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衛秋
衛家遭遇橫禍,衛玠兄弟姐妹幾個離京隨母親前往封地南陵郡居住。南陵郡往東百裏便是琅琊,那裏住著數十年來最聞名的一支仕族,琅琊王氏,是衛玠母親娘家。在那裏也是衛玠名聲開始傳世的地方,他揚名沒有別的原因,隻因為他的秀美風姿。每日裏,他常常坐了白羊車拜訪親戚,所到之處,傾動地方,引人圍觀,其時,牛車、羊車、步輦這些主要乘坐工具也有展示車上主人的意味,而有如白玉雕成的衛玠絕對是最有展示價值的珍品,世人不稱其名,隻稱衛璧人。因其美貌,又與潘嶽合稱,有潘春衛秋之說,說潘嶽與衛玠之美貌渾然天成,引領晉風,一則指潘嶽生於春天,衛玠生於秋季,二則指潘嶽色若春花,衛玠顏如秋月。
此時,潘嶽奏請論及太子婚事,因王衍有女年歲差不多,且才貌雙全,朝中大多屬意王衍之女可立太子妃,潘嶽、樂廣等幾人屬意衛瓘孫女,亦才貌雙全。賈南風母親郭槐屬意賈謐之妹,因此未決,為此事,王衍與潘嶽便略有不快。太子卻也希望是賈謐之妹,借此可以恐固位置,以求自保。這倒出乎潘嶽意料。隻是太子雖如此想,賈南風、賈午兒、賈謐都不同意,太子又聽得王衍大女兒十分美貌,又有才學,也是願意,畢竟如今王衍當權,衛家失勢。後來賈後作主,把王衍美貌的長女嫁給賈謐,再將較為不美的王衍小女兒王惠風許與太子,立為太子妃。太子年紀本與賈謐差不了多少,又常常深覺身為太子,卻不被賈謐尊敬重視,反受他欺壓,如今娶妻也被賈謐占先,認為由他先挑過,自己隻撿他挑剩下的,心裏更是忿忿不平,常常溢於言表。與賈謐二人心生嫌隙,便是同處一室也互不說話。潘嶽等人另外行文奏請,將衛瑾迎進東宮,立為妃子,太子隻寵愛妃子,對王惠風甚是冷落,隻是王惠風雖然沒有十分美貌,卻是生性堅貞端良,十分賢淑,並不生隙。
太子成親之時,賈後卻也沒忘了流放到金墉城的楊太後,她強行遣散了追隨楊太後的侍女隨從,不令供給食物飲水。享盡半生富貴的楊太後斷食物飲水8日後**死去。
在這個時候,潘家卻有喜事,在潘嶽與母親焦急等候一夜後,楊研終於產下一子,嬰兒卻是健壯,麵貌端麗,活潑靈動,十分可愛,據潘老夫人喜悅道來,說是與潘嶽當年一模一樣,潘嶽取名,因楊研之子,從研而來,遂單名一個墨字,潘嶽、楊研已到中年,得此一子並不容易,因此全家自然欣喜。
自賈後掌權,賈謐益發肆無忌憚,飛揚跋扈,當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潘嶽、石崇每望其車塵而拜,可見其權勢地位。他又喜附庸風雅,廣延賓客,一時,京中知名文人潘嶽、陸機、陸雲、左思、劉琨、石崇等盡皆依靠,合共24人,人稱‘文章二十四友’,雖隻稱文人圈子,其實卻也是網羅了當時政治勢力的政治團體,以潘嶽為首。潘嶽擅長行文,賈謐奏折多出自他手,由他所擬。潘嶽亦發現凡是賈謐上奏,幾乎每奏必應,賈後對他進言無不應準。因此,潘嶽也願意為賈謐擬折,且幾乎包辦。借此機會常把自己想法建議巧妙夾雜在奏文中,以得到批複。如占田製,戶調製的改革等,因數十年戰亂,人口、耕田都急聚減少,改革占田製、戶調製倒也使得已是千瘡百孔的民生略有休整,是潘嶽有功勞也好,是西晉回光返照也好,卻使得國家百姓終歸又安定平穩了數年。這是後話不提,且潘嶽終於趁這機會了負有大才的陶侃,任了陶侃武岡令,陶侃此時已是四十多歲,蹉跎半生,終於踏上仕途,雖隻是一個縣令,卻是頗為傳奇一生的開始。其實,他能夠衝破其時門閥政治為寒門入仕設置的重重障礙,這本身就是一個傳奇。
因此此時於潘嶽倒是頗為遂心順意,於公,政見抱負能夠有渠道得以施展,雖然是隱身背後,卻總歸能做些利國益民之事。於私,回到家中便戲兒為樂,小兒潘墨已能在地上爬行,十分乖巧,討人喜歡,每次席中吃飯之時,他們各自麵對幾案跪坐於坐席軟墊上,潘墨必輪番爬到祖母、父親、母親各處,要他們愛撫一番才肯離去,祖母潘老夫人自是愛撫親呢得不知怎麽辦才好,隻是有時候潘嶽沒有見到,或是不予理睬,他便隻在潘嶽身邊爬來爬去,又抬起頭來,烏溜溜眼珠眼巴巴望著潘嶽,潘嶽也隻好摸一摸他的頭頸,他才笑咪咪爬開,爬到母親處,楊研心軟,早已一把抱起,以糖水喂之。一家其樂融融,又母親、妻子俱身體安康。因此十分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