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回 山西 洪洞大槐樹

南京紫禁城。

皇帝朱元璋正在上早朝議事。紫禁城內來了三個年輕人。其中兩個穿著打扮怪異!一個是二毛,另一個是豬豬!另外還有一個是鳳兒姑娘!

三人見有禦林軍巡邏,趕忙藏身於隱秘之處。待巡邏的禦林軍從身邊走過時,三人同時以極快的動作各自打到一人,迅速的換上禦林軍的軍服,將被打昏的禦林軍藏匿起來。然後,大搖大擺的去了金鑾殿!站在鎮殿武士的隊伍當中。

“諸位愛卿!”隻聽皇帝朱元璋說:“自朕南征北戰推翻元朝打下大明江山以來,朕日理萬機,勤政愛民,一心複興我朝大業,二十年來卻因何不見國力有大的起色?”

“皇帝陛下!”戶部侍郎劉九皋出班跪倒奏曰:“我朝自開國以來雖勵精圖治,但因以中原地區為中心的大部分地區早些年因戰亂積骸成丘,居民鮮少,人力不至,久致荒蕪!大部分地區已成空地,國家累年租稅不收!致使國力空虛!以卿之見一時很難有大的起色。”

“嗯!”朱元璋說:“你說的是事實!卿可有良策?”

“為今之計!隻有移民屯地、墾荒種田方為長久之計!”

“說來聽聽!”朱元璋說:“我想聽聽你的看法。”

“皇帝陛下!”劉九皋說道:“洪武三年,鄭州知州蘇琦曾上奏朝廷移民中原的建議。洪武十五年,晉府致仕長史桂彥良曾上《太平治要》的奏章,其中二十條著重闡述了移民中原的必要性!其後,國子監宋納也曾提出從山西移民中原的建議!隻是那時采取大量移民政策會增加財稅支出以至於久拖不施。臣以為現在移民是時候了。”

“卿說的言之有理!”朱元璋說:“自喪亂之後。中原草莽,人民稀少,現在采取田野辟,戶口增的辦法乃正是中原之急務!那麽以卿之見,由何處移民呢?”

“以山東、河南、河北為中心的中原地界,由於戰爭的緣故,致使中原地區的人民流離失所,逃荒避難!中原地區幾乎成為空地。而大部分人流入山西地帶。據各地的統計顯示,洪武十四年,河南人口是一百八十九萬一千多人。河北人口是一百八十九萬三千多人。而山西人口卻達四百零三萬零四百五十口人。等於河北、河南人口的總和還要多出二十五萬。由此可見山西的人口和中原的人口相比,極不平衡。再從人口密度來看,同樣是洪武十四年。山西平均每平方公裏27.52人,而河南每平方公裏12;85人,河南的人口密度不足山西的一半。這樣,山西“地狹人稠生計難”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了。”

“嗯!山西民眾而地狹,長此下去也不是辦法!”朱元璋說:“那麽以卿之見,該從何處開始?應當采取哪些措施?怎樣安撫民心呢?”

“太原、平陽、澤州、潞州、遼州、汾州、沁州,丁多田少,”劉九皋說:“可由各地官員逐家逐戶逐人登記造冊,然後,“采用以‘分其丁口’的辦法進行移民是最好的辦法。此次移民規模較大,將涉及到2府、17州、66個縣,被遷徙的人口要由各級地方政府發給搬遷費和安置費。要確保此次移民順利實施”。

“隻是關山重重、道路阻塞不通,這麽多地方的移民要全部集中起來恐怕有難度!”

“各地移民可由地方官員統一組織在各個縣城設立一個集合點,然後,再在山西洪洞設立一個總站負責總調度,分配、分流遷移人員以及發往各地的人和名單。同時還要搞好遷移人員的生活問題。具體實施方案還要有戶部拿出詳細的實施方案才可實施。”

“嗯!如此甚好!”朱元璋說:“那麽,以卿之見此次遷移有誰來督辦最為合適呢?”

“後軍都督朱榮、監事李恪可擔此重任!”劉九皋說。

“好!就以卿奏!即可頒詔”朱元璋說“退朝!”

豬豬、二毛親眼目睹了朱元璋與劉九皋商議山西大遷徙之事,然後,帶著鳳兒姑娘追隨欽差大臣去了山西。

洪洞是一片廣袤的平原,這在多山的山西是不多見的。一夜之間,山西境內州衙縣府到處貼滿了遷徙中原的告示。一時間,整個山西大地是議論紛紛滿城風雨。個縣衙派出的人口登記小組走街串巷挨家挨戶的清點人數。於是,一些祖祖輩輩生活在山西的人們故土難離,趁著夜色偷偷跑進了大山裏躲藏起來……

“看這洪洞之地確實人傑地靈”,二毛落地後說:“道路暢通,四通八達,也難怪那劉九皋選擇洪洞作為這次遷徙的集散地,隻是為何不見那棵老槐樹呢”?

“別急!前麵不遠就是!”豬豬說:“你是先看老槐樹還是先找穆小翠”?

“鳳兒你呢”?二毛要征求鳳兒姑娘的意見。

“我無所謂!反正也不是我找她!”鳳兒姑娘對此行的意義看得很淡。

“那就先看看老槐樹再找穆小翠吧!”二毛說:“洪洞這老槐樹可是老有名了,我做夢都想一見”。

“那就走吧!往前不遠就是”。豬豬頭前帶路,果然,行至百步,一轉彎就到了。

嗬!好大一顆槐樹!花冠蓋頂四麵鋪張開來足有一畝地那麽大,樹幹比碾盤還要粗許多,足足得有十幾人合抱那麽粗!

“哇酷!”,二毛看得神采飛揚,心中老家那棵樹是那麽的高大。他在想,當年,他老祖宗就是在這棵大槐樹底下被人反綁著手押往中原各地的。他突發奇想,既然穿越回來了,為何不去看看自己的老祖宗當年是個什麽樣子,又是怎樣被押往中原各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