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7 一個時代

“《英雄》是一部武俠大片,也是張一謀導演十年拍片的轉型之作,今天,就這部電影,張一謀導演和萬小虎導演,會圍繞著電影,暢談華語電影的現在與未來,整整兩代導演的對話,一定會擦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主持人說的話,花團錦簇,幾分鍾的介紹後,大屏幕上開始放映《英雄》的拍攝紀錄片。

而大師對話,也在主持人的帶動下,隨即開始。

“張導你是怎麽想到,改變自己的拍片風格,開始研究武俠,我們印象中你不是這個類型的導演啊?”

張一謀搖頭:“好多人一直以為我這個人就是喜歡拍農村的片子,不喜歡其它。其實不是這樣。實際上,我這個人非常喜歡武俠,而且是個武俠迷。我第一次看武俠小說是20世紀60年代,名叫《鷹爪王》,一共17本。裏麵的許多人物我至今仍記得。其它的我也看,像金庸、古龍等。金庸的書比較傳統,章回形式,古龍的則有氣勢。”

頓了頓,張一謀繼續說:“自從幹上導演這一行後,我就一直想拍攝一部武俠片。3年前,我就開始找人編寫劇本了,一開始想改編金庸或古龍的小說,改出個眉目,再去找人購買版權。但改了一大圈,不行,後來幹脆自己動手改,差不多改了有3年多。等到我們編好了,自己對劇本也很滿意的時候,人家李桉的《臥虎藏龍》已經出來了,而且獲得極大的成功。我們是起大早,趕晚集,末了外麵還說我是跟風,學人家。”

萬小虎點頭說:“事實上。我覺得每一個華人導演,應該都有武俠夢。武俠是中國功夫的延伸,也是中國式童話的延伸。你不拍武俠片,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中國導演。現在張老師和李桉導演,都實現了自己夢想。”

“對,就是這樣。我們都說要拍武俠,從前往後,很多武俠電影,和武俠小說,影響著我們。”

主持人問:“張導拍了《英雄》,實現了夢想,萬導你呢,你有想過拍武俠片嗎?”

“哈哈,這是當然的。我很早就在幻想著自己拍武俠片了,不過現在一身匪氣,怕是拍不好武俠。”萬小虎搖頭。

“怎麽說是匪氣?”主持人疑惑。

張一謀說:“小虎的意思,是他現在就是一個土匪,搶票房,拍商業片。《無間道》、《蝴蝶效應》,他的這幾部作品,票房上成績太狠了。土匪作風。”

“還是張老師懂我。”萬小虎笑說,“武俠片興盛了很長時間。最早的武打片,到後來的東方不敗,武俠片已經拍的不新鮮了。你要麽走更寫實的風格,要麽就走《臥虎藏龍》和《英雄》這樣的大片,走真正的武俠。但你要拍出來好看,你得懂得武俠。什麽俠?金庸說得好,‘為國為民,俠之大者’,張老師是體會到了俠,我還差一點。”

張一謀笑說:“我體會到了俠。但我還做不到俠。許多人總愛拿我的這部片子與李桉的《臥虎藏龍》相比。但我認為《英雄》不僅僅是部武俠片,我實際上是講述了一個發生在中國古代的東方童話。他是我的故事,我理解的‘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主持人又問:“李桉導演在西方很受歡迎,你們覺得他拍的武俠,跟你們想象的武俠一樣嗎?還是西方式的武俠?”

張一謀說:“我自己不了解西方,不像李桉對西方市場以及受眾有那麽好的定位。這一點應該問小虎,小虎的《蝴蝶效應》很成功。”

萬小虎則說:“我也不是很了解,隻能說這是李桉的故事吧。每個導演對自己的定位都是不同的,或者說每個階段你對自己的規劃也是不同的。就拿我自己來說,我現在嚐試各種類型,在商業片上打轉,也是希望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很多人說,哎,萬小虎是個票房導演,其實我很不樂意被打上這種標簽,我並不是總會為票房而拍電影,我也有藝術追求,當你的那個靈感到了,你的體悟到了,拍什麽其實不重要,融入自己的感情和特點,才是你一個導演立足的根本。”

張一謀點頭:“你這個想法是對的,把握自己的風格是很重要的。人家總愛說我是個農民,那我就是個農民導演。世界既然是個大市場,我拍攝的片子同樣有人愛看。你在《無間道》中,就有很大的改變,題材我們不去說,這是我第一部感受到你的風格的電影,很酷,很有獨特感。所以我跟張偉平說,我說萬小虎不超過五年,必然是國際級別的,你有了風格,你的電影就有了思想和靈魂。”

萬小虎點點頭,有些觸動。

要說拍《獨自等待》,或者《蝴蝶效應》,亦或者《我的野蠻女友》,萬小虎還是立足於原版電影,頂多把一些情節修改的更合理,電影的風格多變,雖然都成功了,可看完之後,萬小虎自己都發現了,沒有一個核心。

普通觀眾發現不了,但他們這些拍電影的,卻很容易就看出來破綻。

就好像大廚做菜,普通人可能隻會覺得好吃與不好吃,美食家卻能分辨出裏麵幾道配料,什麽手法烹飪的,哪位大廚做的一樣。一個導演可以拍各種題材的電影,但肯定要有一個脈絡,通過這種脈絡埋伏自己的情感。

藝術,本身就是對於生活的情感,沒有情感,再好的故事,也隻是一堆華麗辭藻的堆砌。

萬小虎科班出身,會拍電影。

可真正做到拍電影隨心所欲,還是在《無間道》中的突破,學會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而不僅僅是複製一部原版電影。

“張老師你說的這些話,我很有感觸,國際級別這個太遙遠,不去說它。我在拍完了《無間道》之後,去拍動畫片,很多人就說了,萬小虎自甘墮落,你一個電影導演,不去鼓搗電影跑去拍兒童片,丟人現眼。”

萬小虎晃了晃腦袋:“我有很多理由,譬如我以後打算拍動畫電影,現在要做技術儲備。譬如我想放鬆一下,兩年時間拍四部電影很累。其實還有一個可能之前我自己都沒感覺到的理由,我想留住一些東西。”

“什麽東西?”主持人追問。

“一些童趣和純真吧,剛才張老師說我找到了自己的風格,我想到,什麽是風格?一個導演,你拍電影,本來就是需要想象力的工作。小孩子的想象力是很豐富的,因為他們還保留著這份對世界的純真,導演你也得有這份感悟,我以前不大理解這些,但我的潛意識可能已經有察覺,所以我突然就想要去拍動畫片,我想找這份很抽象化的感悟。”

主持人是表演係的講師,說起表演可能很在行,對導演就不是很熟了,問:“你們說的很深奧,導演的職業在你們看來,他是一種什麽樣的類型化?比如說藝術家,軍隊的首領?”

“導演是一部劇的靈魂,我們常常說,電影是導演的藝術,因為電影是導演把一個故事、一段文字,具象化,他想到的是什麽,你看到的就是什麽。你要說他是藝術家,是,要說他是首領,是,你很難解釋,他的這種靈魂一般重要的地位。”張一謀試著解釋。

萬小虎插了一句:“我比較讚同,導演是編織夢想的人。”

“哎,對,就是這樣,編織夢想。”

“《英雄》就是張導你編織的夢想。”主持人笑著說……

接下來的時間裏,從導演的職能談到《英雄》的設計,從《英雄》的設計談到華語大片的投資,再談到如何讓國產電影走出國門。張一謀和萬小虎,可以說竭盡自己的想法,真正的做到了大師之間的對話,讓學生們聽的如癡如醉。

張一謀是大師,不需要再多說,萬小虎雖然是冒牌的大師,但他有十幾年的未來記憶,說的往往也是一針見血,發人深省。

在兩個小時的會談結束後,全場掌聲雷動。

學生們雖然沒看到《英雄》電影,但僅僅是這番關於導演、關於導演夢想的對話,就值得這一次辛辛苦苦的跑過來。

中國電影衰頹了將近十年,不管是香港電影、台灣電影還是大陸電影,都是如此。

如今,萬小虎嶄露頭角,張一謀投奔商業,這一番對話,仿佛讓人看到了華語電影崛起的希望,一絲曙光。

“中國電影人的夢想,在北電上空飛騰!”

第二天,《中國電影報》為這場對話刊發了專題評論。

“張一謀對話萬小虎,第五代對話第六代,中年人對話青年人,藝術大師對話商業大師,暢談夢想,展望未來,這是一個時代的對話!”

“張一謀,中國第五代導演中的佼佼者,兩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金獅獎、金熊獎獲得者,在國內外屢獲大獎,中國電影的絕對領導者。萬小虎,中國第六代導演的扛旗手,新千年商業成就最好的內地導演,每部電影皆引領潮流。”

“心懷夢想,讓兩代人坐在北電中,思考電影的藝術,拷問華語的出路。聆聽大師對話,不禁讓人感慨,大時代的浪潮中,數千古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無間道》讓萬小虎從商業走進藝術,《英雄》能否讓張一謀從藝術踏步商業?華語電影何去何從?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