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謙1
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於少保,漢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永樂十九年進士。宣德初授禦史,出按江西,遷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正統十四年召為兵部左侍郎。土木之變,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鈺監國,擢兵部尚書。於謙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為明景泰帝。瓦剌兵逼京師,身自督戰,擊退之。論功加封少保,總督軍務,終迫也先遣使議和,使太上皇得歸。天順元年謙以“謀逆”罪被冤殺。弘治諡肅湣,萬曆改諡忠肅。有《於忠肅集》。於謙與嶽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
目錄
明代名臣人物生平
詩作選摘
人文景點
越劇劇目
當代相聲演員人物簡介
主要作品
經典語錄
貼吧相冊明代名臣人物生平
詩作選摘
人文景點
越劇劇目
當代相聲演員人物簡介
主要作品
經典語錄
貼吧相冊
展開編輯本段明代名臣
人物生平
祖籍考城(今民權縣),故裏在今民權縣程莊鄉於莊村。於謙的曾祖於九思在元朝時離家到杭州做官,遂把家遷至錢塘太平裏,故史載於謙為浙江錢塘人。於謙少年立誌,七歲的時候,有個和尚驚奇於他的相貌,說:“這是將來救世的宰相於謙畫像
呀。”十七歲時於謙即寫下明誌詩《石灰吟》。永樂十九年(1421年)成為進士。宣德元年(1426年),漢王朱高煦在樂安州起兵謀叛,於謙隨宣宗朱瞻基親征。待高煦出降,宣宗讓於謙數說他的罪行。於謙正詞嶄嶄,聲色震厲,朱高煦在這位禦史的淩厲攻勢下,被罵得抬不起頭,趴在地上不停地發抖(伏地戰栗),自稱罪該萬死,宣宗大悅,任命於謙為禦史,當即下令派這個人巡按江西。巡按外地正是禦史的職責,也不算什麽高升,但皇帝的這一舉動明顯是想曆練此人,然後加以重用。於謙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幾百個囚犯。他上疏奏報陝西各處官校騷擾百姓,詔令派禦史逮捕他們。皇帝知道於謙可以承擔重任,當時剛要增設各部右侍郎為直接派駐省的巡撫,於是親手寫了於謙的名字交給吏部,越級提升為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於謙到任後,輕裝騎馬走遍了所管轄的地區,訪問父老,考察當時各項應該興辦或者革新的事,並立即上疏提出。一年上疏幾次,稍有水旱災害,馬上上報。正統年間,宦官王振專權,作威作福,肆無忌憚地招權納賄。百官大臣爭相獻金求媚。每逢朝會期間,進見王振者,必須獻納白銀百兩;若能獻白銀千兩,始得款待酒食,醉飽而歸。而於謙每次進京奏事,從不帶任何禮品。有人勸他說:“您不肯送金銀財寶,難道不能帶點土產去?”於謙瀟灑一笑,甩了甩他的兩隻袖子,說:“隻有清風。”還特意寫詩《入京》以明誌:手(絹)帕蘑(麻)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兩袖清風”的成語就是這樣來的。閭閻就是裏巷的意思,此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說長道短。此詩寫成後遠近傳誦,為一時佳話。於謙如此不阿,自然引起了宦官王振的極度不滿。正統六年,於謙上書說:“現在河南、山西各自儲存了數百萬穀物。請於每年三月,令各府州縣上報缺糧的於謙坐像
1]貧困戶,把穀物分發給他們。先給菽秫,再給黍麥,再次給稻。等秋收後還給官府,而年老有病和貧窮無力的,則免予償還。州縣吏員任滿應該提升時,儲存預備糧達不到指標的,不準離任。並命令監察官員經常稽查視察。”下詔令照此執行。河南靠近黃河的地方,常因水漲衝缺堤岸。於謙令加厚防護堤,計裏數設置亭,亭有亭長,負責督促修繕堤岸。又下令種樹、打井,於是榆樹夾道,路上沒有幹渴的行人。大同單獨遠在邊塞之外,巡按山西的人難於前往,奏請另設禦史管理。把鎮守將領私自開墾的田全部收為官屯,用以資助邊防經費。他的威望恩德遍布於各地,在太行山的盜賊都逃跑或隱藏起來。在職九年,升任左侍郎,領二品官的俸祿。
當初,楊士奇、楊榮、楊溥主持朝政,都很重視於謙。於謙所奏請的事,早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準,都是“三楊”主辦的。但於謙每次進說商議國事時,都是空著口袋進去,那些有權勢的人不能不感到失望。到了這時,“三楊”已經去世,太監王振掌權。於謙入朝,推薦參政王來、孫原貞。通政使李錫逢迎王振的指使,彈劾於謙因為長期未得晉升而心生不滿,擅自推舉人代替自己。把他投到司法部門判處死刑,關在獄中三個月。後來百姓聽說於謙被判處死刑,一時間群民共憤,聯名上書。王振便編了個理由給自己下台,稱從前也有個名叫於謙的人和他有恩怨,說是把從前那個“於謙”和現在這個於謙搞錯了,才把於謙放出來,降職為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的官吏和百姓俯伏在宮門前上書,請求於謙留任的人數以千計,周王、晉王等藩王也這樣上言,於是再命於謙為巡撫。當時的山東、陝西流民到河南求食的,有二十餘萬人,於謙請求發放河南、懷慶兩府積儲的粟米救濟。又奏請令布政使年富安撫召集這些人,給他們田、牛和種子,由裏老監督管理。前後在任共十九年,他父母去世時,都讓他回去辦理喪事,不久便起用原職。正統十三年,於謙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秋天,也先大舉進犯,王振挾持皇帝親征。於謙和兵部尚書鄺埜極力勸諫,不聽。鄺埜跟隨皇帝管理軍隊,留於謙主持兵部的工作於謙像
。待到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京師大為震驚,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麽辦。郕王監國,命令群臣討論作戰和防守的方略。侍講徐珵說星象有變化,應當遷都南京。於謙厲聲說:“主張南遷的,該殺。京師是天下的根本,一搖動則國家大計完了,難道沒有看見宋朝南渡的情況嗎!”郕王肯定了他的說法,防守的決策就這樣定下來了。當時京師最有戰鬥力的部隊、精銳的騎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憊的士卒不到十萬,人心震驚惶恐,朝廷上下都沒有堅定的信心。於謙請郕王調南北兩京、河南的備操軍,山東和南京沿海的備倭軍,江北和北京所屬各府的運糧軍,馬上開赴京師,依然策劃部署,人心稍為安定。於謙立即被升為兵部尚書。郕王暫代皇帝出朝,廷臣們請求將王振滅門九族。而王振的黨羽叫馬順的,便出來斥責言官。於是給事中王竑在明廷忍不住上前打馬順,大家都跟著他。還把別的王振同黨拉到那裏打死。朝上秩序大亂,衛卒聲勢洶洶。郕王害怕得要起來逃跑,為防止錦衣衛報複,於謙推開眾人走上前去扶住郕王不要起來,而且告訴郕王宣諭說:“馬順等有罪該死,不予(百官)追究。”大家才安定下來。於謙的袍袖因此全部撕裂。退出左腋門,吏部尚書王直握著於謙的手歎道:“國家正在倚賴你呢,今天雖然一百個王直又有什麽作用!”當時,上下的人都依賴重視於謙,於謙亦毅然把國家的安危視為自己的責任。當初,大臣擔憂國家沒有君主,太子年幼,敵寇將至,請皇太後立郕王為皇帝。郕王一再害怕地推辭。於謙大聲說:“我們完全是為國家考慮,不是為個人打算。”郕王於是受命。九月,郕王即帝位為景帝,於謙進去回答問話,情緒激昂地哭著說:“敵寇得意,留住了皇上。必然輕視中國,長驅南下。請命令各邊境的守臣竭力防守遏製。京營士兵的器械快要用完了,需要馬上分道招募民兵,令工部製造器械盔甲。派遣都督孫鏜、衛穎、張輒、張儀、雷通分兵據守九門重要的地方,軍隊駐紮在外城的外麵。都禦史楊善。給事中王竑亦參與這些事,遷徙外城附近的居民進入城內。儲存在通州的糧食,令官軍自己去支領,用裝足的米作為代價,不把糧食留給敵人。文臣像軒倪這樣的人,應該用為巡撫。武臣像石亨、楊洪、柳博這樣的,應該用為將帥。至於軍隊裏麵的事情,我自己承擔,沒有成效就判我的罪。”對他的意見,皇帝全都認真地接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