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分國家被叫做“被遺忘了的國家”,在整個經濟危機期間,最痛苦的也是這些國家的人民,大大小小的國際慈善機構大多停止了活動,“先國內後國際”的政策也使得“陽光照不到”這些窮人身上,雖然也有富人繼續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當然,這些國家也會偶爾得到一些國際援助,比如Z國政府就在幾年間對外無息貸款300多億元,日本也高達200多億元,歐盟更是高達600多億元……但是這種捐助即使在平常年代都不管用,何況是這種大家都皺眉頭的時候!

雖然某些地區被這些國家攪得一團糟,甚至某些人試圖以此來喚醒全世界的注意力,但是即使這些國家再亂,再貧窮,也不影響世界的整體大局勢,即使這些國家爆發了戰爭,也影響不了世界的大環境,“小河溝裏的泥鰍,翻不起大浪來”,隻要大國政府不出售武器彈藥,他們憑什麽來打仗,再來一個武器禁運,他們還能進行冷兵器時代的較量麽,畢竟都是文明人了呀!可實際情況卻是,趁著兵工不振,不少軍火公司變著法子從這些國家賺取利潤。所以,這更使得這些戰爭受到了嚴格限製,不被大人物們所重視!

到了39年年底,世界各大市場已經明顯恢複過來,除了印度之外,其他的恢複率都在60%以上,其中三大市場都在75%以上,中國市場更是達到了85%的恢複率,高居全球大國市場的首位。經濟危機的陰影逐步消散,那就是說,多數國家都已經擺脫了危機的鉗製;能夠順利擺脫危機,對所有的國家來說都是一件大喜事,因為政客們不約而同的想起了百年前的那次經濟危機和隨之而來的世界大戰,“那實在是太可怕了”,如今人們能夠免受經濟危機和戰爭的雙重打擊,這就是最大的幸運了。政客們談收獲,並不限於擺脫經濟危機和避免戰爭,當然避免了那場一觸即發的戰爭也是被他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事情,現在他們考慮的是自己或者說自己的國家從經濟危機中得到了什麽!

北美尤其是美國人,或者說是美國的政治家們可以對國民說,“沒事兒,咱們還是世界第一強國”;確實,雖然經濟危機給美國帶來了嚴重的損失,被世界對手緊緊逼近,但還是保持了世界老大的實力!美利堅合眾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依然比其他各國都要強大,仍然是無可非議的超級大國。當然,政客們如此說,是對外人說的,而評論家們說的,可能就有所不同了,一句話,“世界的重心已經偏離了北美,轉向了歐亞大陸的兩端”!這也是有根據的,雖然美國保留了第一的位置,但是已經被嚴重削弱,經濟上被歐盟拉開的更遠,被中國靠近的更多;軍事上,領先優勢也不再非常明顯,處理世界問題的能力也不再那麽頤使氣指,讓人明顯的感覺到有些有心無力了!

這從幾個方麵可以作證,其一,就是世界範圍內的美元大貶值,全球美元體係在經濟危機中土崩瓦解,人們紛紛放棄美元,轉持強勁的歐元和穩定上升的人民幣,連美國企業也紛紛放棄本國貨幣,大量持有這兩種代用貨幣。據統計到35年12月份為止,非國內的資金存儲中,以歐元形式存儲、並直接存入歐洲的幾家大銀行的資金占到了世界資金的54%,以人民幣形式存儲的占到了38%,其餘的大多以日元形式存儲,世界各國一致放棄了美元這個通用貨幣!即使是全世界的所有存儲資金,歐元也占到了49%,人民幣占到了31%,日元也高於美元達到了15%。一直到39年年底,美元的低迷形勢還沒有完全扭轉過來,在貶值了大約40%以後,漸漸穩定,情況不再繼續惡化。經濟危機和美元的崩潰,使得本來已經很有市場的歐元更加強勢,也使得本就處於上升勢頭的人民幣大受歡迎,兩種貨幣合共占到了80%的世界資金儲備,可以這麽說,各國人民都把資金直接或者間接存入了這兩個貨幣體係內。一直到經濟危機完全緩解過來,美元才漸漸挺直了腰板,但也隻能維持與人民幣相仿的地位,落在了歐元的後麵,形成了世界三大貨幣並存的局麵。美國的世界貨幣體係在經濟危機中“土崩瓦解”,被專家們認為是美國不再強勢的一個重要方麵。

另一方麵,美國的軍事實力明顯力不從心,尤其是在經濟危機期間,表現得更為明顯。經濟危機前期,美國政府和軍方“反應遲鈍”,這反應遲鈍不打緊,俄羅斯一手導演了“烏克蘭分裂”,使得歐盟和烏克蘭共和國非常不滿,可是美國政府和軍方有心無力,麵對既成事實“不吭不聲”,嚴重的經濟危機和由此造成的軟弱,使得美國的國際形象大為受損,而這還不是最嚴重的事件,畢竟俄羅斯也一直是可以和美國分庭抗禮的國際強國,而且烏克蘭隻是美國利用來鉗製俄羅斯的一個手段而已,兩國也沒有法律意義上的同盟關係。但是麵對遠東一觸即發的形勢束手無策,既不能支持盟友,又不能迫使中國“放棄企圖”,更不能讓兩國政府坐下來談判,如果不是歐盟、印度以及俄羅斯等大國斡旋,遠東必將戰火連天,而她要麽徹底放棄遠東,“束手無策”,要麽被迫不情不願的參與進來,不管是何種結果,都表明了她已經無力製約她的盟友日本以及無法製衡她的遠東對手中國,從根本意義上來說,已經被排除在遠東的政治進程之外。這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美國遭受到的最嚴重的勢力削弱,從中國和日本簽訂的協議上也可以感覺出來,兩國政府已經把她放在了一邊,“私下裏解決他們之間的問題”以及“單方麵”的表達彼此對南中國海的意見了!

歐洲人可以說是得到了他們想要的,並擴大了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經濟危機損失的相對較輕和歐元的世界主流地位,使得她再次成為全世界重要的中心之一,不管是中國、還是日本、甚或美國都對歐洲市場非常重視,千方百計的想要進入,擴大他們在這個市場的份額。歐洲人相信,歐洲市場是經濟危機中最具吸引力的市場,她比中國市場更為吸引人,比北美市場更為吸引人,是無可非議的世界重心!隻是讓他們有點不高興的是鄰居老俄欺人太甚,趁火打劫分裂了烏克蘭,又在東歐邊境地帶集結重兵,一副咄咄逼人的意思,迫使他們不得不“請求”烏克蘭共和國簽訂協約,正式與新的俄羅斯聯邦建交!但是不管怎麽說,世界政治中的一個重要力量強有力的展現在人們的麵前。

相比教與其他國家,遠東三強可以說是各有所得,也各有所失。對日本來說,首先沒有在經濟危機中垮掉,保留住了國家的元氣,在世界其他地區市場上也有所斬獲推進,更在事關生死的中國市場上有所斬獲,雖然說占有率不盡人意,但是即使在平常年代裏,能夠占有中國市場20%的份額也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這是日本最為看重的事情,因為他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對她來說最大的失落在於盟友的“不經用”,在急需支持的時候,“沒有起到絲毫作用”,嚴重的傷害了日本人的感情,對整個遠東的未來局勢造成的影響極為深遠。而這也是日本右翼人士極大的失敗,數十年來,他們鄙視亞洲甚至遠東已經強大起來的鄰居,拒不承認自己所麵臨的客觀環境,試圖在美國等的幫助下擴大日本的生存空間,尤其是DI製中國的崛起,可是……日本極不情願的承認了中國在東海的主要權益,放棄了對東海大陸架的“絕大部分權益”,並從協約上承認了中國對南中國海的主權要求,從根本上承認了中國的東亞老大的地位,從心理上承認與中國的差距,並在實際上造成了中國的快速發展,並使得自己很大程度上的依賴中國市場,可以說是收獲的相當沉重。但是日本也並沒有就此認輸,對她來說,情勢遠遠沒有到她俯首稱臣的地步,決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權利要求,雖然不能和中國進行麵對麵的對抗(主要是經濟上的原因,大量的資金被積壓在中國消費者身上),卻選擇了手段更加陰險、效果更為惡劣的對抗政策,鹿死誰手,遠東主導權的歸屬猶為可知。

韓朝也是實際損失非常嚴重的國家,比不上日本又壓不過中國,在中國大市場的競爭中節節敗退,國內市場恢複乏力,從各個方麵落在了兩個強鄰的後麵,奠定了她的遠東末席的地位,雖然實際上她的損失並沒有日本那麽深刻。韓朝政府心知肚明自己在不少方麵趕不上日本,在中國也無法取得對中國同行的優勢地位,隻是沒有想到被兩個惡鄰合起來算計罷了。從此以後,韓朝堅定了作為一個中立國家,充當調解人的角色,在遠東以及世界發揮她的作用。

對手的損失就是自己的獲得,這是政治上乃至經濟上的通用規則,Z國政府取得了很大的地區優勢。首先,迫使日本政府承認了中國對東海的權利,迫使對方以合約形式放棄了對東海的野心,並且換來了其支持自己在南中國海的權利要求,雖然有些在玩火,但是“徹底消除了日本的非正麵衝突威脅”,被認為是Z國政府最主要的收獲之一。第二,國內市場迅速恢複,重新煥發了強大的活力,使得原本比歐美損失更慘重的市場得到了更高的恢複度,重新成為世界市場的寵兒,吸引著全世界投資家的眼光。第三,中國在某種程度上確立了世界大國的形象和地位,人民幣已經成為世界通用貨幣,成為和歐元“並駕齊驅”的世界性幣種,世界範圍內的大量存款,盤活了中國的企業,盤活了龐大的國內市場……第四,雖然冒了一些風險,但是成功地保持住了經濟危機期間周邊局勢的和平與穩定,避免了戰爭的爆發,並由於國內企業的真正成熟,成功的保住了國內大市場,使得政府在和強勢對手的對壘中沒有嚴重受損,並促使許多大公司更加成熟起來,增強了在世界範圍內競爭的能力!

對另一個大國印度而言,其最大的收獲,也是最主要的收獲,就是“活了過來”,成功地創造出了一個“世界經濟奇跡”。任何的言語都無法過譽印度政府和人民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僅僅是“戲耍”了國際大公司以及讓全世界的經濟學家們“蒙羞”,都足以讓印度政府和人民高興的忘乎所以了!世界評論一致公認,要論收獲,全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中,印度的“收獲最大”!

經濟危機中直接受到損害的廣大勞動人民,最痛苦的也是廣大勞動人民,而最無奈的卻是各家公司,是大大小小的、一心隻想賺錢、擴大利潤、擴大公司規模的公司老總們,雖然經濟危機實際上也是由他們的某些活動造成的。在經濟危機中受損最嚴重的是小公司,這些公司底子薄,基礎差,資金比較缺乏,欠款收不回來,債務纏身,不計其數的小公司支撐不下去,破產幾乎是不可避免。不少小營業主們賠盡了家當,因為這些公司大多是以私人積蓄開辦起來的,而且大多以私人財產作為抵押從銀行裏貸款,套取資金,以彌補自身資金的不足,其中房屋是最常見的抵押方式。由於地產一直在升溫,房屋也值錢,銀行也樂意拿地產作抵押,許多人就是這樣失去房屋的。稍大一些規模的公司也損失很大,由於本身擁有一定的資產,可以以本公司為主體,找適當的擔保人就可以從銀行貸出資金,經濟危機雖然沒有使他們失去房產,但是也讓不少人的多年經營毀於一旦,這是最令人痛苦的事情。這些公司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可以說是他們從小做大的,感情很深,而且寄托了他們濃重的希望,是他們進一步擴大產業的基礎,不少人還製定了五年規劃、十年目標的。可是突然到來的危機使得他們從即將升到天堂的時候一下子跌入了地獄,多年積蓄毀於一旦,親人家族的希望不複存在,“輕生”是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的選擇。經濟危機中,以各種方式自殺的大多數是他們這一類人。

大公司的日子也照樣不好過,幾乎每個公司都有欠款收不回來,都有各種債務需要償還。這些債務有銀行的,也有其它公司的,但是不管是誰的,他們都得給予支付;而那些欠款有大公司的,也有小公司的,大公司的欠款比較好說,隻要對方不先一步破產,應該是能夠拿回來一部分的,但是小公司的錢就難說了,上午打過電話,還有人接,下午派人過去取款,卻發現已經人去樓空,公司已經沒了,一怒之下向法院投訴,卻得知對方已經申請破產保護了(許多小公司根本就沒有申請國家稅務保護)!所以大公司的日子照樣不好過,有不少大公司就是被這麽拖垮的。折騰這些大公司的還有股票問題,平常股市是他們積聚公司發展資金的地方,如今卻是致命的威脅,股市崩潰,大量私人或者團體持有的股票迅速拋售,他們不得不支付大量的資金進行回購;要說這時候的價位是進行回購的最好時期,比如仙女就很樂於進行回購,可是這隻是個別的現象,並不是每家公司都有大量的儲備資金的,不少公司因為生不逢時,直接就在股票回購中破產,連第一道關都撐不過去,死得非常不值錢!

比大公司規模再大一些的集團或者國際公司,日子也同樣艱難,集團公司很少有各個係統公司都不虧損的現象,連仙女都避免不了,何況是其他集團,即使是某個行業虧損不嚴重,也會被其他的子公司給拖垮的。跨行業經營是集團公司和國際公司的突出特點,而多個行業尤其是某些行業的超級虧損更是他們失敗的致命因素。一般來說,集團公司和國際大公司破產的比較少,但是這些公司剝離資產卻是非常普遍的現象,要麽抵押給銀行,要麽被其他公司收購,美其名曰“資產重組”,總之就是通過瘦身來減少損失和提高公司整體上的生存能力,但是不管是通過哪種方式來籌集資金,都是非常令人心痛的。當然,大多數幸存下來的公司,隻要不在隨後的市場競爭中嚴重受損,都能挺過經濟危機,並繼續擴大生產,市場每恢複一分,他們的損失就降低一分,營運能力就提高幾分。

公司的欠款回收困難,困擾著大多數企業,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甚至演變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市場的眼睛是雪亮的,有什麽需求就有什麽供應,應運而生了大量的催債公司,代人催收貸款,據說一些公司的生意也相當可觀。可是有時候即使是催債公司也無能為力,公司帳上實在是沒錢了,連自己的公司都保不住了,還在乎什麽名聲之類的,反正最近也不可能有什麽生意了,就是拖著不給,你又能怎麽著,大不了法庭上見。據說不少催債公司也無法運轉下去,不得不黯然推出市場,趕在虧本之間就退出的也為數不少。

在某人的一手策劃下,仙女公司“成功的避過”了經濟危機的初次打擊,並在危機中急劇的擴大公司的整體規模,趁機進入了一些新的市場領域,全世界範圍內,業界一致認為仙女是“最傳奇的公司”、“最富有的公司”、“收獲最大的公司”、“最具賭博性的公司”以及“最成功的公司”……因為在經濟危機以前,她的各係產業資產大約為4.3萬億元,排名在世界各大財團中的第十六位,而經過一輪貶值之後,卻以3.1萬億元“狂升”到世界財團的第七位,躋身前十強之列,僅僅這一點,就無可爭議的贏得了全世界的矚目,但是這還不是她最引人注意的地方。仙女之傳奇,在於她成功的避過了經濟危機,旗下各子公司不僅“損失輕微”,總部更積存了大量的活動資金,淨資金高達2.7萬多億元,幾乎和她的資產規模相當!雖然各係子公司也受到了很大的損失,但是大家一致認為13%的電子業損失,相對於50%或者60%來說簡直可以“不予計較”;30%的新材料損失,相比於70%或者75%來說,也可以認為是沒有損失……大家不僅羨慕仙女的損失輕微,還羨慕她“幾乎不存在的欠款”和極低的債務,因為在人們看來,僅僅400億元的欠款對於3萬多億元的兩大行業巨頭來說,幾乎是“不存在的”,平均每個分公司隻不過20餘億元而已;債務麽,根本就不用提,把欠款都提前要回來了,還用得著擔心這點債務!

對一家公司來說,隻要賬麵資金充裕,再高的債務也無所謂,世界各大集團公司,莫不是擁有數千億元的欠款和數千億元的債務,有些還甚至高達上萬億,可是像仙女這樣“不均衡”的絕無僅有,所以人們對仙女非常的吃驚,認為她是一個傳奇。人們隻能用“傳奇”兩個字來表達他們對仙女的認識和看法!不要說一家公司,就是哪個政府擁有這麽多的儲備資金,都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大事了,對於大多數國家來說,這些錢可以讓他們在危機中實現多少個大工程、大項目,能夠為多少人創造就業的機會,能夠使多少人免予饑餓的威脅……用一句話“富可敵國”來形容仙女,一點兒也不為過!

仙女公司本身受損輕微,又因為有錢,讓她成為危機中逆流而上的公司,別家公司都在千方百計的瘦身,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而她則是在急劇的擴大行業深度和廣度。從危機前的七大行業,一舉擴大到十二大行業,成為以電子、新材料、生物科技為主,以金融、食品、運輸、基礎部品、鋼鐵、紡織為輔、以能源、汽車和航空製造為點的大公司財團,其收購的對象無一不是國際上赫赫有名的行業巨頭,電子行業的因特、鬆本、和德州,新材料行業的世佳、西蒙和姬可,生物科技行業的山崎和休斯,世界三大行業中的八大巨頭,無一不被她擺弄個遍!不管是原來的老大還是老二,都和仙女“打過交道”,總數13家公司被仙女截走,這樣罕見的收購規模,能不讓人為之聚焦麽?仙女所收購的這些分公司,在危機前的資產高達4.5萬億元,八大巨頭平均被剝走的資產達5600億元,即使在危機後也有1.18萬億元,單單是收購支付金額就達到了9300億元,這可不是一件等閑的事情,說她是惹了眾怒也是一點也不過分的,“仙女獨挑八大巨頭”,成為多家媒體別有用心的評論語!

說仙女是一個賭徒,也是有原因的。這麽龐大的收購規模,尤其是不可思議的印度投資(巨頭們的資產大多是在印度收購的)被認為是非常具有賭徒性格的投資。或許各大巨頭會以仙女為敵,會在以後的市場競爭中,聯手對付她,但是他們不得不承認,他們曾經是把手中的“燙手爛山芋”甩給了仙女公司,不管他們願意不願意承認(多數公司一直不否認他們的做法),他們個個急迫的想要撤離一些市場,出賣手中的資產,實際上和仙女並沒有直接的關係,說是應當感激仙女也一點兒不為過。當然,這世間沒有真正的友誼,隻有永恒的利益追求,是友是敵也非今日能夠定下來。仙女進入印度市場,被認為是她具有賭徒性格的最大的注解,在當時的世人看來,她活脫脫的是一個賭徒,因為受阻於能源行業,孤注一擲的“走向迷途”的賭徒!可是仙女賭贏了,而且是最成功的贏家,她在三個市場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獲得了讓他們永遠受用不盡的成就!

在中國市場上,山崎、世佳、西蒙和休斯等多年打造的旗艦公司,紛紛轉讓給仙女,很大程度上讓出了他們在中國的市場,而接手的確是他們最強大的競爭對手。如果說他們了解仙女後續動作的話,可能沒有一家公司會放棄在中國的產業,可是這世間沒有如果,就在他們剛剛轉讓給了仙女大批產業之後,出現了經濟史上更大規模的轉讓。戰略選擇上的差別,造成了各家公司未來命運上的巨大差別,仙女不經意間進入印度,是各家公司命運最大的變數所在。對各家巨頭來說,他們已經落在了仙女的後麵,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和仙女進一步對抗的本錢,如果能夠及早脫身印度,減少自身的損失,還能夠挽回某些競爭頹勢,而如果把仙女給拖在了印度,那麽很可能就從根本上解決了“仙女的問題”。所以,多家巨頭幾乎一致的選擇撤離印度,並一致性的試圖把仙女“拖在印度”,毅然決然的把印度產業“送給”了仙女,這個戰略可以說是近乎完美的戰略,幾乎就要成功了,可是卻被仙女給扭轉了過來,使得他們的撤離成為多年中的“徹底的撤離”,幾乎完全被擠出了印度市場,直到經濟危機的許多年後再也沒能進去!

單單從這一點上來看,仙女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到38年7月份,仙女旗下的三大高科技產業,已經達到了原資產8.66萬億元和現資產4萬億元的規模,增長率達到了170.6%和56.9%,相應的八大巨頭隻不過剩下原資產10.54萬億元和4.44萬億元的現資產。可以這麽說,如果按照這個比例持續下去的話,仙女將成為事實上的巨無霸,成為無可爭議一家獨大的巨頭,甚至造成罕見的壟斷!當然,仙女最大的成功,還在於她盤活了印度市場!

人都說有幾分耕耘就有幾分收獲,冒了多大風險就會收到幾分利益,這是確實存在的事情!在經濟危機中,歐美市場的損失相對比較輕微,市場容量也比較大,比如37年2月份歐美市場是遠東市場的2.18倍,37年底為亞洲大市場的1.87倍,是遠東市場的2.04倍,38年底,歐美市場比亞洲市場高出了77%,幾乎為遠東市場的兩倍,到了39年底,歐美市場為亞洲市場的1.33倍,為遠東市場的1.65倍,之所以會有這些統計數字,是因為歐美公司在經濟危機中全力開拓歐美市場,而遠東三國圍繞著重開拓遠東市場。這就是說,在經濟危機中的相當長時間裏,歐美公司的市場要比遠東公司的市場大許多,比整個亞洲市場的規模還要大許多,市場越大,企業的平均收益就越高,從一開始,亞洲公司尤其是遠東公司在世界同行中的形勢就相當不利。公司要想生存,就要擠壓對手的生存空間,擴大自身的市場份額,在本已有限的市場裏苦苦掙紮。所以,相比教於歐美公司,遠東的公司可以說是投入大,產出小,收益更少,在各個方麵都比不上歐美同行,尤其是在財務方麵,吃虧很大!這種狀況造成了他們在後來競爭中的某種劣勢。對遠東的企業來說,既要投入大量資金,勉強擴大或者維持其可憐的市場份額,忍受極低的市場收益率,更為重要的是,還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科研以及技術改造,因為一頂點兒的技術進步都能使他們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先機,可是投入重資進行科研,卻又加重了本已薄弱的財務負擔,和歐美的差距越來越大!

一般來說,日本企業有錢,資金相對比較充裕,三大行業巨頭僅僅仙女就送去了6400多億元;而中國企業的資金相對比較缺乏,但是中國的大銀行裏有錢,一定限度內貸款給國內公司應急還是可能的(中日貿易協定裏並沒有這一條限製),這就形成了日本企業花自己的錢大力投資科研,而沒錢的中國企業貸款進行科研,即使是仙女,她的各個子公司也紛紛從銀行裏貸款,維持公司的同步或者優先技術。而韓朝企業處於兩者之間,也花費巨額資金進行科研事宜,這使得在短短三年裏,受到競爭製約的三國企業的技術水平大為提高,已經在許多方麵超過了歐美同行。於是出現了歐美企業有資金,遠東企業有技術優勢的局麵!歐美企業有資金,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而遠東企業的技術優勢,許多都是在秘密狀態下發生的,尤其是產品工藝和生產率上的技術優勢,很多並不被歐美同行們所認識。至於印度的那些大企業,因為市場狹小,又缺乏資金,整體上處於停滯狀態,遠遠落後於先前的競爭對手們!雖然遠東企業在技術上達到了領先的優勢,但是作為公司生存的首要因素和擴張的排頭兵的缺乏,在競爭中可以說是相當不利的。

不管是中國企業,還是日本企業或者是韓朝企業,其利潤率都非常低,歐美企業收到1000元的利潤,他們隻能收到600多元,連得仙女這個超級能盈利的大公司,其在中國市場上的利潤也不過一千多億元(三大行業),整個37年全年,全係統利潤不超過1200億元,要知道她可是具有4.8萬億元規模的大財團,資本收益率僅僅為2.5%,其鋼鐵和紡織集團的利潤根本就不存在(實際上是虧損的),旗下各產業中,隻有銀行、食品、電子和生物科技公司的盈利比較好,連新材料公司都幾乎沒有盈利,至於中國的其他企業,情況不比仙女更好。而日本的大公司也都差不多,韓朝也一樣,其形勢之嚴峻可見一斑!到了38年遠東企業的盈利能力還是比較弱,多數企業的資金運作能力普遍比較低,一直到39年,這些企業的盈利能力才達到歐美同行的80%左右,隨後因為政府進一步放低了利潤分成比例,企業的形式才開始逐漸好轉。

各公司的收益有高有低,但是大體上都差不多,據統計,到了38年,仙女公司全年盈利2300多億元,資產收益率上升到了5%,到了39年,年利潤已經達到了4000多億元,收益率進一步上升,達到了8.3%。雖然政府逐漸減少了企業的利潤上交份額,從50%下降為35%,再下降為15%,但是仙女的利潤收入還是不高,整個公司進入了成立以來比較困難的時期。