事,相反地,在祭典後各職業工會由於競爭關係,多向神殿申請補助,紛紛將資源用於研發水車、水泵、水磨等農用器械上,而與之同時出現的還有水動風箱,這些設計都讓烏爾聯邦的生產力獲得飛躍性的提升。
另一方麵,西北各村卻因為立場與麵子問題而不願意向烏爾聯邦要求技術協助,他們自認為是大村,沒有必要接受烏爾聯邦的支援,但實際上其內部有很大的問題,在第一次貨幣政策失敗後,資源流動的速度嚴重遲緩,致使西北各村再次各退一步,建立第二次貨幣製度。
第二次貨幣製度很簡單,采用最原始的策略“平分貨幣”,除非有嚴重天災人禍,否則由西北各村統一製造出的貨幣就由所有村莊平分,但這又出現了很大問題,因為所有的貨
幣都必須由同一個鑄幣所送出,運送到各村,而這也就導致強盜橫行。
強盜本來對大村不是甚麽危機,但那是一般的強盜──現在的強盜是有執照的,也就是有村莊在後方支援的。
有些人付出礦產,有些人付出人工,但不管如何,永遠會有人覺得不公平,而這就是強盜集團出現的關鍵。
為了防範這些強盜集團,並且害怕眼前的平衡隨時會崩解,不管願意不願意西北各村紛紛走向了窮兵黷武的路線,內部的經濟更顯慘淡,商人為了避險,也更不願意前往西北各村,致使此處的經濟活動變成一灘死水,被打造出來的貨幣隻是種諷刺的象征。
而在這時,烏爾聯邦的水時鍾計畫成了最後一株稻草,壓在了西北各村的身上,使原本就沒有經濟的村莊雪上加霜,搖搖欲墜。
然而水動力是不得不去研發的技術,不管是為了作戰、經濟還是獻給神靈,全都是不得不為的工作,最終使得西北各村調動人民去進行研發,而耽擱了農作,致使農收不足,有人挨餓。
神殿做甚麽都行,就是讓人挨餓不行,這是基本常識,一旦在大村中缺乏榮譽感,那麽地方意識就會蓬勃發展,成為典型的分離性格,而在西北各村之中確實有這種潛在能量──當北方人入侵時,無數小型村莊
、中型村莊遭到破壞,他們的土地被這些大村接連吞並,與現處於烏爾聯邦內部的格拉墨村相仿。
水時鍾計畫真正的力量在此終於展現,當烏爾聯邦再次上台,向西北各村大喊“將土地還給格拉墨村!”實行這例行喊話時,力量已經截然不同,西北各村內有不少人也提出同樣的要求,要複興自家的村莊。
“重新點亮神殿的燈火”成為了那些不甘不願依附在西北各村底下人民的聲音,這些人紛紛往烏爾聯邦邊界集合,並以還留有部分勢力的格拉墨村人為中心骨幹,形成了一股新的勢力,並自稱為“複興聯盟”。
碰上這股力量,西北各村從一開始的勸導,到最後以武力鎮壓,加快了民怨的沸騰,內部分裂之勢儼然成為不可避免的局麵。
而最愛讓人幫自己打仗的烏爾聯邦絕對不可能放過這機會,私下為格拉墨村與這些複興運動者牽線,並提供各項武器與資金,另外雖表明不出兵,但鼓勵聯邦內部的無業人民成為傭兵前往戰場,致使聯邦內部的生產能量找到出口,紛紛在西北各村的領土上開啟戰線,成了烏爾聯邦為了處理氏族胡亂借貸,而藉機收縮資金的犧牲品。
於這風暴中央,格拉墨村等中小型村莊的願望漸漸接近實現,卻也不過是為了打擊非法錢莊所衍生的副產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