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帝國榮光
火力發電遠比水力發電更早進入實用階段,無論是在上海,還是在階州,最早應用的都是火力發電,而且發電功效並不低。
隻是火力發電從長期上來說,效益比是要低於水力發電的。水利發電沒有汙染不說,隻是一次性投資過於巨大,但是建成以後,除了少量的維護費用,基本上就坐等利潤滾滾而來了。而火力發電整天冒著黑煙,但是建設周期短,隻要煤炭充足其發電功率能保持相對穩定。費用而言,火力發電一次性投資看起來不多,其今後每年運輸和原料的成本開支更是巨大無比。
這也是陳安一開始就不喜歡火力發電的原因。那個時候,鐵路線沒有連成網絡,陝西煤炭全部用馬車拉來,光是運費就可以讓北方集團破產了。
現在則是沒辦法了,軍火車間擴充產能必須增加電能補充,而白龍江的水力發電水平暫時已經無法進一步改良,隻能考慮火力發電了。
所幸無論是涇原道還是寧夏道,鐵路都已通達,再加上大批道奇卡車的列裝,借助花馬池的北線通道,陝北神木遍地都是的煤炭得以源源不斷地送抵寧夏,然後利用火車送達蘭州、階州,這就具備了大規模開發火電的基礎。
在猶太裔技師的幫助下,蘭州機器局第一次嚐試自己冶煉合金缸體,準備自行研發火力發電設備。但是陳安等不及自主研發的速度,決定同時向美國購買整套的大功率火力發電設備。
尼森公司從美國訂購的三百萬元北方幣火力發電機組,很快就將隨著貨船運抵上海。階州以南已經找到了合適的地點,正在加緊平整土地,建設廠房設施。更關鍵的是陝西神木的煤炭已經陸續開始運抵階州,將幾個堆煤場地堆得像座小山似的。煤炭必須事先多儲備一點,至少也要滿足三個月需要,否則萬一煤炭停運了就麻煩大了。
軍械署直接下了三百萬元北方幣的運輸訂單,從陝西大規模運輸煤炭。沒辦法呀,以後每年都要這麽多錢扔進這個無底洞了。
階州的發電廠和白龍江水電相比,三五年內看上去成本效益是差不多的,但是之後,白龍江依然沒有什麽大的投入隻有產出,但是階州發電廠卻每年始終三四百萬扔進去,再也無法中斷,從成本上說是虧得一塌糊塗。
軍政府布政司倒是報來一個好消息。民國七年布政司衙門歲入情況非常不錯,已經可以確認有餘錢返還軍費補貼了,雖然暫時隻有一百三十多萬元北方幣,但這是一個曆史性突破不是。
這幾年憑借著每年至少五百裏的大鐵路建設,以及有些瘋狂的實邊移民政策,甘疆蒙藏各地經濟終於開始艱難起步,不僅布政司歲入每年都是以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比例增長,而且人口亦是大幅度攀升。預計到民國七年末,北方軍政府轄區人口將接近二千五百萬人。
持續不斷的退伍士兵、蘭州各種學堂畢業生、北方集團的員工等構成了軍政府基層組織的核心骨幹,加上國粹學派的不遺餘力推動,隴西的政治文化經濟已經開始和關內緩慢地有所區別。
已經形成聲勢的複興組織,向大本營遞交過一份政策研究報告。其中毫不諱言的表示,如果繼續采取目前這種割裂隴西和關內的政策,也許當北方軍政府轄區人口超過一萬萬的時候,在過於巨大的經濟隔閡麵前,雙方民眾就會形成兩個截然不同的政治形態群體了。
有些看不懂過於玄奧政治語言的陳安,一目十行的瞄到這份疑似最快也是在民國二十年以後發生的聳耳聽聞事件時,直接將這份報告無視了。他反正就是不想理會關內,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你還能怎麽著。
陳安畢竟隻上過林老爺子的私塾,有沒有讀完都很難說,說句老實話不過是初級中學肄業罷了,怎麽看得懂那些大學畢業的政治精英們的精辟言論呢。
要看這些東西,還不如讀胡景翼的戰報來的爽快,陳安順手就撈起來北部軍團在巴爾喀什湖南部的進攻情況匯報。
胡景翼的北部軍團得到大本營進一步加強後,重新對突擊部隊進行了編組,建立了一個臨時性的旅級作戰群,事實上的一個機械化旅。
這是一次嶄新的嚐試,甚至參謀本部的孫嶽親自趕赴北部軍團,臨時擔任這個作戰群的指揮官。
作戰群下轄兩個輕型坦克營、四個摩托化步兵營,以及三個摩托化炮兵營組成,真正實現了機動作戰的目標。
輕型坦克營中按三連九排編組,每坦克排列裝六輛雷諾ft-17輕型坦克,其中四輛37毫米火炮款,兩輛8毫米機槍款,共五十四輛輕型坦克。同時,每個坦克連還另外編組二輛小汽車和十輛卡車組成的後勤保障分隊。
坦克營還直屬三個列裝英國勞斯萊斯裝甲車的偵察排,每個偵察排擁有六輛可以快速機動的裝甲車。再加上工兵排、營部排、後勤輜重保障排,整個坦克營定員六百四十九人,等同於炮兵營人數。
摩托化步兵營也實行三連九排的統一編組,除了同樣大規模列裝道奇卡車外,隻是將各營連原本直屬的重機槍小組,改成了列裝二輛裝甲車的偵察小組,或是列裝六輛裝甲車的偵察排。
摩托化炮兵營到沒有什麽變化,反正早已實現道奇卡車拉載了。
勞斯萊斯裝甲車,是英國遠征軍列裝的一種快速機動偵察車輛,實際上是在勞斯萊斯小汽車的底盤上加裝裝甲,並在駕駛室頂部附裝了一個7.7毫米維克斯重機槍的小炮塔。這種改裝車既可以在沒有坦克的車隊前麵當做輕型裝甲使用,又可以在坦克營中充當前線偵察搜索分隊。
反正在這個時候,即使是坦克,前後的裝甲也不過六毫米以上,最多不過二十多毫米罷了,都是非常薄弱的,隻能擋擋中口徑子彈的射擊,或是小口徑火炮諸如短管37毫米速射炮等武器的轟擊。勞斯萊斯裝甲車的裝甲,差不多類似這個厚度了。
胡景翼手下原本有五個坦克營,但是在戰鬥時已經損壞了至少二個營的坦克,戰損相當驚人。主要原因就是沒有壓製突擊步兵火力,或是缺乏步兵跟進掩護,導致大量被敵軍步兵借助地形掩護隱蔽接近後用炸藥摧毀。
北部軍團補充了新的一批8毫米機槍款雷諾ft-17後,又重新組建了五個坦克營。但是這回胡景翼學了乖,直接拿出兩個坦克營來,加上大批勞斯萊斯裝甲車,準備試驗一種新的突擊編成方式,也就是機械化部隊。
可惜雷諾ft-17太輕型化了,隻有兩個人的坦克,動力又不是很好,10千米每小時的速度除了比比步行,實在看不出有什麽優勢。更麻煩的是37毫米火炮,雖然可以攜帶240發37毫米炮彈,但是火炮的威力太小了,打打野戰和不堅固的工事還行,一碰上堅城壁壘就抓了瞎。
迫不得已,胡景翼和孫嶽沒有在這個旅級機械化作戰群中,配屬第三個坦克營和第五、第六個摩托化步兵營,而是列裝了三個炮兵營,以加強作戰群的攻堅火力配置。
雖然隻是個試驗性質的作戰群,但是巴爾喀什湖以南地區作戰中,馬上就發揮出了巨大的威力。從戰術而言,這是北方軍陸軍第四次大規模的戰術變更,第一次是機槍的列裝,第二次是火炮的超編,第三次是汽車的應用,第四次是坦克的合成。
從阿拉木圖南下,在比什凱克接受補給後,孫嶽指揮作戰群擔負了主要的作戰殲敵任務,胡景翼另外派了一個混成旅跟在他們屁股後頭負責鎮守各地。
孫嶽的感覺,隻有一個,隻要坦克能開多快,他的進攻勢頭就有多快。
前方的所謂浩罕國民族軍,在坦克營犀利的攻擊勢頭麵前,幾乎是土雞瓦狗,一觸即潰。他們可不是那些曾經在歐洲戰場經曆過殘酷攻防戰的老兵,一見吱嘎吱嘎的巨型怪物噴著火焰衝過來,幾乎馬上就崩潰了。
一晝夜十個小時的行軍作戰,坦克營至少可以行駛一百二十裏以上,這已經達到騎兵戰鬥前進的速度了。幾天下來,浩罕國的重鎮塔什幹首先被攻克,北方軍的兵鋒完成了截斷錫爾河的大迂回包抄後,終於轉向東部直撲浩罕城。
在他們身後,還有另外一支部隊終於揚帆登場,伊萬諾夫中校的沙俄帝**隊在塔什幹與北方軍分道揚鑣,轉向西部進攻撒馬爾罕,準備從撒馬爾罕開始重新向全世界宣告沙俄帝國再次站立起來了。
坐在北方軍贈送的勞斯萊斯裝甲車上,伊萬諾夫中校看著遠方被自己手下踩出來的塵土飛揚,以及後方永遠遙不可及的阿拉木圖,心中不由有些苦澀,什麽時候才能回到阿拉木圖呢?難道沙俄帝國的榮光真的永遠逝去了嗎?
強烈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