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曹越開始主動進攻

多爾袞並未料到左良玉敗的這麽快,他還滿心希望左良玉的叛亂,能讓曹越失了方寸,讓曹越沒辦法及時做出決斷,他可以渾水摸魚。為了讓左良玉更有底氣,多爾袞在派出密使後,再派出一隊約幾百騎的人馬當作策應赴湖北,目的是表示自己對左良玉支持的堅定。

但這百來騎人馬還沒與左良玉會合,左良玉就病亡,其子左夢庚沒底氣再與大明朝廷對抗,選擇了投降。左良玉聲勢浩大的叛亂,剛剛開始就劃了句號。待多爾袞接到消息,已經是多天以後。左良玉叛亂還沒成氣候,就被平定,這讓多爾袞大吃一驚,更受打擊。

紅娘子數萬人馬,快速馳援山東的消息也在差不多時間傳到他這裏,多爾袞更加不淡定了。

這是曹越故意放出去的消息,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繼續給多爾袞以威壓,逼迫其召回多鐸和阿濟格,給陝西的李自成以喘氣的機會。他也準備逼迫多爾袞放棄山東的這些城池,退守北京一線。這次北伐,曹越並沒打算進攻北京,理由在軍情討論時候與諸將都說了,後勤補給沒辦法滿足戰爭所需。

隻要重新占領了山東全境,將大明在山東的統治穩固下來,那山東的這些州府,也就成了大明新軍新的後勤補給基地,火器作坊也可以重新建,..立起來,生產彈藥甚至火槍、火炮,糧食也可以在這些地方籌集,或者先從南方運到山東一帶。

如果做好了這些準備,攻打北京時候後勤補給的運送就方便很多。

現在的勝利,是靠火藥堆出來的,如果彈藥用盡,那兩軍對壘占上風的肯定是建奴,在騎兵對陣中,大明將士遠不是建奴的對手。

曹越也清楚。如果建奴不主動進攻,隻是與大明軍隊對峙,大明軍隊想取得現在這樣的戰果,那幾乎沒可能實現。建奴前赴後繼迎著火炮和火槍的衝鋒,這種自殺式的戰爭方式是大明軍隊取得如此輝煌戰果的主要原因。如果建奴改變戰法,避而不戰,那大明軍隊是不可能取得壓倒性勝利的。

現在多爾袞也似乎吸取了教訓,並沒有繼續大規模的主動攻擊,而是采取了騷擾戰,及中等規模的迂回偷襲。除非建奴繼續以最開始那樣每天都展開大規模的主動進攻。不然想一舉消滅這二十幾萬建奴,那是不現實的。曹越現在慢慢推進,就是逼迫建奴主動進攻,裝備了大量火器的大明軍隊可以利用野戰工事,極大的殺傷建奴,已方付出的代價卻是很少。

不過曹越的想法多爾袞卻不是完全明白,麵對曹越緩慢推進至聊城城牆附近,他感覺到了極大的壓力。大清軍隊從來沒有怯戰後退過,在與大明軍隊的交手中。大清軍隊從來都是扮演主動進攻、掌握戰爭節奏的角色。麵對明軍的步步緊逼,多爾袞忍無可忍,決不示弱的他,不可能不戰而逃。

多爾袞清楚。會有更多的大明軍隊馳援山東,連原本作亂的左良玉部,也有可能成為反擊大清軍隊的主力。多鐸的人馬還遠在陝西,遠水解不了近渴。沒辦法救援聊城。而曹越的人馬又步步緊逼,慢慢向聊城靠攏,這讓多爾袞第一次感覺到無所適從。不服輸的個性及戰略上的全局考慮讓他明白,決不能這麽輕易丟掉聊城,主動撤退,必須要與明軍決一死戰。

如果優勢兵力都沒辦法擊敗曹越所領的明軍,沒辦法保住聊城,那他這個大清的攝政王威望將嚴重下降,反對他的人可以趁機跳出來與他作對。還有,大清皇室成員又剛剛遷到北京,北京已經成為了大清的京師。無論從哪方麵考慮,多爾袞都要想辦法擊敗明軍。

隻是,要怎麽才能擊敗明軍,多爾袞卻想不出來。

也就在多爾袞想破腦袋也想不出來如何破解大明軍隊火器的巨大威脅,怎麽才能避免大軍衝鋒時候遭到明軍火器的巨大殺傷時候,曹越卻對聊城發動了主動的進攻。

大明軍隊對聊城的進攻依然先采用炮擊的手段。

停泊在運河上的幾艘距離聊城最近的戰艦,還有陸上的幾十門射程很遠的火炮,對聊城南門及南門城外的建奴守軍展開了大規模的炮擊。

多爾袞在明軍每天緩慢的逼迫下,一退再退,所部人馬最終退到了聊城附近。

近十萬人退到聊城城內,包括大部女真精騎及一半左右的蒙古八旗,其他人馬包括一萬左右女真精騎及一半少一點的蒙古八旗,大部漢軍、明降軍、朝鮮軍則在城外防守。城外防守的建奴防線主要是各城門外,兵力分布最多的當然是正對著運河的南門外。

建奴知道明軍火炮射擊的巨大威力,在弄清楚明軍對南門內外展開大規模的火炮射擊後,城牆上及城外的人馬,全都找地方躲了起來,以免被火炮爆炸時的巨大威力傷到。建奴依然認為,明軍會一直采取這種遠距離的進攻,不敢與大清勇士近距離真刀真槍戰鬥,因此也沒提防明軍可能的衝鋒,在明軍開始猛烈的炮擊後,全都躲了起來,連城頭上都不見一個人影。

建奴也裝備了火炮,有不少是射程挺遠,威力比較大的紅夷大炮。但在前麵的幾次戰鬥中,他們的火炮剛剛試射,就被明軍的火炮打擊到了,在損失了幾十門紅夷大炮後,為了保存實力,他們再不敢和明軍展開炮戰。他們的火炮打不到明軍,明軍的火炮卻能打到他們,射程上的差距,還有打擊精確性的差別,讓他們隻有挨打的份。躲到聊城城內後,他們的火炮也藏了起來,準備在關鍵時候用。

大明軍隊開始的攻擊還真如建奴所想那樣,隻是采用火炮轟擊南門城內外,火槍兵及騎軍還有其他步兵沒有利用火炮的打擊效果衝擊。三天下來,守城的建奴,包括多爾袞都認為,明軍隻不過是想利用火炮的優勢,進一步壓製大清軍隊,為後續增援人馬的抵達爭取時間。

但沒想到,第四天越加猛烈的火炮攻擊後,在城內外的建奴全都藏起來躲避火炮的轟擊時,近萬大明將士,卻利用火炮的掩護,展開了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