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正值春末時分,石階迂回伸展,直插雲天,沿著石階拾級而上,綠苔青石,碧葉紅花,兩旁的古樹多的不可勝數,年深日久曆經蒼桑閱盡人間春色的的大樹,枝柯蟠曲,繁葉茂盛,中有飛鳥和鳴,山蔭鬱鬱,雖走著極累,卻也叫人感覺心靜如水。

又走了約半裏山路,便到了半山亭,抬頭向上觀看,就能看到兩道寒泉猶如白虹般從懸崖上飛瀉而下,有如明珠濺玉,淙淙有聲。

雖是中午最熱的時分,日麗中天,卻使人感到寒氣逼人。

旁邊的岩石上刻著“玉練雙飛”四個紅字,很是應景。

再往下看,腳下的高岡平原象魚鱗般上下參差,遠近城鎮有如棋子散落,縱橫交錯,如此登臨遠,不由讓人有一種禦風而入天的錯覺。

三人在此休息了一會兒,美美的欣賞了一會兒風景,眼看著五郎與子阜就要詩興大發,八娘不忍牙倒,又實在寒氣襲人,怕一熱一冷之下,再生病了反倒不美,拉了兩位哥哥繼續前行。

沿澗而上,很快就到了“龍門橋”,橋上架著飛亭,橋下垂著水簾,好一個仙家去處,站在橋上,真叫人產生一種“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的羽化之念。

憑著亭欄俯瞰,隻見崖石開裂,碧水於橋下直瀉沉潭,因橋身下的石欄阻水,使得橋下形成了一個天然的水簾洞,洞門隱在水簾之後,可惜沒有猴子應景,叫八娘很是唏噓。

橋下崖間,遍布怪石,或直立,或斜欹,或蹲,或臥,形成一個一個的小潭,似星者叫星潭,似月者叫月潭,似龜者叫龜潭,似獅者叫伏獅潭,名稱不一,不得不叫人讚美山裏人想出來的這些質樸而又形象的名稱實在也是種大智慧。

三人在橋上唏歎一翻,隱隱聽到後麵自家兄弟姐妹們拾級而來的笑聲在山林間回蕩,五郎道:“我們也快些走吧,再不走,可就叫他們追上來了。”

八娘與子阜自是讚同,越過龍門橋,再走數步,便是一處寬闊的高山平原,一座巍峨的道觀,於雲層疊嵐之間,赫然出現在眼前。

此道觀,正是他們此行的目的地,也是整個麻姑山的中心——仙都觀。

據說此觀建於唐朝的開元年間,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曆史,規模宏大,殿閣巍峨,在重重殿宇中,供奉著三清神像和道教諸仙。

三人入了道觀,一一遊看,因本是麻姑道場,其中的麻姑塑像自然最是生動,前來頂禮膜拜的人也最多。逛了半天,整個仙都觀也就看了大半,這才去前門處等候家中的兄妹們。

這處山頂平原,被仙都觀占了大半,竟然還有近百傾的錦繡田園,據當地的山人說,這田旱澇保收,產量遠高別處山下的農田一半之多。

等兄妹們都到齊了,五郎征求了八娘與子阜的意見後,就讓兄妹們先進去觀裏參觀,一個時辰後在仙都觀的門口聚集,等曾子曄領著其它的兄妹們入了仙觀,五郎就道:“閑著也是閑著,不是說觀後的農田很好嗎?我們也去看看?”

正商議著,小九從觀中跑了出來,道:“五哥,子阜哥,八姐姐,我不耐煩轉這仙觀,不如與你們一道去山中轉轉呢。”

八娘原也覺得坐在這裏等人實在無聊,自然道好。便與五郎子阜一道,尋了小道士問了路,繞過三仙觀,去了仙觀後玩看。

在雲霧中看著農人扶犁揮鋤,實有如看著天上的神仙耕耘播雨,這種體驗,委實難以用言語形容。

就是五郎和子阜都露出向往的神色,八娘歎道:“有一天,若是也能來這裏購上幾畝田地,蓋上幾間木屋,從此采菊東籬,把酒桑麻,擷雲采露,該是何等悠然自在的生活?”

“幾位小友,若是真有此願,實也不難。”

身後一道帶著笑意的清朗的聲音響起。

幾人回頭一看,卻是一位四十如許,美髯長須,身著道袍的觀中道長,打著拂塵,立在那裏,一派仙風道骨,衝著四人微微而笑。

“見過道長。”

四人忙行了禮。

那道長的目光滑過九郎曾子宣,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倒是沒甚在意五郎子翊,和子阜,又落在八娘身上,微一沉吟,複又笑道:“這位小姐麵像好生奇怪,卻不知小姐今年芳年幾何?”

八娘的心狠狠跳了一下。

五郎的臉色就有些不好看,八娘雖未及笄,可這位道長看著似是位得道高人,然這話問的實在有些無禮,還未待說話,八娘已回道:“回道長的話,奴年十三,看道長仙風道骨,想必亦是位得道高人,難道是道長觀奴麵象,有不妥之處?若是,還望道長化解。”

那道長顯然沒想到八娘會如此回話,略一覺吟,倒笑了起來,道:“哪有不妥?不過是貧道見位小小年紀,卻都氣度卓然,麵露瓊華,心甚喜之,又兼其它遊人信眾,都喜拜觀遊山,而小位小友卻來看這農人耕種,實在與眾人不同,貧道閑來無事,故而想與幾位小友聊幾句話而已。”

“能得道長青眼,亦是兄妹之幸。”五郎聽了這話,忙謙遜笑道。

那道長又一打佛塵,邀道:“前麵不遠,便是貧道平日打座參悟之處,若是幾位小友不棄,可否受貧道之邀,略喝杯清茶,陪貧道聊聊如何?”

五郎有心想拒,倒是八娘心中生疑,覺得這老道的態度太過奇怪,她雖是穿越而來,原本靈魂不屬這個世間,可即來之,則安之,雖然不知何方神聖把她按排到了這裏,可天下之事,有因有果,想來她這一翻遭遇,也是有原因的,這便不是她自己的責任了,再則,她在這地方生活了幾年,雖不是個多好的人,但也從未做過壞事,不管是對鄰裏還親友,都懷著善意,努力用心的生活,孝順父母,敬愛兄長,愛護姐妹,就算這道長果有些真本事,能看出她的來來曆,那又如何?

這一切不是她的錯。

果真這道長看出她的來來曆,又想滅了她的話,說不準還是個機會,讓她回到前世去呢。再說這觀道長神態,實不是有惡意的樣子。

等等,回到前世去?為什麽一想到這個,心裏竟然突然生痛?那不是她剛過來時,躺在床上,每天做夢都想的事情嗎?為何現在突然出現了萬分之一的可能,自己竟然如此留戀不舍?

八娘看了五郎,九郎,還有子阜一眼。山頂若有若無的霧氣之中,他們的臉是如此的真實可親。

如今,他們才是自己的親人啊。

疼她,寵她,護她,叫她如何舍得?

深吸了口氣,八娘對道長笑道:“能得道長相邀,實是我兄妹之幸,又怎敢推辭?隻怕叨擾道長清修了。”

那道長哈哈一笑,道:“隱也是修,往也是修,貧道都不介意,小友又何必拘泥?既是小友應邀了,那就隨貧道去吧。”

話未說完,已舉步而去,四人隻得跟了過去。

繞過那處農田,進入後山的一處密林,穿過密林,又踏過一處兩崖索橋,入眼便是一處小小的平台,一株參天古樹,樹下一方石桌,幾張古凳,一間十分簡陋的木屋。

因聽到腳步之聲,屋中走出一位十多歲的年輕小道士,見了眾人,眼中露出吃驚的神色,但很快就麵色平靜的對著那道長和八娘幾人打了一輯,恭敬道:“師父,您回來了。”

那道長微一頷首,對那小道士道:“塵清,我邀幾位小友前來品茶,你去燒些水來。”

“是,師父。”

那位叫塵清的小道士帶著疑惑,又看了幾人一眼,便要把人請進屋中,道長笑道:“不必入屋了,就在之樹下的石桌邊坐了吧。”

塵清又應了聲“是”,給幾人讓了座,這才去了。

不時那塵清小道士拎了壺熱水來,又清洗了茶具,分好茶葉,正要衝泡,八娘伸手攔了,對塵清笑道:“還請小道長自忙去,既今日有幸品嚐道長香茗,又怎能安心這般端坐著受賜?不如就由我來為道長泡茶吧。”

塵清也不推辭,道了句:“有勞了。”便退後一步,立在道長身側。

道長笑道:“你去吧,我與幾位小友說說話。”

塵清這才向幾人頷首,去了屋中。

八娘細看了一下木缽中的茶葉,也是心生詫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