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臨時政府公宴唐紹儀於總統府,觥籌交錯,頗盡歡洽。

酒筵進行時,蔡元培起立致詞:“共和之成,少川功不可沒……”對唐紹儀讚譽備至,隨後舉杯慶祝,“唐內閣已獲參議院通過,預祝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將有滿意成就,最後,我希望少川能加入同盟會,實行同盟會政綱政策。”

接著黃興也起立敦勸,全體與會人士鼓掌表示讚成。

唐紹儀由北京南下時,袁世凱曾一再敦囑,要唐盡量與革命黨方麵建立友好深切關係,在惜陰堂趙鳳昌更是露骨的說,這是他當選內閣總理的條件之一……因此蔡、黃兩氏的提議,唐很愉快加以接受。

居正乃離席取出早已準備妥當的同盟會的入會同誌誌願書送給唐紹儀,唐紹儀即在誓書下簽字認可,再由蔡元培、黃興簽名作介紹人,孫大總統簽字主誓,唐紹儀起立宣誓,大家高呼同盟會萬歲,賓主盡歡而散。

…………

台下座無虛席,孫中山在台上發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說。

“本總統自中華民國正月初一日,至南京受職,今日四月初一日,至貴院宣布解職。自正月初一日至四月初一日,為期適三閱月。

在此三月中,均為中華民國草創之時代。當中華民國未成立以前,純然為革命時代。

中國為何而發起革命?蓋吾輩革命黨之用心,以連合中國四萬萬人,推倒惡劣政府,造成國利民福為宗旨。

自革命初起,南北界限尚未化除,不得已而有用兵之事。三月以來,南北統一,戰事告終,造成完全無缺之中華民國,此皆中國國民及全國軍人之力所致。在本總統受職之初,亦不料有此種之好結果,亦不料以極短之時期,而能建立如此之大事業。

今日中華民國,南北統一,五族一家,本總統已在一個月前,提辭職書於參議院,當時因統一政府未成,故辭職之後,仍由本總統代理。

現在國務員已均由國務總理唐君發表,政府已宣告成立,本總統自當辭職,今日特蒞貴院宣布。但趁此時間,本總統尚有數語宣告,以供貴參議員之聽聞。

中華民國成立之後,凡中華民國之國民,均有國民之天職。

何謂天職?

即是促進世界的和平。此促進世界的和平,即是中華民國前途之目的。依此種目的而進行,即是鞏固中華民國之基礎。又凡政治、法律、風俗、民智種種之事業,均須改良進步,始能與世界各國競爭。凡此種種之改良進步,均是中華民國國民之責任。人人能盡職任,人人能盡義務,凡四萬萬人無不如此,則中華民國之進步必速。

中國人民居地球四分之一,則凡有四人之地,即有一中國人民。況交通既便,世界大同,已有中外一家之勢。中華民國國民,均須知現今世界之文明程度。

當民國初立時,人民頗有不知民國之為何義,文明進步之為何義,凡吾輩先知先覺之人,即須用從前革命時代之真摯心,努力進行,而後中華民國之基礎始固,世界之文明始有進步,況中國人民本甚和平。

現在世界上立國百有數十,雄強相處,難保不有戰爭發現。惟中國數千年來,即知和平為世界之真理。人人均抱有此種思想,故數千年來之中國,純向和平以進行。中華民國有此民數,有此民習,何難登世界舞台之上與各國交際。

以希望世界之和平,即是中華民國國民之天職。本總統與全國國民同此心理。

用心研究,將人民之知識習俗,以及一切事業,切實進行,力謀善果,即為吾中華民國國民之本分。

本總統解職之後,即為中華民國之一國民。政府不過一極小之機關,其力量不過國民極小之一部分。其大部分之力量,則全在吾中華民國之國民。本總統今日解職,並非功成身退,實欲以中華民國國民之地位,與各國民之力量,與四萬萬人協力造成中華民國之鞏固基礎,以冀世界之和平。望貴院各位參議員與將來政府,勉勵人民,同盡天職,使中華民國從今而後,得享文明之進行,使世界舞台從今而後得享和平之幸福。”

孫大總統演說完畢,全場掌聲雷動。

孫中山將臨時大總統印交還參議院,參議院議長林森、副議長王正廷,命全院委員長李肇甫接受了大總統印。林議長代表參議院致辭:

“……中山先生發宏願救國,首建共和之纛,奔走呼號於專製淫威之下,瀕於殆者屢矣,而毅然不稍輟,廿年如一日。武漢起義未一月,而響應天下三分有其二,固亡清無道所致,抑亦先生宣導鼓告之力實多也。當民國尚未統一,國人急謀建設臨時政府於南京,適先生歸國,遂由各省代表公舉為臨時大總統,受職才四十日,即以和平措置使清帝退位,統一底定,未忍生靈塗炭,靡訴於兵戎;雖柄國不滿百日,而吾五大民族所受賜者已靡有涯矣,固不獨成功不居,其高尚純潔之風,為斯世矜式已也。今當先生解臨時大總統職任之日,本院代表全國,有不能已於言者;民國之成立也,先生實撫育之;國民發揚光大也,尤賴先生牖啟而振迅之;苟有利於民國者,無間在朝在野,責任一也。羅斯福總統解職後,周遊演說,未嚐一日不拳拳於阿美利加合眾國,願先生為羅斯福,國人馨香祝矣。”

這兩篇演說詞都充滿誠摯的感情,不是一般官式應酬語,孫中山先生之所自期,與國人之所期待於先生,均可以說是恰如其分。

李想在現場,能感覺到中山先生的雍容揖讓,虛心誠意,令他向往不已。他自認自己做不到!

之前所有的奔走呐喊與流血捐軀,最終得到的卻是這樣一個結果。李想也覺得諷刺!

孫中山與議員們一一握手,告別離去。議員們又坐下來開會討論,表決同意將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遷往北京,發出通告說:“本院已議決遷往北京辦公,自本月初八始休會15天,於本月21日齊集北京。”

同時,參議院將全體參議員名單谘文交由唐紹儀電告袁大總統。

唐紹儀電袁世凱:

“參議院谘文。本院議決遷至北京辦法,自四月初八日起,休會十五日。於二十一日齊集北京,已由歌電報告,並電請先行指定場所,並屆期派員招待各在案。查各省參議員現在已到院共四十九員。合將全院參議員人數,開列清冊,注明省分,並將議長、副議長暨審議員姓名,以及審查會審查長,並審查委員姓名一並分別開列,谘請查照,以便指定相當場所,俾各員到京後,即可克期開會。此谘大總統。計谘送清冊一本。各省參議員到院人數姓名如左:

直隸:穀鍾秀

奉天:吳景濂

河南:李搫陳景南丁廷謇張啟與李載賡

山東:史澤鹹於洪起陳命官彭占元劉星楠

山西:李素劉懋賞

陝西:趙世鈺

湖南:彭允彝劉彥歐陽振聲覃振

湖北:田桐劉道仁胡秉柯歐陽啟勳

安徽:胡紹斌常恒芳淩毅

江蘇:楊廷棟陳陶怡淩文淵

江西:文群湯漪王有蘭

浙江:王正廷殷汝驪黃群

福建:林森潘祖彝

廣東:錢樹芬金章趙士北

廣西:鄧家彥曾彥劉崛

四川:黃樹中李肇甫熊成章

雲南:張耀曾席聘臣段宇清

貴州:文崇高平剛

議長:林森;副議長:王正廷。審議長:李肇甫。外交審查長暫未舉。審查員劉彥、錢樹芬、劉星楠、吳景濂。請願審查長暫未舉,審查員李搫、劉懋賞、鄧家彥、曾彥、劉崛。法律審查長王正廷,審查員王有蘭、彭允彝、穀鍾秀、趙士北、平剛、湯漪、熊成章、張耀曾。財政審查長潘祖彝、審查員李肇甫、歐陽振聲、文群、殷汝驪、席聘臣、黃樹中。再參議院法已由本院議決谘送,其第四章第二十六條載任委員分設法製、財政、庶政、請願、懲罰五部。各提任審查本部事件雲雲。此次所開尚係院法未經議決以前暫時規定,應俟本院移至北京後再行查照院法分部另舉,合並聲明。元年四月初六日等語。儀。虞。印。”

…………

走出參議院,在衛士的陪同下,孫中山與李想一起登上了紫金山。

孫中山四麵一看,指著對麵遙遠的方山和環繞著前麵的秦淮河對我們說道:“你們看這裏的地勢比明孝陵還要好,有山有水,氣象雄偉,我真不懂當初明太祖為什麽不葬在這裏?”

李想心裏一突,說道:“先生在想什麽?”

孫中山接著帶笑說:“我將來死後葬在這裏,那就好極了。”

李想幹笑道:“先生怎麽想到這個上麵來了?”

曆史讓人很難過。

難過之處在於:當你認為把世間事看明白的時候,突然發現依舊被蒙在鼓裏。

ps:非常抱歉,昨天出了點狀況,今晚還有一更作為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