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已經是漸漸迷離下來了,飽經戰火的土壤之間滿是被血肉所浸潤,到處都是戰火所帶來的瘡痍之景。
安陸,安榮堂。李大帥為了準備對北洋作戰,而把湖北劃分為三個戰區之後,這裏便是湖北的作戰指揮中樞了。
安榮堂的麵積算不上很大,不過占地三十畝,不過其廳堂、走廊、粉牆、洞門等建築與假山、水池、花木等組合恰到好處,山水、田園、山林、庭園四種不同景色集於一身。因為建築數量多,分布密集,所以安榮堂在這些布局方麵,便是很注意,而空間處理更是如此。雖是亭台軒榭滿是,可卻沒有有絲毫零亂之感,而是給人有一個連續、整體的概念。
此時的安榮堂八仙館內,人退盡了,顯得空落落的,斜照的日影從洞開的門中一直照進殿內,李想忽然覺得有些寂寞,猛地想起自早晨管家小妹梅迪送了一些點心吃,到現在尚未進食。他不覺暗自好笑,在門口融融的陽光下舒適地伸了個懶腰,活動了一下腿腳,遠遠望見他那個草台班子參謀部總參曾高雙手抱了一大疊文書要送往文書房,便笑著叫道:“老高,你過來!”
“喲!”曾高正低著頭走路,不防有人叫,抬頭見是李想,忙笑著過來,“是大帥叫我……我的眼越發的不濟了,都快累出近視眼了!”忙將文書進至案上,回身過來又是敬禮,又是嬉皮笑臉,“湖北革命軍的整編,是否操之過急?累死咱們參謀部了……幹脆還是去娉幾個普魯士大胡子,要學就學地道的德國陸軍。”
李想在千家嶺結束之後,立刻開始整編革命軍。
向來便是歐洲陸軍軍事強國的德國,曆來便是歐亞一些軍事相對落後的國家的效仿對象。當初日本明治維新的時候,日本陸軍便就是照搬普魯士陸軍全套軍事思想、建設製度和製式操典,而設置的。雖然最初的時候,日本陸軍是學的法國,可是一場普法戰爭之後,日本人發現,相比之下,陸軍似乎還是要看德國,尤其是德國率先開啟了完善的參謀製度。
從原普魯士軍隊總參謀部展而來的德國軍事總參謀部,是絕大多數軍隊總參謀部的樣板,也是德國軍隊中對戰爭進行規劃和決策的高級軍事機構。
也正是因為總參謀部的崛起和展,在與其他對手相比的時候,德國人獲得了這個最大的優勢。也正是因為這樣,近兩個世紀以來,德國軍事總參謀部成了軍事史上最出色的參謀機構之一。
雖然,從嚴格的定義上來看。曆史上地第一個總參謀部實際成立於德國的鄰邦、死敵——法國,早在法國大革命時期。國防部長拉紮爾·卡諾下屬地國防部辦公室就已開始具有現代總參謀部的雛形,而1795年,後來成為拿破侖席元帥的貝爾蒂埃又率先建立了參謀係統,並在後來成為貝爾蒂埃直接領導的參謀長辦公室,並和另一個被稱為總參謀部的機構組成了拿破侖地統帥部。然而那個時期的參謀長辦公室和總參謀部僅僅隻是嚴格遵守拿破侖的命令。而不能直接取代皇帝本人進行指揮,所以根本就不能真正意義上的總參謀部。
而反觀德國人,在狹義上,總參謀部是普魯士軍隊地指揮中樞。負責對戰爭各方麵的研究,製定部隊機動方案及戰役實施方案,擬定作戰和動員計劃。在廣義上,總參謀部代表了一種全新的軍事理念、雖然當時的歐洲各國都先後設立總參謀部,但德軍總參謀部因其完備嚴格的培訓機製和靠實際表現而非出身門第作為獎懲標準而聲名卓著。
最早成立在18o6年的德國軍事總參謀部是由普魯士地格哈德·馮·沙恩霍斯特和奧夫斯特·馮格奈森瑙兩位將軍所建立的,不過直到1821年任總參謀長卡爾·馮·米夫林男爵上任。這才標誌著總參謀部的正式成立。
德軍總參謀部的培訓機製並不隻為了培養出合格的參謀人員,而是更為了培養出具有具有豐富知識、廣闊視野和獻身精神的職業軍官。
總參謀部擁有著較少受政治勢力控製的特權,而這一點更是在1871年在德國憲法中被以法律條文的形式固定下來。
相比於中國的參謀製度建立緩慢,日本在這個方麵要起步很早。明治維新之初,日本便從德國請來了梅克爾少校擔任陸軍大學校的教官,建立了日本現代參謀製度的基石。培養起了日本陸軍的參謀人才以及高級指揮官。
袁世凱北洋軍的現代參謀製度還很原始,李想革命軍的現代參謀製度也很草台。
而李想是非常欣賞德國的軍事、工業的先進性,希望能夠從德國引進德式軍隊的管理方法、先進的戰略戰法、部隊單兵的戰鬥技能,尤其是讓那種德意誌精神,革命軍高層更是欣賞,因為這一點和革命軍精神很是相似。正是因為希望從德國人那裏獲得先進的理論知識,以便建立起一支強大的軍隊,對內捍衛革命的堅決果實、對外則能抵抗外來侵略。
隻是現在的條件,要請德國軍事顧問,太困難。革命軍高層也隻能用在德國學生日本那裏學到的一點皮毛,摸索著自己建設……
李想打量著曾高,這家夥滿嘴跑火車,又愛吐苦水,邊聽他嘮叨一邊笑道:“操之過急?不,一點也不急!北洋軍不是革命軍最終的敵人,目前威脅中國最嚴重、而最迫切者,當然指日本。日本對中國之情,知之極悉。其利害適與中國相反,故必用盡各種方法破壞中國內部之團結與圖強,至少設法遲延其實現。這場辛亥大革命,處處可以看到日本人的身影。國民革命蓬勃發展,東京的空氣已然不快……設想,戰爭一旦爆發,則國民政府有堅忍意誌,斷無不抵抗而即承認敵方要求,沉默接受。這不又是一場甲午嗎?民氣即是造成抵抗意誌,故不容輕視。無論是孫中山還是袁世凱當家,苟領袖無此種意誌,則人民亦不肯出而抵抗。抵抗意誌必須有實力之兵力,方有固定之基礎,目前中國陸軍之實力,即使北洋軍,故不能擔任現代戰爭,但未若不可用持久抗敵,迫使其增加兵力,一切重要莫過於成立雖小而極端新式之國防軍。”
曾高聽了一怔,日本威脅論,李大帥已經不是第一次唱,他早就習慣了。而且,在漢口東洋租界一戰,也確實看明白了一些事情,小東洋的陸軍裝備也許還遜色北洋軍一成,但是戰鬥力,戰鬥意誌,還有戰爭的動員能力,比北洋強太多,日本已然是個現代化國家!
他忙又笑道:“這更不是一朝一夕可速成,日本陸軍也幾代人,幾十年的建設。中國欲成立極端新式之國防軍,雖說小,但也必須從軍事教育的加強起。需要創立了步兵、炮兵、工兵、輜重兵、通信兵等學校。而在教學上,又不擯棄了傳統地日式成法,如果采納“專在切合戰用之實地工作”地德國典範令。才能培養大量的人才,陸軍的合成化也才能有較大的展。新型的炮兵、航空兵、騎兵部隊初見雛形。大量的特種兵器材也被列入采購計劃。這個的整軍建軍計劃,大大充實了中國的國防力量,需要的不知道是幾十年才能完成……”
李想聽了,突然想起德國國防軍之父塞克特明確的給蔣光頭國民政府提出了中國建軍的三項中心思想,其一軍隊為統治權之基礎。第二、軍隊之威力,在於素質之優良。再者。軍隊之作戰潛能,基於軍官團教育之培養。
根據塞克特提出的建軍的三項中心思想,國民政府先必須認識到的就是軍事強權在國家政治中地巨大作用。所謂“堅強的、一心一德的領導”便是這種建軍思想和方針的主題。因為塞克特認為隻有一元化的領導才能夠對涉及經濟、財政,先是民眾教育與宣傳等每一項國家措施加以通盤考慮。而這一點讓崇尚鐵腕的蔣光頭很是覺得受用。
李想沉著臉道:“以有限的物力財力,先建立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小型核心示範武裝——模範軍。先編成八個師。然後擴展到十八個師,最終再分批分期完成全國六十個師地整編。中國有這樣六十個師的精銳常備軍就足以應付各種軍事需要狀況了,”又笑著對曾高道:“模範軍雖然規模很小,但卻將之建立成了一個編製健全、結構森嚴的小型濃縮版,可以說這其中每一點的安排都極近完善與充實。一旦時機成熟,這個小型濃縮版的革命軍陸軍便可無限製地擴充。因為將這個革命軍陸軍打造得極其精銳充實。每個士兵都訓練成為了可領導和指揮作戰的基礎骨幹,每個軍官則被培養成了未來地軍事統帥。這樣。也就等於是充分的建立起了革命軍陸軍的骨幹架構,一旦需要,便可以直接擴充成一支規模龐大、戰鬥素養極高的戰鬥部隊。”
曾高心裏一突,這話說得太讓人心動:“這就是一支未來的中國國防軍!”
“北洋軍開始撤退啦!”李想正要去吃個晚飯,忽然聽到屋外有人洪亮地叫了一聲,宋缺一身軍裝整整齊齊,大簷帽端端正正,大步走進來,一腳踩下去,馬刺拖在青磚地板上直冒火星,“北洋軍開始撤退啦!”
這一天,戰事平靜。北洋軍撤軍的決定太出人意料,以至於李想在接到北洋軍撤退的報告後,竟不敢相信這是事實。他還等著在漢口郊區與對手一決高下呢。
(光景:兄弟很努力更新,奈何紅票不努力上漲,今天就隻能遺憾的兩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