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世恨,共誰語 第二十一回,賀聖朝
五月初一,是朝中的大日子。朝鮮王朝的世宗大王李元正前來京師訪問。
李元正名叫李祹,字元正,年僅二十五歲,是朝鮮王朝的第四任君主。他年少有為,才華橫溢,文治武功,無不精通。不僅政治上勵精圖治,勤政愛民,在語言、醫藥、天文曆法等皆有所成,又曾經於永樂十七年大敗倭寇,解救一百四十餘名大明子民。
然而,最教他得意的事兒有兩樣,一樣禮樂,一樣武功。
李元正到訪那日,雲意春深,天空像是被流瀉的藍色彩墨洗過一樣,萬裏無雲。抬頭看去,入眼盡是大片大片的湛藍蔓延無盡,仿佛是澄澈明淨的琉璃瓦。
太子朱高熾率領皇太孫朱瞻基、三公、三孤、六部等各級官員親自迎出北京城外,把朝鮮國王和大臣使節迎入紫禁城內。李元正先去乾清宮向朱棣行三跪九叩大禮,後去華蓋殿參加宴會。
華蓋殿簷牙高啄,四角攢尖,屋麵黃色琉璃瓦異彩流光,中間銅胎鎏金寶頂富麗堂皇。
前石階東西各一出,南北各三出,中間為浮雕雲龍紋禦路,踏跺、垂帶淺刻卷草紋。
門兩邊為青磚檻牆,上置瑣窗。殿內外簷均飾金龍和璽彩畫,天花為瀝粉貼金正麵龍。整個殿堂屹立紫禁城諸殿中,猶如長橋臥波,金碧輝煌。
朱棣端坐在雕龍髹金大椅寶座之上,王貴妃陪坐在他身邊的雕鸞髹金椅上。椅後設雕龍髹金屏風,左右各有寶象、仙鶴、角端、香筒各二對。
李元正見禮後,陪坐在朱棣下首右側。再往後是太子朱高熾、太孫朱瞻基、三公、三孤以及各正三品以上官員。左側首座是權賢妃、再往後依次是如妃、各級妃嬪和公主們。
王貴妃一心希望朱棣與簡懷箴父女相認,屢次為他們製造見麵機會,便也帶了她一同前來。
李元正頭戴香皂皺紗九旒平天冠,身著紵絲大紅織金袞龍暗骨朵雲袍常服,腰間佩戴著五色珊瑚玉旒珠玉帶,足蹬栗色皂鹿皮靴。
他年方二十五歲,生得麵如冠玉,形容出眾,眉目之間卻自有一種王者威儀,整個人雄姿英發,舉止不凡。宴會中的公主、侍女見到,無不為之傾心不已,芳心暗許。
宴會開始,一時間佳肴美酒次第送上,席間觥籌交錯,絲竹聲聲,人人都為之賞心悅目,心神俱醉。
酒足興濃,賓主俱歡之時,如妃抿了抿唇上的胭脂紅,笑靨如花道:“本宮聽聞大王不僅文才武略俱佳,於聲樂、天文、醫藥也有研究,可謂是青年才俊中的佼佼者。”說話之間,她頭上絳紅點翠珠釵上的紅色流蘇輕輕搖動,在酒樽中投下一抹嫵媚的海棠紅花影兒。
如妃是聰明人,一言一行自有她的打算。她見李元正天縱英才,朝鮮王朝現今聲威卓壯,便想傾盡心力籠絡,以圖將來為己所用。
李元正拱手長笑,眉目間俱是倨傲之色:“娘娘過獎。元正至今尚為逢遇敵手者,也唯有武功與聲樂兩樣。其餘不過皮毛罷了。”
此言一出,舉座嘩然,朱棣的麵上也微微露出尷尬之色。若是承認李元正的武功與聲音造詣所向匹敵,無疑會折辱明朝天朝大國的聲威。若是言語責難,又難免顯得狹促氣短,招人話柄。
朱棣正猶豫間,如妃已然漫聲笑道:“大王武功高強,率領臣民保家衛國,實乃朝鮮臣民的福祉。我們這紫禁城中,也有一位武功高手,迄今也不曾遇到敵手。兩位可謂是勢均力敵,可喜可賀。”
如妃笑得淡然,眉宇間藏著一絲不易為人察覺的自得。她在後宮中,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二十餘年,自然是手段高明的人。她明白李元正少年得誌,傲氣滿懷,若是想與他結交,自然要先挫挫他的銳氣,教他心悅誠服才好。是以,她才用極其隱晦的言辭向其挑釁。
李元正聞言,麵上當即露出不不屑一顧的神色。他的語氣有些生硬,冷冷說道:”既然如此,不妨教他與元正切磋一下如何?元正聽聞中原天朝地大物博,人才濟濟,向來仰慕得很。”
朱棣扭頭望著如妃,如妃粲然一笑,玉齒生華,似是成竹在胸。朱棣這才神色鬆動,朗聲笑道:“既然元正這麽說,如愛卿便教你所說的武功高手與他切磋吧。”
“好。”如妃盈盈一笑,眼波顧盼間,已然說道:“既然皇上和大王都已下令,江少傅就勉為其難吧。”
“是。”江少衡從座中站起身來,長身玉立,羽扇綸巾,顯得飄逸絕倫,氣質清華,一時之間竟把座上的皇子皇孫俱都比了下去,連朱棣和李元正也不禁暗暗讚歎。
朱棣略一沉思,又開口緩緩說道:“今日你們隻是切磋,旨在精益求精,都要點到為止,免傷和氣。”
江少衡與李元正俱都應著,走出席外,站到正殿中央。江少衡清逸出塵,一身白衣似雪,拂了光影還落。他麵上笑顏疏離,容光清淺,自有一種溫潤如玉的氣質。李元正則鮮衣怒馬,意氣風發,眉心銜著一種從容不迫,渾身上下散發著王者之氣。
李元正的武器,是一柄吳鉤,遍體精亮,一眼就看得出是精鐵打造。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自古以來,吳鉤與英雄相得益彰。
而江少衡手中,除了那把韌紙精金的摺扇,再無他物。
李元正磊落一笑,抱拳,朗然道:“江少傅,請亮出武器吧。”
江少衡遙遙若高山之獨立.頷首笑道:“少衡的兵器,已然在手中。大王請。”
李元正惱怒不已,竊以為江少衡以摺扇為武器,是仗著人多勢眾,羞辱於他。他舉起吳鉤,一記殺招,向著江少衡直衝過去。
眼看著吳鉤的刀尖兒就要落在江少衡的肩頭,他倂臣妾準備歌舞絲竹,也隻是獻醜罷了。不若請大王為皇上彈奏一曲,如何?”權賢妃是朝鮮人,對李元正難免庇護,方才見他輸給江少衡,心中不悅,是以想為他挽回顏麵。卻不想“天下無雙”四字,又觸動朱棣心緒。
王貴妃見朱棣微露不悅之色,已然明白他所思想,因而打圓場說道:“大王工於琴簫,可喜可賀,皇上亦有心請大王演奏一曲。隻是本宮聽人說起,所謂‘錦瑟和鳴’‘琴簫合奏’,所將就者都是一個‘合’字,如今大王形單影隻,無人應和,不如改日再行演奏。如妃以為如何?”
王貴妃刻意詢問如妃,言語之間隱約責怪她不該挑起今日之事。如妃麵上笑意凝僵,隱忍回答道:“貴妃娘娘所言甚是。”朱棣聞言,亦點頭稱是。
權賢妃卻笑得幽雅,清冷高貴的氣質撲麵而來,猶如枝頭傲雪綻放的寒梅:“誰說大王無人應和?難道皇上與諸位娘娘忘記本宮也勉強能吹奏玉簫麽?”眾人聞言,俱是神色一沉,誰都知道權賢妃不僅能歌善舞,更擅長吹簫,若是她要協同李元正琴簫合奏,恐怕當真是天下無雙。
如果朱棣不能在一時三刻之間尋出人來勝過他們二人,恐怕大明的顏麵會損失殆盡,各屬國番邦都會嘲笑大明朝地廣物博,卻連精通聲樂之人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