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遼東邊疆烽煙起 第一二三章八旗悍兵!

結果天命大汗成為一個真正的孤家寡人,不明下情,難辨是非,錯上加錯,搞得後金國民不聊生,百業凋敝,逃徙滿路,田園荒蕪,糧穀奇缺,物價騰貴,出現了人相食之悲慘局麵。天啟五年,在後金糧食緊缺陷於困境之時,天命大汗決定孤注一擲,希望通過劫掠明朝而緩解後金的政治危機。

於是天命大汗再一次向明朝發動了進攻。

這次的作戰目的一是為了解決糧食問題,二是為了轉移後金內部的各種矛盾,於是乎發起了戰爭!

天啟六年正月初九。後金大軍渡遼河,向西撲來。此後,初十日,**哈赤從十方堡出邊,前至廣寧附近地方打圍。十二日,回到沈陽。**哈赤當即吩咐各牛錄並降將,每官預備牛車30輛、爬犁30張,每人要靰鞡3雙,還要各炒米3鬥。

就是要官兵預備牛車、爬犁、鞋子、幹糧等。他做好準備,便率師出征。

正月十四日,敵酋**哈赤率諸王大臣,統領13萬大軍,號稱20萬,往攻寧遠。十七日,西渡遼河。

八旗軍布滿遼西平原,其前後絡繹,首尾莫測,旌旗如潮,劍戟似林。八旗勁旅,雄偉壯觀,軍容強盛,撲向寧遠。

後金方麵的主要作戰部隊就是他的賴以成名的八旗兵,驍勇善戰的八旗兵將六萬人消滅了號稱四十七萬的十萬明軍!

戚家軍也在此戰中全軍覆沒,結束了戚家軍四十年不敗神話,這都是有史可查的,雖然與草包將軍的指揮脫不了幹係,但是這八旗兵將的作戰能力也是不容忽視的。

整個薩爾滸之戰中唯一逃脫的就是李如柏,說來也巧,李如柏是李如鬆的弟弟,他倆都是大名鼎鼎的“遼東王”李成梁的兒子,而天命大汗則是李成梁的部將,因為李成梁殺了天命大汗的一家人,所以天命大汗起義抗明。

最後李家光輝的榮耀也是徹底的終結在天命大汗的手裏!

在當時的東北地區,最主要的軍事力量是遼東總兵李成梁的部隊。

他利用女真各部落之間以及和其他民族部落之間的矛盾縱橫捭闔,以控製局勢。明朝建州右衛指揮使王杲於萬曆二年叛明被李成梁誅殺。

王杲的兒子阿台章京得以逃脫,回到古勒寨。

阿台之妻是覺昌安的孫女。

萬曆十一年,李成梁攻打古勒寨。覺昌安、塔克世進城去勸降,因戰事緊急被圍在寨內。建州女真蘇克素滸河部圖倫城的城主尼堪外蘭在李成梁的指揮下誘阿台開城,攻破古勒寨之後屠城,覺昌安、塔克世也未能幸免,家中隻剩**哈赤一人幸存,從此立下複仇誓言:殺死尼堪外蘭。

**哈赤和他的弟弟舒爾哈齊在敗軍之中,因儀表不凡,被李成梁的妻子放走,成也外戚,敗也外戚。

**哈赤歸途中遇到額亦都等人擁戴,用祖父所遺的13副甲胄起兵,開始統一建州女真各部的戰爭。他回到建州之後,派人質問明朝為什麽殺害其祖父、父親。明朝歸還**哈赤祖、父遺體,並給他“敕書三十道,馬三十匹,封龍虎將軍,複給都督敕書”。

萬曆十一年五月,**哈赤率領部眾去攻打尼堪外蘭,攻克圖倫城,尼堪外蘭逃走到鵝爾渾。萬曆十二年正月向李岱駐守的兆佳城發動攻擊,取勝並生擒李岱。萬曆十四年,**哈赤攻克鵝爾渾,尼堪外蘭逃到明朝領地。**哈赤請求明邊吏押還尼堪外蘭,並將他處死。

同年,在“建州老營”的廢址上建城,天命六年後金遷都遼陽後被稱為佛阿拉。萬曆二十七年,**哈赤采用了蒙古文字而為滿語配上了字母。

萬曆二十九年,**哈赤去北京向明朝朝貢。萬曆三十一年,遷都到赫圖阿拉。萬曆四十四年,**哈赤在赫圖阿拉稱“覆育列國英明汗”,國號“大金”,成為後金大汗。此時的**哈赤已經攻占了大部分女真部落。

萬曆四十六年四月十三日,**哈赤在盛京“告天”誓師,宣讀了與明朝結有的七大恨的討明檄文。

萬曆四十七年年三月,明征集十四萬軍隊討伐**哈赤。

**哈赤掌握有利戰機,集中兵力,“憑爾幾路來,我隻一路去”,在薩爾滸之戰,大敗明軍,殺明軍約六萬人,取得勝利。

之後,智取開原和鐵嶺,使明朝在遼東地區失去了禦守後金西去的屏蔽。明人評曰:鐵嶺、開原,為遼重蔽,既並陷賊,則河東已在賊握中。天命元年年**哈赤遷都遼陽,興建東京城。

天啟二年即天命七年,**哈赤大敗遼東經略熊廷弼和遼東巡撫王化貞,奪取明遼西重鎮廣寧。天啟五年**哈赤遷都沈陽。在統治遼東期間,多次在征戰中進行血腥殺戮。

綜觀**哈赤一生,自起兵以來三十年未逢敵手,幾乎可以稱作是同時代最偉大的軍事家。唯有同屬於李家將的李如鬆能夠為之一戰,隻可惜死的稍微早了一些,未能讓這兩代梟雄摩擦出火花。

女真人以射獵為業,每年到采捕季節,以氏族或村寨為單位,由有名望的人當首領,這種以血緣和地緣為單位進行集體狩獵的組織形式,稱為牛錄製。總領稱為牛錄額真。

規定每300人為一牛錄,設牛錄額真一人,五牛錄為一甲喇,設甲喇額真一人,五甲喇為一固山,設固山額真一人,副職一人,稱為左右梅勒額真。在此為基礎,**哈赤於明萬曆二十九年正式創立八旗,初建時設四旗:黃旗、白旗、紅旗、藍旗。

萬曆三十三年因“歸服益廣”將四旗改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並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合稱八旗,統率滿、蒙、漢族軍隊。萬曆四十三年,**哈赤為適應滿族社會發展的需要,在原有牛錄製的基礎上,創建了八旗製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編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旗幟除四正色旗外,黃、白、藍均鑲以紅,紅鑲以白。把後金管轄下的所有人都編在旗內。鑲黃、正黃、正白三旗,由皇帝親自率領,稱為上三旗,餘下五旗稱為下五旗。

鑲黃旗又稱頭旗。

八旗的主體是騎兵,他們的普通士兵分為三個等級,馬兵,戰兵和守兵,軍餉依次降低。普通滿洲八旗和蒙古八旗的男子十歲開始每三年可以參加考試,達標為守兵,享有軍餉,以後每三年可以參加晉級考試,考試合格升入高一級,增加軍餉。馬兵,戰兵和守兵是等級而不管你是否騎馬。

法律基本上是軍法和刑法,財產法和契約法則簡單得可以忽略不計。有人願意將“八旗製度”稱為行政法,我更傾向於理解成社會組織方式,雖然八旗製度的上層規則勉強可以稱為“官製”,但那隻是八旗製度的一個側麵。

刑法基本上是部落民狩獵習慣和軍紀的發展總結。滿洲社會自身文化水平非常落後,連成吉思汗《大劄撒》這樣水平的民族法典都沒能孕育出來,其罪名散亂無章,主要包括侵犯八旗貴族和大汗、逃亡叛逆、殺人盜竊、乃至迷信殺人等。懲罰犯罪的方法也是典型的野蠻落後。死刑有斬首、燒殺、炮烙、碎屍、淹死等。

關外時期滿人始終處於擴張戰爭中,勞力十分缺少,因此沒有流徙等自由刑和勞役刑,個別貴族有“拘禁於空屋子內”的處罰,大多數社會成員則廣泛采用便捷的肉刑和痛苦刑,如鞭責、“打腮”、“貫耳鼻”、“射鳴鏑箭”等,還有餓飯等特色方式。

另外輕罪過失也采用納金贖刑的做法,一切都似乎都回到了漢族先民的商周時代。八旗初建時兵民合一,全民皆兵。

凡滿洲成員皆隸於滿洲八旗之下。

八旗的組織具有軍事、行政和生產等多方麵職能。

八旗兵丁平時從事生產勞動,戰時荷戈從征,軍械糧草自備。以後,建立了八旗常備兵製和兵餉製度,八旗兵從而成了職業兵。

**哈赤在戰爭中所創立。原有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四旗;後又增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合稱八旗。

它是當時後金政權包括軍、政、財、經等各個方麵兵民合一的組織形式。這些八旗子弟自幼苦練射騎,勇猛善戰,平時耕獵為民,戰時披甲從征為兵,在他們入關之前,以及入關後的初期,確實有很強的戰鬥力,應該說是我國東北地區少數民族中崛起的一支新生力量。連年的戰爭,使這支戰鬥力極強的八旗子弟獲得了不少利益。

他們在統一女真各部落,以及同明朝統治者爭奪天下的戰爭中,獲得了上百萬人口、牲畜、甲仗、兵器,以及大量的金銀財寶。**哈赤當時仿照明朝的官職,對作戰有功之臣分別授與不同的官銜,統兵轄民,並根據貢獻的大小,賜與大量的人畜財帛,供其享用。不少官將還領受敕書,子孫後代永遠襲職。這樣,就使滿洲的八旗子弟在進關之前即已形成了一個貴族階層,享受著特殊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