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曹越的心思

這一仗勝的如此輕鬆,讓所有人都意外,包括曹越。

原本曹越以為,雙方之間的大戰,會綿延很長時間,李岩也會利用自己的兵力優勢,以多種方式出擊。為此他做了非常多的布置,列陣也比上次應戰建奴時候複雜,還在主陣列的左右兩側設置了伏兵,配備了火炮及大量“地雷”,準備在流寇試圖從兩側包括偷襲主陣列的時候,狠狠打擊他們一下。

當然,曹越是不希望大量殺傷流寇,畢竟這些都是中國人,是漢人,內戰是親者痛,仇者快的事。

但如果流寇真的拚死一搏,那他也隻能痛下殺手。打仗是不能懷著婦人之仁的,你死我活的戰爭,如果心太軟,那失敗的就是自己這一方。

幸好李岩沒有傾全力而戰,在遭遇損失後,馬上就收手退兵,並沒打算痛下殺手的曹越,也就此罷休,並給李岩送出一封他事先寫好的信,給出三種選擇讓李岩自己決定。

曹越自認為,他這樣做,已經仁義盡至,如果李岩還不領情,那他隻能不客氣了。農民義軍雖然也是漢人,中國人,但李岩如果還逗留在大同城下,想攻打大同城,那他沒有第二個選擇了。

曹越覺得,他這樣做,已經非常婦人之仁了,但他並沒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麽。

這一戰,曹越並沒讓康斯丁所領的那兩百名雇傭軍出戰,同胞之間的戰爭,他不願意動用外族力量。用洋鬼子手中的槍,來射殺中國人,曹越還是有心理負擔的。

李岩的人馬退下後,曹越也令自己麾下的人馬退後,但並不退回大同城,而是依托大同城而守,全部人馬紮營在城外,並構築了工事。

晚上,曹越也沒再令特種集訓隊的成員去襲營,但為了防止李岩所部的襲營,他還是做足了防備。

還好,這一個晚上在平安中度過,並沒發生什麽事。

臨近黎明的時候,曹越接到探馬的報告,說李岩部已經拔營起寨,往西南方向而去。

曹越聞聽後,並沒放鬆警惕,而是嚴令手下,依然保持最高戒備狀態,並令特種集訓隊的所有成員,還有其他偵探人員,嚴密監視李岩部的動靜。

很快,曹越就確定,李岩所部是撤離大同,往河南方向撤退。

確定了李岩所部是打算撤離大同,曹越也沒令自己的部下追擊,任李岩的近八萬人馬離開。

此舉讓手下的那些將領挺是不解。

曹越也對此做了解釋:“我們大同軍剛剛建立,本將不想讓他們大部折損在與流寇的作戰中,本將征招他們,是想讓他們去殺建奴,所以,流寇自認不敵退卻後,本將就讓他們離開,不難為他們了。如果兩軍死命拚殺後才分出勝負,你們說,我大同軍,最終還會剩下多少?”

眾將聽了後,也頓然明白,曹越這是為了保存實力,所以才不願意和流寇拚死力戰。他們認真想了想後,也理解了曹越的心思。其實他們也不想自己麾下的人馬遭到慘重的損失,即使損失後能取得勝利。如今大同軍中這些軍士,都是素質不錯之人,他們才剛剛訓練成軍,戰力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再經過更嚴格的訓練,再經曆一些實戰,大同軍的整體實力才能進一步提高。

當然很多人是認為,曹越此舉是想將領左良玉、劉澤清一樣,當一方軍閥,建立自己的勢力範圍,對各方勢力能不得罪就不得罪,能不結仇就和氣相處,因此對朝廷的命令陽奉陰違,並且不願意與流寇撕破臉皮,決一死戰。

還真不要說,許多人的想法並沒有錯,曹越確實有建立自己勢力範圍,成為一個任何人都不願意得罪之人的想法,這也是他不願意與李岩的軍隊決一死戰的重要原因,畢竟他還想將李岩爭取過來。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一點誰都明白的,能以平和的方式結束戰爭,曹越自然樂於接受。

在確定李岩部已經撤離大同後,曹越這才令各部人馬各自歸營,他自己也率主力撤回大同城。

劉宗敏的人馬還在往大同而來的路上,但曹越已經能確定,在接到李岩的通傳後,劉宗敏的人馬不可能還會繼續北上,即使不回撤河南,也會止住前進的步伐。至於劉宗敏部接下來會往哪裏去,曹越並不是很關心。他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利用從代王朱傳齊那裏敲詐出來的幾十萬兩銀子,還有糧食,好好犒賞一下自己的將士,並借此戰遭受損失之名,繼續募軍擴兵。

人的心思會隨著情況的變化而變化,曹越剛剛抵達大同的時候,滿心就是想擊敗建奴,消滅流寇,平定天下,還天下百姓以安寧,但現在他已經不這麽想了。大明已經爛到骨子裏,想依靠崇禎皇帝及如今明堂上的那些大明朝臣們改變天下大勢,重新恢複大明盛世是完全不現實,一切要推倒重來才行。

曹越覺得,或許隻有他這個穿越人主宰天下,一切才有可能實現。手中掌握了五萬餘人馬後,這種想法越來越強烈,他自嘲這是惡從膽邊生。心緒起來就一發不可收拾,曹越已經不可避免地為此努力了。接下來,他要努力壯大自己勢力的同時,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爭取最終能主宰天下大勢。

李晨和紅娘子夫婦,就是曹越最想爭取的一支力量。

率軍凱旋歸城後,曹越和他麾下的將士,得到了以魏大本、張安為首的大同官民的熱烈歡迎。來勢洶洶的流寇被打跑了,大明官軍取得了大勝,大同城避免了戰火的塗炭,誰會不高興?

連被曹越痛宰了一刀的代王朱傳齊,也親自到城門口迎接曹越,極盡讚美之辭,不但忘記了被曹越敲詐去的那筆財富,還很“慷慨”地再拿出三千兩銀子,用以犒賞立下戰功的將領。

而曹越在率軍回城前,已經嚴令麾下將領,一定要將此戰的勝利渲染的非常來之不易,我部人馬是經過浴血奮戰,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才取得勝利,流寇損失慘重之後,才不得不敗退。

反正戰場還處於軍隊的控製之中,戰時平民百姓沒機會看到真實情況,戰後也沒機會到那兒去看看。吹噓軍功的事大部分將領都在做,他這樣做,也並沒什麽出格。

於是,一個輝煌的大捷,就在魏大本、張安、曹越及代王朱傳齊等人的合奏下,被送往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