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思穩,這是雙方能坐下來談的基礎之所在,然則人心各異,雙方所思不同,站的角度不同,分歧的出現自是在所難免,倘若隻是一般的小分歧,那倒無關大局,總還是有個打商量的餘地,可若是牽扯到了原則性的根本所在,彼此退讓的空間就小得可憐了,很顯然,燕西大都督之爭就是個雙方都繞不過去的坎,彼此態度迥異之下,要想取得一個妥協的平衡已是千難萬難了的,隻不過雙方都不想談判就此破裂,於是乎,沉默就成了雙方不約而同的選擇。
沉默複沉默,難熬的沉默,尤其是在手中沒有真正底牌的情況下,這等沉默對於蕭無畏來說,簡直就是一種難耐至極的煎熬,若是可能,蕭無畏很想大吼一嗓子,丟下句“老子不幹了”的話,拍拍屁股走人了事,可惜他不能,就算不為了將來的大計,也不為了數百萬燕西民眾的生死,即便僅僅隻是為了自己的尊嚴,蕭無畏也得挺將下去,這就是一場無聲的戰鬥,哪怕再難,蕭無畏也得咬牙堅持著。
“咳,咳。”良久的沉默之後,王嶽假咳了兩聲,打破了書房裏那令人窒息的寂靜,麵色凝重地看了蕭無畏一眼,緩緩地開口問道:“小王爺既言及柳家,卻不知在小王爺心目中,何人有此大德乎?老朽不明,還請小王爺賜教。”
開始了麽,好,那就來罷!蕭無畏暗自在心中給自己鼓了把勁,凝視著王嶽的雙眼,神情肅然地開口道:“王老先生明鑒,小王此來一路過涼、甘、肅、瓜數州,途經十數城,雖行色匆匆,沿途卻頗有所見,據小王所知,燕西連連天災,雖尚不致到易子而食之地步,可羹兒販女之事卻已累見不鮮,然,唯涼、甘之地卻無此等事情,雖民有菜色者多,卻秩序井然,既無暴民哄搶之事,更無災民嘯聚為患,何也?概因鎮守使開倉放糧之餘,又傾盡家財以濟民,其夫人更不惜拋頭露麵,羹粥四方,安撫民眾,組織開荒,此義舉也,非大德者豈能如是乎?燕西有此大德之人而不用,何以服眾耶?不知王老先生以為如何哉?”
王嶽身為燕西觀察使,手掌文官體係,耳目眾多,又豈會不知道柳振雄在涼、甘之地的舉措,此時聽蕭無畏說得慷慨激昂,卻絲毫不為所動,隻是平淡地搖了搖頭道:“柳三豪邁,老朽知之,奈何,奈何,小王爺一片苦心怕是到頭來一場空耳,事若不諧,反誤大局,又當何如哉?”
王嶽雖沒明說其不看好柳振雄的理由,可蕭無畏卻明白地知曉其意,那就是在說柳振雄乃是庶出,就算再英豪,也不可能得到柳家的全力支持,更遑論要其他世家服膺了,這其中的礙難之處太多,由其出掌燕西大都督一職幾無可能。
難麽?是很難,這一點蕭無畏早就心中有數,且不說柳振雄庶出的身份,本就不合時下的傳承之道,也不說柳振雄似乎不得其父之寵,這一點從當初柳振雄陪著蕭無畏一道去見柳嘯全的情形便可見一斑,哪怕柳家公推柳振雄取柳振英而代之,要想壓服其餘三家,也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這其中的礙難確實是太大了些,早在蕭無畏打算推柳振雄上位之際,便已了然於心,原也無需王嶽來出言提點,然則蕭無畏卻絕不會因難便放棄了自己的堅持,在他看來,事在人為耳,哪怕隻有一線的希望,蕭無畏都要全力去爭取一番。
“王老先生,小王心中有個疑問,不知當問不當問?”蕭無畏沒有回答王嶽的問題,而是微微一笑,反問了一句。
“哦?小王爺有話但講無妨。”王嶽眼中精光一閃而過,不動聲色地應了一聲。
蕭無畏淡然一笑,將問題拋了出來:“不知王老先生所要的穩是長治久安的穩,還是苟延殘喘之穩?”
蕭無畏這個問題一出,王嶽古井不變的臉上終於出現了絲微瀾,眉頭一皺,目光炯然地看了蕭無畏好一陣子之後,這才慎重萬分地開口道:“小王爺之言何意哉,恕老朽愚鈍,還請明言好了。”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古今概莫能外,今,天下風湧雲動,大變在即,以王老先生之智,當可預見也,無須小王多言,燕西雖僻處一方,卻也難避風浪之席卷,若內部不穩,何以禦外乎,柳氏一門久掌燕西,雖近有小厄,實無大過耶,若驟然以他姓替之,即便能得苟安,長久必亂矣,此不可不防,再者,那鄭姓一族,置民族大義於不顧,公然勾結外敵,縱使有反正之功,又豈能服眾耶?縱使王老先生鼎力扶持,怕也難為矣,舍本而取末之事,小王不敢為耳,望王老先生明斷。”蕭無畏一派大義凜然之狀地暢暢而談,似乎全然為了燕西之長治久安考慮之模樣。
“唔。”王嶽飛快地掃了蕭無畏一眼,低垂著長長的壽眉,不置可否地吭了一聲,沉默了良久之後,這才出言道:“若按小王爺之言,那鄭家勢必不依,戰事便在眼前,戰禍一起,生靈塗炭,奈何如之?”
“戰!鄭家若是敢逆民意而行,即民賊也,當夷滅之,民族大義之前,餘者皆下之!”蕭無畏毫不客氣地說道。
蕭無畏話音剛落,王嶽便即長眉一抖,冷冷地追問道:“戰麽?小王爺說得倒是輕巧,大軍未動,糧草先行,此正理也,小王爺既知我燕西連番天災,糧餉何來耶?”
“……”一聽王嶽提起大軍之糧餉,蕭無畏不由地便是一陣語塞——燕西如今的家底如何蕭無畏心裏頭壓根兒就沒個準數,哪能說得出個所以然來,若是沒了糧餉的話,這仗又如何打得下去,蕭無畏倒是很想說糧餉自己來解決,可惜的是這話他卻實是說不出口——別看蕭無畏此番帶了三十餘萬兩銀子的貨物來燕西,可這麽點錢對於大軍的糧餉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再說了,真要蕭無畏將所有的財物全都投進燕西軍費這麽個無底洞中去,蕭無畏也著實舍不得,哪怕那些銀子來得甚是輕巧,可畢竟是銀子,不是石頭,哪能就這麽一股腦地隨便丟了。
奶奶的,賭一把了!總這麽沉默下去也不是個頭,蕭無畏暗自咬了咬牙,朗聲道:“王老先生問得好,糧餉本就是用兵之根本,而今民賊猖獗,不可不興兵以伐之,即如此,凡燕西之世家皆有責也,柳氏一族既掌大都督之職,此其分內之事耳,當無可推脫之處,此糧餉應由柳家出大頭,其餘世家補不足,小王雖是外人,為民族大義故,願以所攜之貨物充為軍資,隻求剿滅民賊之餘,容小王取其良馬以歸即可,不知王老先生以為可行否?”
“小王爺高義,老朽歎服,然,若是我燕西戰端一開,東麵有亂,又待如何?縱使我燕西亂平,元氣必傷,若是無後援,恐亦難支,不知小王爺有何教我者?”蕭無畏盡自說得慷慨萬分,可王嶽卻似乎不為所動,慢條斯理地捋了捋胸前的長須,不緊不慢地又砸出了一連串的問題。
燕西的東麵自然指的是朝廷,王嶽這話的意思就是要蕭無畏為朝廷的行為作背書,保證燕西不受朝廷的可能之攻擊,這事情可就大條了,別說蕭無畏並非真的朝廷特使,即便蕭無畏真的負有特殊使命,這等軍國大事也不是蕭無畏能做得了主的,胡亂出言,不但不能取信於王嶽,甚至反倒會誤了自家小命,很顯然,這話不好答了,問題是不答還不成,蕭無畏的鼻尖不由地沁出了些汗珠子來。
奶奶的,天曉得皇帝老兒心裏頭會如何想,若是燕西真有大亂,那老小子未必就肯放過這等收複燕西的機會,有了燕西,戰馬的來源大可就此徹底解決,這等誘惑不可謂不大,天知道那老小子會不會冒上一回險的!蕭無畏對於弘玄帝壓根兒就吃不準,雖說隱隱能猜到弘玄帝不希望燕西大亂的心思,可卻不敢肯定弘玄帝能忍住收複燕西的誘惑,一時間左右為難了起來,皺著眉頭想了想道:“利有大利、小利之分,燕西穩,則社稷固,此大利也,舍大利而取小利,非智者所應為,人同此心,王老先生以為如何?至於後援麽,小王不才,既蒙王老先生販馬之允,自當竭力以為之,所得若幹,除馬匹外,概不從燕西另取,三年五載後,或許能緩燕西之財政耳。”
“小王爺高義,然無須如此,在商言商,若是有虧無賺,此生意難長久也,老朽不願為耳,唔,若是小王爺能從中原調糧以解燕西之荒,餘事皆可商也。”王嶽深深地看了蕭無畏一眼,搖了搖頭,淡然地說道。
調糧?朝廷對各藩控製最嚴的一是兵器,二便是糧食了,沒有皇帝的聖旨,這兩樣東西壓根兒就無法運入各藩的控製之地,這一點蕭無畏自是心中有數,此番蕭無畏來燕西,各色貨物雖多,獨獨沒有這兩樣重要物資,此時王嶽提出此事,還真令蕭無畏頭皮好一陣子發麻的,眼瞅著王嶽擺明了沒有糧食,諸事休談的架勢,蕭無畏心裏頭直發苦,默默地沉吟了一番,還是沒敢壯著膽子胡亂答應了下來,隻是微皺著眉頭道:“王老先生明鑒,茲體事大,非小王可以定奪,然,事關民族大義,小王拚死也要為燕西爭來足額之糧秣,至於成與不成,小王不敢言準,還望王老先生海涵則個。”
“也罷,小王爺之言老朽記住了,既然如此,柳家之事小王爺自去處理罷,老朽恭候佳音,唔,一事不煩二主,史、張兩家也煩勞小王爺走上一趟好了。”王嶽盯著蕭無畏看了良久之後,這才點了點頭,語氣平淡地說道。
靠,鬧了半天,所有的事情都全得老子來幹,這他娘的算啥事啊?蕭無畏沒想到談來談去,最後就談出了這麽個結果來,心中自是很有些子不爽,然則能得王嶽默許自己的行動,也勉強算是此行不虛了罷,至於後頭的事該如何收場,蕭無畏也就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眼瞅著王嶽話裏已有著送客的意思,蕭無畏自也無心再多留,起身行了個禮,告退而去,待得出了書房的門,這才驚覺天不知何時已經黑了,隻得滿腹心思地出了王府,徑自上了馬車,往柳府趕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